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组织芯片也称组织微阵列,是生物芯片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将许多不同个体组织标本以规则阵列方式排布于同一载玻片上,进行同一指标的原位组织学研究。组织芯片具有高效、快速、成本低、信息含量高、实验误差小、一次性实验即可获大量结果等特点。该技术自1998年问世以来,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 标签: 组织芯片 制作过程 体会
  • 简介:目的:评价五预检分类系统在三医院急诊科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五预检分类系统完成的预检患者资料按5个预检级别自然分组,通过调查死亡率、抢救率、入院率等指标与预检级别的关系,来评估五预检分类系统的应用价值。结果:选用2011-05-01-2012-09-30的13602例样本,经统计学处理,抢救率、入院率、死亡率等指标与预检级别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五预检分类系统与相关标准一致,能够反映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可应用于急诊预检分诊工作。

  • 标签: 五级预检系统 应用 评价
  • 简介:背景:脊髓损伤后一系列生物过程变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利用微阵列芯片技术观察脊髓损伤后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国际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数据库和WebofKnowledge数据库中1972年1月至2012年11月关于微阵列芯片技术和脊髓损伤方面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microarray,.spinalcordinjury,geneexpress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利用微阵列技术探究脊髓损伤分子机制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在较高水平杂志中的文章。根据纳入标准选择56篇文献进行综述,同时参考了两部中文著作。结果与结论:利用在分子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微阵列芯片技术能够很好的检测从急性损伤期到后期胶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进而能够寻找相关的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该技术不仅对今后的分子研究起到指导作用,而且可从基因层面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寻找合适的靶点。文章分析了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提出了实验设计及微阵列芯片检测技术上的革新、数据分析方法上的改进,并评价了微阵列芯片帮助寻找有效治疗靶点的能力。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综述 脊髓损伤 微阵列芯片 基因 表达
  • 简介:产前诊断是预防出生缺陷的有效手段。几十年来,对产前筛查高风险人群进行产前样本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从而检测胎儿的染色体异常是最主要的产前诊断手段。近年来发展的高分辨率的基因芯片技术逐渐被应用于产前诊断并显示了更高的诊断能力。基因芯片的固有设计原理使得该技术在产前基因组变异检测中存在着优势和不足,检出的大量基因组结构变异数据也带来临床意义解读与遗传咨询等挑战。本文概述了基因芯片技术对于产前染色体结构变异检测的优缺点,并着重探讨了基因芯片在产前诊断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 标签: 产前诊断 基因芯片 拷贝数变异 平衡性变异 不平衡变异 嵌合体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比较Varian23EX千伏锥形束CT(CBCT)和兆伏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在腹部肿瘤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评价两种技术在胸腹部肿瘤调强放疗摆位修正中的价值,得出结论CBCT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能从三维分析图像误差,相比于二维的EPID能更全面准确的分析摆位误差,为临床分析PTV的外放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分子病因学检测,评估其在遗传性耳聋快速基因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采集96例耳聋患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中国人中常见的4个耳聋相关基因的9个突变,即GJB2(35delG,176dell6bp,235delC及299delAT)、GJB3(C538T)、SLC26A4(IVS7—2A>G、2168A>G)和线粒体DNA12SrRNA(A1555G、C1494T)。结果96例耳聋患者共检出16例携带致聋突变(16.67%)。其中GJB2基因突变9例(9.38%)、SLC26A4基因突变7例(7.29%)、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和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突变。结论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技术对中国人常见耳聋相关基因热点突变的检出率高,具有快速、准确、高通量、低成本等特点,能够满足临床耳聋基因检测的要求,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耳聋 基因突变 基因芯片
  • 简介:通过对微流控系统的微流量控制器件、微流量控制电路和辅助器件的原理、方法和特点进行介绍,了解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及前景。重点阐述微流控芯片技术在蛋白质分析、免疫分析、DNA分析和测序以及生物细胞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以微流控芯片为核心的微分析系统将取代当前化学分析实验室的很多设备,使化学分析进入医院病房、生物制品生产现场以及家庭。

  • 标签: 微流控芯片 蛋白质分析 免疫分析 DNA分析 细胞培养 抗体芯片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生物芯片化学发光免疫法在检测人TSH和T4中的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研究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建立生物芯片化学发光免疫法,采集15例患者血清展开TSH和T4水平检测,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建立的生物芯片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TSH的灵敏度为0.096mIU/L,T4的灵敏度为4.5ng/ml,线性关系良好,TSH的回收率在91%-101%之间,T4的回收率在92%-103%之间,检测结果准确。结论采取生物芯片化学发光免疫法对人体血清中TSH和T4水平进行检测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与准确性高,值得关注并推广。

  • 标签: 生物芯片化学发光免疫法 人体血清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46例心功能Ⅳ患者绝对卧床期间从环境舒适、心理指导、体位舒适、人性化护理、协助排尿排便、饮食制作及中医中药调理几个方面实施舒适护理,减少了病人因身体及心理不适所导致的病情加重、恶化,有利于患者疾病顺利康复。

  • 标签: 心功能Ⅳ级 绝对卧床 舒适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国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国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和导致残疾最严重的疾病.欧、美国家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在20世纪30~40年代快速上升,至70年代达到顶峰.通过积极采取控烟、降胆固醇计划等预防策略后,90年代开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1].在过去的20年,英国的主要卒中事件下降了40%[2].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心血管疾病,预防形势也更加严峻.在卒中临床事件中,约3/4为首发卒中,故一预防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策略.遵循卒中一预防指南,汲取国际成功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预防策略,对于卒中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卒中 一级预防 预防策略 筛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对小儿手足口病疫情二综合医院儿科如何应对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成立了院级手足口病护理领导小组,组建手足口病专用病房与专病门诊,制定门诊预检分诊工作流程,医疗护理消毒隔离路径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和个人防护,做好患儿和陪护的健康教育。结果70例患儿全部康复出院,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论拓展了本院小儿护理与传染病护理领域,建立与健全了传染病房护理工作流程,有效控制了院内感染,提高了小儿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水平,积累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管理经验。

  • 标签: 二级 综合医院 手足口病 护理管理 公共卫生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方式。门诊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医疗质量的综合体现,是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集中反映,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直接影响医院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誉。根据现阶段三医院门诊的特点,持续改进,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 标签: 门诊管理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弱视的Ⅲ视功能异常的观察,强调在弱视的诊治中,不仅注意视力的提高,而且要重视建立双眼Ⅲ视功能。方法通过扩瞳、检影、验光确诊为弱视患者324例,用同视机检查Ⅲ视功能。结果在屈光不正性弱视中,Ⅲ功能正常占84.62%,出现交叉抑制点15.38%。在斜视性弱视中,Ⅲ功能正常者占20%,在屈光参差性弱视中,Ⅲ视功能正常者占56.25%。在形觉剥夺性弱视例中,Ⅲ功能正常者占11.11%。结论不同类型的弱视因其发病原因不同,Ⅲ视功能异常情况各不相同。

  • 标签: 弱视 Ⅲ级视功能 视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临床药师工作是近十余年来提出的新概念,它是药师用药学专业知识服务临床,提高临床药疗质量的一项新工作。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化,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医院临床药学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物咨询等项目发展比较迅速,在各级二医院基本上得到了广泛开展。通过这几年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药剂科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我们也深深意识到自身业务水平与三医院差距较大,服务患者的理念和模式还须提高,同时要更加积极参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和调整。

  • 标签: 临床药学 临床药师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