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酸局部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外科收治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84例,随机分为硫酸镁组和硫酸钠组各42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硫酸镁组患者均给予硫酸镁加大蒜贴敷治疗;硫酸钠组患者给予芒硝(硫酸钠)加大蒜贴敷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腹部包块消失或者明显缩小。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局部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拒绝手术的患者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阑尾周围脓肿 硫酸盐 局部治疗
  • 简介:摘要尿素法合成O-甲基异脲硫酸。在合成O-甲基异脲硫酸氢盐时采用了用氯仿做溶剂,克服了没有溶剂反应时温度难以控制的问题;采用了正辛醇做析晶溶剂,使得产品的质量和收率得到提高。O-甲基异脲硫酸氢盐再与碱中和可得到高纯度的O-甲基异脲硫酸

  • 标签: O-甲基异脲硫酸盐 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亚硫酸与四氯汞钠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此检验方法的关键就是标准曲线的制备。方法采用盐酸副玫瑰苯胺法。结果通过对盐酸副玫瑰苯胺酸度的调节,二氧化硫标准溶液及碘溶液浓度、用量的调整,得到较满意的标准曲线。结论二氧化硫标准溶液及碘溶液的浓度是绘制准确标准曲线的关键。

  • 标签: 亚硫酸盐 二氧化硫标准溶液 盐酸副玫瑰苯胺法 标准曲线
  • 简介:目的扩展GB5750—85的硫酸钡比浊法的测定范围。方法在酸性介质中加入稳定剂聚乙烯醇(PVA),硫酸根离子与钏离子生成稳定性好的颗粒细悬浮状的硫酸钡沉淀,根据丁达尔效应,悬:浮休的光散射性质测量吸光度。结果该法测定范围大5.200mg/1,准确度高,回收率90.102%、精密度好RSD=0.2-1.8%。结论本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可靠的特点,在水质分析方面有其实用意义。

  • 标签: PVA 丁达尔效应 硫酸盐
  • 作者: 宗晔 孟凡冬 吴咏冬 王邦茂 沈锡中 崔毅 张国新 杨爱明 田德安 蔡建庭 王化虹 崔士华 崔敏 张澍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北京 100050,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天津 30005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03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广州 510080,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科,南京 210029,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北京 1007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消化科,武汉 43003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杭州 310009,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北京 100034,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医学部,北京 10002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硫酸溶液(oral sulfate solution,OSS)与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电解质散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疗效。方法全国9家中心纳入283例受试者随机应用OSS(143例)和PEG(140例)2 d分次方案进行肠道准备,进行了结肠镜检查并接受评估。主要研究终点为肠道准备成功率[独立评审中心评估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量表(Boston bowel preparation scale,BBPS)评分≥6分],次要研究终点包括BBPS总分和分肠段评分、研究者对肠道准备的满意度(5分制Likert量表评估),以及通过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满意度,采用Sharma量表评估患者耐受性并比较两组的依从性和安全性。结果OSS组和PEG组肠道准备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99.3%[校正后差异0.7%(95%CI:-5.3%~6.7%),非劣效检验,P<0.001]。OSS组BBPS评分总分显著高于PEG组(8.1分比7.7分,P<0.001),所有分肠段BBPS也高于PEG组(右半结肠:2.4分比2.3分,P=0.002;横结肠:2.8分比2.7分,P=0.018;左半结肠:2.8分比2.7分,P=0.007)。OSS组研究者Likert评分明显高于PEG组(2.6分比2.3分,P<0.001)。OSS组总体依从性和PEG相当,但第2次给药依从性显著高于PEG(90.9%比82.6%,P=0.039)。两组患者满意度、Sharma量表评分以及出现耐受性相关症状受试者比例未见明显差异。两组安全性相当,不良事件均为轻中度。结论OSS用于肠道准备效果和PEG相当,其具有较高的全肠段BBPS评分和研究者满意度,分次给药时患者依从性较PEG更好,耐受性和安全性与PEG相当。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硫酸盐类 电解质类 肠道准备
  • 简介:我们在对生活饮用水中硫酸含量测定中,因操作技术、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原因,往往会使测定结果产生很大偏差。若对下面1.4.2;1.4.3;1.4.6这三步操作把握不严格的话,对标准系列的测定值和水样的测定结果会产生严重影响,致使测定试验失败。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硫酸盐 含量测定 分光光度计 测量方法
  • 简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有增多趋势,尤其严重过敏反应问题突出,其中抗氧化剂亚硫酸为影响因素之一。亚硫酸可引起敏感体质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可表现为皮炎、荨麻疹、潮红、低血压、腹痛、腹泻等,严重的可发生危及生命的过敏性休克和哮喘。临床工作者应认识到药用辅料相关的不良反应,药品管理部门也应强化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亚硫酸的安全性管理。

  • 标签: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亚硫酸盐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新生儿期起病、经基因检测确诊的线粒体亚硫酸氧化酶缺乏症病例。患儿生后反复呕吐、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伴有抽搐、肝损害等,基因检测为SUOX基因纯合变异。该病预后不良,治疗效果差,早期诊断依赖于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

  • 标签: 亚硫酸盐氧化酶缺乏症 SUOX基因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早发型亚硫酸氧化酶缺乏症(ISOD)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分析于2020年5月10日收治于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医院的1例ISOD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用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验证。结果患儿为女性,出生后因"羊水Ⅱ度污染、呼吸费力11 min"转入重症监护室,表现为纳差伴频繁抽搐。基因检测提示患儿携带SUOX基因c.1200C>G和c.188G>A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母亲与父亲,其中c.1200C>G为已知致病变异,c.188G>A既往未见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判断为意义未明变异。结论SUOX基因c.1200C>G和c.188G>A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导致患儿发病的原因。c.188G>A的检出丰富了SUOX基因的变异谱,为患儿的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 标签: 亚硫酸盐氧化酶缺乏症 SUOX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孤立性亚硫酸氧化酶缺乏症(isolated sulfite oxidase deficiency,ISOD)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ISO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孤立性亚硫酸氧化酶缺乏症”、“婴儿,新生”、“isolated sulfite oxidase deficiency”、“SUOX gene”、“infant,newborn”等为检索词,分别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1月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总结新生儿ISOD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本例为足月男婴,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顽固性抽搐,伴喂养困难、肌张力增高、发育落后和小头畸形,尿亚硫酸试纸试验阳性、尿酸正常,SUOX基因c.475G>T和c.1201A>G复合杂合变异,5月龄头颅MRI见多发软化灶及脑萎缩,8月龄死亡。文献检索共收集29篇32例ISOD患儿,28例(87.5%)于生后1周内发病,32例均有抽搐发作,可伴喂养困难、肌张力改变、发育落后、小头畸形及晶状体异位,实验室检查尿亚硫酸、S磺酰半胱氨酸升高,尿酸、黄嘌呤/次黄嘌呤正常,血同型半胱氨酸降低。头颅影像学特征为脑白质囊性变、脑萎缩。23例基因检测存在SUOX基因变异。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最终死亡15例,13例存活患儿均有药物难治性癫痫和发育落后,4例临床结局未知。结论新生儿ISOD特征表现为顽固性抽搐、喂养困难、发育落后、脑白质囊性变、脑萎缩,尿亚硫酸升高、血同型半胱氨酸降低、尿酸正常可作为诊断的重要线索,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 标签: 孤立性亚硫酸盐氧化酶缺乏症 SUOX基因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建立了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化妆品中4,5-二氨基-1-(2-羟乙基)吡唑硫酸等10种染发剂的分析方法。样品经2g/L亚硫酸氢钠-无水乙醇(体积比1:1)超声提取后,用2g/L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定容至25mL。采用资生堂C18  MGⅡ(250mm×4.6mm×5μm)色谱柱分离,以0.02mol/L的磷酸氢二钾(磷酸调节pH为7.50)-甲醇-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在230nm和300nm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0种染发剂在1μg/mL~200μg/mL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方法检出浓度为0.02%,方法定量浓度为0.05%,平均回收率为84.4%~106.1%,相对标准偏差为(n=6)0.3%~3.7%。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准确、快速、简便,适用于化妆品中4,5-二氨基-1-(2-羟乙基)吡唑硫酸等10种染发剂的的测定。

  • 标签: 染发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患者男,19岁,工作时不慎跌人蓄有80℃、体积分数40%硫酸的电镀液池中30S,致全身多处烧伤,伤后1h入院:查体:体温36.8℃,呼吸25次/min,脉搏102次/min,血压100/70mmHg(1inmHg=0.133kPa),口唇微青紫,球结膜充血。双下肢肿胀发冷、足背动脉不能触及,尿少呈酱油色。

  • 标签: 硫酸烧伤 重铬酸盐 中毒 面积 球结膜充血 双下肢肿胀
  • 简介:目的探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甲基化的准确性,联合应用MSP方法与结合重亚硫酸限制性内切酶法(COBRA)检测抑癌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意义。方法采用MSP检测胃癌组织抑癌基因Runx3启动子区甲基化的状态,随后再采用COBRA检测胃癌组织标本的甲基化状态。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关系。结果经MSP方法检测54例肿瘤组织中共有30例标本发生Runx3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甲基化阳性率为55.6%。经COBRA方法检测54例肿瘤组织中有27例出现酶切条带即存在甲基化,甲基化阳性率为50.0%。经COBRA方法检测,在MSP方法检测的30例阳性标本中有3例未出现酶切条带即为假阳性。在MSP方法检测Runx3基因甲基化阴性的24例标本中,经COBRA方法检测,Runx3基因甲基化阴性的标本亦为24例。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在检测胃癌抑癌基因甲基化状态的研究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COBRA方法可以检测出MSP方法中的假阳性标本,联合应用两种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会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准确。

  • 标签: 胃肿瘤 DNA甲基化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 肿瘤抑制 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法
  • 简介:随着天气逐渐变冷,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要警惕发生肺栓塞。曲张静脉夜间出血最危险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先天性、负重或妊娠等原因造成静脉压力升高,致使下肢静脉瓣膜松弛,静脉血液倒流,久而久之,静脉瓣膜被破坏,下肢逐渐出现青筋隆起。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瓣膜 中浆 眼睛 静脉压力升高 曲张静脉
  • 简介:叶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绿色蔬菜中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B9),由于它最早是从植物叶子中提取而得,故命名为"叶酸"。叶酸的化学名为"蝶酰谷氨酸",系由喋啶酸、对氨基苯甲酸与氨酸结合而成。

  • 标签: 叶酸 维生素 对氨基苯甲酸 绿色蔬菜 植物叶 提取
  • 简介:摘要目的血浆速冻是采供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确保血液质量安全。方法提前设置温度,缩短速冻时间。结果血液速冻质量得到保障。结论认真操作,加强责任心,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 标签: 血浆 速冻 低温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