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附注射液对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多巴胺剂量的影响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参附注射液对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多巴胺剂量的影响观察

万荣文1管燕2李圆菲2黄文娟1赵梁1

(1.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2.长沙市中心医院湖南长沙410006)

摘要: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以及多巴胺剂量对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3年12月-2016年5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和长沙市中心医院接诊的84例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救治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2),观察组患者予以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的治疗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扩容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473,P<0.05);观察组患者6h以及12h的SVRI明显高于对照组,且24h的HR、CI、SVRI、SV以及多巴胺剂量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的多巴胺可使患者达到较差的血流动力学效应,通过联用参附注射液,可有效降低多巴胺的用药剂量,提高了治疗效果,规避了各种不良影响,短期疗效优越。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多巴胺;休克;血流动力学

休克可使患者表现出较低的心排血量水平,进而出现不断加快的代偿性心率,可采用参附注射液或多巴胺达到升压的效果【1】。然而大剂量的多巴胺可能促使患者出现严重的心肌耗氧或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对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影响。本次研究将本院接诊的84例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参附注射液以及多巴胺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3年12月-2016年5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和长沙市中心医院接诊的84例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为ICU及急诊科重症患者,且符合休克的相关诊断标准【2】。按照不同的救治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2),观察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39-68岁,平均52.4±5.3岁;其中感染性休克16例,低血容量性休克12例,心源性休克10例,过敏性休克4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40-70岁,平均51.8±5.1岁;其中感染性休克17例,低血容量性休克12例,心源性休克10例,过敏性休克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分布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扩容、抗感染、纠正电解质平衡、扩张血管以及多巴胺等治疗措施。

②观察组:予以参附注射液(国药准字Z51020664,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100ml的静脉注射,静脉输注速度控制在2.1ml/h,同时联合多巴胺等治疗措施。

1.2.2检测方法

采用心脏彩超进行心率(HR)、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每搏指数(SVI)的检测。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血乳酸Lac的测定。

1.3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疗效评价标准【3】:显效:患者的休克体征均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意识清晰;有效:患者的休克体征明显改善,生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且意识状态基本清晰;无效:患者仍存在较严重的意识障碍,且生命指标异常,可导致死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观察两组患者用药1h、6h、12h以及24h的心率(HR)、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每搏指数(SV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血乳酸Lac含量、多巴胺的用药剂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多巴胺是休克治疗中的常规药物,具有维持血压,调节血管收缩功能的作用,其药物剂量的多少可使机体产生一定的血流动力学效应,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逐渐增加,严重时则可引起心律失常、血液循环障碍或肺循环障碍【4】。本次实验中对两组患者用药后24h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了分析,可见观察组的多巴胺用药剂量均低于对照组,且在24h的药物剂量(6.7±1.5)μg/(kg·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6±1.7)μg/(kg·min),可见联合参附注射液的治疗方案降低了多巴胺的用药剂量,从而规避了多巴胺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不良影响。在两组不同的用药方案下,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水平有所降低,CI、SVRI、SV、Lac有所升高,参附注射液主要起到调节心肌收缩力,改善氧代谢及组织灌注功能的作用,休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参附注射液可通过增加SV来达到病症缓解的效果,并不是通过心率的加快以及血液及肺循环阻力来达到一定的救治效果,降低了心肌耗氧量,使患者达到了更好的远期疗效【5】。从其治疗效果可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提示参附注射液达到较好疗效,具有较高的药物安全性。

综上所述,大剂量的多巴胺可使患者达到较差的血流动力学效应,通过联用参附注射液,可有效改善休克患者的临床病症,并降低多巴胺的用药剂量,提高了治疗效果,规避了各种不良影响,短期疗效优越。

参考文献

[1]吕国焰,卓道勤,闵磊等.参附注射液对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多巴胺剂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185-186.

[2]孔冬冬,周瑞卿.参附注射液在休克患者抢救中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5,15(1):85-86.

[3]王明强.血必净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C].//《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三届组稿会暨第六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集.2014:108-112.

[4]蒋国平,雷李美,文怀等.参附注射液对多发创伤并发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10):1127-1129.

[5]雷李美,黄增峰.参附注射液对多发伤合并休克的治疗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19(4):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