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筋骨草的显微鉴别方法。方法:采用石蜡切片、表面制片及数码显微成像等技术,研究筋骨草根、根茎、茎、叶和花等部位的显微特征。结果:确立了筋骨草根、根茎、茎、叶、花等部位的显微鉴别特征。结论:实验建立的显微鉴别特征可作为筋骨草鉴别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筋骨草 显微鉴别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筋骨针疗法具有取穴少、见效快、疗程短、微创伤、无痛苦、安全简便并易掌握的独特优势,尤对脊柱关节软组织病及中枢性痉挛性瘫痪等病疗效显著。傅立新主任从"筋结为宗、松筋解结"立论,应用筋骨针结合气罐在经筋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软组织损伤学、病理学、生物力学,以补法为主,补泻结合,无菌操作,治疗网球肘疗效满意。

  • 标签: 经络治法 网球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的闭合复位纸夹板外固定结合正骨散外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8例采用闭合复位纸夹板外固定结合正骨散外用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并随访。结果本组198例中FernandezⅡ型患者中有3例骨折复位不理想,2例骨折于骨折整复后1周移位,均住院行手术治疗,其余193例均采用手法复位纸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外固定时间27~44d,平均30.3d,180例获随访,时间2~11个月,平均3.9个月。优112例,占62.2%,良57例,占31.7%,不满意11例,占6.1%,有效率93.9%。结论在“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的纸夹板外固定是一种有效的弹性固定方式,在维持骨折稳定性的同时,能够允许腕关节存在微动,结合中药正骨散外用,能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筋骨并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首先论述”中医”一词的原意和真实内涵,真正中医学是在性命医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中医,其精髓全部记录在《黄帝内经》之中。中国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精神正在当代世界医学有识之士中“发酵”,一个“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宇宙生命,自然社会,治人救命的广义和谐的医学模式正在襁褓中呼之欲出,文章集中讨论筋骨痹损之间相互关系及其病因病机,提出用非手术,非药物,非针灸,无创伤的方法来达到自我康复的目的,且无任何副作用和后遗症。文章还探讨了“调其诸外,影向诸内”的命题,提出“切脉”,“循经摩刮”,“四维元舞”不仅能诊病,还能防病治病,治人救命的思路途径。文章着重对《黄帝内经》关于“神机”经络的探讨,对经络的实质与经络系统的机理及其作用,亦提出了新的见解。

  • 标签: 真正中医、中医康复、四维元旋、四维元模型、附意识、潜意识、原意识、显意识、 法之法、万法之门 人医合一、治人救命 筋骨痹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筋骨活血汤治疗骨折急性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定2019年1月~2021年4月为病例筛选时间,得到骨折急性疼痛患者共62例,以随机数表法为基础,给予对照组(n=31)以常规西药治疗,而实验组(n=31)则在此基础上联合筋骨活血汤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后各临床症状的中医证候积分,同时针对其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做深入分析。结果:就中医证候积分而言,实验组疼痛(1.86±0.59)、红肿(2.13±0.67)、肿胀(2.16±0.72)及活动受限(2.11±0.84)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深入分析疼痛情况时发现,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0.93±0.88)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单一西药的疗效有限,而联合筋骨活血汤进行治疗的骨折急性疼痛患者其临床症状得以有效缓解,尤其是主观疼痛感受。

  • 标签: 筋骨活血汤 骨折急性疼痛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在生理状态下,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筋附骨,骨撑筋,他们的生理功能及结构特点决定了气与血,筋与骨之间,气与筋优先,血与骨依从的主次关系,这是维系气与血、筋与骨和合的前提和基础。在病理状态下,气血的平衡、筋骨和合状态失调紊乱时,在急性损伤状态下,无论是气血俱伤或夺气失血,还是在筋骨严重损伤时,应以气血筋骨并重对待;而对于慢性的气病血病、气血同病以及筋骨病损状态,应秉持“气血同病气优先,筋骨同病筋优先”的观点进行辨证治疗,这样有助于早期理清思绪,发现病机,提高临床疗效,故本文主要目的在于提示中医临床工作者对“气病、筋伤”的高度重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筋骨舒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选用筋骨舒丸口服治疗;对照组36例,选用风湿骨痛丸口服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将视觉模拟评分法(简称VAS评分)和CT观察评分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中,治疗组分数下降比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4.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7.78%,两组疗效对比显著(P<0.05);CT观察评分两组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皆有所下降,但两组下降程度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筋骨舒丸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能够使患者腰部疼痛得到有效的缓解,在临床治疗上效果明显,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筋骨舒丸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络筋骨散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通络筋骨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治疗组采用通络筋骨散热熨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疗程14天。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疼痛症状改善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及治疗后三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及治疗后三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治疗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结束后1周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96.67%,对照组分别为67.85% 和53.57%,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总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筋骨散外熨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外熨法 腰背肌筋膜炎 中药 通络筋骨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络筋骨散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通络筋骨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治疗组采用通络筋骨散热熨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疗程14天。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疼痛症状改善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及治疗后三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及治疗后三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治疗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结束后1周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96.67%,对照组分别为67.85% 和53.57%,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总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筋骨散外熨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外熨法 腰背肌筋膜炎 中药 通络筋骨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股骨颈骨折术后急性疼痛应用筋骨活血汤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在我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术后急性疼痛患者80例,日期2019年7月-2020年7月,按照随机划分的原则分为参照组同观察组,各40例。参照组接受布洛芬治疗,观察组接受筋骨活血汤治疗。对比两组的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疼痛情况的对比上,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股骨颈骨折术后急性疼痛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筋骨活血汤治疗,可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法整复为主,本文通过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分析、“筋骨并重”在扳法运用及结合肌肉锻炼治疗的应用做了深入探讨,为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手法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扳法 筋骨并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筋骨平衡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样本:本次临床研究以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临床样本,所有样本均为我院于2019年12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样本分为常规治疗组与推拿治疗组,每组均38例样本,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疗效相比,推拿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更高,其疗效优势显著,统计学结果为P<0.05,即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采取筋骨平衡推拿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其疼痛等临床症状,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筋骨平衡推拿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效果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吸引术(SFT)治疗小腿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小腿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行行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吸引术患者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25~56岁,平均428岁,观察术后创口平均愈合时间、创口疼痛评分、肿胀消退时间、减张切口是否植皮、骨折情况等。结果28例患者术后创口愈合时间15~20d,平均(16±184)d,肿胀消退时间为5~7d,平均(6±146)d,创口疼痛评分(3±124)分,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性愈合时间为18~26周,平均(20±256)周,均无需植皮。术后无感染、脂肪栓塞、肢体短缩或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P<005)结论运用筋骨并重理念治疗小腿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效果好。

  • 标签: 负压吸引术 骨筋膜间隙综合征 外固定支架 小腿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