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呼吸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器械,而机械通气是患有严重呼吸衰竭的病人在患病期间最常使用的一种医学支持呼吸的方法,目的就是为病人原发性疾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当患者的自主呼吸达到正常水平的时候,医护人员就应该及时的撤离呼吸。因为机械通气本身就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出现,比如VAP、VAPL等,在增加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基础上也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本文主要探讨了机械通气撤的时机与方法,以供参考。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机 撤机
  • 简介:总结重症监护病房150例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及撤离呼吸过程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撤前护理、呼吸撤离常用方法、撤方式、撤后护理,认为对机械通气患者在使用及撤离呼吸过程中的观察护理很重要,通气治疗过程顺利能使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率达到94.6%;强调机械通气患者达到撤指征后应做好撤前后的准备、监测及护理,以保证患者顺利撤

  • 标签: 机械通气 撤离 呼吸机 护理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重症患者普遍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患者插管的同时就需考虑到何时撤,尽管撤已经被临床医生重视,越来越多的撤指标被应用于临床指导机械通气撤离,但撤失败依然屡见不鲜,早期撤的失败会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如何准确评估机械通气撤机时机成为医学界的向往。本文就机械通气撤离的指标进行综述,为临床撤机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

  • 标签: 机械通气 撤机指标 新进展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ICU收治并予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常规呼吸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撤失败率。     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撤失败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中,有助于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失败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ICU 机械通气 呼吸机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的综合临床护理进行观察、总结和分析。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接收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设为观察组,在以往的病例资料中收集一般资料类似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循证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撤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撤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临床应用的整体效果较好,主要强调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把握撤指征,同时做好撤前后的各项准备工作。

  • 标签: 循证护理 机械通气 护理效果 撤机率 对比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将心理护理措施应用在重症监护室撤失败患者中,探讨这种护理措施对患者的作用与在撤过程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是本院在2015年6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符合ICU机械通气撤标准而撤失败的患者,一共有50例患者,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的是常规的护理措施,给治疗组患者实施的是常规护理措施联合心理护理措施,经过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两组实施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撤失败的患者给予其心理护理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撤成功几率,效果理想。

  • 标签: 心理护理 重症监护室 撤机 失败 价值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撤困难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选取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并在撤过程回顾中分析其失败或成功的因素。结果在长期机械通气患者52例中,成功撤24例,死亡10例,因其他原因出现撤困难18例,其中1例为运动神经元病;3例为脑外术后;5例为ILD;3例为COPD;2例为普外科术后;3例为重症肺炎;2例为肾功能(BS)不健全;2例为因心理紧张情绪焦虑撤困难。结论除了机械的选择与通气时间的长短等因素,神经肌肉因素、心理因素、医院因素、内分泌因素以及上述多种混合因素等均为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撤机 ICU 长期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患者家属参与的早期肺康复治疗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撤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真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邯郸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2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肺康复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肺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肺康复治疗。在肺康复治疗前对患者的1名家属进行培训,在肺康复治疗时,此名患者家属可参与辅助工作。其中肺康复组有4例患者撤前康复次数<4次,淘汰出组。在试验开始前和撤前使用床旁超声测量2组患者的膈肌位移,记录此时的呼吸频率,计算出膈肌呼吸浅快指数(DRSBI),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谵妄发生率、撤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撤前DRSBI的差异。结果肺康复组患者谵妄发生率22.2%(6/27)较对照组48.4%(15/3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39)。肺康复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125(108,138)h]较对照组[163(117,262)h]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9,P=0.037)。肺康复组患者撤成功率85.2%(23/27)较对照组撤成功率61.3%(19/31)提高(χ2=4.12,P=0.042);撤前肺康复组患者DRSBI[11.24(10.29,12.42)次·min-1·mm-1]较对照组[13.25(12.12,19.23)次·min-1·mm-1]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P=0.018)。结论有患者家属参与的早期肺康复治疗可减少患者谵妄发生率,改善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提高撤成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 标签: 呼吸,人工 康复 谵妄 撤机 膈肌呼吸浅快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撤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37例符合撤困难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撤失败原因。结果37例患者撤困难原因原发病控制不佳15例,肺部感染7例,呼吸肌疲劳5例,营养失衡4例,心理因素3例及撤机时机选择不当3例。结论有效的控制原发病,预防治疗肺部感染,避免呼吸肌疲劳,增进营养,做好患者心理护理,选择适宜的撤机时机,对保证患者顺利撤机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ICU机械通气 撤机困难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于机械通气撤中应用膈肌超声评分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重症医学科中采取机械通气的患者40例展开对照研究,均采取床旁超声检查,详细记录膈肌厚度、双侧膈肌运动幅度、膈肌相关浅快呼吸指数,按照撤状态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为撤失败(11例),观察组为撤成功(29例),分析评估机械通气撤的预测意义。结果:两组患者膈肌增厚率、双侧膈肌运动幅度、D-RSBI等指标数值对比差异显著,对比结果为P

  • 标签: 膈肌超声评分 机械通气 撤机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的护理措施。采用综合性护理方法,对100例患者进行了撤离呼吸前后的细致护理。经过专业护理团队的全方位照护,100例患者成功撤离呼吸,其中95%的患者在撤离后48小时内无需再次机械通气,显示出良好的撤离效果。讨论中,强调了撤离呼吸前的充分评估与准备,撤离过程中的团队配合与沟通,以及撤离后的密切监测与及时处理的重要性。本研究证明了综合性护理措施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中的有效性,提高了患者的撤离成功率和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标签: 重症 机械通气 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验性脱机和程序化脱机在机械通气(MV)撤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采用经验性脱机和程序化脱机两种方式分别对116例(经验组)和60例(程序组)MV患者进行撤试验,并对比两组MV时间、ICU住院时间、脱机成功率、呼吸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48h内再插管率和住院死亡率。结果与经验组比较,程序组MV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有明显缩短(P<0.05);程序组脱机成功率(91.7%)明显高于经验组(70.7%)(P<0.05);VAP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方面,程序组均明显低于经验组(均P<0.05);而48h内再插管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程序化脱机能明显缩短MV间和ICU住院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降低VAP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

  • 标签: 呼吸 人工撤机 自主呼吸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评估膈肌功能指导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撤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入院急性呼吸衰竭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撤患者53例,符合撤条件后使用T管进行自主呼吸实验(SBT),SBT 30 min时应用床旁超声采集患者右侧膈肌移动度(DE)、膈肌厚度,并计算浅快呼吸指数(RSBI)、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及膈肌厚度变化率(DTF),根据撤结果将其分为撤成功组和撤失败组。收集所有入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参数指标、临床指标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膈肌功能超声指标对预测撤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53例患者均纳入分析,撤成功组36例,撤失败组17例。撤成功组患者DE、DTF高于撤失败组(均P<0.05),撤成功组RSBI、D-RSBI明显低于撤失败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DE、DTF、RSBI、D-RSBI截断值分别>1.21 cm、>27.5%、<48.68次/(min·L)、<1.31次/(min·mm)时,其预测撤成功的敏感度分别为69.0%、97.2%、83.0%、83.0%,特异度分别为59.0%、47.1%、94.1%、94.3%。结论膈肌超声功能评估可以有效指导临床机械通气患者撤,提高撤成功准确性。因此膈肌超声功能评估在指导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膈肌超声检查 膈肌功能 超声 机械通气 撤机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塞持续气道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撤后的作用。方法将46例需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应用常规呼吸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IMV)治疗,病情改善后,使用NCPAP过渡治疗至正常自主呼吸。对照组22例,应用常规呼吸SIMV治疗至病情好转直接撤,由头罩或面罩吸氧过渡至正常自主呼吸。比较两组的撤前后血气分析、撤成功率及总用氧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例在治疗前的临床基础条件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在血气分析、撤成功率、总用氧时间、呼吸暂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NCPAP过渡通气治疗对比头罩面罩吸氧可提高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成功率,减少总用氧时间。

  • 标签: NCPAP 机械通气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后需机械通气患者撤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金华市人民医院手术后需继续机械通气入住重症医学科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撤结局分为成功组(57例)与失败组(30例),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有无基础疾病、是否为急诊手术,记录患者手术后入住重症医学科24 h内的白蛋白(Alb)、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乳酸(Lac)、机械通气时间(T),计算入住重症医学科最初24 h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最差值。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手术后患者撤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成功组的Scr、APACHEⅡ评分、Lac、PaCO2分别为66.60 μmol/L、(21.67±4.67)分、2.60 mmol/L、34.50 mmHg,与失败组的79.00 μmol/L、(25.73±4.27)分、5.00 mmol/L、37.80 mmHg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24、3.975、2.609、2.001,P=0.026、<0.001、0.009、0.04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后需机械通气患者撤结局与Scr、APACHEⅡ评分、Lac、PaCO2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B值为0.174,Wald值为6.845,P=0.009,APACHEⅡ评分是手术后患者撤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APACHEⅡ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34,曲线的截断点为22.95,此时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60%和73.30%。结论APACHEⅡ评分是影响手术后患者撤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预测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撤结局,但灵敏度不高。

  • 标签: 围手术期 呼吸,人工 通气机撤除法 氧吸入疗法 重症监护 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 病人结局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与护理,包括合理应用抗生素、对症治疗、人工气道护理、呼吸管理。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基础疾病教育、训练患者的遵医行为以及呼吸训练。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呼吸使用时间、肺部并发症、呼吸情况等方面。结果试验组呼吸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撤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次撤不成功/呼吸依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法可减少患者呼吸依赖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机械通气 成功撤机
  • 简介:目的:研究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相关肺炎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行机械通气患者8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护理干预A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护理,护理干预B组给予针对性机械通气护理,比较两组呼吸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口腔溃疡发生率、口腔细菌感染率、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护理干预B组VAP发生率、口腔溃疡发生率、口腔细菌感染发生率低于护理干预A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护理干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中,采用针对性机械通气护理能够较有效的预防口腔溃疡、细菌感染及VAP发生,对促进患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具有显著价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满意度。

  • 标签: 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肺炎;护理干预;预防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的使用在临床危重症患者诊疗过程中较为常见,但机械通气过程中可能由于原发病以外的多种因素导致撤困难,其中腹腔内高压、镇痛镇静药物蓄积、膈肌功能衰弱等是导致撤困难的常见原因。针刺疗法具有调节胃肠道功能、发挥镇痛镇静效果、恢复膈肌功能的作用,可通过纠正不同并发因素优化机械通气撤方案,提高撤成功率。

  • 标签: 针刺疗法(中医) 危重病人医疗 机械通气 撤机 腹腔内高压 镇静镇痛 膈肌功能障碍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危重症患者中采用机械呼吸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呼吸重症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呼吸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对比2组在血压、心率、血气等方面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血氧分压、心率、血二氧化碳分压、PH值方面回复状况良好。结论采用机械呼吸通气治疗、护理危重症患者效果显著。

  • 标签: 护理 危重症患者 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