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疗环境的治安因素给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医院的正常秩序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迅猛发展,各种民营医院、私立诊所、合资医院的激增,随之而来的“医托”、“号贩子”、盗窃、“医闹”以及医疗纠纷、医疗事故、新生婴儿丢弃、遗失等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医疗机构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医院的安全防范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安防监控系统成为医院安全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 标签: 医院安全 安防监控 技术手段
  • 简介:摘要随着大数据、互联网和信息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被逐步应用于医院管理领域。作者利用临床大数据设计了医疗质量监控辅助系统,对医院现有的医疗信息数据进行结构化采集与监控,从环节上把握影响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关键点与关键事件,对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进行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评价,全面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

  • 标签: 信息服务 大数据 医疗质量 医疗安全 辅助系统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仓库管理的工作当中各种先进的科技被应用到具体的管理工作当中,而监控系统也得到更新,能够进一步提高仓库管理的力度,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物品运转的效率。为了更进一步完善自动化立体仓库管理以及监控系统监控质量,本文对此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

  • 标签: 自动化立体仓库管理 监控系统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风险预警监控系统的构建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BMI、既往脆性骨折史、父母髋部骨折史、抽烟、过量喝酒、合并其他疾病史、服用药物史、血酸性磷酸酶水平危险因素11项,构建风险预警监控评分系统,随访2年,观察在不同的评分条件下,患者出现骨折的风险,使用ROC曲线风险预警系统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估,获取最佳风险系数。结果随访1年,60例患者中预后良好41例(68.33%),风险预警监控系统评分为(30.21±5.12)分,其中11~33分占32例;19例(31.67%)预后不良,风险预警监控系统评分为(40.85±5.74)分,其中11~33分占4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风险预测不良预后的价值,AUC为0.880(95%CI:0.856-0.905),最佳截断值为6.331分,敏感性为79.9%,特异性为82.7%,模型的预测价值好。结论风险预警监控系统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出现骨折等不良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对指导临床及时干预和改善患者预后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风险预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在消毒供应中心中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环节质控的影响效果。方法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20年1月初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7月~12月期间,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150000件器械存在的问题,并与2020年1月~6月期间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后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126000件器械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比。比较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前后,环节质控中器械质量缺陷率、不良事件、科室内部矛盾及临床科室纠纷差异。结果 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后,环节质控发生器械质量缺陷率明显低于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环节质控 视频监控系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疾病 防控期间我院在原有信息系统基础上,整合了互联网医院、人工智能机器人、全程监控系统,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保障了患者安全。方法 应用互联网医院实现视频面对面诊疗服务,人工智能机器人实现“无接触送物”,以及全程实时监控患者行为及病情变化。结果 系统既能保障患者安全,缓解焦虑的情绪,减少护士反复进入病房的次数,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便捷就医的流程,使医护不再局限在病房内。结论 智能信息化及监控系统节约了医疗防护资源,为职业防护及患者安全提供了保障,为今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管理更精细、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智能信息化 监控系统 隔离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科学、客观、实用的全自动化压疮信息管理系统,探讨其在压疮防治与监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医院 2017年 1 -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 29306人次纳入对照组,将 2018年 1-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 27801人次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半自动化压疮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全自动化压疮信息管理系统,比较两组高危患者压疮评估率、难免压疮申报合格率、压疮发生率、压疮病例上报处理时间及压疮质控小组会诊耗时等。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高危患者压疮评估率、难免压疮申报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 P < 0.05),观察组压疮病例上报处理时间及压疮质控小组会诊耗时均短于对照组( P < 0.05)。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全自动化压疮信息管理系统简化了压疮上报与处理流程,实现了全程客观动态监控,使压疮管理更加科学、实用、高效。

  • 标签: 压疮 信息化系统 护理管理与应用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医院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为提升病案管理质量,我院于2020年1月进行了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措施的施行,为验证医院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措施的应用效果及价值,将我院2020年1月-10月间就诊的55例患者的终末病案设为实验组,2019年1月-10月间就诊的55例患者的终末病案则设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缺陷病案发生率差异。结果:实验组共发现17份(30.91%)缺陷病案,对照组则发现6份(10.91%)缺陷病案,组间差异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后发现存在意义,P<0.05。结论:应用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措施对患者的病案进行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病案管理质量,有助于缺陷病案发现率的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病案管理 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 病案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实施护理质量的监控体系的过程与效果。方法选取某 院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收治的 1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质量监控。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结果本次探究中通过对实施质量监控前后的对比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P< 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实施质量监控方法可以明显地提高护理水平跟护理质量,效果理想。

  • 标签: 手术室护理质量 监控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加强 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监控管理 , 确保消毒灭菌质量控制,进而有效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方法: 在护士长的领导下成立科室质控小组,对科室 210 件骨科器械进行相关的管理措施,规范操作流程,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强化护士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并对管理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10 件骨科器械中 201 为达标器械,占比 95.714 % ,消毒灭菌合格率明显上升,医院感染率得到了有效的预防。 结论: 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监控管理 工作直接影响医院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危,所以在日常的 消毒灭菌质量监控管理 过程中,相关的负责人员要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进而降低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因此在日常的 供应室消毒灭菌 工作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要积极的开展 质量监控管理 工作,进而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 标签: 供应室 消毒灭菌 质量监控管理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质量监控对终末护理病历质量 的影响效果。 方法:选取 我院于 2018年 6 月至 2018 年 12 月开展护理 质量监控的 病历 200 份作为观察组, 选取 2017 年 6 月至 2017 年 12 月期间未开展护理 质量监控的 病历 200 份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病历采取常规管理监控方式,观察组采取 护理质量监控 方式, 对比两组终末护理病历质量情况。 结果:两组终末护理病历质量经评价对比,观察组护理病历质量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缺陷率及返修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终末护理病历质量实施护理质量监控,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效率,大大消除医疗事故隐患,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水平,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 标签: 护理质量监控 终末护理病历 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 : 运动负荷监控在运动员的训练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保障了运动员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目前运动负荷监控的指标有创、缺少实时性和重复性,而依赖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肌氧饱和度,可实时、无创的评定肌肉的结构、功能和状态。本文旨在研究肌氧变化与运动负荷的联系,探讨将肌氧作为运动负荷监控指标的可行性,为运动负荷的监控提供新的方法。

  • 标签: 肌氧含量 肌氧饱和度 运动负荷监控
  • 简介:摘要:2017年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的通知》,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制定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及加强重点监控药品购用情况的动态监测。本文除介绍重点监控药品管理措施外,还通过监测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金额、占全院药品使用金额的比例及重点监控药品占全院药品销售金额排名前10位的比例等数据来评价管理结果,以期为完善重点监控药品管控制度提供参考。

  • 标签: 重点监控药品 药事管理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重点监控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5月实施PDCA循环前收治的92例住院患者的病历和2019年6-10月实施PDCA循环后收治的94例住院患者的病历,随机将其分为甲组(n=92)和乙组(n=94)。比较两组患者病历中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结果:甲组和乙组比较,甲组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明显高于乙组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DCA循坏 重点监控药品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院感监控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作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9年5月~2020年6月收入的25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按照管理方式的区别,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29例)与观察组(12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的医院感染管理方式,观察组则建立院感监控护士小组进行医院感染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管理模式之下的应用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感染和ICU病房感染的几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对感染管理的专业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院感监控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价值,能够提升护士对感染管理的专业能力,降低医院发生感染的几率,促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提升,值得大力推崇与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构建呼吸科感染护理体系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的所有呼吸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呼吸科感染护理体系干预前与干预后医院感染过程、结果指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及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发病率较干预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干预后,MDRO检出率、呼吸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导尿管使用率、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较干预前下降,VAP的预防率、MDRO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构建呼吸科感染护理体系能促进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 标签: 医院感染 发病率 指标 评价 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在老年患者住院过程中,为了降低跌倒发生率,实行护理质量监控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 2019 年老年患者 154 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护理质量监控。比较 2 组患者跌倒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护理质量监控预防老年患者跌倒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护理质量监控 老年患者跌倒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共 42 例分为监控组和基础组,基础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监控组实施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监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基础组,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以及护理满意评分均明显高于基础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显著。

  • 标签: 护理风险预警监控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级监控管理+精细化护理模式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62例,按入院顺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1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联合组基于常规组实施分级监控管理+精细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住院天数]、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干预前后股、腘静脉血流速度。结果联合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常规组(均P<0.05);联合组干预1周后股、腘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常规组(均P<0.05);联合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常规组[6.45%(2/31)比25.81%(8/31),P<0.05];联合组出院时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常规组[93.55%(29/31)比70.97%(22/31),P<0.05]。结论分级监控管理+精细化护理模式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能显著加快血流速度,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分级监控管理 精细化护理模式 重症颅脑损伤 昏迷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结肠镜退镜速度实时监控系统,并验证其可行性和性能。方法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数据库选取2018年5—10月期间的35 938张肠镜图片和63个结肠镜检查视频。肠镜图片分成体外/体内/不合格和回盲部/非盲肠两个数据集,分别从第一个、第二个数据集中选取3 594张和2 000张图片用于深度学习模型的测试,其余图片用于训练模型;选取3个结肠镜检查视频资料评价实时监控系统自动监控退镜速度的可行性,剩余60个结肠镜检查视频资料用于评估实时监控系统的性能。结果深度学习模型对于结肠镜检查图片分类识别体外/体内/不合格图片的准确率分别为90.79%(897/988)、99.92%(1 300/1 301)、99.08%(1 293/1 305),总体准确率为97.11%(3 490/3 594);分类识别回盲部/非盲肠图片的准确率分别为96.70%(967/1 000)、94.90%(949/1 000),总体准确率为95.80%(1 916/2 000)。在其可行性评价方面,3个结肠镜视频资料显示退镜速度与图片处理间隔时间呈线性关系,提示该监控系统可在结肠镜退出过程中自动监控退镜速度。在其性能评价方面,结肠镜退镜速度实时监控系统正确预测了所有60个肠镜检查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分析显示结肠镜平均退镜速度和退镜时间呈明显负相关(R=-0.661,P<0.001),退镜时间不足5 min、5~6 min和超过6 min视频的平均退镜速度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43.90~49.74、40.19~45.43和34.89~39.11,故将39.11设为安全退镜速度,将45.43设为预警退镜速度。结论构建的结肠镜退镜速度实时监控系统可用于实时监控结肠镜退镜速度,可在结肠镜检查中辅助内镜医师进行实时监测,以提高结肠镜检查质量。

  • 标签: 质量控制 人工智能 结肠镜检查 退镜时间 退镜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