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miR-34a-5p靶向调控巨噬细胞功能,影响其表型M1的极化并参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实验选择6~8周龄健康C57BL/6雄性小鼠共18只,体重15~18g,随机分为三组: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组即对照组、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组即急性肺损伤模型组、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miR-34a-5p基因敲除组即干预组,每组6只小鼠,各组体外培养巨噬细胞48h后经尾静脉注射等量巨噬细胞悬液,继续喂养12h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行HE染色,根据Murata法计算肺损伤评分(IQ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巨噬细胞标志性分子集落刺激因子1(CSF-1R)的表达。结果:模型组IQA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而干预组则明显小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发现,模型组肺组织TNF-α、IL-6、IL-10和TGF-β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干预组TNF-α和IL-6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IL-10和TGF-β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最后,模型组肺组织CSF-1R阳性表达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干预组则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噬细胞M1表型可能参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miR-34a-5p可靶向调控巨噬细胞活化功能,特异性敲除miR-34a-5p可诱导巨噬细胞M2表型促进急性肺损伤的修复。

  • 标签: miR-34a-5p 巨噬细胞 急性肺损伤 炎症 集落刺激因子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猪膀胱脱细胞基质(UBM)对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的运动和极化情况的影响,为临床创面修复中支架的合理选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猪UBM和可吸收敷料的微观结构。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2种支架浸提液的蛋白质分布。取6只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小鼠周龄、性别、品系下同)并提取骨髓源细胞后诱导原代巨噬细胞并鉴定。取3批次巨噬细胞,均分为猪UBM浸提液组和可吸收敷料浸提液组,加入含有相应浸提液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行划痕试验检测并计算划痕后1、3、7 d的细胞迁移率;行Transwell实验检测培养12、24 h的细胞迁移数量;培养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206或CD86阳性细胞百分比。以上细胞实验样本数均为3。取12只小鼠,于每只小鼠背部左右两侧各制作1个切口,左侧切口纳入猪UBM组、右侧切口纳入可吸收敷料组,分别植入相应支架。术后7、14 d,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测支架中浸润的炎症细胞数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测支架中F4/8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阳性细胞数量和Ⅰ型胶原蛋白沉积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F4/80、CD86、CD206阳性细胞百分比。以上动物实验样本数均为6。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猪UBM的一面为致密的基底膜结构,另一面为含有纤维结构的多孔固有层。可吸收敷料的两面均呈三维多孔结构。在(50~70)×103的分子量区间,猪UBM浸提液的泳道出现多条非Ⅰ型胶原蛋白条带,可吸收敷料浸提液的泳道中未出现明显条带。经鉴定,小鼠骨髓源细胞已被成功诱导为巨噬细胞。划痕后1、3、7 d,猪UBM浸提液组细胞迁移率均明显高于可吸收敷料浸提液组(t值分别为15.31、19.76、20.58,P<0.05)。培养12、24 h,猪UBM浸提液组细胞迁移数量均明显多于可吸收敷料浸提液组(t值分别为12.20、33.26,P<0.05)。培养24 h,猪UBM浸提液组细胞中CD86阳性细胞百分比为(1.27±0.19)%,明显低于可吸收敷料浸提液组的(7.34±0.14)%(t=17.03,P<0.05);猪UBM浸提液组细胞中CD206阳性细胞百分比为(73.4±0.7)%,明显高于可吸收敷料浸提液组的(32.2±0.5)%(t=119.10,P<0.05)。术后7、14 d,猪UBM组支架中浸润的炎症细胞数量均明显多于可吸收敷料组(t值分别为6.58、10.70,P<0.05);猪UBM组支架中F4/80、TGF-β1、VEGF和MMP-9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多于可吸收敷料组(t值分别为46.11、40.69、13.90、14.15,19.79、32.93、12.16、13.21,P<0.05);猪UBM组支架中Ⅰ型胶原蛋白沉积较可吸收敷料组更显著;猪UBM组支架中CD206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可吸收敷料组(t值分别为5.05、4.13,P<0.05),CD86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可吸收敷料组(t值分别为20.90、19.64,P<0.05),猪UBM组支架中可见更多的M2型巨噬细胞、可吸收敷料组支架中可见更多的M1型巨噬细胞。结论猪UBM可增强小鼠巨噬细胞运动,诱导其发生M2型极化和发挥旁分泌功能,营造含有TGF-β1等生长因子和MMP-9组织重塑分子的微环境,促进组织新生和细胞外基质重塑。

  • 标签: 巨噬细胞 细胞运动 创面修复 猪膀胱脱细胞基质 支架重塑 组织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水胶体敷料改良电极片在预防儿童皮肤损伤及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0例使用心电监护婴幼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5例)和对照组(n=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电极片。观察组使用水胶体敷料改良电极片。结果:在患儿的家属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40.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医用无菌敷料水胶体敷料中的透明贴改良电极片,不但能降低患儿应用电极片出现皮肤损伤、过敏的发生率,还能减少更换时的疼痛现象,提高患儿舒适度,提高家属满意度,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

  • 标签: 水胶体敷料 改良电极片 预防 儿童皮肤损伤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介入床旁漂浮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70例在我院接受经皮介入床旁漂浮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术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参考数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为透视下起搏,观察组为非透视下起搏,对比分析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心脏临时起搏成功率、心脏临时起搏所需时间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费透视下起搏和透视下起搏对比,无需X线引导,也无需特殊器械,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经皮介入床旁漂浮电极导管 心脏临时起搏术 临床应用
  • 作者: 李晨曦 龚忠诚 郑佞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肿瘤外科,乌鲁木齐 83005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口腔医学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肿瘤外科,乌鲁木齐 830054,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Wake Forest Baptist Health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 Im
  • 简介:摘要单核巨噬细胞是一种功能多样、对不同的微环境信号应答表现出不同反应的集群。根据受到的不同刺激,巨噬细胞可极化为经典活化型(M1)及替代活化型(M2),是巨噬细胞功能表现的两个极端。核因子-κB、环氧合酶2、乏氧状态、原癌基因MYC、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等密切参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发生M1-M2型别的转化。其中浸润在肿瘤组织中的巨噬细胞,会受肿瘤产生的细胞因子的影响而表现出M2表型,这些极化的巨噬细胞在促进肿瘤的发生与进展和破坏适应性免疫应答方面作用显著。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具有肿瘤细胞本身的特性,可参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过程。本文综述了来源于多种癌细胞的外泌体,详细讨论了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肿瘤源性外泌体的内容物在调节巨噬细胞极化行为中的作用及其涉及的信号机制。

  • 标签: 肿瘤 外泌体 炎症反应 M1/M2型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射频等离子手术电极治疗慢性肉芽性鼓膜炎的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43例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比较射频治疗与传统局部激素治疗的效果。射频治疗采用精确的射频烧灼技术,直接作用于病变肉芽组织,促进鼓膜再上皮化。结果 射频治疗组在治愈率和显效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射频等离子手术电极为治疗慢性肉芽性鼓膜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案,尤其适合传统方法无效的病例,推荐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 标签: 慢性肉芽性鼓膜炎,射频治疗,等离子手术电极,鼓膜炎治疗,上皮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中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张北济民医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40,采取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与研究组(n=40,采取高强度聚焦超声),对比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均较少,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中采取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可加快机体的恢复,减少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子宫肌瘤 腹腔镜手术 高强度聚焦超声 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运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实现持续改进。方法:以我院2021年10月的抗菌药物使用数据为基础,运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分析导致AUD偏高的药物方面以及管理方面的因素,确定整改目标,制定整改方案,比较整改前后AUD的变化。结果:PDCA运用前后,我院的AUD由51.7DDD下降至39.9DDD。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可有效降低AUD,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PDCA 抗菌药物 AUD DDDs 管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一次性心电电极过敏风险研究。方法; 通过收集60例使用心电电极患者进行皮肤观察记录,结合文献资料,年龄、过敏史、营养状况。分析患者心电电极过敏的风险因素,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使用心电电极患者进行皮肤观察记录,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总结患者心电电极过敏的风险防控因素,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一次性心电电极 皮肤过敏 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大鼠脑卒中后神经元凋亡、炎性反应及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1)动物实验:将27只雄性SPF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ART治疗组,每组9只。模型组和ART治疗组大鼠通过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建立脑卒中模型。ART治疗组大鼠于造模前3 d每天单次腹腔注射ART(25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等体积溶剂。造模24 h后,采用TTC染色评估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检测梗死区、半暗带及海马区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组织免疫荧光观察大脑皮质半暗带区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2)细胞实验:培养小胶质细胞BV2,分为对照组、氧糖剥夺/复氧组、氧糖剥夺/复氧+0.05 μmol/L ART组、氧糖剥夺/复氧+0.1 μmol/L ART组及氧糖剥夺/复氧+ 0.5 μmol/L ART组。通过qRT-PCR检测炎性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TNF-α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2型小胶质细胞标志蛋白CD206和ARG1的表达;收集上述各组的BV2细胞培养基作为条件培养基,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GraphPad Prism 7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的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1)动物实验结果:TTC染色结果显示,ART治疗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小于模型组[(23.09± 8.51)%,(39.63±5.71)%,t=33.93,P<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和ART治疗组凋亡细胞数目均高于假手术组[(638.90±177.82)个/mm2,(72.75±13.21)个/mm2,(16.16±2.73)个/mm2,均P<0.05],且ART治疗组凋亡细胞数低于模型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的半暗带及梗死区的Bcl2蛋白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均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ART治疗组的半暗带、海马区和梗死区的Bcl2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组织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组和ART治疗组TNF-α荧光强度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而ART治疗组TNF-α荧光强度低于模型组(P<0.05)。(2)细胞实验结果: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氧糖剥夺/复氧组细胞中IL-6 、IL-1β及TNF-α的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氧糖剥夺/复氧+0.05 μmol/L ART组、氧糖剥夺/复氧+0.1 μmol/L ART组及氧糖剥夺/复氧+0.5 μmol/L ART组中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氧糖剥夺/复氧组(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氧糖剥夺/复氧组CD206[(0.85±0.04),(1.07±0.07),P<0.05]表达显著下调;而与氧糖剥夺/复氧组相比,氧糖剥夺/复氧+0.1 μmol/L ART组CD206(1.22±0.06)、ARG1(1.35±0.08),及氧糖剥夺/复氧+0.5 μmol/L ART组CD206(1.24±0.14)、ARG1 (1.14±0.07)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氧糖剥夺/复氧组[(0.85±0.04),(0.85±0.05)均P<0.05]。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氧糖剥夺/复氧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5)。氧糖剥夺/复氧+0.05 μmol/L ART组、氧糖剥夺/复氧+0.1 μmol/L ART组、氧糖剥夺/复氧+0.5 μmol/L ART组细胞活力均高于氧糖剥夺/复氧组(均P<0.05)。结论ART可以减少脑卒中后神经元凋亡,降低脑卒中后神经炎性反应,可以促进氧糖剥夺/复氧激活的小胶质细胞BV2向M2型极化

  • 标签: 青蒿琥酯 缺血性脑卒中 凋亡 神经炎性反应 小胶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清宫治疗,对瘢痕妊娠的患者所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瘢痕妊娠的患者,其中有46例接受了海扶治疗,剩余80例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各项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海扶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指标数据显著优于介入组,p值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清宫治疗 瘢痕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分析早期不同强度肢体功能锻炼用于脑出血患者中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样本量纳入100例,之后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一组分为观察组(50例),另一组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实施早期不同强度肢体功能锻炼;对照组实施以被动训练为主的肢体功能锻炼,之后比较组间患者的机体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结果:经过对患者实施早期不同强度肢体功能锻炼后,患者的机体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且与常规组相比较,改善幅度更大(P<0.05);比较不同干预下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研究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低,且与常规组相比,概率更低。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不同强度肢体功能锻炼后,其机体水平恢复更好;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效果显著。

  • 标签: 早期不同强度肢体功能锻炼 脑出血 影响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变应性鼻炎应用低强度激光照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变应性鼻炎100例进行本研究,标本列入的时间是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采用数字表法对全部病人平均分组。其中药物治疗50例,作为参照组,予以治疗低强度激光照射5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低强度激光照射 变应性鼻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泌的外泌体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极化进而发挥对胰腺癌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小鼠胰腺癌细胞株(Pan02)分为3组:单纯细胞组:Pan02单独培养不做特殊处理;共培养组:Pan02与诱导后M0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外泌体组:Pan02与诱导后M0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后,加入外泌体。随后检测M1型以及M2型巨噬细胞活化标志物的基因表达、胰腺癌细胞标志物B7-H4,CA199的含量、细胞增殖能力以及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共培养细胞加入外泌体后,M1型活化标志物iNOS(6.5±2.1比13.6±4.2,P<0.05),CD68(4.5±1.6比15.3±4.9,P<0.05)表达增高,而M2型活化标志物Arginase(11.4±3.2比4.3±1.4,P<0.05),CD206(7.9±2.6比3.1±0.9,P<0.05))表达降低;同时,加入外泌体后,胰腺癌细胞标志物B7-H4(10.9±3.4比4.6±1.5,P<0.05),CA199(21.6±7.3比8.2±2.9,P<0.05)表达下降,癌细胞侵袭力(103.4±34.5比54.6±19.1,P<0.05)及迁移能力(104.6±34.9比59.3±19.8,P<0.05)减弱,而凋亡率增高(3.26%比24.3%,P<0.05)。结论BMSC分泌的外泌体可抑制TAM向M2表型转化,并诱导其向M1表型转化,进而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达到抑癌的作用。

  • 标签: 胰腺癌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