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理实习生临床实习期是否面临转型冲击问题,分析转型冲击问题在身体、心理、知识与技能、社会文化与发展维度的表现,为制订护理实习生临床实习计划提供参考与建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与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对护理实习生进行转型冲击及其影响因素的横断面调查。结果护理实习生转型冲击总体得分为(64.49 ± 16.33)分;身体维度得分(15.73 ± 5.22)分、知识与技能维度(13.13 ± 3.80)分、心理维度(19.15 ± 5.32)分、社会文化与发展维度(16.47 ± 5.41)分;拟获学历(F值为5.96,P<0.01)、专业选择原因(F值为7.28,P<0.01)、家人支持程度(t值为-2.75,P=0.01)、首个实习科室(F值为5.22,P<0.01)、实习意愿(F值为3.43,P=0.03)是影响护理实习生转型冲击的主要因素。结论护理实习生在临床实习期会面临转型冲击问题,且身体维度的转型冲击最明显。院校在制订临床实习计划时应将护理实习生转型冲击问题考虑在内,早期识别并预防临床转型问题的发生与加剧,协助护理实习生顺利度过临床转型阶段。

  • 标签: 转型冲击理论 护理实习生 现况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在新时代发展下,医院的工会工作方式也面临着新的转型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使得医院工会工作越发突出和重要,医院工会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党领导下医护工作人员自主成立的一个群众机构。医院工会工作方式的转型是为了符合适应新时代下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做出的改变,只有进行改变才能使得自己医院更好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和职能发展更好,更能贴近人民群众广大职工以及医院工作人员工作的需求,进而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医院 工会工作 转型
  • 简介:摘要:人民的生活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得到了很大改善,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人民对医疗卫生服务有了更多更高的需求,本文根据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探讨推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医疗的模式转型的具体举措。

  • 标签: 互联网+医疗 卫生服务 模式转型
  • 简介:摘要: 当前医疗器械零售和康复医疗行业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人们的健康理念不断升级 , 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也日益旺盛,进行电商转型可以拓展医疗器械的销售渠道。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全渠道战略角度分析医疗器械电商转型的路径,以 提高医疗器械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把握产品特点,拓展营业体量,提高竞争优势。

  • 标签: 医疗器械 电商转型 全渠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发现肠道真菌在微生态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直接作用于肠道或间接影响肠道细菌等途径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肠道微生态中真菌及其产物对宿主健康的影响和真菌与细菌互相作用的现有研究进行详细综述,系统阐述肠道真菌与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HBV相关性肝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等肝肠疾病的关联,并提示了肠道真菌在人类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微生态系统 肠道真菌 肠道疾病 肝脏疾病
  • 简介:摘要肠道微生态在肝胆疾病发病中的作用近年来引起关注。诸多肝胆疾病进程中存在肠道微生态紊乱。肠道微生物通过病原菌和(或)微生物直接作用、代谢产物、调控胆汁酸代谢等途径参与急慢性肝病进程。肠道微生态可能成为肝胆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讨肠道微生态在肝胆疾病发生和进展中的机制,探索干预肠道微生态治疗肝胆疾病的新方法。

  • 标签: 肝病 胆道疾病 粪便微生物群移植 肠道微生态
  • 简介:摘要手术是多种结直肠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如术前禁食、机械性肠道准备、抗生素的使用)可改变肠道菌群的构成和功能。肠道菌群失调可增加术后感染、胃肠功能失调、吻合口漏及疾病复发等风险。本文探讨了结直肠外科围手术期干预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围手术期的微生态干预提供新的视角及理论依据。

  • 标签: 结直肠外科手术 肠道微生态 围手术期 菌群失调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以智能为主要特征的新科技革命促使不同学科飞速发展、交互融通,各类颠覆性理念和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医学发展模式由经验医学、循证医学、精准医学等模式逐步向智慧医学转变。在此背景下,骨科学的发展壮大也必将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进行诊疗理念、治疗方法和预后预测的智慧化变革。完善学科知识体系,探索骨科学"智慧"发展模式,是当今骨科医生和研究人员的使命与职责。本文从"智慧"的内涵出发,通过典型智能技术影响骨科学发展的若干方面,逐步构建现代科技赋能的最优化"智慧骨科"生态体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由遗传因素、肠道菌群和宿主免疫系统等多因素参与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改变可导致IBD的发生发展。在基因易感性患者中,失调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通过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可引起肠道微免疫环境失调,破坏肠道的免疫耐受,最终诱发肠道炎症。本文总结和探讨肠道菌群在IBD中的作用机制,为IBD的预防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肠道微生态 免疫 代谢物 治疗
  • 简介: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其共同作用有关。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高血压性肾病等是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高血压并发症存在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和细菌代谢产物在高血压并发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目前尚缺乏肠道微生态与高血压并发症的大规模临床研究,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有可能成为高血压并发症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肠道微生态与高血压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高血压 高血压并发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年内新护士职业转型冲击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制订新护士职业培训及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目的取样研究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386名3年内新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护士版(JSE)、护士组织支持感量表(OSS)及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TSNGNS)和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3年内新护士职业转型冲击的主要影响。结果386名3年内新护士职业转型冲击总分(85.76 ± 25.14)分;共情能力得分为(81.24 ± 05.21)分,组织支持感得分为(45.74 ± 12.51)分。回归分析显示,目前是否热爱所学专业、从事护理工作时间、换位思考、共情能力总分及情感性支持是3年内新护士职业转型冲击的的主要影响因素(t值为2.068、2.324、4.155、2.137、3.938,P<0.05)。结论加强对刚从事护理工作7~9个月、护理工作抵触、共情能力欠缺的新护士的培训及情感支持性干预,以期降低其职业转型的冲击程度。

  • 标签: 新护士 转型冲击 共情能力 护士组织支持感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的分布和丰度的改变会引起炎症和免疫反应,引起肠粘膜细胞的恶性转化。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癌前病变患者的肠道菌群平衡被破坏,包括炎症性肠病 (IBD)和肠息肉,肠道菌群的各种代谢产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癌症的发生。通过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可以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因此,肠道菌群的失调与各类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在疾病中的发生机制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慢性疾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与宿主的能量代谢过程密切相关,其组成和代谢的紊乱可通过多途径导致胰岛素抵抗、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降糖药物可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其代谢,改善肠道内环境,从而降低胰岛素抵抗和改善宿主的代谢,最终发挥降糖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医学微生态学是研究人体内共生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肺炎链球菌是健康人鼻咽部定植的主要菌之一,但同时又是条件致病菌,是引起肺炎、菌血症、脑膜炎、鼻窦炎和中耳炎的常见致病菌。既往认识肺炎链球菌疾病,从致病菌的角度出发,并不全面。而从肺炎链球菌作为定植菌的角度,去探讨肺炎链球菌的定植、感染致病及其防治策略,将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肺炎链球菌疾病。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微生态学 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方面为,使用中药调节慢性肝病肠道生态的医学实践成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文章选取的数据来源为,选取时间节点为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两年中,因患有乙型肝炎的100名病人,使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医治组,每组的人数为50人,将传统的医治方式应用于对照组的病人,使用传统的医治方式并配合使用“扶正祛邪”法之地五养肝加味方应用为医治组的病人,而后对两组病人的医治成效进行分析。结果:对两组不同的病人实施相应的医治以后,呈现出对照组的病人在显效有为9人,有效为31名病人,无效为10名病人,80.0%为总体有效率;而医治组的病人的显效有为13人,有效为33名病人,无效为4名病人,92.0%为总体有效率。结论:使用中药调节慢性肝病肠道生态,其取得的医学实践成果较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 标签: 中药药调节 慢性肝病 肠道生态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人乳头瘤病毒( HPV ) 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11月收治的 92 例宫颈炎患者的 临床资料,根据患者 HPV感染情况分为 HPV阳性组 46 例, HPV阴性组 46 例,再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 46 例健康人作 为对照组,比较三组阴道微生态环境变化情况。结果 HPV阳性组 、 HPV 阴性组和对照组 阴道乳酸杆菌异常率 分别为 84.78% ( 39/46 )、 58.70% ( 27/46 )、 6.52% ( 3/46 ), HPV 阳性组 阴道乳酸杆菌异常率 明显高于 HPV 阴性组和对照组,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 05)。 HPV 阳性组、 HPV 阴性组和对照组微生态失调率分别为 76.09% ( 35/46 )、 54.35% ( 25/46 )、 23.91% ( 11/46 ), HPV 阳性组微生态失调率明显高于 HPV 阴性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HPV 感染与 阴道微生态有着密切相关 ,阴道微生态平衡改变,可以导致 HPV 感染的风险。

  • 标签: HPV 感染 宫颈炎 阴道微生态 乳酸杆菌
  • 简介:摘要过敏相关性疾病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其发展遵循由皮肤过敏向呼吸道过敏的敏化传递规律,称为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或特应性进程。肠道菌群与过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免疫调节与神经调节是肠道菌群参与过敏性疾病发生的两个重要方面。因此,本文基于多系统敏化进展的角度,系统综述菌群-免疫-神经网络在特应性进程中的交互作用,以期为敏化进展的机制研究及防治工作开辟新思路。

  • 标签: 肠道菌群 过敏性疾病 特应性进程 免疫调节 神经调节
  • 作者: 吴俊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0-09-22
  • 出处:《医师在线》 2020年第19期
  • 机构:山东省寿光市台头镇人民政府 , 山东 寿光 262735 摘 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但是隐藏在经济形势后面的自然生态环境已经是处于脆弱的边缘,一些隐藏着的生态问题正在逐渐显露,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与此同时,林业工程的建设不可急于一时,而是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建设,人们要认真、仔细地研究林业工程的相关因素,努力实现其生态价值。
  • 简介:摘要1例89岁女性患者因抑郁症服用艾司西酞普兰10 mg、1次/d。3个月后患者因突发头晕、跌倒入院。入院后继续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入院第6天患者再次发生晕厥,心电监护监测到一过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检查示心率校正后QT间期(QTc)612 ms。停用艾司西酞普兰。次日患者再次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检查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QTc 727 ms,血钾2.84 mmol/L,给予静脉及口服补钾治疗。入院第9天患者血钾和心电图恢复正常,QTc 487 ms。再次加用艾司西酞普兰(剂量同前)。随后5 d,心电图检查示QTc逐渐延长至506 ms,但血钾正常。再次停用艾司西酞普兰,2 d后QTc降至495 ms。停药27 d后心电图检查示QTc 467 ms。

  • 标签: 西酞普兰 长QT综合征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