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鼻腔鼻窦真菌因临床发病率低,且一般预后好,所以目前仍未能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以致于误诊误治。作者于1986—1993年共收治9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9例中男4例,女5例,年龄33—62岁,平均46.1岁。病程1月—2年。主要症状与体征:涕中带血或后吸涕带血7例,鼻塞7例,患侧头痛2例,患侧面颊部压迫感2例,间歇性涕中带干酪样物2例,嗅觉减退5例,鼻粘膜慢性充血5例,下鼻甲肿大7例,中鼻甲息肉样变2例,鼻道积脓6例,嗅裂干酪样物1例。9例皆行鼻窦常规位拍片,均显示单侧上颌窦密度增高,2例同时显示筛窦密度增

  • 标签: 鼻腔鼻窦 真菌病 上颌窦 干酪样物 侵袭型 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萘替芬乳膏外用治疗浅部真菌的疗效。方法186例浅部真菌患者采用萘替芬乳膏外用,每天一次,连续28天。分别于治疗后第7天、14天和28天随访,判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86例患者中共178例完成全部疗程,痊愈116例,占65.17%;显效36例,占20.22%;有效16例,占8.99%;无效10例,占5.62%。有效率为85.3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2%,主要为局部烧灼感(14例),红斑(9例)。结论萘替芬乳膏外用治疗浅部真菌安全有效。

  • 标签: 萘替芬浅部真菌病
  • 简介:肺结核合并真菌的发病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激素的临床应用逐年增高,临床及X线表现呈多样性,常易导致误诊。本文就本所近五年来收治的28例肺结核合并肺真菌的诊治以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肺结核 肺真菌病 临床应用 发病 回顾性分析 X线表现
  • 简介:摘要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得社会和教育活动,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甲真菌病 封包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至少有10万种以上,其中能引起人和动物致病的真菌有20余种,根据致病真菌侵犯人体的部位和菌种不同,可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两大类,浅部真菌又称皮肤癣菌,简称癣。引起癣的真菌称为皮肤癣菌,90%以上的真菌性皮肤为皮肤癣菌,由于侵犯表皮的角质层毛发及甲板,故临床上可分为体癣、股癣、手足癣

  • 标签: 兰美抒 治疗 浅部真菌病 皮肤癣菌病 抗真菌药
  • 简介:目的观察国产特比萘芬治疗老年甲真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用特比萘芬治疗30例老年甲真菌患者的结果进行疗效及副作用分析和比较.结果30例中痊愈5例(16.6%),显效6例(20%),有效13例(43.33%),无效6例(20%),总有效率36.67%.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1例(3.3%),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口服国产特比萘芬治疗老年甲真菌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国产特比萘芬 甲真菌病 老年人 药物治疗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评价氟康唑胶囊剂治疗肺部真茵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采用氟康唑胶囊口服开放治疗肺部真菌38例.氟康唑200mg,每日一次,首剂加倍,疗程2~4w.结果: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5.79%与86.84%,真茵清除率为8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主要表现为恶心、腹泻、腹痛等,多为轻度,勿需处理可自行缓解.结论:口服氟康唑胶囊剂治疗肺部真茵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为安全有效的抗真茵制剂.

  • 标签: 氟康唑胶囊剂 治疗 肺部真菌病 临床观察
  • 简介:皮肤浅部真菌是皮肤科常见,尤其在南方更为多见.我科自2002年6月-2003年6月对280例门诊患者使用本院的中药制剂(简称癣洗剂),加派瑞松霜治疗皮肤浅部真菌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皮肤浅部真菌病 派瑞松霜 洗剂 中药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甲真菌人群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而探讨甲真菌感染与人体免疫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对60例甲真菌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甲真菌患者的外周血CD3^+.CD4^+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CD8^+明显升高(P〈0.05)。结论甲真菌患者T细胞亚群存在异常。提示细胞免疫在甲真菌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 标签: 甲真菌病 T细胞亚群 细胞免疫
  • 简介:背景:依柏康唑是一种对皮肤浅部真菌、念珠菌和糠疹治疗有效的外用广谱咪唑类衍生物。既往研究显示依柏康唑治疗皮肤浅部真菌较克霉唑更为有效。本试验旨在比较1%依柏康唑乳膏与2%咪康唑乳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的有效性。方法:653例皮肤浅部真菌患者纳入此多中心、双盲、随机临床试验,随机选用1%依柏康唑乳膏、每日2次或2%咪康唑乳膏、每日2次,连续4周。4周后根据真菌检查和临床症状评估有效性。结果:纳入本试验的653例患者中,360例基线真菌培养阳性,纳入有效性评估。临床显示接受依柏康唑治疗的患者有76.1%有效,而接受咪康唑治疗的患者有75.0%有效。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依柏康唑0.91%,咪康唑0.92%,均不严重且较局限而短暂。

  • 标签: 皮肤浅部真菌病 双盲临床试验 咪康唑乳膏 随机临床试验 乳膏治疗 多中心
  • 简介:近数十年来,真前感染患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新抗真菌药物也大批涌现,耐药菌株在临床上亦时有发生。因此,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成为临床实验室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然而,与抗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有所不同,在国内外至今尚未有一个规范的标准测试方法可被公众接受,这可能与真菌本身生长缓慢,体积大又具厚的胞壁等有关。1992年,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抗真菌药物组首先提出一个初步方案,规定了有关酵母样菌的抗菌药物敏感

  • 标签: 药物敏感试验 抗真菌药物 培养基 分生孢子 灭菌蒸馏水 二性霉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