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硬化症治疗中各种术式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1964~2003年资料完整的部分硬化症病例,分别统计术手术前后0.25k、0.5k、1k、2kHz频率平均骨气导差,按不同术式(镫骨撼动术、镫骨足板切除足弓复位术、镫骨切除Teflon小柱植入术及镫骨活塞术)统计手术前后平均骨气导差的缩小值,t检验分析各术式间的差异,x2检验分析各术式再次手术率的差异,随访手术远期效果.结果经t检验发现,镫骨足板切除足弓复位术及镫骨活塞术听力提高明显优于镫骨撼动术及镫骨切除Teflon小柱植入术,镫骨撼动术及镫骨足板切除足弓复位术再次手术率明显高于镫骨切除Teflon小柱植入术及镫骨活塞术;镫骨活塞术术后远期效果较好.结论四种术式中镫骨足板切除足弓复位术听力提高最佳,其次为镫骨活塞术,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明显高于镫骨撼动术及镫骨切除Teflon小柱植入术组;镫骨活塞术是治疗硬化症最理想术式,术后近期及远期效果较佳且再次手术率最低.

  • 标签: 耳硬化症 镫骨手术 手术治疗 镫骨撼动术 镫骨足板切除术 镫骨活塞术
  • 简介:手术治疗是硬化症患者恢复和提高听力最有效的措施。镫骨手术已成为治疗硬化症名乎其实的“微创、高成功率手术”。本文将对硬化症手术治疗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手术治疗 耳硬化症 镫骨手术
  • 简介:硬化症(otosclerosi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内耳迷路包囊骨海绵样变性为病理特征的内耳疾病,又名海绵化症(otospongiosis)。其颞骨病理表现为骨迷路包囊灶性骨质吸收,髓腔扩大,血管增多,呈海绵样变,破骨、成骨现象可同时存在。

  • 标签: 耳硬化症 CO2激光 手术治疗 镫骨 海绵样变性 径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人工蹬骨手术在硬化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2例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龄13~70(33.4±11.2)岁。患者均在内镜下行人工镫骨手术。术后观察患者眩晕、面瘫及味觉障碍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2周观察外耳道及鼓膜愈合情况,比较术前与术后3个月纯音测听0.5、1、2、4 KHz时的气导阈值、骨导阈值及气导、骨导阈值差值的差异。结果22例硬化患者均顺利在内镜下完成人工镫骨手术,手术时间50~145(79.5±29.2)min 。术后3例出现味觉障碍,3个月内自行缓解;5例出现术后轻度眩晕予相应处理后治愈;无面瘫、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生。2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2年,平均14.5个月。术后2周复查,术外耳道切口愈合佳,无外耳道狭窄,无鼓膜穿孔。术后3个月复查听力,气导阈值和气导、骨导阈值差值分别为(34.1±14.3)和(11.5±7.8)dBHL,较术前的(58.5±13.3)、(34.8±10.4)dBHL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60、8.407,P值均<0.01);术后骨导阈值(22.6±10.4)dBHL,与术前的(23.7±8.3)dBH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需行翻修手术。结论内镜下人工镫骨手术治疗硬化症,具有创伤小、术中暴露范围广、视野清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术后患者听力可明显改善,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耳硬化症 耳内镜 人工镫骨手术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硬化症合并残存镫骨动脉病例。患者,女,14岁,因“双耳听力逐渐降低1年”入院。根据患者纯音测听、盖莱试验和颞骨薄层CT检查结果,考虑诊断为双侧耳硬化症。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人工镫骨手术时,在镫骨底板表面约中线处见一细小血管通过,穿过镫骨足弓下方,与镫骨底板长轴相垂直,进入面神经水平段骨管。患者3周后复查听力,左耳听力较术前提高,无搏动性耳鸣、面瘫、眩晕等并发症,对手术效果满意。

  • 标签:
  • 简介:摘要硬化症是影响听软骨囊内稳态的主要疾病,是导致获得性听力损失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其病因复杂,目前多认为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硬化症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涉及多种分子途径,包括骨重塑、免疫途径、炎症及内分泌与代谢途径。本文回顾目前对硬化症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并总结一些已被证明有助于硬化症发展的环境和遗传因素。

  • 标签:
  • 简介:硬化症由Valsava于1704年首次发现,而AntonvonTroltsch于1872年首次使用了硬化症(otosclerosis)一词,以区别于鼓室硬化症(tympano—sclerosis)。正常情况下,人类囊自发育完成后即不再改变,

  • 标签: 耳硬化症 中国 治疗 鼓室硬化症
  • 简介:目的探讨高分辨率颞骨CT密度在诊断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手术确诊的硬化患者34例(34,病例组)和同期确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33例(对侧正常33,对照组)的颞骨CT扫描和纯音听阈测试结果。在0.75mm层厚颞骨CT轴位层面的囊周围,手动设置7个兴趣区,测量平均cT值。根据CT表现将硬化病例分为2个亚组:A组,CT显示无病理变化;B组,耳蜗区骨密度降低。比较各兴趣区病例组与对照组平均CT值的差异,分析病例组CT表现与纯音测听结果的关系。结果卵圆窗后缘和卵圆窗前缘这两个兴趣区,病例组平均C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卵圆窗后缘t=-2.030,P=0.046;卵圆窗前缘Z=-4.979,P〈0.01)。A组30例,包括传导性聋9例(30%),混合性聋21例(70%);B组4例,包括传导性聋1例(25%),混合性聋3例(75%)。结论硬化患者卵圆窗周围骨质CT密度可能发生改变。

  • 标签: 耳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光密度测定法 测听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硬化症初次及再次修正锤骨-镫骨底板开窗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瑞士卢瑟恩州立医院2002年4月至2017年12月连续收治硬化症患者,根据是初次行锤骨-镫骨底板开窗术(primary malleostapedotomy,P-MS)或是再次手术行修正的锤骨-镫骨底板开窗术(rivision malleostapedotomy,R-MS),将患者分为初次手术组(P-MS组)和修正手术组(R-MS组),对二者术中所见、术后听力结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70例患者(73)纳入研究。P-MS组35例38,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43.6±10.5)岁;R-MS组35例35,男16例、女19例,平均年龄(47.3±10.9)岁;两组之间年龄、性别、手术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镫骨固定外,P-MS组术中所见主要为砧骨固定(50.0%,19/38),而R-MS组则为假体移位(60.0%,21/35)。500~3 000 Hz和500~4 000 Hz纯音听阈,R-MS组术后气骨导差(ABG)分别缩小(15.2±13.8) dB和(17.3±14.4) dB,P-MS组术后ABG分别缩小(18.1±8.2) dB和(18.3±8.5) dB,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MS组术后ABG明显大于P-MS组[500~3 000 Hz:(16.1±11.8) dB比(8.5±5.7) dB;500~4 000 Hz:(17.5±11.9) dB比(9.7±6.0) dB;P值均<0.05];R-MS组手术成功率(术后ABG<10 dB)显著低于P-MS组(500~3 000 Hz:31.4%比65.8%,χ2=8.606,P<0.05;500~4 000 Hz:22.9%比57.9%,χ2=9.240,P<0.05),而手术失败率(术后ABG>30 dB)显著高于P-MS组(500~3 000 Hz和500~4 000 HZ均为11.4%比0,χ2值均=3.280,P值均<0.05)。两组各有3术后出现感音神经性聋(平均骨导听阈升高>10 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3 000 Hz和500~4 000 Hz均为8.6%比7.9%,χ2值均=0.011,P值均>0.05)。R-MS组初次修正手术(R-MS1)后ABG小于20 dB的比例为80.0%(20/25),而二次修正手术(R-MS2)后该比例为37.5%(3/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P<0.05)。结论与初次锤骨-镫骨底板开窗术相比,再次修正手术引起感音神经性聋的风险并没有增加,而且仍能明显提高听力,但效果较初次手术差,失败风险高。二次修正手术效果欠佳,手术需谨慎,可以考虑助听器或其他听觉植入装置。

  • 标签: 耳硬化病 镫骨外科手术 测听法 纯音 听阈
  • 简介:9200778鼻咽癌混合瘤6例/黄怀荣…∥癌症·-1992.11(1).-77男5女1,年龄25~62岁,病程1月-10年,多在1年以上。全部病例手术切除,随访除1例术后11年死于直肠癌,1例复发恶变失访,4例观察2~14年无复发。认为混合瘤为上皮性起源,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形态上表现为多形性。又称多形性腺瘤。其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对放疗不敏感,以手术彻底切除为主,预后似因部位

  • 标签: 鼻咽癌组织 多形性腺瘤 混合瘤 多向分化能力 声门上型喉癌 喉部分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瘘管患者现代显微手术技巧,预防前瘘管手术后复发的可能性,减少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避免患者治疗费用的浪费。提高前瘘管患者手术治疗率。方法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开展前瘘管患者现代显微手术技巧,27例患者47(双耳20例,单7例,男性9例,女性18例,年龄9-31岁)通过显微镜下手术技巧的治疗,干净彻底的摘除先天性前瘘管。术后随访3月-18月,未发生一例复发病例。结果27例患者47通过显微手术治疗成功安全出院,27例患者47术后随访3月-18月无一例复发。临床治疗值得广大耳鼻喉大夫应用。

  • 标签: 耳疾病 显微手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