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以小肠黏膜下层(SIS)为真皮替代物构建复合皮的可行性。方法制取家猪小肠黏膜下层为真皮替代物。致密层表面种植呈指数分裂状态的自体表皮细胞。继续体外培养2周,获得人工复合皮。移植复合皮修复26例皮肤全层缺损创面;观察复合皮早期存活质量。并分别于培养第1周、第2周和移植后第1周、第2周取复合皮标本作组织学观察。结果表皮细胞在SIS表面定位、生长。21例移植的复合皮早期成活良好。SIS内新生血管形成。炎性细胞浸润。无移植排斥反应。结论以SIS为真皮替代物构建的复合皮,移植修复体表创面切实可行。

  • 标签: 新型人工复合皮 构建 小肠黏膜下层 真皮替代物 复合皮 构建
  • 简介:目的研究新型复合材料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物/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poly(3-bydroxybutyrate-co-3-bydroxyvalerate)/sol-gelbioactiveglass,PHBV/SGBG]的体内成骨效能。方法制备犬胫骨骨缺损模型,实验组在骨缺损区植入PHBV/SGBG材料,对照组不作处理,分别于术后2、4、8、12周取材,大体标本及组织学切片观察该材料的体内成骨效能。结果实验组骨再生过程中,软骨成骨明显,术后2周骨缺损区软骨样组织较丰富;术后12周时,植入材料PHBV/SGBG基本完全降解,骨缺损区充填新生的成熟骨组织。对照组的骨修复不全,骨痂中可见纤维组织形成。结论复合材料PHBV/SGBG具有很好的骨传导性和骨再生能力,有望成为新型的骨组织工程材料。

  • 标签: 生物活性玻璃 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 复合材料 骨缺损 骨生成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微胶囊是一种具有具有负载运输、保护并控制释放其他活性物质特点的载体。微胶囊技术能够有效的保证活性物质的稳定性,同时能够防止各药物成分之间的接触反应,对于药物效果来讲,微胶囊能够通过确保药物在特定时间与位置进行缓释,以增强药物使用效果。微胶囊复合壁材一般为蛋白质与多糖,此类壁材包埋率有待提升,因此成本更加低廉的壁材原料成为当下微胶囊发展与研究的主要趋势。文章就糖基化蛋白新型微胶囊复合壁材的制备进行研究与分析,以对壁材的制备展开论述,以为新型微胶囊复合壁材提供全新材料。

  • 标签: 微胶囊 新型复合壁材 糖基化蛋白 壁材制备
  • 简介:【摘要】微胶囊是一种具有具有负载运输、保护并控制释放其他活性物质特点的载体。微胶囊技术能够有效的保证活性物质的稳定性,同时能够防止各药物成分之间的接触反应,对于药物效果来讲,微胶囊能够通过确保药物在特定时间与位置进行缓释,以增强药物使用效果。微胶囊复合壁材一般为蛋白质与多糖,此类壁材包埋率有待提升,因此成本更加低廉的壁材原料成为当下微胶囊发展与研究的主要趋势。文章就糖基化蛋白新型微胶囊复合壁材的制备进行研究与分析,以对壁材的制备展开论述,以为新型微胶囊复合壁材提供全新材料。

  • 标签: 微胶囊 新型复合壁材 糖基化蛋白 壁材制备
  • 简介:【摘要】微胶囊是一种具有具有负载运输、保护并控制释放其他活性物质特点的载体。微胶囊技术能够有效的保证活性物质的稳定性,同时能够防止各药物成分之间的接触反应,对于药物效果来讲,微胶囊能够通过确保药物在特定时间与位置进行缓释,以增强药物使用效果。微胶囊复合壁材一般为蛋白质与多糖,此类壁材包埋率有待提升,因此成本更加低廉的壁材原料成为当下微胶囊发展与研究的主要趋势。文章就糖基化蛋白新型微胶囊复合壁材的制备进行研究与分析,以对壁材的制备展开论述,以为新型微胶囊复合壁材提供全新材料。

  • 标签: 微胶囊 新型复合壁材 糖基化蛋白 壁材制备
  • 简介:背景:组织工程支架为组织缺损修复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方法。低温快速成型技术(LDM)是一种3D打印支架成型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可用于制备新型的多孔支架。目的:采用LDM制备新型3D打印PLCL/Col多孔复合支架。方法:采用新溶剂系统六氟异丙醇/1,4-二氧六环(HFIP/DIO)同时溶解天然材料I型胶原蛋白(Col)和合成材料左旋乳酸-己内酯共聚物(PLCL),配置的溶液被LDM打印成PLCL/Col复合材料支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支架形貌结构,红外光谱检测支架组分,并对其进行初步力学观测。结果:通过形态结构表征证实3D打印复合支架有规则的相互连通的一级大孔隙,并且在所打印的线条内还有微米级的次级孔隙。虽然所打印支架有收缩,但其孔径尺寸较大,孔隙率均在85%左右。通过红外光谱检测证实Col的存在,证实所打印支架为复合材料支架。初步的力学观测表明所打印支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形变恢复能力。结论:所制备新型3D打印多孔PLCL/Col支架有良好的结构和力学性能,有用于组织缺损修复的潜能。

  • 标签: 3D打印 复合材料支架 组织工程 组织修复 低温快速成型技术
  • 简介: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物(nHAC/PLA/PRP)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成骨作用。方法制备兔下颌骨10mm×8mm贯穿性缺损.按不添加材料A组、单纯材料(nHAC/PLA)B组、活性材料(nHAC/PLA/PRP)C组加入相应材料.术后2、4、8、12周处死动物,分别从大体、影像学、扫描电镜、组织学方面进行观察.计量新骨面积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影像学观察B、C组2、4、8、12周缺损区密度均高于A组。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镜观察3个组边界区主要由纤维组织包绕.B组边界区可见少量新生骨散在分布.C组纤维组织更致密,可见少量新骨片状分布;组织学观察可见B、C组各时间点骨缺损区新骨形成均优于A组.C组新生骨及新生血管的量较B组多。随着时间延长,各组新骨均有增多.残留的材料减少.有大量骨样组织长人活性材料,骨成熟度增高,残留材料逐渐被活跃生长的骨组织包围并替代。以方差分析对组间新骨面积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第2、4周两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2周时A组与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nHAC/PLA和富血小板血浆(PRP)构建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及骨诱导活性.有望应用于临床修复骨缺损。

  • 标签: nHAC/PLA 富血小板血浆 复合物 颌骨缺损 骨修复
  • 简介:目的:研究新型复合纤维蛋白胶的磷酸钙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探讨其用于临床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制备新型复合纤维蛋白胶的磷酸钙骨水泥,获取材料浸提液。选择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微核试验、细胞毒性试验,对新型复合人工骨材料进行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该磷酸钙骨水泥材料浸提液未引起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各实验组肉眼下未见明显溶血反应,溶血率〈5%;微核实验显示,各实验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别(P〉0.05);浸提液对小鼠MC3T3成骨细胞的生长分化无明显影响,细胞毒性分级为Ⅰ级。结论新型复合纤维蛋白胶的磷酸钙人工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纤维蛋白胶 生物相容性 生物安全性
  • 简介:目的:将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接种到β-TCP/CPPF/PLLA支架上,进行体外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人工骨,植入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中,评估BMSCs/β-TCP/CPPF/PLLA复合体促进成骨的作用。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BMSCs/β-TCP/CPPF,PLL复合物组(A组)、β-TCP/CPPF/PLLA支架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共三组,建立兔桡骨双侧大段骨缺损模型,相应植入自体细胞材料复合物和单纯支架材料,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12、16周处死动物,摄X线片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X线检查结果:A组术后2周可见缺损处有散在的、少量的模糊状骨痂生成,术后4周可见明显的骨生成影像,成云雾状,均匀分布在骨缺损区,术后8周整个缺损区均可见到骨痂生成,成骨现象较4周更加明显,部分髓腔已通,术后12~16周,缺损区已完全为新生的骨组织充填,骨髓腔已完全再通,修复区比正常的桡骨较细。B组、C组术后2~16周,虽有不同程度的成骨现象,但没有完全修复骨缺损区,B组较C组修复明显。X线评分结果:A组在各时期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自体BMSCs与β-TCP/CPPF/PLLA复合物移植能修复大节段的骨干缺损。

  • 标签: 骨髓基质细胞 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 自体移植 骨缺损 修复
  • 简介:凡有2种或2种以上不同性质的致伤因素,同时或先后作用于机体而造成的损伤称之为复合伤。烧伤复合冲击波损伤简称为烧冲复合伤,可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发生。

  • 标签: 烧冲复合伤 机制 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Kartagener综合征(KTS)患儿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于邛崃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例KTS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Sanger测序进一步验证候选变异。模拟分析错义变异导致的蛋白结构改变,应用HSF 3.0在线平台对非编码区变异进行危害性预测。结果患儿具有支气管扩张、鼻窦炎及内脏反位等临床表现,基因检测提示其DNAH5基因存在c.5174T>C与c.7610-3T>G复合杂合变异,Sanger测序证实二者分别遗传自患儿母亲和父亲。两个变异在dbSNP、1000 Genomes、ExAC、ClinVar及HGMD等数据库中均未见收录。蛋白结构分析结果提示c.5174T>C(p.Leu1725Pro)可能影响蛋白局部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生物活性,HSF 3.0分析结果提示c.7610-3T>G可能破坏剪接受体从而影响转录。结论DNAH5基因c.5174T>C与c.7610-3T>G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患儿的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进一步拓展了DNAH5基因的变异谱。

  • 标签: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 Kartagener综合征 DNAH5基因 非编码区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新型生物墨水和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通过3D生物打印构建骨-软骨复合组织块,并评估其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实验分为三组:①丝素蛋白(silk fibroin, SF)-磷酸三钙冻干支架组(冻干组),应用冻干法制作的SF-TCP复合支架修复软骨缺损,作为对照;②3D生物打印组(3D打印组),以PCL为原料通过3D生物打印机打印一个中空的多层圆柱体框架,后以软骨细胞外基质、SF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原料配置新型生物墨水,并在PCL框架上方继续3D生物打印含有活细胞的软骨层,最后于底层的PCL框架中充填自体松质骨,以此构建骨-软骨复合组织块修复关节软骨缺损;③自体骨软骨移植组(马赛克组),通过自体骨软骨移植术修复软骨缺损,作为对照。术后3个月通过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软骨修复组织学评分系统对修复组织进行评分。通过测定硫化糖胺聚糖(sulfated glycosaminoglycan,sGAG)和胶原蛋白含量可分析软骨细胞外基质分泌的程度。通过测定缺损修复区域组织的压缩模量评价修复组织的性状。结果3D打印组新生软骨的压缩模量(2.56±0.30)MPa和马赛克组(2.51±0.13)MPa相接近(P>0.05),明显高于冻干组(1.37±0.14)MPa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058,P<0.05)。3D打印组中sGAG的含量(14.49±0.7)μg/mg和马赛克组(14.98±0.81)μg/mg接近(P>0.05),明显高于冻干组(8.72±0.73)μg/mg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973,P<0.05)。三组的胶原含量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ICRS软骨修复组织学评分结果表明,在基质、细胞分布、细胞群活力和软骨下骨4项评分中,3D打印组与马赛克组的得分接近(P>0.05),明显高于冻干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544,P<0.05);在表面和软骨矿化2项评分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新型生物墨水和聚己内酯通过3D生物打印构建骨-软骨复合组织块能够简化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组织块的体外构建,并且可以在体内较好的修复软骨缺损。

  • 标签: 生物打印 打印,三维 细胞外基质 羧甲基纤维素钠 丝素蛋白质类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一例以晚发型Ⅱ型戊二酸血症(GAⅡ)为特征的进行性肌无力为早期症状的中国青少年患者的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FTDH)基因的新型复合杂合突变。患者19岁开始出现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肉萎缩,从双下肢开始,逐渐进展到上肢。曾有间歇性恶心症状,嗜睡症状不明显。血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均高于正常水平;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基因突变分析显示EFDTH基因的新型复合杂合突变,遂确诊为戊二酸血症。患者对核黄素和泛醌(辅酶Q10)治疗表现出良好的反应。

  • 标签: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 脂质沉积性肌病 肌无力 核黄素
  • 简介:摘要氯胺酮有使用方便诱导及苏醒期短,浅麻醉也能达到完善的镇痛,易保持呼吸道通畅,价格低廉等优点。又可造成呼吸循环骤停、肺水肿、高烧、苏醒迟缓、误吸、鼻衄、惊厥抽搐、喉痉挛,一过性失明,过敏样反应,诱发癫痫及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这些系氯胺酮表身的药理作用及具体病情在麻醉特定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多系氯胺酮使用欠妥造成,正确的与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静脉全麻药,吸入全麻药,肌肉松弛剂复合使用可防止这些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具体使用适应症,给药时机,给药方法,需个别对待,文中参考各家文献结合笔者经验,综述了复合方法的优、缺点。

  • 标签: 氯胺酮 复合 不良反应
  • 简介:“石神复合元素(浓缩液)”是贵阳石神矿物药研究所从大自然的矿物药石中提取的,它是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公布的矿物药(石),如硅化合物类矿物药(石):麦饭石、金礞石、青礞石、阳起石、阴起石、浮石、滑石、云母;钙盐类矿物药(石):长石、寒水石、姜石、龙骨、龙齿、花蕊石、钟乳石、珊瑚、石燕等十几种矿物药石按一定重量配比,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提取的复合元素。

  • 标签: 元素 复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矿物药 硅化合物 大自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用简单、有效、可靠的方法修复手指掌、背侧复合组织缺损.方法根据掌背动脉的解剖特点,设计以第二、三掌背动脉为蒂的肌腱皮瓣、骨皮瓣、肌腱骨皮瓣逆行移位修复示、中、环指掌、背侧复合组织缺损共16例.结果14例皮瓣顺利成活,2例出现静脉危象,皮缘部分坏死,经拆线、换药后伤口愈合.术后3周开始系统功能练习,9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6个月,皮瓣柔软有弹性,外形佳,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第二、三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血运可靠,并含有感觉神经,手术操作简单,用于修复示、中、环指掌背侧复合组织缺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软组织损伤 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 手指复合损伤 手术适应证
  • 简介:摘要以空气作为能量载体,孔板作为辐射末端对室内进行温度调节;陶红霞等人提出了一种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通过将围护结构的表面设置在一定温度形成冷热辐射面,以辐射换热的方式进行供暖制冷;辐射空调系统通过加热(冷却)辐射末端,使其表面温度升高(降低)以辐射、对流方式调节室内空气。

  • 标签: 墙体辐射 换热空调系统 设计 模拟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经济迅速发展,同时我国建筑行业也迅猛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建筑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同时建筑材料也倾向于节能减排这类的新型材料。目前我国大力发展节能减排事业,节能墙体也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建筑当中。本文将就节能墙体的设计、保温材料、施工工艺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节能要求的设施及关键所在。

  • 标签: 节能墙体 质量通病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