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全身自身免疫病,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SLE与妊娠之间相互作用,一方面,妊娠期免疫状态及生理变化可导致狼疮复发,另一方面,SLE患者在妊娠过程中疾病复发,发生狼疮肾炎加重、高血压、子痫、胎儿丢失、早产儿及新生儿狼疮等的机率明显升高。尽管风湿免疫科医师对狼疮患者的妊娠较为重视,但母亲和胎儿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因此,进一步增进对狼疮与妊娠的认识、选择合适的妊娠时机、应用安全的药物保持病情尤为重要。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妊娠 并发症 管理 治疗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器官的系统自身免疫病。作为SLE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感染的控制始终不尽如人意。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首位危险因素。此外,病毒和细菌感染可能作为环境激发因子参与了SLE的发生和发展,尤其是在有遗传背景的个体,往往导致了SLE发病或病情复发与恶化。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感染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SLE)是弥漫结缔组织病的"原型",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代表。SLE患者及动物模型中可见多种自身抗体。其中部分参与炎症过程及组织损伤。自身抗体介导了SLE的病理过程,可直接识别抗原引起组织损伤,也可以通过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组织导致损伤。本文就系统红斑狼疮常见自身抗体,以及这些抗体在疾病诊断、预后判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自身抗体在SLE发病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系统血管炎疾病的主导词,给予正确的ICD-10编码。方法通过解读2012年ChapelHill新分类,了解系统血管炎的新命名及新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原则,准确查找主导词进行编码。结果系统血管炎疾病以“血管炎”、“动脉炎”结尾的可以按临床表现“血管炎”、“主动脉炎”作主导词进行查找;还可以依据病因作主导词,如狼疮血管炎可以按“狼疮”查找;如果疾病名称是以人名命名的可以直接查找;还有一些疾病有多个名称,需要转换名称进行查找;除外这几种方法仍无法查到编码时,可以通过进一步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等进行编码。结论系统血管炎疾病主导词的选择灵活多变,编码时需要综合考虑。

  • 标签: 系统性血管炎 Chapel Hill分类 ICD-10编码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儿童期发病患者约占15%-20%。儿童患者较成人更易出现狼疮肾炎、中枢神经受累及多脏器受损,其临床表现更为复杂、疾病进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儿童系统红斑狼疮(jSLE)发病和遗传易感基因突变密切相关,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并和疾病严重程度和脏器受累有关。2017年ACR和EULAR联合发布了SLE新的分类标准,增加了各项诊断要点的权重积分,有助于单脏器受累患者的诊断,提高了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近年来达标控制治疗理念逐渐应用于儿童系统红斑狼疮的治疗,中、重度患者常采用诱导缓解和达标控制之后的长期维持治疗。目前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治疗策略主要目的是早期控制病情活动、防止脏器受损,从而提高患儿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随着治疗理念和新型免疫抑制剂尤其是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儿童SLE预后得到显著改善。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风湿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儿童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系统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36例老年红斑狼疮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就诊的40例中青年系统红斑狼疮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变化、治疗方案和误诊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浆膜炎、肾、肺、心脏、血液系统、肌肉痛和神经损害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蝶形红斑、肾损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抗ds-DNA抗体阳性、C-反应蛋白(CPR)升高、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尿蛋白阳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接受间歇静脉滴注环磷酰胺疗方案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患者的首次就诊误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6.11%15.00%,〈0.05)。结论老年统红斑狼疮患者起病隐匿,且疾病活动指数低,容易漏诊和误诊,应该引起重视。

  • 标签: 老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表现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红斑狼疮(SLE)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图谱多样,为SLE早期诊断和精确评估预后及治疗效果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通过设计各V区家族和J区家族引物,扩增出TCR的所有CDR3区。结合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SLE组和NC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细胞TCRβ链的各基因家族的表达频率、V-J配对和碱基插入、缺失情况以及CDR3区多样、长度分布特征等;筛选SLE组和NC组中高度克隆扩增(频率大于0.5%)的DNA序列,氨基酸序列(AA)和V-J组合;从海量数据中筛选SLE组和NC组的共有DNA序列,氨基酸序列和V-J组合,从而揭示SLE组和NC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图谱特性。结果我们发现SLE患者组和NC组的CDR3,VDindel和DJindel的长度分布频率相似。SLE患者组的TCRβ链CDR3的克隆扩增程度高于NC组,图谱多样明显低于NC组。此外,SLE患者组中10个TRβV和6个TRβJ基因亚家族的表达水平,及73个V-J组合的使用频率明显异于NC组(p<0.05)。在共有序列方面,3条DNA序列和4条氨基酸序列被所有SLE患者共享,这些序列可用于开发SLE疾病诊断,预后和病情监控的生物标志物。结论SLE患者组的T细胞克隆扩增程度增加,图谱多样降低,且TCRVβ和Jβ亚家族呈现优势利用的现象。

  • 标签: 统性红斑狼疮 T细胞受体 高通量测序
  • 简介:药物治疗是儿童系统红斑狼疮(SLE)最为关键的部分。从治疗的时间上来说,SLE像大家熟悉的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一样,需要长期药物治疗;从疾病的凶险程度上来说,SLE的变化更快,涉及全身多个系统损害。在疾病的活动期需要积极的药物治疗,甚至需要特殊药物及特殊治疗方式;缓解期药物可以逐渐减量。如果能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该病是有痊愈希望的。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常用药物 儿童 长期药物治疗 系统损害 治疗方式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涉及到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其临床表现多样,病程迁延反复,治疗及疾病管理非常复杂。首先需要控制包括疾病复发在内的炎症反应,其次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因炎症控制不足导致的不良后果以及长期药物治疗(尤其是糖皮质激素)带来的不良反应。在患者的整个生存期进行复杂而多样的疾病管理是一种慢性疾病管理模式。医师们要考虑的不仅是治疗原发疾病,还需要考虑到控制疾病的长期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中风)、肾脏疾病、预防和控制感染等。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预后 疾病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神经内科实施系统整体护理模式进行分析,针对神经内科的患者,以系统整体护理模式为主来进行管理,通过一定的时间来观察系统整体护理的质量和满意度,完善神经内科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体征,实现医护关系的协调性。

  • 标签: 神经内科 系统性整体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运用于小儿肺炎中的有效。方法择选2017年12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患儿70例,作为研究主体。以护理方式差异作为分组依据,划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将常规护理实施于对照组,将系统护理实施于观察组。对两种护理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效果上,与对照组展开比对,改善效果显著(P<0.05)。结论系统护理代替常规护理实施于小儿肺炎患儿护理环节中,可有效促进其治疗效果的提升,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肺炎 儿童 有效性 系统性护理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病。近年SLE的治疗有较大进展,2017年英国风湿病协会(BSR)推出了成人SLE管理指南,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与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两大协会发布了狼疮肾炎的管理指南与推荐,为SLE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结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发布的SLE诊治指南,对上述国际指南的治疗部分进行解读,并简单介绍疾病活动判断的方法,为临床治疗SLE提供参考。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治疗 指南解读 疾病活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学指标在儿童系统红斑狼疮(SLE)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41例儿童系统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抗核抗体(ANA)和抗dsDNA抗体,欧蒙印迹法检测抗Sm抗体(Anti-Sm)、抗核糖核酸蛋白抗体(Anti-ribosomalproteinantibody,Anti-RNP)、抗SSA抗体(Anti-SSA)、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antibody,AnuA)、抗组蛋白抗体(Anti-his-toneantibody,AHA)、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nti-ribosomalp-proteinantibody,ARPA),魏氏法检测的ESR,免疫比浊法检测的补体C3、C4及免疫球蛋白(Ig),各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ANA、抗ds-DNA、抗RNP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7.6%、58.5%、41.5%、24.4%、39.0%、29.3%、26.8%、34.2%。ESR、IgG明显明显增高,C3、C4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凡疑似SLE的患儿,尤其是较大年龄的女性儿童应尽早进行自身抗体的检测,以提高儿童SLE的诊断率。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儿童 自身抗体
  • 简介:尽管对系统红斑狼疮(SLE)的研究进行了一个多世纪,然而其发病机制及病因还不十分明确。普遍认为该病是在遗传背景的基础上,环境因素如感染、紫外线、药物、饮食等通过表观遗传修饰打破免疫系统的平衡,导致细胞凋亡频率增加和凋亡物质清除效率降低、免疫细胞异常分化活化等,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最终导致多种组织器官损伤。因此,本文对现有的发病机制在基因学、表观遗传学、免疫学及环境因素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旨在为SLE病因学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并为SLE的诊治提供新的途径和靶点。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基因学 表观遗传学 免疫学 环境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急性肠套叠病症的治疗中实施空气灌肠复位护理的最佳应用方法。方法挑选出2016年4月~2017年4月间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样本,梳理分析病例资料,取80例符合试验研究的患儿进行入组试验,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的空气灌肠复位肠套叠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层面进行系统护理措施,对比分析护理满意度及患儿焦虑情况的组间差异性。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10,P=0.043);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的焦虑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焦虑评分为(31.99±6.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40.52±6.83)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治疗中采用空气灌肠复位结合心理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儿的焦虑程度,且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空气灌肠复位 小儿急性肠套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系统护理在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中的应用。方法抽取72例在我科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将其以观察、对照两组进行分类。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56%<27.78%),且P<0.05。结论针对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加以系统护理进行干预,能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母婴安全高,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系统性护理 重度子痫前期 孕产妇
  • 简介:摘要3D打印技术是一种综合应用数字化建模、化学、材料、信息以及机电控制等较为前沿的一项技术,也是实现快速成型的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近几年来对于3D打印技术的应用也是不断扩展,其在临床领域的应用也是逐步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它具有的数字化、个体化与精准化的特点,在骨科临床的应用中已经得到一些探讨与研究。本文通过系统综述,分析讨论了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应用的短期效应。

  • 标签: 3D打印技术 骨科临床 应用效应 系统性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