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派单抗联合安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收治的1例晚期ESCC并发生肺转移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为老年女性,ESCC经过治疗后出现肺转移和肝转移,予派单抗联合安治疗,疗效达部分缓解,无进展生存期约9个月。结论晚期ESCC三线治疗采用派单抗联合安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 标签: 食管肿瘤 癌,鳞状细胞 派姆单抗 安罗替尼
  • 简介:摘要:安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强效抑制多个靶点,因其三线治疗延长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而受到瞩目,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高血压和蛋白尿,偶有致死性咯血,肺气肿等报道。本文报道了安联合吉非替治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导致严重肺气肿引起全身皮下气肿,行手术治疗,为临床预防安的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 标签: 安罗替尼 吉非替尼 不良反应 肺气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真实世界中安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ST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本中心2018—2020年间接受安治疗的晚期STS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治疗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总生存和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患者43例,病理亚型14种,单药治疗27例,联合治疗16例;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上治疗分别为11、16、16例。总客观缓解率(ORR)为16%,疾病控制率(DCR)为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8.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29.4个月。腺泡状STS和平滑肌肉瘤疗效最好,ORR分别为83%和10%,DCR均为100%,mPFS为26.5个月和13.8个月。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上治疗的ORR分别为36%、13%、6%;DCR分别为82%、81%、44%;mPFS分别为26.6、10.4、1.3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为高血压、乏力、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胆固醇升高,多为1~2级。结论安对晚期STS有一定疗效,腺泡状STS和平滑肌肉瘤疗效最好,前线治疗的疗效可能优于后线。安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均具有良好安全性。

  • 标签: 安罗替尼 软组织肉瘤 靶向治疗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1例64岁女性患者因直肠腺癌伴双肺多发转移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接受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无效,改用安12 mg/d口服,治疗2周,停药1周,3周为1个周期。在安第2周期治疗期间出现水肿、蛋白尿、高血压和低白蛋白血症,血清肌酐正常,肾脏穿刺病理学提示肾脏血栓性微血管病,符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相关肾损伤的临床和病理表现。停用安,给予降压及对症治疗,水肿逐渐消退,尿蛋白逐渐减少,3个月后尿蛋白转阴,血白蛋白恢复正常。

  • 标签: 抗肿瘤药 血栓性微血管病 安罗替尼
  • 简介:摘要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安为其标准三线治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高血压、蛋白尿、出血等。现将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例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服用安治疗期间导致脑梗死病例予以报道,并探讨导致脑梗死的相关机制,以期对临床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脑梗死 安罗替尼
  • 简介:摘要1例69岁男性患者因腹膜后肉瘤接受安胶囊(12 mg口服、1次/d,服用14 d,停药7 d)和信迪利单抗注射液(200 mg静脉滴注、第1天)方案治疗,21 d为1个周期。患者既往无腹泻病史,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治疗18 d后患者出现腹泻,考虑与安胶囊联合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有关,停止使用上述2药,予激素和对症治疗。6 d后患者腹泻好转,肠镜检查提示结肠炎。考虑患者原发疾病,按原剂量口服安胶囊单药治疗。2 d后患者再次出现腹泻且较前加重,再次停用安胶囊。予激素冲击、抗感染及对症治疗,14 d后患者腹泻好转。

  • 标签: 抗肿瘤药 结肠炎 安罗替尼 信迪利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安对胶质瘤的放疗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培养胶质瘤细胞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系(U87MG),对照组,置于6MV-X射线照射,安组,将安加入U87MG联合6MV-X射线照射,细胞克隆法绘制生长曲线,比较两组的放疗敏感性,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小窝蛋白(Caveolin-1)蛋白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表达。(2)建立U87MG动物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不处理;单放组,6MV-X射线照射,安组,安灌胃,联合组,安灌胃联合6MV-X射线照射,记录瘤重,计算抑瘤率,检测凋亡表达,Caveolin-1蛋白表达。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细胞实验,对照组的细胞存活分数(sF2)、终斜率的倒数(Do)、准阈剂量(Dq)值分别为0.64、1.83 Gy、1.34 Gy;安组的sF2、Do、Dq值为0.47、1.25 Gy、0.92 Gy;增敏比(SER)值为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6,P<0.05)。Western blot检测安组Caveolin-1蛋白水平,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水平低于对照组。动物实验发现单放组、安组及联合组小鼠肿瘤体积低于对照组,瘤重分别为(6 391.89±114.06)、(3 367.19±60.61)、(4 763.02±71.65)、(2 982.77±54.30)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1.631,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单放组、安组及联合组比高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凋亡率分别为(8.92±0.53)%、(26.75±1.19)%、(24.43±0.79)%、(17.64±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3,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单放组、安组及联合组小鼠肿瘤Caveolin-1表达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体内外实验发现安对胶质瘤有放疗增敏作用,Caveolin-1表达下降调控MAPP磷酸化通路改变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安罗替尼 放疗增敏
  • 简介:摘要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生存时间短,无有效的治疗方案。安的适应证为三线或三线以上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临床上也可用于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本院应用单药安治疗1例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取得了显著疗效。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安罗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安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09月01至2020年08月31日,40例影像及病理证实中晚期的肝细胞癌患者,经过入排标准筛选后,以1:1的比例分别纳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射频消融后1-2周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安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射频消融治疗。21天为一个周期。2个周期进一次疗效评估与不良反应率、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结果:在治疗后实验组治疗客观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P

  • 标签: 安罗替尼 射频消融 联合治疗 中晚期 肝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安联合化疗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平滑肌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间本中心接受安联合化疗治疗的晚期平滑肌肉瘤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化疗分为DE方案(达卡巴嗪+表柔比星)和非DE方案,后者包括表柔比星、吉西他滨、多西他赛和异环磷酰胺等。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评估近期疗效,同时还记录了不良事件。结果共入组患者43例,其中男6例,女37例,中位年龄51岁;一线治疗34例,二线治疗9例。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客观缓解率为19%,疾病控制率为8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8个月,24周无进展生存率为65%,1年总生存率为8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原发部位、FNCLCC分级、一线或二线治疗、DE方案与非DE方案对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无影响(均P>0.05)。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高血压和口腔黏膜炎等,以1~2级为主,4例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安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平滑肌肉瘤的客观缓解率未见明显提高,但疾病控制率和近期生存率令人满意,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

  • 标签: 平滑肌肉瘤 化学治疗 靶向治疗 安罗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安在治疗软组织肉瘤肺转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2020年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安治疗的晚期软组织肉瘤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计算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记录分析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及不良反应。结果共入组21例患者(女12例,男9例),6例(29%)达部分缓解,9例(43%)患者疾病稳定,ORR为29%,DCR为71%,中位PFS为3.2个月(95%CI为2.4~4.0个月),中位OS为8.6个月(95%CI为6.0~11.2个月)。大部分不良事件为1~2级,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的为气胸(10%)。结论安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肺转移表现出良好的肿瘤控制率,耐受性良好,治疗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肺部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软组织肉瘤 肺转移 安罗替尼 治疗结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型口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安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实验性研究。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 gov databases、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来获取文献。时限至2020年9月。根据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客观缓解率(ORR)来评估安的疗效,根据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来评估安全性。采用风险比(HR)和相对危险度(RR)作为效应量,区间估算采用95%可信区间(95%CI)。结果共纳入12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包含1 101例NSCLC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安能显著延长患者的PFS(Z=11.90)和OS(Z=4.62),提高NSCLC患者的ORR(Z=6.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3~4级不良事件方面,除高血压(Z=3.53,P<0.01)和手足综合征(Z=2.07,P=0.04)之外,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对于晚期NSCLC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安罗替尼 治疗结果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自愿参与治疗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90例为研究对象,设置对比性治疗研究,研究时间设置为2019年1月~2020年6月。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45,含铂两药化疗),观察组(n=45,安联合化疗)。比较两组血清标记物、血管生长因子水平变化,治疗预后情况。结果:两组研究前血清标记物、血管生长因子水平对比无差异性,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VEGF[(327.54±15.26)pg/ml

  • 标签: 安罗替尼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应用效果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6年10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120例)与对照组(120例),两组均采用多西他赛化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3D-CRT,研究组采用安联合3D-CRT。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和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血清血管新生指标水平,并比较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1年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疾病控制率(79.17%)高于对照组(56.67%),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癌胚抗原(CEA)、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83%)与对照组(32.50%)比较,P>0.05;研究组1年生存率(93.04%)高于对照组(78.76%),P<0.05。结论安联合3D-CRT治疗晚期NSCLC患者,可提高疾病控制率,下调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血管新生指标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期,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三维适形放疗 安罗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安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多西他赛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安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及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22.03% 比 3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4,P=0.214);研究组患者疾病控制率(88.14%)显著高于对照组(69.49%)(χ2=6.141,P=0.013);研究组无进展生存期 6.92个月(95%CI:3.83~9.54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的3.84个月(95%CI:2.08~6.17个月)(χ2=5.934,P=0.019);随访,研究组患者1年期生存率为52.47%(31/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20%(19/59)(χ2=4.998,P=0.02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白细胞减少(20.34%)、红细胞减少(13.56%)、胃肠道不良反应(28.81%)和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5.08%)均高于对照组(16.95%、10.17%、23.73%和3.3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0.835,P=0.361~0.646)。结论安联合多西他赛可有效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进展,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提高1年生存率,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安罗替尼 多西他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治疗伊马替耐药胃肠间质瘤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伊马替耐药胃肠间质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舒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内容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脱发、肝肾功能异常及消化道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舒尼替尼 伊马替尼 耐药胃肠间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在老年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经病理及影像学诊断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28例老年(≥65岁)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应用安10 mg,1次/d,口服2周、休息1周,3周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行疗效评价,统计患者总生存时间、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28例患者中,部分缓解11例,疾病稳定9例,疾病进展8例,客观缓解率为39.3%(11/28),疾病控制率为71.4%(20/28)。所有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4.9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8.2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15例,53.6%)、贫血(10例,35.7%)、中性粒细胞减少(11例,39.3%)、腹泻(8例,28.6%)、手足综合征(7例,25.0%);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4/28)。结论安一线治疗无法耐受化疗的老年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相对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命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安罗替尼 治疗结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盐酸安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1例NSCLC患者,其中30例(观察组)接受125I粒子植入联合安治疗,31例(对照组)只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评价所有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3月后,外周血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19片段(CYFRA21-1)、神经内分泌烯醇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以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月和3月的有效率分别为90.00%、93.33%;对照组治疗后1月和3月的有效率分别为67.74%、74.19%,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4,P=0.034;χ2=4.075,P=0.044)。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5)。治疗后1月和3月,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EA、CYFRA21-1、NSE和SC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125I粒子植入联合盐酸安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安全的,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125I粒子植入 盐酸安罗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多西他赛联合安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若干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静脉注射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安,对比疗效。结果:对比综合治疗有效率:实验组综合有效76例(97.44%),对照组综合有效68例(87.18%),(p<0.05)。对比临床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效果显著,(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安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效果好,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建议推广。

  • 标签: 多西他赛 安罗替尼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