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正畸牙齿的移动是以牙周组织塑建为生物学基础的复杂生理过程,正畸治疗中牙齿移动时间越长,牙根吸收的概率就越大;同时治疗持续时间过长会影响患者对正畸治疗的满意度。移动越慢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提升治疗成本,延长治疗时间,阻碍正畸治疗的进程。国内外学者在加速正畸牙齿移动方面做了许多研究,目前加速牙齿移动的方法较多,本文就微型穿孔术和物理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正畸牙移动 微型穿孔术 物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儿科静脉输液中采用背带式移动输液架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儿科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将其分为40例对照组(采用固定式的输液架)、40例观察组(采用背带式移动输液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背带式移动输液架应用于儿科静脉输液中能取得理想效果,其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背带式移动输液架 儿科静脉输液 应用
  • 简介:摘要: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医学检验精准管理平台的构建是利用移动设备和互联网技术来实现医学检验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和管理的一种创新应用。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实时的数据采集、远程数据传输和共享、高效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提高医学检验的精确性和效率。本文探讨了平台的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和架构设计,介绍了关键技术和平台的构建过程。最后,指出了平台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

  • 标签: 移动互联技术 医学检验 精准管理平台
  • 简介:摘要:体外膜肺氧合系统是一种用于短期辅助心脏和肺脏的装置,通过体外循环为患者心脏提供短时间辅助,使患者的血液得以通过体外膜肺得到氧合。然而,目前的体外膜肺氧合系统存在医院转运困难且缺乏移动性的问题,从而限制了其在应急情况下的灵活运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设计一种移动装置,将体外膜肺氧合系统安装在其上,实现系统的便捷移动。在移动装置上设置多个承托部,用以安装体外膜肺氧合系统的各个部件,确保其在移动过程中稳定可靠。这样的设计不仅提高了体外膜肺氧合系统的应急能力,同时也使得系统更加灵活、易于移动,为应对不同临床环境和应急场景提供了更好的适应性。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系统 移动装置 应急能力
  • 简介: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危急重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AIS的移动卒中单元院前诊疗管理能力提升,缩短CT检查、诊断及溶栓治疗时间,以提高溶栓效率,改善临床结局。2019年,国家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等制定了《移动卒中单元中国专家共识2019》和《移动卒中单元技术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19》。近3年,国内外在移动卒中单元院前诊疗管理领域进一步融合了5G信息和人工智能(AI)技术,在卒中院前诊疗管理理念和治疗方法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为了更好地适应其发展,指导临床实践,本指南编辑委员会在中国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5G移动卒中单元院前诊疗管理指南。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移动卒中单元 院前管理
  • 简介:摘要:现阶段各行各业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而移动支付由于方便快捷便利,各大行业都在积极地将移动支付方式引入各大业务交付场景中。而无现金时代的到来,对医院财务信息部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何获得更好的就医体验的同时,要保障支付及财务数据的安全,是现阶段各大医院面临的难点,四川某县人民医院构建了一支移动支付平台,推行了一系列新的支付管理方案及财务安全保障管控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 标签: 移动支付 设计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动学习方法在产科护理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方法:将2022级护理学1班76名和2班的76名学生纳为研究对象,1班为对照组,2班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2班采用移动教学方式。对比两个班级期末考试成绩、学习情绪和学习主动性。结果:观察组的学习情绪、学习主动性和期末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数据表明,移动学习方法可以在产科护理教学中推广。

  • 标签: 移动学习方法 产科护理 学习情绪 学习主动性
  • 简介:【摘要】疼痛为癌症常见症状,若未予以有效控制可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受医疗服务模式持续转变影响,肿瘤患者住院时间持续缩减,而癌症患者的院后护理也成了临床研究的重点。受互联网快速发展所致,移动医疗开始在临床得到应用,并已被推广至院后延续护理中,其不受时间、地域、交通等限制,患者参与度也高,可为临床管理癌症患者提供一定帮助。本文主要对移动医疗在癌痛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合阐述,以供参考。

  • 标签: 移动医疗 癌痛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动式头颈MRI系统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自2022年6月至9月应用移动式头颈MRI系统扫描213例颅脑疾病患者,随机选取10例典型患者的移动式头颈MRI图像和3.0T常规MRI图像,比较其不同序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的差异;选取31例特殊患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等)为特殊患者组,30例普通患者为普通患者组,比较2组患者移动式头颈MRI图像综合诊断度评分的差异;统计比较3.0T常规MRI和移动式头颈MRI不同序列噪声强度的差异;招募神经外科中心自2022年7月至8月住院的20名听力正常的志愿者,先后行3.0T常规MRI与移动式头颈MRI扫描,采用5分制法评价常规3.0T MRI、移动式头颈MRI不同序列的主观噪声强度。结果与3.0T常规MRI图像比较,移动式头颈MRI图像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的SNR、CNR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殊患者组和普通患者组移动式头颈MRI图像综合诊断度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3.0T常规MRI比较,移动式头颈MRI不同序列的噪声强度均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0T常规MRI比较,志愿者对移动式头颈MRI不同序列的噪声强度评分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动式头颈MRI系统于床旁扫描时安全便捷,成像质量达标,患者舒适度高,适合在神经外科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神经外科 移动式头颈MRI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身体活动管理类移动应用程序现况与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系统综述,以“锻炼”“运动”“体育”“身体活动”“移动健康”等关键词检索中国境内IOS操作系统应用商城相关应用程序,使用移动应用程序评价量表(MARS)和行为改变技术(BCT)理论分析应用程序的客观质量及技术,随后纳入相关应用程序效果检验文献,分析其改善身体活动的效果。结果共纳入应用程序141个,使用16大类58项BCT,使用频率较高的为行为比较(67.4%)、重复与替代(67.4%)、知识构建(67.4%)、反馈与监测(58.2%)4大类。MARS总体客观质量得分为(3.17±0.42)分,其中参与度、功能性、美学设计和信息质量得分分别为(2.67±0.73)分、(3.75±0.54)分、(3.44±0.59)分和(2.83±0.55)分。BCT数量与应用程序MARS客观质量评分(B=0.023,95%CI:0.018~0.029)、应用商城用户评分(B=0.040,95%CI:0.019~0.060)均呈线性关系(均P<0.001)。共纳入4篇文献,验证了4个应用程序监测身体活动行为、设置身体活动计划和提供身体活动指导的效果,文献总体质量良好,主要结果指标为身体活动时长(3篇)和步数(1篇);与不使用应用程序监测或仅用加速度计监测相比,使用应用程序监测身体活动的受试者身体活动时长、步数均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我国身体活动管理类应用程序数量、功能及技术较为丰富,客观质量中等;BCT数量是评估应用程序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对行为改变的效果尚不清晰。

  • 标签: 身体活动 移动健康 应用程序 IOS操作系统 行为改变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移动信息管理系统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到12月科室应用常规护理管理,并将其作为对照组,从2020年1月至12月科室应用移动信息管理系统,将其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和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存在显著优势,(P

  • 标签: 移动信息管理系统 医院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技术是指向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加以运用的常见治疗技术,采取适当手段做好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工作,能支持确保患者获取较好临床处置效果。文章将会围绕移动医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进展,展开简要的综述分析。

  • 标签: 移动医疗 维持性血液透析 延续护理 应用进展 综述
  • 简介:【摘要】在“互联网+医疗”的时代背景下,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需给予患者提供随访、健康指导、心理疏导等延续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基于此,文章综述了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概念、延续性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内容、移动医疗应用于延续护理的研究背景以及移动医疗在血透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方式,旨在为移动医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移动医疗 维持性血液透析 延续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分析无线移动护理终端在血液内科安全数学当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方法:血液科患者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使用了传统护理的4196名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使用无线移动护理终端PDA的5124名输血患者,确定移动护理系统在输血过程当中的具体应用情况。结果:在使用无线移动护理终端之后,输血阶段当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结论:使用无线移动护理终端可以提高血液内科安全数学的应用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无线移动护理终端 血液内科 安全输血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移动互联网平台在骨科患者延续护理康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骨科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延续护理康复中应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移动互联网平台 骨科 延续护理康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临床应用进口8排与国产16排移动CT的效果。方法:以200例接受移动CT扫描的患者为例,时间为2019.05-2021.01之间,按照使用设备不同分为2组,各为100例。对照组为进口8排,观察组为国产16排,均接受螺旋扫描三维成像、CT血管造影(CTA)、轴向增强扫描、头部水平位平扫等。比较2组CTpol、运行功耗、成像质量及稳定性。结果:2组对比CTpol、运行功耗的数据后发现差异明显较大(P<0.05)。观察组水平位平扫可对低密度组织如脑回、脑沟、脑干、视神经、眼球等清晰显示,2组具有满足诊断标准的成像质量。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稳定性更好、重心低、负荷小等。结论:临床应用进口8排与国产16排移动CT扫描头部时,均具有满足诊断标准的成像质量,但后者辐射剂量和功耗明显更低,且稳定性更好。

  • 标签: 进口8排 国产16排 移动CT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动医疗系统在院前急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2021年1月-2023年1月完成,入组观察对象60例,均为院前急救重症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观察组实行移动医疗系统配合院前急救,一组对照组实行常规院前急救,对比不同院前急救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急救反应时间、急诊科救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移动医疗系统在院前急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参考应用。

  • 标签: 移动医疗系统 院前急救 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研究急诊急救移动紫云系统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58例院前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9例,急诊急救移动紫云系统)与对照组(29例,常规急救护理),比较2组抢救成功率、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明确诊断时间、采取救治时间、转院时间、病历书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实行急诊急救移动紫云系统,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明确诊断时间、采取救治时间、转院时间、病历书写时间,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急救移动紫云系统 院前急救工作 抢救成功率 明确诊断时间 转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