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乳腺MRI联合腋窝超声预测乳腺浸润导管癌脉管侵犯(LVI)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就诊的160例乳腺浸润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前影像学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74(49±10)岁。依据术后大体病理标本确定的LVI状态分为LVI阳性组56例,LVI阴性组104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LVI阳性组与LVI阴性组的临床指标、病理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LV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预测LVI的效能,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结果LVI阳性组与LVI阴性组患者的年龄、绝经状态、雌激素受体状态、孕激素受体状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状态、Ki67及分子亚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I阳性组与LVI阴性组患者的肿瘤最大径、瘤周水肿、周围血管征、多灶或多中心、瘤周最大表观扩散系数(ADC)、瘤周-肿瘤ADC比值、MRI腋窝淋巴结阳性及超声腋窝淋巴结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瘤周水肿(OR=3.367,95%CI 1.382~8.201,P=0.008)、多灶或多中心(OR=4.026,95%CI 1.268~12.776,P=0.018)、瘤周-肿瘤ADC比值高(OR=7.321,95%CI 2.226~24.079,P=0.001)及超声腋窝淋巴结阳性(OR=6.779,95%CI 2.819~16.303,P<0.001)为LVI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上述4项指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ROC显示该模型预测LVI的曲线下面积为0.882,优于其中任何单一指标(P<0.05);其预测LVI的灵敏度为80.36%,特异度为84.62%。Hosmer-Lemeshow检验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能力(P=0.503)。结论术前乳腺MRI联合腋窝超声构建的预测模型有助于预测乳腺浸润导管癌LVI状态。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脉管侵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甲状腺滤泡肿瘤和结节甲状腺肿的临床病理特征,供临床借鉴。方法:以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接诊的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甲状腺滤泡肿瘤病患35例为A组,另以同期接诊的结节甲状腺肿病患40例为B组。分析两组镜检以及巨检病理特征,同时对各组的检查结果作出比较。结果:A组巨检发现结节通常在甲状腺包膜附近,呈灰白色,中心部分明显纤维化,切面平整亦或者是凹陷,部分较大病灶为囊;镜检发现多数结节无包膜,有中心性病灶,大部分乳头上皮核为毛玻璃样,且部分伴砂粒体。B组巨检发现结节大小以及数量均不等,镜检发现结节包膜厚薄以及滤泡大小均不等。A组的单发结节比例为85.71%、囊性病变病例为11.43%、多发结节比例为8.57%,同B组的20.0%、55.0%以及8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包膜比例为5.71%,同B组的15.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甲状腺滤泡肿瘤以及结节甲状腺肿都存在比较明显的病理特征,通过分析这些病理特征,可为临床医师鉴别诊断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甲状腺滤泡肿瘤以及结节甲状腺肿提供重要指导。

  • 标签: 乳头状核特征 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乳腺浸润导管癌与纤维腺瘤的结果。 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于我院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纤维腺瘤患者25例及乳腺浸润导管癌患者25例,对50例超声图像结果进行回顾研究。结果 边界、轮廓、内见点状强、内及邻近见彩流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肿大、蟹足样变化、内见点状强加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利用超声诊断可对乳腺浸润导管癌与纤维腺瘤进行有效鉴别诊断。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纤维腺瘤 超声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典型浸润导管癌乳腺超声检查征象的诊断效能。方法 2022年01月一2023年01月,截选30例患者(32枚浸润导管癌结节)设为研究组,截选32例患者(36枚乳腺良性肿块)设为基础组,两组均接受乳腺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超声检查征象,行因素分析,评价超声检查征象的诊断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下,浸润导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肿物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2)RI>0. 70;(3)造影剂向心性增强;(4)造影后范围扩大。经分析,乳腺超声检查征象诊断灵敏度为89.35%,特异度为90.58%。

  • 标签: 不典型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超声 检查征象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肿瘤基底部膀胱壁超声灰阶图像纹理特征的组学模型鉴别膀胱癌肌层浸润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175例,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MaZda软件分别手动勾画同一病灶基底部膀胱壁、病灶区域的感兴趣区域并提取纹理特征。对训练集采用最小绝对缩减和变量选择算子(LASSO)回归及十折交叉验证筛选特征,构建膀胱壁、病灶区域组学模型,并绘制ROC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从膀胱壁、病灶区域ROI各提取出279个纹理特征后,各筛选出5个纹理特征用于构建组学评分模型。膀胱壁的组学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1、0.856,病灶区域的组学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为0.849、0.704。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膀胱壁的组学模型AUC比病灶区域的组学模型大(均P<0.05)。结论基于肿瘤基底部膀胱壁纹理特征的组学评分模型能有效鉴别膀胱癌肌层浸润,且较基于病灶区域纹理特征的模型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 标签: 纹理分析 超声组学 膀胱壁 膀胱癌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执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方案的有效,及该术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样本时间范围是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样本总计60例,均在我院采取手术疗法,通过随机抽签法行对比讨论研究,随机抽取30例组成对比组,行根治膀胱全切除术式,余30例构成讨论组,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讨论评价不同术式的临床有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表明,讨论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临床有效高于对比组,P<0.05,统计学研究意义存在。结论:相比根治膀胱全切除手术方案,膀胱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运用该术式之后可以获得理想疗效,预后效果佳。

  • 标签: 并发症 膀胱癌 有效性 膀胱部分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超声造影(CEUS)与空心针穿刺活检联合评估原发性浸润乳腺癌患者的腋窝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研究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肿瘤内科诊治的105例原发性浸润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根治术前接受常规超声、CEUS检查,对超声造影发现SLN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空心针穿刺活检,于根治术中行SLN活检。以术中SLN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CEUS、CEUS联合空心针穿刺活检诊断腋窝SLN转移的效能。结果:本组105例患者中,术前CEUS共检出SLN 137枚,其中手术组织病理活检证实出现转移50枚,无转移87枚。CEUS表现为均匀增强83枚,不均匀增强50枚,微增强或无增强4枚。CEUS诊断腋窝SLN转移54枚,无转移83枚。CEUS联合空心针穿刺活检诊断腋窝SLN转移42枚,无转移95枚。以病理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CESU诊断腋窝SLN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00%、82.76%、72.22%、86.75%、81.02%,CESU联合空心针穿刺活检诊断分别为84.00%、100%、100%、91.58%、9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联合空心针穿刺活检对浸润乳腺癌患者腋窝SLN转移评估有重要价值,相比单一CEUS检查诊断效能更高。

  • 标签: 超声造影 空心针活检 浸润性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超声造影(CEUS)与空心针穿刺活检联合评估原发性浸润乳腺癌患者的腋窝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研究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肿瘤内科诊治的105例原发性浸润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根治术前接受常规超声、CEUS检查,对超声造影发现SLN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空心针穿刺活检,于根治术中行SLN活检。以术中SLN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CEUS、CEUS联合空心针穿刺活检诊断腋窝SLN转移的效能。结果:本组105例患者中,术前CEUS共检出SLN 137枚,其中手术组织病理活检证实出现转移50枚,无转移87枚。CEUS表现为均匀增强83枚,不均匀增强50枚,微增强或无增强4枚。CEUS诊断腋窝SLN转移54枚,无转移83枚。CEUS联合空心针穿刺活检诊断腋窝SLN转移42枚,无转移95枚。以病理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CESU诊断腋窝SLN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00%、82.76%、72.22%、86.75%、81.02%,CESU联合空心针穿刺活检诊断分别为84.00%、100%、100%、91.58%、9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联合空心针穿刺活检对浸润乳腺癌患者腋窝SLN转移评估有重要价值,相比单一CEUS检查诊断效能更高。

  • 标签: 超声造影 空心针活检 浸润性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CT影像技术在肺微浸润腺癌及肺浸润腺癌中的鉴别价值做深入分析探讨。方法:研究选取时间为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间开展,入选样本均为笔者所在院内胸外科就诊患者53例、68个结节CT体现为(GGNs)患者作为研究依据,结合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划分为:⒈肺浸润腺癌组

  • 标签: CT影像 磨玻璃样结节 肺微浸润性腺癌 肺浸润腺癌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CT影像技术在肺微浸润腺癌及肺浸润腺癌中的鉴别价值做深入分析探讨。方法:研究选取时间为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间开展,入选样本均为笔者所在院内胸外科就诊患者53例、68个结节CT体现为(GGNs)患者作为研究依据,结合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划分为:⒈肺浸润腺癌组

  • 标签: CT影像 磨玻璃样结节 肺微浸润性腺癌 肺浸润腺癌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疗效以及安全。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关于HOLBT和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比较研究文献。按Cochrane操作手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分析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和术后2年复发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 338例患者,其中HOLBT组621例,TURBT组717例。HOLBT组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而闭孔反射和膀胱穿孔明显低于TURB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2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中,HOLBT与TURBT的疗效相当,但安全优于TURBT。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激光,固体
  • 简介:摘要乳腺导管内癌是一种常见的乳腺原位癌,因肿瘤未突破基底膜,手术切除通常有效,少部分复发,极少部分以浸润癌复发。本文报道1例微乳头型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改良根治术和内分泌治疗4年后出现同侧胸壁浸润微乳头状癌复发,再次行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后随访3年无异常。本文回顾其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探讨可能的治疗方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在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40例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采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治疗将患者分为甲组(20例: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与乙组(20例: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比乙组短,此外,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6%)以及复发率(0.00%)均低于乙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应首选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

  • 标签: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 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21版WHO胸部肿瘤分类浸润肺腺癌新分级系统在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情况及与靶向基因变异分布特征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上海市肺科医院2020年9—12月手术切除病理诊断明确的原发浸润肺腺癌2 467例,按照WHO胸部肿瘤分类浸润肺腺癌新分级标准判读入组病例。收集患者临床信息和病理资料,以及靶向基因变异情况,比较浸润肺腺癌新分级系统在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情况,并进一步分析新分级与靶向基因变异分布特征的关系。结果共入组浸润肺腺癌2 311例。临床分期中,Ⅰ期2 046例(88.5%)、Ⅱ期169例(7.3%)和Ⅲ期96例(4.2%)。按照浸润肺腺癌新分级标准,临床Ⅰ期腺癌中,1级186例(9.1%)、2级1 413例(69.1%)和3级447例(21.8%)。在Ⅱ期和Ⅲ期病例中均无1级腺癌,而2级和3级腺癌分别为38例(22.5%)、131例(77.5%)和3例(3.1%)、93例(96.9%)。在Ⅰ期病例中,1级腺癌均未发现肿瘤细胞沿肺泡腔播散(STAS)、脉管和胸膜侵犯,而在2级和3级腺癌中STAS的阳性率分别为11.3%(159/1 413)和73.2%(327/447),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似的,3级腺癌中脉管和胸膜侵犯的阳性率分别为21.3%(95/447)和75.8%(339/447),显著高于2级腺癌中的1.3%(19/1 413)和3.0%(42/1 413;P<0.01)。1级、2级和3级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阳性率分别为65.7%(94/143)、76.4%(984/1 288)和51.3%(216/421),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级腺癌中未检测到融合基因,而3级腺癌中ROS1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的阳性率分别2.4%(10/421)和8.3%(35/421),显著高于2级腺癌中0.5%(7/1 288)和1.6%(20/1 288;P<0.01)。在Ⅱ期病例中,仅有EGFR在2级腺癌中的突变率(31/37,83.8%)高于3级腺癌(71/123,57.7%;P<0.01)。而在Ⅲ期病例中无法评估腺癌新分级与基因变异分布特征的关系。结论浸润肺腺癌新分级系统主要适用于临床Ⅰ期患者。不同分级与影响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及靶向基因变异分布特征密切相关。新分级系统能够有效辅助早期肺腺癌术后患者的治疗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国际疾病分类法 基因重排 基因表达 基因,肿瘤
  • 简介:摘要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肌层浸润膀胱癌(NMIBC)临床中最为常见,经尿道的肿瘤切除是其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常规电切的局限性,导致肿瘤的残留及病理诊断不准确,所以怎样提高初始电切质量是NMIBC研究的热点,整块(En-bloc)切除术应运而生,并且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最新文献,对NMIBC经尿道的En-bloc切除术的安全、有效及相关探索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指导En-bloc技术在NMIBC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 标签: 膀胱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En-bloc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方法对肌层浸润型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组还需要联合化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近期、远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化疗方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且安全可得到保障,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化疗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索利那新对非肌层浸润膀胱癌(NMIBC)患者膀胱灌注治疗后膀胱刺激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2021年3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0例NMIBC患者。所有患者均因初发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NMIBC,术后均用表柔比星行膀胱灌注化疗,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TURBT后第一日开始服用药物,观察组口服索利那新5mg/d,连续5天;对照组口服安慰剂5mg/d,连续5天。在膀胱灌注治疗第 1、2、5 天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手术时间等基本资料之间相比,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灌注治疗第1天、第2天观察组患者OABSS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治疗第5天,两组患者OABS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治疗第1天、第2天、第5天,观察组患者QO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两例患者出现口干的不良反应。结论:索利那新能改善NMIBC患者膀胱灌注后膀胱刺激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膀胱灌注 索利那新 膀胱刺激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方法对肌层浸润型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组还需要联合化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近期、远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化疗方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且安全可得到保障,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化疗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患者采用经尿道铥激光整块切除术与电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共9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45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45例观察组(采用铥激光整块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冲洗所需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更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患者采用铥激光整块切除术能取得理想效果,其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经尿道铥激光整块切除术 电切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患者采用经尿道铥激光整块切除术与电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共9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45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45例观察组(采用铥激光整块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冲洗所需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更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患者采用铥激光整块切除术能取得理想效果,其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经尿道铥激光整块切除术 电切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