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淋巴漏和淋巴囊肿是泌尿外科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定义不明确,治疗方案多样而效果不确切,相关研究较少,无相关诊疗指南。本文主要对泌尿外科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和淋巴囊肿的发生机制、高危因素、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淋巴漏和淋巴囊肿发生机制包括淋巴液漏出和渗出;高危因素有高龄、开放手术和围手术期使用抗凝药物等;大部分患者通过营养管理、经皮导管硬化治疗等保守治疗可治愈;预防措施以封闭淋巴管及残端为主。

  • 标签: 淋巴结切除术 盆腔 淋巴漏 淋巴囊肿 经皮导管硬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LST)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9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19例20耳经病理证实的EL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包括病灶的位置、大小、边界、密度、骨质破坏、MRI平扫及增强的信号特点、DWI及动态增强特点。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病灶和同侧翼内肌ADC值的差异。结果19例患者中男6例、女13例,其中1例为双耳发病。CT主要表现为主体位于岩锥后缘、前庭导水管周围的软组织肿块影,边界不清,密度稍高。CT值为(78.6±21.9)HU。19耳病灶骨质呈虫蚀样侵蚀破坏,肿块内大量残存骨质。骨质破坏累及中耳乳突16耳、颈静脉孔11耳、半规管10耳、面神经管7耳、内听道9耳。16耳肿块T1WI、T2WI上均为中央等信号伴周围高信号,4耳T1WI上无明显高信号。T1WI上高信号部分呈周围环绕分布10耳、偏一侧分布5耳、全病灶散在分布1耳。9耳肿块内部出现血管流空影,2耳T2WI图像上见液-液平面。T1WI、T2WI均为等信号部分增强后呈明显强化,其余部分不强化。14耳行DWI,扩散未见明显受限,ADC值[(1.25±0.08)×10-3 mm2/s]高于翼内肌(t=4.437,P=0.001)。2耳行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速升缓降趋势。结论ELST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病灶主体位于岩锥后缘、前庭导水管周围,骨质呈虫蚀样破坏,T1WI上肿块周边部分明显高信号,扩散多不受限,有助于术前精确诊断。

  • 标签: 内淋巴囊 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淋巴囊肿又称为囊性淋巴管瘤、水囊瘤,是一种由淋巴内皮细胞构成的少见的先天性良性错构瘤,其病因尚有争论。国内外学者大多认为淋巴囊肿淋巴管先天发育异常,原始淋巴囊不能向中央静脉引流,未能与正常引流通道建立联系而隔离的淋巴管或者淋巴囊异常增生扩大所致。病变可发生于颈部、腋下、纵隔、膈下、腹膜后和肠系膜等,胃淋巴囊肿少见。本文即介绍1例胃淋巴囊肿病例的诊断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情况。

  • 标签: 淋巴管瘤 错钩瘤 胃镜检查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感染致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征和诊疗经过,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1-2020.1新诊断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入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及妇科的糖尿病患者,均按专科规范行包含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内的手术治疗,共计462例。148例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形成,其中89例发生感染,之中的13例发展为脓毒性休克。比较淋巴囊肿感染者中休克和非休克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BMI、糖基化血红蛋白、手术切除的淋巴结个数、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淋巴囊肿最大直径及与辅助化疗的相隔时间;分析1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始发症状和发病后首次血象、发病至引流穿刺的时间及最终转归;分析感染的淋巴囊液病原学培养和药敏结果。结果分类变量检验显示休克和非休克患者相比,糖基化血红蛋白(P=0.018)、辅助化疗(P=0.014)和囊肿大小(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就诊时11例首发症状仅为轻中度的发热或腹痛;初次血象白细胞总数均在2万以下;从发病至穿刺的时间平均为33 h。13例患者中,有5例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1例死亡;有2例病情反复难以控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脓腔和周围脏器连通;12例患者好转后仅1例对残留的淋巴囊肿预处置,其中4例再发囊肿感染1-2次,之中2例进展为脓毒性休克,1例死亡。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常见,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酶烯类及替加环素均为敏感药物,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为50%以上。结论血糖控制不佳、化疗和较大的淋巴囊肿(d≥5 cm)是糖尿病患者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淋巴囊肿感染致脓毒性休克的高危因素;大多数休克患者始发症状及白细胞总数均没有显著的示警意义,导致从感染发生到穿刺引流时间较长,延误处置;早期诊断、及时穿刺引流和广谱抗生素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治疗效果欠佳时脓腔贯通周围脏器感染的可能性要被考虑。糖尿病患者在发生术后淋巴囊肿感染致脓毒性休克后,应积极干预处置较大的残留淋巴囊肿,避免再次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

  • 标签: 糖尿病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淋巴囊肿 感染 脓毒性休克 危险因素 早期诊断 治疗和预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超声治疗方式应用于恶性肿瘤手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到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后发生盆腔淋巴囊肿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常规组应用保守治疗,实验组采取介入超声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疗效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介入超声可以有效治疗恶性肿瘤手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并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介入超声 妇科恶性肿瘤 淋巴囊肿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联合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台州市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患者8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大黄芒硝外敷治疗,连续1周。两组均于1周后评价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引流管置管时间和盆腔积液量、囊肿消退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及随访3个月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24%)高于对照组(70.73%)(χ2=4.970,P<0.05)。观察组引流管置管时间[(3.26±1.08)d]短于对照组[(5.21±1.63)d];盆腔积液量[(140.98±26.74)mL]少于对照组[(198.42±36.4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86、8.139,均P<0.05)。观察组囊肿消退时间[(6.78±1.26)d]、症状缓解时间[(6.93±1.43)d]均短于对照组[(9.45±1.65)d和(10.08±1.64)d](t=8.235、9.270,均P<0.05)。两组随访3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联合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临床效果明显,且复发少。

  • 标签: 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 大黄芒硝外敷 宫颈癌 术后盆腔淋巴囊肿 疗效 引流管置管时间 盆腔积液量 囊肿消退时间 症状缓解时间 复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33岁,汉族,因右上腹疼痛2周就诊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肝功能指标轻度升高,肿瘤标志物正常,腹部CT及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诊断:胆总管囊肿。患者拟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术中见胆囊管中段呈孤立性囊性扩张,近端胆囊管走行于胰头后方并以锐角汇入胆总管,遂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鉴于分离易损伤胆总管,决定中转开腹行胆囊管囊肿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胆囊管囊肿。术后1周,肝脏转氨酶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声门下囊肿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验。方法对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确诊的5例声门下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儿中2例为早产儿,3例为足月儿,均有气管插管史。1例一直无症状,其余4例有喉鸣,其中2例伴声嘶、呼吸困难,曾被误诊为喉软化症、喉炎等。支气管镜检查见声门下灰白色囊肿样病变,增强CT检查为低密度区,无强化。均给予激光及钳夹治疗,术后随访支气管镜5~12周,均无复发及声门下狭窄。结论有气管插管史的患儿出现喉鸣应及时行支气管镜检查明确有无声门下囊肿,经支气管镜激光治疗是声门下囊肿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喉鸣 声门下囊肿 气管插管 支气管镜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卵巢囊肿患者探究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卵巢囊肿患者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入院后确诊,机选观察组40例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对照组40例行传统开腹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对比患者的术后指标、应激反应、并发症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上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但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皮质醇、C-反应蛋白和1L-6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卵巢囊肿 腹腔镜剔除手术 常规开腹手术
  • 简介:摘要1例9岁男童以面色苍白、脐周疼痛起病,辅助检查提示贫血,13C呼气试验阳性,胃镜可见炎症、溃疡,结合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PCR检测诊断儿童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仍有肿瘤病灶存在,予以化疗,预后良好。该病儿童少见,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后无好转时需考虑此病,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PCR检查可明确诊断,低剂量化疗预后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希佩尔-林道(VH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内淋巴囊肿瘤(ELST)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其与VHL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2020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ELST的病例24例为实验组,选取24例临床及病理诊断为中耳炎的病例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二步法检测VHL、VEGF、HIF-1α在ELST及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Sanger测序检测24例ELST中VHL基因突变情况。比较VHL、VEGF、HIF-1α在两组中表达情况,统计分析VHL、VEGF、HIF-1α表达的相关性及在ELST中与发病年龄、肿瘤大小、骨质侵袭、临床分期等的相关性。结果VHL在ELST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EGF、HIF-1α在ELST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HL与VEGF、HIF-1α的表达呈负相关;VHL、VEGF、HIF-1α的表达与ELST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HIF-1α的表达与骨质侵袭、临床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ST中VHL表达降低、VEGF、HIF-1α表达升高;VHL与VEGF、HIF-1α的表达呈负相关;VEGF、HIF-1α的阳性表达与骨质侵袭、临床分期呈正相关。VEGF、HIF-1α可能成为ELST的靶向治疗靶点。

  • 标签: 内淋巴囊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