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间站医疗救护保障特点和护理措施。方法根据载人航天任务医疗救护保障任务特点,从人员选拔、人员培训、物资准备与维护、流程制定、演训演练和防疫工作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神舟十二"任务包括发射段、运行段、返回段全程,任务环节多,时间长。医疗救护保障内容包括人员身心素质、技术能力、环境设备器材、航天员可能出现的伤情、新冠疫情常态化的任务保障。针对这些内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让护士能够迅速掌握并熟练地配合救治,为救治赢得更多时间,提高整体救护水平。结论航天任务的医疗救护保障,各种流程预案已经整合优化。携行设备装备先进、野战操作性强、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和复杂工况伤情使用。救护保障人员也做到了穷尽所想、精益求精、状态固化。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对新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在航天任务的医疗救护保障上不断做出新成绩,取得新成果。

  • 标签: 空间站任务 医疗救护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用中医阴阳脉象学理论提出空间有引力和引力常数。方法:用中医阴阳学设计引力常数方程。结果:计算出空间引力常数是2.15793×10-18。讨论:空间引力常数是质量引力常数的32.3402倍。

  • 标签:
  • 简介:摘要濒死体验是一种独特的意识,一种与自我相关神秘得无法解释的体验,可发生于危及生命或不危及生命的情况下,分别称为经典濒死体验和类濒死体验。经典濒死体验对应于无反应状态下的内在觉知,可用于探索人类的断连意识状态。而类濒死体验是一种更异质的状态,为今后的研究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本文通过梳理心脏骤停、晕厥、冥想等不同情况下的濒死体验对其研究进展作一论述。研究者发现,有快速眼动期入侵的人更易发生濒死体验以及氯胺酮诱导的全身麻醉可作为研究濒死体验的可逆且安全的试验模型。虽然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在生理学和心理学上对濒死体验的解释,但这种现象的定义、发生机制以及对濒死体验者的识别仍然存在争论。国内对濒死体验的研究尚处于开始阶段,濒死体验作为意识研究的一个领域,可用于探讨无反应状态下人类意识的机制,为临床意识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意识 觉知 濒死体验 类濒死体验 濒死体验内容量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意识模糊性觉醒(CA)是一种少见的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相关的异态睡眠,国内鲜有报道,临床上对CA存在误诊和漏诊。详细地询问病史及同步视频多导睡眠监测对于C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至关重要。现就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确诊的1例老年CA患者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CA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意识模糊性觉醒 异态睡眠 多导睡眠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度意识障碍(DOC)患者发生便秘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或减少其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以某三级甲等医院高压氧科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重度DO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便秘分为便秘组和非便秘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生便秘的危险因素。结果290例患者的便秘发生率为3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纤维型营养制剂、镇静剂、机械通气的应用及预防性使用泻药对重度DOC患者发生便秘有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应用镇静剂、机械通气是重度DOC患者发生便秘的危险因素(P<0.05),预防性使用泻药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重度DOC患者发生便秘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护理上需对多个环节加以关注和干预。

  • 标签: 意识障碍 便秘 影响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科护理意识对医院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近一年内(2021.03-2022.03)入院进行治疗的病患,采用随机分组对比的方法进行实验观察与研究。其中一组为A组,进行常规护理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报告;另一组为B组,为病患进行全科护理,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报告。结果:在无其他客观因素干扰时,B组的护患纠纷率低于A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结论:通过对两组实验病例的观察调研报告可知,对于医院内病患采用全科护理模式,能有效提升医院内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且病患护理满意度提升,方法有效,可以推广。

  • 标签: 全科护理 护理质量 效果分析
  • 简介: 摘要:近年来常见的儿童内分泌疾病--性早熟,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好和心理健康均产生许多消极影响。自我意识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关联性。所以本文主要就性早熟、自我意识,性早熟儿童自我意识的状况及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等进行综述。

  • 标签: 性早熟 儿童 自我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将全科护理意识应用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分析其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时间范围在2021年8月份--2022年8月份,于院中治疗的患者中选择112例患者为范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全科组落实全科护理意识的应用,常规组落实基础护理的应用。将两组患者护理数据加以分析。结果:全科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常规组高;全科组工作责任评分、服务态度评分、工作效率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比常规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实施全科护理意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以此提升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全科护理意识 医院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致伤机制脑损伤性意识障碍的转归。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南京紫金医院接受治疗的130例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致意识障碍病因将患者分为4组:脑血管意外组(37例)、脑外伤组(68例)、缺血缺氧性脑病组(7例)、脑动脉瘤组(18例)。4组患者均予以高压氧、电刺激、针灸、被动训练、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及高压氧综合治疗3个月后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中国南京持续性植物状态量表(CNPVSS)评分,比较4组患者在高压氧综合治疗3个月后的意识转清率和总体疗效。结果高压氧综合治疗3个月后,4组患者的GCS评分及CNPVSS评分均升高(P<0.05),脑动脉瘤组GCS评分及CNPVSS评分提升最显著;意识转清率最高的是脑血管意外组(64.86%,24/37),其次是脑动脉瘤组(55.56%,10/18),4组间意识转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体治疗疗效转归依次为脑血管意外组、脑动脉瘤组、脑外伤组及缺血缺氧性脑病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49%(32/37)、83.33%(15/18)、69.12%(47/68)、42.8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意外组和脑动脉瘤组在经过3个月高压氧综合治疗后的意识转清率和意识障碍的好转有效率均好于其他2组。结论不同致伤机制脑损伤性意识障碍在转归上存在差异。

  • 标签: 脑损伤 意识障碍 病因 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培养门诊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20年1月为我院门诊护士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随机抽取2019年7月-2019年12月我院门诊咨询处接待的4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2020年6月我院门诊咨询处接待的43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对门诊护士服务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花费的挂号时间和缴费时间。结果:培养门诊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后,研究组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花费的挂号时间和缴费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培养门诊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患者时间浪费,提高就诊效率和门诊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医院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值得推广。

  • 标签: 门诊护士 主动服务 护理培训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新进护士护理风险意识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干预措施以提高新护士风险意识,保障护理安全工作。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自设问卷调查表,对云南省某三甲医院2022年55名新进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风险意识水平多数集中在中等至好区间;新进护士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风险处理这三个方面较为薄弱,对于工作风险认知及法律风险认知水平良好。结论 新进护士需要不断加强风险教育,工作中学会总结及积累经验,能够熟练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独立处理风险,科学地优化工作流程,才能保障护理安全。

  • 标签: [] 新护士 护理风险意识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民营医院想要把稳政治方向,凝聚企业思想力量,获取足够的组织保障,就需要以党建引领意识形态工作。如何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是民营医院党组织必须重视和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民营企业党员干部必须认真研究,深入思考。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民营医院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路径,以期为民营医院的党建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党建 民营医院 意识形态工作 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保洁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静默前后对佩戴口罩及洗手的认知程度,达到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疫情防控教育培训。方法 随机抽取某三级医院保洁人员66例,进行调查问卷。结果 新冠肺炎疫情静默前后保洁人员主动佩戴口罩、洗手依从性明显提高。结论 保洁人员日常此方面教育培训少,缺乏对医院环境中不佩戴口罩、洗手执行不好更易感染疾病的认知。医院需加强对保洁人员的感染控制教育,使其主动做好防护措施,减少疾病的传播。

  • 标签: 新冠疫情 保洁人员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总结载人航天史上曾经发生的主要问题以及我国自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任务以来主着陆场航天员医疗保障的经验,重点分析自神舟十二号开始的空间站建造期间的技术状态和返回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伤病救治预案,确保航天员安全。方法总结国外航天史上航天员发生意外伤害的教训,尤其是空间站阶段,结合我国载人航天的航天员医疗保障经验,针对空间站任务飞船在轨时间长、主着陆场调整的任务特点,提出系列的组织、预案以及救治方案。结果在原有舱前急救、直升机ICU综合救护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急救程序,制定了不同复杂地形情况下的救治预案及航天员的快速救治和后送原则。结论空间站任务医疗救护的综合救援方案、直升机救护平台的构建以及组织实施,可以保障空间站任务航天员各种情况返回的有效救治。

  • 标签: 空间站 航天员 救护飞机 急救医疗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执行功能子成分与情境意识的关系。方法选取73名我校学员完成一项模拟飞行任务。以情境意识评价技术(situation awareness rating technique,SART)得分、情境意识整体评价技术(situation awareness global assessment technique,SAGAT)得分和飞行绩效为因变量指标,采用空间n-back任务,Go/Nogo任务、Stroop任务和数字转换任务对执行功能子成分进行测量,并作为预测变量,进行独立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刷新功能得分与反应抑制、SART、SAGAT和飞行绩效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235、0.285、0.298、0.264,P=0.049、0.016、0.012、0.025),反应抑制得分与SAGAT和飞行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r=0.349、0.243,P=0.003、0.041),干扰抑制仅与认知转换、飞行绩效存在显著负相关(r=-0.350、-0.235,P=0.003、0.045),认知转换得分与SART、SAGAT和飞行绩效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249、0.275、0.364,P=0.039、0.019、0.002)。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刷新功能得分对SART存在显著预测性(t=2.201,P=0.031),刷新功能和反应抑制得分对SAGAT存在显著预测性(t=2.270、2.546,P=0.026、0.013),刷新功能和认知转换对飞行绩效存在显著预测性(t=2.508、2.553,P=0.015、0.013)。结论执行功能子成分与情境意识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并对其具有预测性。

  • 标签: 心理学试验 执行功能 情境意识 飞行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