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纳米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胃癌的精准治疗,其在胃癌手术中精准淋巴结清扫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靶向淋巴化疗及腹腔化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但靶向化疗药物应用种类、剂量和时间等仍存在争议,未来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 标签: 纳米碳 胃癌 精准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再手术中应用纳米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方法本实验选择了我院2014年7月-2016年10月所收治的甲状腺再手术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纳米保护甲状旁腺;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术中以纳米保护甲状旁腺,临床保护效果安全有效,可有效降低患者甲状旁腺损伤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甲状腺再手术 纳米碳保护 甲状旁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示踪剂在30例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纳米炭组和对照组,行甲状腺全切及患侧Ⅵ区颈部淋巴结廓清术,纳米炭组在行淋巴结廓清术前应用纳米炭示踪剂,对照组不使用,比较2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血钙水平及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结果:纳米炭组每例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6.5枚,对照组3.2枚(P<0.05);纳米炭组术后发生一过性低钙血症患者1例,对照组12例(P<0.05);纳米炭组术后发生PTH暂时下降的患者2例,对照组9例(P<0.05)。结论:纳米炭淋巴示踪剂的应用可明显提高甲状腺癌患者Ⅵ区淋巴结的清扫数目,术中有助于甲状旁腺的识别并保护甲状旁腺的功能。

  • 标签: 纳米碳示踪剂 甲状腺癌 淋巴结 甲状旁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示踪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患者22例纳入研究,根据再次手术中是否应用纳米示踪分为研究组(应用纳米示踪)和对比组(不应用纳米示踪),每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甲状旁腺误切发生率和淋巴结清扫个数。结果:研究组未出现甲状旁腺误切切口,对比组甲状旁腺误切发生率为36.4%,研究组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大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示踪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降低甲状旁腺误切发生率,安全性更高,手术效果更好。

  • 标签: 纳米碳示踪 甲状腺 再次手术
  • 简介:以Poloxanme188为乳化剂,乙酸乙酯为有机溶剂,采用复乳法制备了胰岛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考察了乳化剂和PLGA的浓度、内水相中胰岛素的浓度及pH、溶剂挥发方法和内水相中加入聚乙烯醇(PVA)等实验各因素对胰岛素PLGA纳米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的浓度较高、PLGA的浓度较小、内水相的pH接近胰岛素的pI(5.3)、胰岛素的浓度较低、缩短有机溶剂挥发时间及内水相中加入PVA有利于提高胰岛素的封率.经实验条件优化后制备的胰岛素PLGA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49.6nm,多分散性系数小于0.1,封率提高到42.8%.

  • 标签: 复乳法 制备 胰岛素 PLGA 纳米粒 包封率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混悬液在甲状腺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和应用。方法8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术中行腺体内纳米注射后行切除术,对照组仅行手术切除,比较2组术后血钙、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低血钙发生5例,对照组发生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67,P<0.05);观察组PTH下降5例,对照组发生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10,P<0.05);病理结果证实误切甲状旁腺观察组0例,对照组6例、11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45,P<0.05)。结论纳米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有助于甲状腺旁腺的鉴别保护,降低甲状旁腺的损伤。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甲状旁腺 纳米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纳米示踪技术应用于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手术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一年内收治的22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使用基础手术方法),实验组(术前使用纳米示踪技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甲状腺素水平以及血钙水平并发症的发生率、甲状旁腺误切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误切率较低,且实验组患者术后的血钙、甲状腺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甲状腺癌术中纳米示踪对于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 纳入80例在本院行甲状腺癌术的患者为对象,手术时间在2018年1月-2021年6月之间,术中4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纳米示踪,而40例对照组患者正常行手术,分析术后甲状旁腺损伤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的钙离子(Ca2+)、甲状旁腺素(PT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甲状旁腺损伤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甲状腺癌术中应用纳米示踪能够很好的保护甲状旁腺,降低手术损伤,值得推广。

  • 标签: 纳米碳示踪 甲状腺癌 甲状旁腺
  • 简介:采用离子感胶化法制备亲水性壳聚糖纳米粒。该法制备条件温和,是在室温下将两种水相混合而形成纳米粒。混合的两相中,其中一相含有壳聚糖和聚氧乙烯,另一相含有聚阴离子三聚磷酸钠。该纳米粒的粒度大小及ζ电位可以通过控制制剂处方组成及工艺进行调节。采用该法制备的胰岛素壳聚糖纳米粒,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的封率可高达90%,且制剂处方及工艺各因素对该纳米粒的封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该亲水性纳米粒可作为蛋白质或其它能与壳聚糖相互作用的大分子类药物给药系统的载体。

  • 标签: 胰岛素 亲水性壳聚糖 纳米粒 包封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行肠镜纳米淋巴结示踪法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术前明确为结直肠癌、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并有完整术后病理资料的患者,排除术前诊断为肠梗阻、急诊手术及肿瘤复发再次手术者,共1 421例结直肠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其中术前通过肠镜行纳米示踪156例,未行纳米示踪1 265例。病例对照匹配按照1∶3根据患者性别、体质量、肿瘤T分期和TNM分期以及术前化疗等方面进行匹配,最终纳入纳米示踪组145例,对照组435例。纳米示踪组患者于术前2.4(1.0~14.0)d行肠镜检查,在距离肿瘤边缘约0.5~1.0 cm处黏膜下,注射纳米混悬液,采用4点注射法,分别在0点、3点、6点、9点方向注射0.25 ml。比较两组淋巴结检出总数、阳性淋巴结检出数及淋巴结阳性率,并分析不同T分期、N分期、TNM分期、是否新辅助化疗等亚组中,两组淋巴结检出情况。结果病例对照匹配后,纳米示踪组淋巴结检出总数高于对照组[(22.2±11.2)枚比(19.0±9.5)枚,t=3.025,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淋巴结阳性数和淋巴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亚组分析显示,纳米示踪组的淋巴结检出总数在T3期(中位数:22枚比18枚,Z=2.435,P=0.015)、N0期(中位数:20.5枚比17.5枚,Z=2.772,P=0.006]、TNM分期Ⅱ期(中位数:23.5枚比19.0枚,Z=2.654,P=0.008)和术前化疗人群中(中位数:22.5枚比13.0枚,Z=3.287,P=0.001),均高于对照组;但纳米示踪组N2期阳性淋巴结数(中位数:4.0枚比6.5枚,Z=-2.530,P=0.011)和淋巴结转移度(中位数:16%比31%,Z=-2.862,P=0.004)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米淋巴示踪技术能有效提高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淋巴结检出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淋巴结示踪剂 纳米碳
  • 简介:目的探讨多壁纳米管增强义齿基托树脂(MWCNTs/PMMA)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性能。方法进行MWCNTs/PMMA复合材料制备,参照ISO7406技术报告相关标准,对MWCNTs/PMMA复合材料生物安全性进行体内及体外试验.包括细胞毒性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及口腔黏膜刺激试验.评价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性能。结果细胞毒性试验评价级别为1级.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未见任何急性毒性反应:口腔黏膜刺激试验未见异常组织学反应。结论MWCNTs/PMM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安全无毒。

  • 标签: 纳米碳管 基托树脂 复合材料 生物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对新辅助放化疗后直肠癌患者的纳米淋巴示踪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88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患者,按照术前是否采用纳米淋巴结示踪分为放化疗后纳米示踪组(观察组)和放化疗后非纳米示踪组(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检出淋巴结数为[15(11~19)枚比9(5~12)枚,Z=5.22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性淋巴结数为[0(0~0.25)枚比0(0~1)枚,Z=1.199,P=0.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淋巴结<7枚患者比例为(0/34比18/54,χ2=14.248,P<0.001),淋巴结<10枚患者比例为(4/34比29/54,χ2=15.65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后注射纳米可提高直肠癌患者术后的淋巴结检出数,同时可提高淋巴结检出数≥7枚和≥10枚患者的比例,更有利于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 标签: 直肠肿瘤 淋巴结 肿瘤辅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一种诊断治疗一体化的多功能载药液态氟硅质纳米乳,研究其物理特性和超声造影效果。方法 采用超声细胞破碎法,以硅脂质、全氟己烷(PFH),盐酸阿霉素(DOX)为原料制备载药液态氟硅质纳米乳,以载药液态氟脂质纳米乳作为对照组分析其稳定性,并探究其体外超声造影的效果。结果 所制备的液态氟硅脂质纳米乳较脂质纳米乳有更好的稳定性,且超声造影效果显著。结论 成功制备出稳定性好,体外超声造影效果显著的多功能纳米乳,将很好地解决脂质造影剂稳定性差的缺点,实现诊断与治疗一体化。

  • 标签: 多功能,超声造影剂,诊断治疗一体化
  • 简介:摘要淋巴示踪技术早已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广泛应用。目前用于淋巴示踪技术的示踪剂已从第一代以亚甲蓝为代表、第二代以活性为代表的示踪剂发展到目前以纳米为代表的第三代示踪剂。目前已知纳米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强、染色持续时间长等诸多特点。其作为第三代淋巴示踪剂已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广泛应用,并相对于前两代示踪剂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在提高阳性淋巴结检出率、优化手术、减少术中创伤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纳米碳 示踪剂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纳米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使用示踪剂的不同分为纳米示踪组和美兰示踪组,各83例,手术切除的前哨淋巴结和全部腋窝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纳米作为示踪剂行SLNB时检出率为100%,明显高于美兰示踪组(p<0.05);纳米示踪组的准确率为96.4%,美兰示踪组的准确率为95.9%,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纳米示踪组的假阴性率为11.1%,明显低于美兰示踪组(p<0.05).结论纳米作为示踪剂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检出率明显高于美兰,是临床上较为确切和可靠的示踪方法,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纳米;前哨淋巴结活检;乳腺癌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13-02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纳米标记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及肿瘤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75例胃癌患者,其中31例术前于胃镜下注射纳米混悬液(纳米组),余4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淋巴结检获情况,并探讨纳米标记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肿瘤定位作用。结果:纳米组淋巴结清扫数量[(37.32±10.27)枚]明显高于对照组[(30.16±11.29)枚,P0.05)。纳米组胃浆膜层染色区边缘与肿瘤边缘在垂直于手术切线方向的距离平均为(4.08±0.37)cm,有助于术者在腹腔镜下进行肿瘤定位并确定切缘距离。结论:术前胃镜下纳米标记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不仅有助于术者发现并清扫更小的淋巴结,有效提高淋巴结检出率,还具有肿瘤定位作用,在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纳米碳 腹腔镜检查 淋巴结切除术 肿瘤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示踪剂对老年甲状腺微小癌(PTMC)手术的疗效和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至2017年间306例老年PTMC患者资料,根据是否使用纳米示踪剂将患者分为常规组(150例)和示踪组(156例),应用SPSS 17.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术中术后指标、血钙和PTH水平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复发率采用卡方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示踪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阳性淋巴结数目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1 d、5 d和术后6个月示踪组PTH和血钙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示踪组的术后并发症肢体麻木、手足抽搐、肌肉痉挛、惊厥发作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示踪组术后1年后复发率2.6%(4/156)明显低于常规组11.3%(17/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78, P=0.022)。结论纳米示踪剂注射对甲状旁腺具有保护作用,可有效增加淋巴结的检出率,提高对患者预后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纳米管,碳 预后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纳米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示踪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03月-2021年03月到本院接受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SLN)的患者共50例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纳米示踪、亚甲蓝示踪,分析两种示踪方式检验相关指标以及诊断效能。结果:两组示踪方式寻找SLN 的时间对比(P>0.05);纳米示踪检出数量和检出率均高于亚甲蓝示踪(P

  • 标签: 纳米碳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示踪 检出率 灵敏度 假阴性
  • 简介:摘要:目的:继纳米在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精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一院腺体外科50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及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采用观察的甲状旁腺切除术,在术中采用非纳米技术进行甲状旁腺的负显影及淋巴结定位。如果手术中切除的甲状旁腺数量少于4个,可以不进行自体甲状旁腺移植,相反,进行自体甲状旁腺移植。比较术后 PTH、血磷、血钙、术前辅助检查中甲状旁腺数量、术中甲状旁腺激素下降、术中实际切除的甲状旁腺数目、手术时间、临床症状缓解程度、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术后两组病人的皮肤瘙痒、疼痛等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无术后切口感染、出血及喉返神经损伤;观察组手术耗时平均为252.33分钟,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3.27天,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为10.48天,对照组为13.27天,术后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纳米碳 尿毒症 甲状旁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