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Halcyon 2.0环形医用直线加速的RapidPlan模块在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设计的临床可行性及优势。方法从数据库中选取98例临床宫颈癌病例,基于Halcyon 2.0设计VMAT人工放疗计划,导入到RapidPlan模块,训练得到优度较高的预测模型。另选取2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作为验证集,比较其人工计划与RapidPlan自动生成计划在剂量学、计划一致性、计划执行效率之间的差异。结果RapidPlan自动计划能够获得与人工计划质量相当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对股骨头的保护略逊于人工计划,对脊髓的保护优于人工计划,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1,P<0.001)。RapidPlan计划MU平均值为687.46 MU,较人工计划的平均值815.34 MU低,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9,P<0.05)。Portal Dosimetry验证1 mm/1%的γ通过率RapidPlan的平均值为89.48%,人工计划为88.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5,P<0.05)。结论基于Halcyon 2.0平台的RapidPlan自动计划可以满足宫颈癌VMAT计划的临床需求,且具备一定优势。

  • 标签: 环形加速器 自动计划 宫颈癌 旋转容积调强 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速机架旋转角度、机器跳数(MU)、准直到位和多叶准直(MLC)叶片到位等误差对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剂量验证γ通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已行VMAT的直肠癌和宫颈癌各10例,分别引入加速各参数运行误差。通过比较引入误差计划与临床计划的剂量验证γ通过率,分析各参数误差对γ通过率的影响及其敏感性。结果评价指标取3%/3 mm、3%/2 mm和2%/2 mm时,引入机架旋转误差、机器跳数误差和准直到位误差后的直肠癌和宫颈癌计划相比临床计划的剂量验证γ通过率变化均<7.0%,引入两侧MLC叶片反向、相向、同向运动误差后,每毫米误差导致绝对剂量验证γ通过率变化分别<19.13%、18.53%、0.19%,19.87%、20.01%、0.42%和23.11%、23.45%、0.65%。结论执行VMAT计划时,相比机架旋转角度误差、机器跳数误差、准直到位误差和MLC叶片同向偏移误差,MLC叶片反向或相向运动误差对绝对剂量验证γ通过率的影响更加明显,评价指标取3%/3 mm、3%/2 mm和2%/2 mm时绝对剂量验证γ通过率受加速各参数误差影响依次递增。执行特定患者剂量验证时,应适当使用评价指标并以绝对剂量验证γ通过率为评估计算和测量剂量分布一致性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剂量验证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到位精度
  • 简介:目的通过计算机体层摄影观察轻、中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戴用双侧拉杆式口腔矫治前后上气道形态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经夜间多导睡眠仪监测确诊为OSAHS的男性患者9名,年龄25~43岁,平均37岁(中位数),戴用口腔矫治治疗有效.3个月后分别行CT扫描,三维重建后行定量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戴用矫治后上气道各段容积及总容积均增大.总容积的增加百分比与患者体重指数成负相关(r=-0.70,P=0.03),与患者下颌平面角(MP-SN)没有显著相关性(r=-0.43,P=0.25).上气道容积的增加与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的严重程度及改善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r=0.30,P=0.43;r=0.39,P=0.29).结论双侧拉杆式口腔矫治器使OSAHS患者上气道大小、形态趋于正常.体重指数影响气道大小改善的程度.同时气道大小改善的程度与患者的睡眠呼吸状况改善并不一致.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口腔矫治器
  • 简介:目的:应用左心房容积追踪技术(LAVT)评价不同年龄段正常成年人左心房容积和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将90例健康成年受试者按年龄分为6组:A组(18~29岁),B组(30~39岁),C组(40~49岁),D组(50~59岁),E组(60~69岁),F组(70~79岁)。采集并存储心尖四腔心及心尖两腔心切面各连续3个心动周期动态二维图像,于收缩末期手动描记左心房心内膜面,启动左心房容积追踪技术自动得到双平面左心房容积变化曲线及左心房容积变化速率曲线,并分别记录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心电图P波对应左心房容积(LAVp)、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收缩期左心房充盈速率峰值(dv/dtS)、舒张早期左心房排空速率峰值(dv/dtE)、舒张晚期左心房排空速率峰值(dv/dtA),并将容积指标用体表面积(BSA)标化(LAVImax、LAVIp、LAVImin),计算左心房总体排空率、被动排空率及主动排空率(%LAVItotal、%LAVIpass、%LAVIactive);同时记录二尖瓣口血流E峰、A峰,二尖瓣环左心室侧壁处组织多普勒(TDI)e峰、a峰,并分别计算E/A、e/a及E/e比值。结果6组间%LAVIpass、dv/dtE随年龄增长大致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AVImax、LAVImin、LAVIp、dv/dtA、%LAVIact值则随年龄增长大致呈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EF、dv/dtS随年龄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VT技术是一种定量评价左心房容积及功能变化的新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反应不同年龄阶段正常成年人左心房的容积及功能变化情况,LAVT各参数指标结合二尖瓣口血流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左心舒张功能的情况,从而为临床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变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心房功能 左心房容积追踪技术 容积
  • 简介:摘要目的以MRI为参照,探讨不同延迟强化容积占比下双层探测光谱CT定量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节段细胞外容积(ECV)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患者27例,所有入组患者均在1周内行心脏光谱CT和MR检查,根据MR图像上每个心肌节段延迟强化容积占比,将心脏节段分为3组:A组(0~4%)、B组(5%~49%)和C组(50%~100%)。由2名医师分别测量并计算相应的心肌ECV。整体心肌及每组心肌节段的CT-ECV和MRI-ECV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一致性采用Bland-Altman检验。2名医师测量的CT-ECV和MRI-ECV组内一致性采用ICC评价。结果27例患者共432个心脏节段,其中A组199个心脏节段,B组151个心脏节段,C组82个心脏节段。27例患者整体心肌CT-ECV为32.25%(28.04%,34.28%),MRI-ECV为32.27%(28.35%,34.77%),两者间相关性很高(r=0.969,P<0.001)。CT-ECV和MRI-ECV一致性分析的偏倚为0.4%(95%CI -6.9%~7.8%)。A、B、C 3组CT-ECV分别为28.23%(26.18%,29.92%)、33.29%(30.16%,35.96%)和40.22%(34.06%,46.7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9.219,P<0.001)。A、B、C 3组内CT-ECV和MRI-ECV的相关性依次升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614(P<0.001)、0.852(P<0.001)和0.953(P<0.001)。A、B、C 3组内CT-ECV和MRI-ECV的一致性偏倚较小,分别为2.0%(95%CI -17.6%~21.6%)、-0.4%(95%CI -13.8%~12.9%)和-1.8%(95%CI -17.4%~13.9%)。2名放射科医师测量CT-ECV和MRI-ECV组内一致性ICC分别为0.877和0.945。结论心肌延迟强化容积占比越高,CT-ECV和MRI-ECV的相关性越大,CT-ECV可作为MRI-ECV替代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定量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组织特征。

  • 标签: 心力衰竭 细胞外容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川省8 ~ 10岁儿童体格发育对甲状腺容积的影响,探索适合学龄儿童的甲状腺容积校正方法,用以精准防控碘缺乏病。方法2020年6 - 7月,选择成都市双流区、眉山市彭山区、攀枝花市米易县和广元市青川县作为调查县(区),每个县(区)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所小学校,每所小学校抽取40名8 ~ 10岁儿童(性别、年龄均衡)作为调查对象,测定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及体表面积(BSA),采用B超测定甲状腺容积,并分别计算不同甲状腺容积指数[身高容积指数1(HVI1)、身高容积指数2(HVI2)、体块容积指数(BMIV)、体重身高容积指数(WHVI)、体表面积容积指数(BSAV)]。采集即时尿样并测定尿碘。分析不同测量指标与儿童生长发育指标的关联。结果共调查8 ~ 10岁儿童805名,其中男生403名、女生402名;8、9、10岁组分别为312、288、205名。采集尿样805份,尿碘中位数为251.4 μg/L。甲状腺容积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 0.44,P = 0.661),但年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64.95,P < 0.001)。在各年龄组,甲状腺容积与身高、体重均呈正相关性(8岁组:r = 0.29、0.42,P均< 0.001;9岁组:r = 0.29、0.41,P均< 0.001;10岁组:r = 0.34、0.47,P均< 0.001)。在各年龄组,经HVI1校正后甲状腺容积与身高、体重均呈正相关性(8岁组:r = 0.13、0.32,P均< 0.05;9岁组:r = 0.12、0.30,P均< 0.05;10岁组:r = 0.18、0.37,P均< 0.05)。在各年龄组,经HVI2校正后甲状腺容积与体重均呈正相关性(8岁组:r = 0.20,P < 0.001;9岁组:r = 0.17,P = 0.004;10岁组:r = 0.26,P < 0.001)。在8、10岁组,经BMIV校正后甲状腺容积与身高均呈正相关性(r = 0.20,P < 0.001;r = 0.21,P = 0.003)。在各年龄组,经WHVI校正后甲状腺容积与身高、体重均呈负相关性(8岁组:r = - 0.35、- 0.37,P均< 0.001;9岁组:r = - 0.38、- 0.39,P均< 0.001;10岁组:r = - 0.31、- 0.38,P均< 0.001)。在8岁组,经BSAV校正后甲状腺容积与体重呈正相关性(r = 0.11,P = 0.045)。结论甲状腺容积与体格发育密切相关,仅基于年龄来判定儿童甲状腺肿大可能已不合适;初步比较5种校正方法,发现BSAV校正效果较好。

  • 标签: 儿童 甲状腺容积 校正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容积注射放射性残留量对于核医学临床检查效果的影响和相应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规格为1mL、2mL、2.5mL、5mL注射各20支,使用不同规格注射抽吸放射性锝淋洗液而后注回量杯,观察注射内的放射性残留的放射性活度,并分析其对核医学检查的影响和护理中需注意内容。结果不同容积注射的放射残留的放射性活度存在差异,放射性活度由大到小依次为5mL、2.5mL、2mL、1mL,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容积注射放射性残留量会随着容量增大而增加,较多的放射残留容易影响核医学检查效果,为了保证检查准确性护理人员在临床中可以通过选择小规格注射及静脉注射后回抽血液注射方式,用以降低放射性残留,保证检查药剂的数量足够。

  • 标签: 不同容积注射器 放射性残留量 核医学检查效果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市儿童超重、肥胖现状,碘营养水平及甲状腺肿大情况,探讨之间的关联,从而有效调整防控措施。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天津市16个区的所有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8 ~ 10岁非寄宿儿童(年龄、性别均衡),各区乡镇/街道抽取人数尽量平均,每年每区对200名儿童开展身高、体重、家庭食用盐盐碘、尿碘及甲状腺容积调查,计算体质指数(BMI)并分析其与儿童碘营养及甲状腺肿大的关系。结果共调查6 552名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78.95 μg/L,甲状腺肿大率为2.15%(141/6 552)。不同BMI组儿童家庭食用盐盐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835),甲状腺容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通过构建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不同年龄组儿童甲状腺肿大的发生风险均随着BMI的增加而上升(P < 0.001或P = 0.002)。结论儿童BMI与甲状腺容积密切相关,进行儿童甲状腺肿大诊断时应考虑身高、体重的影响。

  • 标签: 儿童 体质指数 甲状腺容积 甲状腺肿大
  • 简介:摘要容积动力学是在输液过程中连续多次测量血液中血红蛋白(Hb)水平,以Hb衍生的血浆稀释度作为输入数据、尿量作为输入变量的两室组成动力学模型,适用于麻醉、手术、脱水和低血容量患者补充晶体液。容积动力学还可以量化应力、低血容量、麻醉和手术引起的液体分布与清除的变化。影响容量复苏的伴随因素很复杂,包括性别、年龄、血流动力学状态〔如平均动脉压(MAP)〕、健康与应激状态、肾功能、意识及手术麻醉状态等,可影响液体的半衰期、分布和容量。本文对晶体液在体内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危重患者的容量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容积动力学 两室模型 血浆容量 间质液间隙 晶体液
  • 简介:容积减少术(LVRS)是通过手术方法切除COPD患者受累的肺组织,①术前肺量计激发呼吸锻炼增加了肺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1997~1998年采用同期双侧肺容积减少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共6例

  • 标签: 减少术 双侧肺 同期双侧
  • 简介:对11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的呼吸系、肺和胸壁的压力-容积(Prs-V、P_L-V、Pcw-V)曲线进行了研究。对每免进行下列4组充气实验。1.先作每次增加10ml递增性潮气充气,从0-70ml。再作每次减少10ml递减性潮气充气,从70—0ml。2.每次递增性和递减性潮气充气之前预先充气70ml,以保证具有相同容积史。3.每一递增性潮气充气之前,先充入较计划量多10ml气体以摸拟递减性充气。4.重复第一实验。用RM-

  • 标签: 压力-容积曲线 递增性 日本大耳白兔 胸内压 跨肺压 导生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腰椎神经根管骨性容积的评价方法,为神经根管提供一种定量测量指标.方法福尔马林浸泡尸体标本20具,先后采用螺旋CT(SCT)扫描及灌腊法测量L3,4、L4,5、L5S1左、右侧神经根管容积.SCT扫描范围自L3上缘至S2上缘,利用O2图像工作站将原始扫描图像进行3D重建,分别以上、下椎弓根中点及内、外缘所围成的区域作为神经根管的容积,并与灌腊法直接测量神经根管容积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测量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重建下腰椎神经根管骨性容积简便、易行、可靠,可为临床神经根管源性疾病诊断提供定量指标;容积评估更能反映神经根管真实变化;以上、下椎弓根中点及内、外缘所围成的区域作为神经根管的容积评估标准,人为操作误差明显减少,且与椎间盘、神经根管变化密切相关.

  • 标签: 神经根管 容积 测量 螺旋CT
  • 简介:常规超声检查在乳腺疾病筛查、诊断和随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操作者依懒性强。乳腺超声容积成像是基于乳腺构造特征的数据采集和图像重建的超声成像方式,该成像方法较为客观,可为乳腺疾病提供更为全面的诊断信息,是常规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和发展。本文就乳腺超声容积成像的发展历史、成像的技术和临床价值做一综述。

  • 标签: 乳腺超声 容积成像 超声成像方式 超声检查 诊断信息 疾病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容积高分辨 CT在显示肺弥漫病变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5年 1月至 2017年 3月确诊为肺弥漫病变患者中取样 41例设为研究对象, 均给予常规高分辨CT( CHRCT)( A方法)检查与容积高分辨 CT( VHRCT)( B方法)检查,观察两种方法检测情况。结果:经检测后统计发现,两种检测方式对症状图像分辨能力、噪声水平、线状影、细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微结节影及树芽征、磨玻璃影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 B方法呼吸伪影指标较 A方法明显减少( P< 0.05)。结论:容积高分辨 CT应用于肺弥漫病变检测中可达到传统高分辨 CT的诊断效果,且仅需一次扫描便可得到全肺高分辨率图像,呼吸伪影较少,更利于临床应用。

  • 标签: 容积高分辨 CT 肺弥漫病变 诊断能力
  • 简介:目的:通过Hertel眼球突度测量计测量新鲜尸体上眼球突度与眼眶容积的变化,得到两者之间的直线关系。方法:选择新鲜尸体5具共10侧眼眶,将气管插管的气囊部分置入眶底与眶骨膜之间,用注射注入7ml生理盐水,每抽出1ml生理盐水后,用Hertel眼球突度测量计测量眼球突度,共得到80个数据,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眼球突度与眼眶容积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Y=8.57-0.96X(r=-0.86,P=0.0001≤0.05)。结论:气管插管球囊是一种测量眼眶容积变化的有效实验工具。新鲜尸体上眼球突度与眼眶容积增量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

  • 标签: 眼球突度 眼眶容积 新鲜尸体
  • 简介:采用'VideoPro32'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对小白鼠心脏切片中的胶原纤维容积分数进行定量分析.作者根据专业研究需要,编写了程序,开发新的应用功能.结果测量出小白鼠左心室心内膜下、心外膜下心肌中胶原纤维的容积分数及右心室胶原纤维的容积分数的平均值.心肌动脉血管周围胶原纤维面积及其和该动脉面积之比.满足了研究者的要求.

  • 标签: 心肌 胶原纤维 容积分数 测量 定量分析 VideoPro32彩色图像分析系统
  • 简介:目的:观测正常新生儿脑容积,为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诊断提供正确的CT解剖数据。方法:从行颅脑CT扫描的新生儿中选取42例无异常发现者的CT图像进行测量,利用容积测量软件,用等灰度法均匀涂布所选区域,测量项目为脑容积9项。结果:获得新生儿脑容积9项指标的平均值,全脑容积(419.15±5.33)cm3,左侧大脑半球容积(187.62±2.91)cm3,右侧大脑半球容积(187.61±3.38)cm3,左侧小脑半球容积(17.15±1.05)cm3,右侧小脑半球容积(16.99±o.85)cm3,左侧侧脑室容积(3.76±0.07)cm3,右侧侧脑室容积(3.75±0.08)cm3,第三脑室容积(0.22±0.01)cm3,第四脑室容积(0.24±0.01)cm3,左右大脑半球容积、左右小脑半球容积及左右侧脑室容积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MSCT可准确测量正常活体新生儿脑容积,从影像学角度认识正常新生儿脑容积的解剖。

  • 标签: 新生儿 脑容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摄影测量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瓦里安的Trilogy直线加速6MV X射线应用均整模式(FF)及无均整模式(FFF)下的固定野调强(ss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VMAT)在胸中段食管癌放疗靶区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就诊并行根治性放疗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63.5岁),在瓦里安Eclipse 15.5版本的计划系统上分别设计ssIMRT-FF、ssIMRT-FFF、VMAT-FF、VMAT-FFF 4种计划。处方剂量为CTV1的计划靶区(PCTV1)总剂量6 000 cGy/28 F,CTV2的计划靶区(PCTV2)总剂量5 400 cGy/28 F。在95%的靶区体积达处方剂量条件下,比较4种计划靶区(PTV)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机器跳数(MU)、加速的出束时间(DT)以及危及器官(OAR)剂量。结果4种计划的PTV Dmax、Dmean、CI、HI及OAR剂量均未见明显区别。但VMAT-FF的MU最低[572.00(82.00)]、VMAT-FFF的DT最短[(37.08±17.3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计划之间的两两比较发现VMAT相比于IMRT有更短的DT以及更低的MU,而FFF相比于FF具有更短的DT但更高的M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中段食管癌的4种靶区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其中VMAT-FF的MU最低、VMAT-FFF的DT最短,提高了治疗效率。

  • 标签: 胸中段食管癌 无均整器模式 固定野调强 容积旋转调强 剂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