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蓼肠胃康颗粒联合益生菌在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4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经入院顺序平均分组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则接受蓼肠胃康颗粒联合益生菌治疗,总结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与药物不良反应显示,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血清炎症指标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蓼肠胃康颗粒联合益生菌能够更有效的改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用药安全性满意,是一种科学的用药方案,应该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益生菌 枫蓼肠胃康颗粒
  • 简介:摘要朗格斯细胞肉瘤(Langerhans cell sarcoma, LCS)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朗格斯细胞的恶性肿瘤。该肿瘤几乎均发生于成人,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是最常见的好发部位。目前国内外文献,检索共报道皮肤LCS 20余例。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皮肤的LCS病例,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芩素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对照组正常饮水,其他2组连续给予含2.5%DSS的饮用水7 d,治疗组在喂水第2天和第4天腹腔注射黄芩素。第8天处死小鼠并取材,通过测量小鼠结肠长度和HE染色评估小鼠结肠损伤和炎症水平,利用免疫荧光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数量。另外,以25、50、100 μmol/L黄芩素体外干预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阴性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中性粒细胞抗凋亡蛋白髓细胞白血病-1(Mcl-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的小鼠结肠明显较长[(7.80 ± 0.21)cm比(6.43 ± 0.10)cm,P<0.01)],结肠组织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降低[(6.83 ± 0.98)分比(14.33 ± 1.03)分,P<0.01)],结肠中性粒细胞浸润显著减少[(8.52 ± 0.15)个/低倍镜视野比(29.43 ± 0.43)个/低倍镜视野,P<0.01)]。阴性对照组以及25、50、100 μmol/L黄芩素组中性粒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6.41%±0.51%、14.01% ± 0.81%、20.89% ± 0.82%、24.23% ± 0.29%;随着黄芩素浓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25、50、100 μmol/L黄芩素组中性粒细胞磷酸化ERK表达均明显减少(均P<0.05)。随着黄芩素浓度升高,中性粒细胞Mcl-1蛋白表达逐渐减少(均P<0.05)。结论黄芩素可浓度依赖性诱导小鼠中性粒细胞凋亡,减少结肠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减轻肠道损伤,上述作用可能通过抑制ERK磷酸化和浓度依赖性下调Mcl-1表达来实现的。

  • 标签: 结肠炎 汉黄芩素 中性粒细胞 凋亡 蛋白,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蛋白,髓细胞白血病-1 小鼠 炎症性肠病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席氏综合征并发垂体危象的发病征象和护理体会。方法:回顾一例席氏综合症并发垂体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患者经过积极救治后病情稳定出院。结论:该患者意识转清,病情稳定。席氏综合症临床表现复杂,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席汉氏综合症 垂体危象 低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朗格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6例颅骨LCH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16例患者中男13例,女3例;年龄1~31岁;临床上均表现为颅骨占位性病变,影像学检查显示颅骨骨质破坏,合并或不合并其他骨骼或器官受累。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物,术后病理证实为LCH。术后常规全身骨扫描发现1例局部异常代谢活跃,加行局部放疗;8例合并其他骨骼或器官受累者予联合化疗。随访1~5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复发,且无一例死亡。结论颅骨LCH患者经积极手术后,根据术后复查结果再联合规范化放化疗,其预后可较好。

  • 标签: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颅骨 临床回顾
  • 简介:摘要分析2例新生儿朗格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资料,2例均为出生后不久即出现皮疹,例1除皮疹外还伴有新生儿败血症,无其他组织器官受累,经抗感染治疗后逐渐好转;例2病程中继发出现了肺炎、凝血功能异常及胃肠道出血。2例患儿均经皮肤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1a和S-100阳性,均确诊为多系统LCH。新生儿LCH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皮肤或淋巴结活检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方式需尽早开展,同时该病病程上不明确,需密切监测随访。

  • 标签: 组织细胞增生症 朗格汉斯细胞 婴儿,新生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白族白-双语者与汉族非双语者全脑灰质密度的差异,初步探讨少数民族第二语言习得可能的大脑基础及后天学习对大脑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3名熟练掌握白族语言和汉语2种语言的白族健康成年人[简称白族白-双语者,其中男性18名、女性15名,年龄20~ 50 (25.33±4.65)岁]和30名使用汉语单一语言的汉族健康成年人[简称汉族非双语者,其中男性13名、女性17名,年龄20~50 (26.16±2.05)岁]的大脑MRI显像资料。对白族白-双语者和汉族非双语者进行三维T1加权扫描,所得数据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方法分析全脑灰质密度,并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2组受试者全脑灰质密度的差异。结果全脑灰质密度差异及其统计参数图的结果显示,白族白-双语者的右侧额中回(t=4.00,P<0.001)、右侧眶回(t=2.68,P<0.001)、右侧直回(t=2.25,P<0.001)、左侧直回(t=2.69,P<0.001)、左侧豆状核(t=3.90,P<0.001)局部灰质密度明显高于汉族非双语者。结论白族白-双语者与汉族非双语者全脑灰质密度有差异的脑区集中在前额叶和纹状体,其与白族白-双语者第二语言的习得关系密切,后天第二语言的学习可能导致大脑微观结构的改变。

  • 标签: 汉族 磁共振成像 白族 白-汉双语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灰质密度
  • 简介:摘要肺朗格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PLCH)在儿童中较为少见,侵及甲状腺更为罕见。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确诊的PLCH侵犯甲状腺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及病理特点,结合国内外报道,提高诊治效率,避免误诊。

  • 标签: 儿童 甲状腺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 简介:摘要肺朗格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PLCH)在儿童中较为少见,侵及甲状腺更为罕见。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确诊的PLCH侵犯甲状腺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及病理特点,结合国内外报道,提高诊治效率,避免误诊。

  • 标签: 儿童 甲状腺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 简介:内容摘要:药品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理,与医药企业的社会、经济利益密切联系,更与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保证药品的质量。药品质量安全的保证体现着医药企业的管理认知,医药市场体制的完善程度。

  • 标签: 医药公司 药品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防己甲素治疗尘肺病的临床效果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尘肺病患者74例(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随机分为防己甲素治疗的对照组(37例)与联合布地奈德治疗的观察组(37例),观察患者TNF-α水平、肺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NF-α水平、肺功能指标改善好,P<0.05。结论:给予尘肺病患者布地奈德联合防己甲素治疗,能降低TNF-α水平,且有利于肺功能改善,值得借鉴。

  • 标签: 布地奈德 汉防己甲素 尘肺病 TNF-α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某公司职工体检健康现状,并针对性开展健康干预措施,研究其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4~2018年期间某IT公司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体检健康状况,分析其主要健康问题及危险因素,并针对体检发现率最高的疾病类型进行干预,分析其效果。结果除2014、2015年度体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年度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员工在2014~2018年度体检率依次为86.52%、87.09%、96.26%、84.96%及92.94%。女性则为84.55%、81.52%、93.66%、53.70%及86.81%,男性、女性员工分别在各年度体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年度中男女性别体检率比较,除2017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主要健康问题为高血脂或血脂异常、脂肪肝、超重。女性为乳腺小叶增生(彩超女性)、乳腺小叶增生、巴氏Ⅱ级。在两性健康问题在各年度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血脂或血脂异常、超重检出率显著下降,脂肪肝比例显著增加;女性乳腺小叶增生(彩超女性)、巴氏Ⅱ级检出率显著下降,乳腺小叶增生显著增加。男性主要健康问题的高危因素为腹型肥胖、超重、静坐时间较长、锻炼时间较短、饮酒,女性则为多次流产、家族史、负性情绪状态、不良避孕方式及初潮年龄较早。结论该IT公司职业人群健康体检参与度较高,男性主要健康问题是高血脂或血脂异常、脂肪肝、超重,女性主要健康问题是乳腺小叶增生、巴氏Ⅱ级。对于行为生活方式中的高危因素,则应积极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对于家族史等非生活方式因素,则应积极做好筛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体检健康现状 高脂血症 乳腺小叶增生
  • 简介:摘要报道3例以中枢性尿崩为首发表现的朗格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诊断过程和治疗反应。3例患者早期均以中枢性尿崩症起病,垂体磁共振成像(MRI)均表现为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正常高信号消失。2例患者表现为孤立性下丘脑-垂体病变,1例表现为垂体和甲状腺多系统受累。病理结果显示典型的朗格斯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示S-100、CD1a、Langerin阳性。LCH临床表现呈现明显的异质性,容易误诊和漏诊。确诊依赖病理结果,孤立性下丘脑-垂体病变活检难度较大,建议积极筛查其他器官增加活检概率。LCH导致的神经垂体损害通常需要终生激素替代治疗。

  • 标签: 中枢性尿崩症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垂体柄 朗格汉斯细胞
  • 简介:摘要:在我国职业危害防护工作备受重视和规范的形势下,各行业、企业积极落实政策,主动分析、总结生产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和资金投入,保护员工职业健康和合法权益。本文从保护焊接劳动者者职业健康

  • 标签: 焊接设备 工作环境 职业病危害 防护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在学校结核病控制中的效果。方法 2019 年 3 月至 2019 年 12 月随机抽取本县初级中学校 3 所,高级中学2所,根据整群抽样法,每个初级中学分别抽取初一、初二、初三及高级中学高一、高二、高三各 1个班,共抽取15个班,共 1036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学生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周期为 2 个月,干预后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学生对结核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健康教育干预后,学生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在中学中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提高学生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从而预防和减少学校结核病的发生,对结核病的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健康教育 结核病防治知识 知晓率 学生
  • 简介:摘要:分解讨论医药公司开展日常方剂养护加强方剂质量管理方法及效果。近一年在公司展开对药品的保养和对药物质量监督的各项活动进行评估,重点是对药物质量的评估以及对采取管理措施之后药物质量的对比。将各项管理方案实施后,评估药物的质量、药物的质变以及药品的完整性,对比结果发现实施方案之后的的效果比实施以前的有突出的改善,药物的保存时间、药物的失效期、药物的保养均高于实施之前的结果,且p大于0.05。医药公司在实行质量管理和监督后,发现能够改善药物的质量,提高药物的失效期,使药物的管理大幅度的提高,是可以值得采纳。

  • 标签: 药物管理 质量监督 药品养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朗格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征,分析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LCH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肿瘤专科2013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LCH患儿的临床特征,其中有39例患儿完善BRAF V600E基因检测,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病灶活检组织及骨髓液/外周血BRAF V600E基因突变,分析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LCH的相关性。结果1.临床特点:60例患儿年龄(4.08±0.45)岁;男43例,女17例;年龄≤2岁、危险器官(RO+)、中枢神经系统(CNS)危险部位受累患儿主要集中于多系统累及(MS)组(P<0.05)。2.初始诱导治疗疗效影响因素:60例患儿,评估治疗有效28例(41.7%),无效32例(53.3%);控制治疗方案分层因素的影响后,年龄≤2岁(OR=4.944,95%CI:1.601~15.275,P=0.005)、MS(OR=6.855,95%CI:2.077~22.622,P=0.002)是初始治疗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对于JLSG-02治疗方案患儿,RO+是初始治疗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OR=8.250,95%CI:1.617~42.090,P=0.005);而在CCHG-LCH-2019治疗方案患儿中,RO+对初始治疗疗效无影响。3.BRAF V600E基因突变情况:病灶活检组织的BRAF V600E基因阳性率为70.3%(26/39例),BRAF V600E基因突变阳性与初始治疗疗效、发病年龄、性别、MS、RO+等临床特征无相关性,但MS、CNS危险部位受累患儿BRAF V600E阳性率较同因素阴性者高,分别为76.0%(19例)比57.1%(8例)和74.1%(20例)比58.3%(7例);8例患儿完善骨髓液BRAF V600E基因检测,3例阳性,其中2例MS、1例多发骨侵犯;5例患儿完善外周血BRAF V600E基因检测,1例阳性,为MS伴肝脾器官受累。结论年龄≤2岁、MS、RO+的LCH患儿初始治疗反应差,临床上需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病灶BRAF V600E基因突变发生率高,提示LCH是一种克隆性疾病;LCH患儿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MS、CNS危险部位受累存在较大的相关性,部分患儿存在骨髓/外周血BRAF V600E突变阳性,提示该类患儿发病机制不同,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BRAF V600E基因 危险因素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结构拼图观察糖尿病(DM)患者全视网膜光凝(PRP)前后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SNP)和朗格斯细胞(LC)的变化,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4─11月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准备行PRP治疗且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的2型DM患者,选择病情较重的眼为治疗眼,对侧眼为对照眼,分别于PRP治疗前、每次光凝后1周和PRP完成后1个月行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观察涡状结构及其周围2~3 mm区域SNP和LC的变化,并测量涡状区神经纤维长度(NFL)值和LC密度。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观察时间点LC密度和NFL值,并采用SAS软件的MIXED模型分析重复测量的NFL值和LC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患者49例。治疗眼接受PRP后部分患者出现SNP神经纤维变细,伴有不同程度的涡状区神经结构缺失的神经损伤表现;各观察时间点NFL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39,P=0.004),且PRP治疗前NFL值[(15.5±3.7)mm/mm2]与第2次光凝后1周[(15.0±3.5)mm/mm2]、第3次光凝后1周[(13.4±4.3)mm/mm2]和第4次光凝后1周[(13.5±4.1)mm/mm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治疗眼LC密度增加,并以涡状区为中心聚集,成熟LC浸润区伴有SNP神经结构的缺失;各观察时间点LC密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50,P<0.001),且PRP治疗前LC密度[(40±54)cells/mm2]与第3次光凝后1周[(79±91)cells/mm2]、第4次光凝后1周[(98±126)cells/mm2]以及PRP完成后1个月[(87±102)cells/mm2]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治疗眼第4次激光后1周LC密度与其基线水平呈正相关(r=0.674,P<0.001);且重复测量的NFL值与LC密度呈负相关(=-0.041)。结论:PRP多次光凝可以导致LC密度增加;成熟LC可以导致SNP神经结构破坏。

  • 标签: 全视网膜光凝 朗格汉斯细胞 角膜共焦显微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陕汽淮南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一线职工开展职业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探讨职业心理健康状况与个人不同特征情况之间的关系,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淮南市职业病防治所于2019年8-12月对陕汽淮南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一线全体职工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被调查者独立、完整填写问卷,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2.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SCL-90量表各因子与个人不同特征情况的关系及组间差异。结果有效问卷263份,按照总分大于160分,调查结果阳性人数8人,阳性率为3.04%。按任一因子分大于2分,调查结果中躯体因子项阳性16人、强迫因子项阳性12人、人际关系敏感因子项阳性4人、抑郁因子项阳性6人、焦虑因子项阳性8人、敌对因子项阳性18人、恐怖因子项阳性8人、偏执因子项阳性12人、精神病性因子项阳性4人。结论陕汽淮南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一线职工职业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全国常模,但部分职工的单项指标呈阳性,这需要企业及个人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强化社会支持,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心理学试验 职业卫生 健康状况 调查和问卷 抑郁 焦虑 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