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作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为了更好地预防及治疗子宫内膜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其可能存在的相关发病机制。叉头转录因子作为一组高度保守的DNA结合结构域,其蛋白功能涉及细胞凋亡、周期调控、免疫调节、胚胎发育及生物老化等过程,在子宫内膜癌、乳腺癌、肾细胞癌、结肠癌、淋巴系统肿瘤等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受到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子宫内膜癌相关的叉头转录因子家族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叉头家族在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及预后预测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叉头框转录因子 叉头框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叉头蛋白A1(FoxA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的65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FoxA1蛋白表达水平;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分为对照组和FoxA1 KD组,分别采用慢病毒感染建立稳定细胞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测定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凋亡水平和周期变化;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FoxA1对凋亡和周期相关蛋白的影响。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中FoxA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1.46±0.75)明显低于神经胶质瘤组织WDR1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2.66±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80,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A)值(1.91±0.06)明显高于FoxA1 KD组细胞A值(1.44±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50,P<0.05)。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率[(80.55±3.60)%]明显高于FoxA1 KD组细胞克隆形成率[(42.67±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60,P<0.05)。对照组细胞凋亡比例[(3.77±1.00)%]明显低于FoxA1 KD组细胞凋亡比例[(32.24±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00,P<0.05)。对照组细胞G0/G1期比例[(33.74±2.59)%]低于FoxA1 KD组细胞G0/G1期比例[(41.52±2.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721,P>0.05)。对照组细胞S期比例[(33.20±2.29)%]明显高于FoxA1 KD组细胞S期比例[(26.65±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81,P<0.05)。对照组和FoxA1 KD组细胞G2/M期比例[(34.77±2.95)%、(34.18±1.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1,P>0.05)。对照组细胞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0.92±0.09)明显低于FoxA1 KD组细胞(1.6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33,P<0.05)。对照组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0.95±0.04)明显高于FoxA1 KD组细胞(0.5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82,P<0.05)。结论FoxA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参与了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等生物学过程。

  • 标签: 叉头框蛋白A1 乳腺癌 增殖 凋亡 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拉菲尼治疗皮肤黑色素瘤(CMM)的效果及其对垂体同源1(PITX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CM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达拉菲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患者PITX1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复发率、生存情况、PITX1阳性表达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46.51%(20/43)比25.58%(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3,P=0.043);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93.02%(40/43)比72.09%(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P=0.02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生存、无进展生存均更好,复发率更低,PITX1阳性表达率更高(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63%(5/43)比32.56%(1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P<0.05)。结论达拉菲尼治疗CMM效果较好,可提高PITX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标签: 黑色素瘤 垂体同源框1 达拉菲尼 治疗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叉头蛋白O3(FOXO3)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胰腺癌细胞运动和增殖的影响。方法检索LinkedOmics数据库胰腺癌患者胰腺癌和癌旁组织FOXO3表达。Western印迹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胰腺癌细胞系和人胰腺星状细胞HPSC中FOXO3表达。选择低表达FOXO3的PANC-1、MIAPaCa-2胰腺癌细胞,分别转染FOXO3过表达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和细胞周期检测各组胰腺癌细胞运动和增殖能力。结果LinkedOmics数据库中,64例胰腺癌患者癌组织中FOXO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t=8.36,P<0.001)。PANC-1细胞过表达FOXO3后细胞克隆数为(30.0±6.6)个(40倍视野下计数),低于阴性对照细胞的(92.7±6.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4,P<0.001)。PANC-1和MIAPaCa-2在上调FOXO3表达后细胞划痕修复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Transwell实验PANC-1细胞FOXO3过表达后(每个100倍视野下)穿膜数(21.0±6.6)个,低于转染阴性对照质粒细胞的(55.7±8.5)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9,P=0.005 )。MIAPaCa-2细胞检测结果与PANC-1基本一致。PANC-1和MIAPaCa-2在过表达FOXO3后,细胞在G0/G1期的比例下降,而在S期比例增加。结论FOXO3在胰腺癌中表达降低,上调FOXO3表达后能够显著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还使细胞周期停滞在S期。FOXO3是治疗胰腺癌的潜在靶点。

  • 标签: 胰腺肿瘤 叉头框蛋白O3 细胞增殖 侵袭 细胞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结直肠癌中微小RNA(miR)-422a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miR-422a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5生长和侵袭能力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实施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65例,收取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qPCR)检测组织中miR-422a及叉头蛋白Q1(FoxQ1)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检测组织中FoxQ1的蛋白表达强度。分析miR-422a与结直肠癌肿瘤生物学特征和FoxQ1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RT-qPCR检测miR-422a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并使用miR-422a模拟物转染人结直肠癌HCT15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活性实验验证miR-422a对FoxQ1的靶向作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法检测FoxQ1、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miR-422a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5±0.123比3.910±0.078,P<0.01);结直肠癌组织FoxQ1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98±0.195比1.583±0.174,P<0.01);相关分析显示,FoxQ1表达强度与miR-422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64,P<0.01)。miR-422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 0.05)、局部浸润(P< 0.05)、淋巴结转移(P< 0.01)、远处转移(P< 0.01)和TNM分期(P< 0.01)有关。miR-422a在HCT15细胞中表达较低,上调HCT15细胞中miR-422a表达水平后,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均受到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oxQ1及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增高。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提示FoxQ1是miR-422a的靶基因。结论miR-422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相关。上调miR-422a的表达靶向FoxQ1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从而抑制其增殖和侵袭能力。

  • 标签: 结直肠癌 微小RNA-422a 细胞增殖/侵袭 上皮-间充质转化 叉头框蛋白Q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别决定区Y蛋白2(SOX2)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1年10月大庆油田总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十医院)病理确诊的13例正常脑组织和70例胶质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OX2和PDCD4在上述组织中表达,结合相关临床资料行χ2检验相关性分析。结果胶质瘤组织中SOX2阳性表达率75.71%(53/70),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5.39%(2/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7.851,P<0.01)。胶质瘤组织中PDCD4阳性表达率34.29%(24/70),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6.92%(10/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2,P<0.01)。SOX2和PDCD4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χ2=4.953、5.587,P<0.05)。SOX2和PDCD4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χ2=0.026、0.064、0.071、0.021、0.018、0.095,P>0.05)。结论胶质瘤组织中SOX2高表达和PDCD4低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检测SOX2和PDCD4有助于预测可胶质瘤进展及预后。

  • 标签: 胶质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叉头转录因子F2(FOXF2)作用于结肠癌细胞中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候选靶基因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方法设置干扰FOXF2基因的最佳慢病毒转染获得的HT29细胞为沉默组,空载慢病毒转染获得的HT29细胞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沉默组各取三个样本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富集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该通路的候选靶基因。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3组干扰慢病毒沉默HT29细胞中FOXF2的表达效果显著高于空载慢病毒[FOXF2基因信使RNA(mRNA)表达分别为0.29±0.02、0.28±0.05、0.26±0.01比1.00±0.13,FOXF2基因蛋白表达分别为0.20±0.02、0.16±0.01、0.12±0.01比1.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948、3 549.333,均P<0.01),第3组慢病毒沉默FOXF2效果最佳。HT29细胞沉默FOXF2后有389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DEGs显著富集在免疫效应过程、细胞外区域、腺苷酸转移酶活性等功能集团;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显示,DEGs主要涉及EB病毒感染、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及Wnt信号通路等;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候选靶基因骨形成蛋白和激活素的跨膜抑制剂(BAMBI)、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耦联受体5(LGR5)、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耦联受体6(LGR6)和MSTRG.14182(新基因)主要涉及正向调控Wnt信号通路、细胞增殖和迁移等生物学过程。沉默组中BAMBI、LGR5、LGR6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mRNA表达分别为1.86±0.21比1.00±0.20、1.95±0.11比1.00±0.09、2.06±0.10比1.00±0.03,蛋白表达分别为1.88±0.02比1.00±0.06、2.08±0.12比1.00±0.04、1.80±0.03比1.0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6、-11.646、-17.584、-24.100、-14.820、-16.710,均P<0.01)。结论沉默FOXF2基因的HT29细胞存在较多的差异表达基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候选靶基因可能参与正向调控Wnt信号通路、细胞增殖及迁移等生物学过程。

  • 标签: 叉头框转录因子F2 结肠癌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靶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LINC00662能否靶向微小RNA(miR)-186-5p/叉头转录因子D1(FOXD1)轴调控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方法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28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INC00662、miR-186-5p和FOXD1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FOXD1蛋白表达。分别转染LINC00662小干扰RNA(si-LINC00662)、共转染si-LINC00662与miR-186-5p抑制剂、si-LINC00662与FOXD1过表达载体至MCF-7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p21、E-钙黏蛋白(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FOXD1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LINC00662与miR-186-5p、miR-186-5p与FOXD1的调控关系,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乳腺癌组织组中LINC00662(1.01±0.08比2.36±0.09,t=59.324,P<0.01)、FOXD1水平(0.97±0.07比1.93±0.09,t=44.553,P<0.01)高于癌旁组织,miR-186-5p水平(0.96±0.05比0.34±0.04,t=51.236,P<0.01)低于癌旁组织。si-LINC00662组克隆形成数[(114.00±7.93)个比(62.00±5.81)个,t=15.869,P<0.01]、迁移细胞数[(164±10.03)个比(75±7.14)个,t=21.687,P<0.01]、侵袭细胞数[(103.00±7.83)个比(44.00±4.35)个,t=19.761,P<0.01]少于si-NC组,存活率[(100.03±8.12)%比(52.29±5.34)%,t=14.737,P<0.01]、MMP-2(0.71±0.05比0.24±0.03,t=24.181,P<0.01)蛋白水平低于si-NC组,P21(0.15±0.02比0.58±0.04,t=28.845,P<0.01)、E-cadherin(0.23±0.02比0.66±0.04,t=28.845,P<0.01)蛋白水平高于si-NC组。LINC00662靶向负调控miR-186-5p;miR-186-5p靶向负调控FOXD1。si-LINC00662+抗miR-186-5p组克隆形成数[(60.00±±5.62)个比(102.00±7.23)个,t=13.759,P<0.01]、迁移细胞数[(74.00±7.26)个比(131.00±9.91)个,t=13.920,P<0.01]、侵袭细胞数[(45.00±4.41)个比(88.00±5.67)个,t=17.959,P<0.01]多于si-LINC00662+抗miR-NC组,存活率[(52.31±5.35)%比(85.06±6.46)%,t=11.714,P<0.01]、MMP-2(0.23±0.03比0.59±0.04,t=21.600,P<0.01)蛋白水平低于si-LINC00662+抗miR-NC组,P21(0.57±0.04比0.26±0.03,t=17.400,P<0.01)、E-cadherin(0.64±0.04比0.35±0.03,t=12.969,P<0.01)蛋白水平高于si-LINC00662+抗miR-NC组。结论LINC00662通过发挥miR-186-5p分子海绵上调FOXD1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 标签: 乳腺癌 微小RNA 增殖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通路。方法提取Wistar乳鼠软骨细胞,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IL-1β组,RES+IL-1β组,RES+IL-1β+EX-527[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抑制剂]组,RES+IL-1β+AS[叉头转录因子O1(FOXO1)抑制剂]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SIRT1、FOXO1和MMP-3 mRNA表达量。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Col-Ⅱ)的蛋白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软骨细胞SIRT1,p-FOXO1/FOXO1的蛋白表达。ELISA检测软骨细胞炎性因子IL-6和TNF-α分泌量。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正常软骨细胞相比,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SIRT1、FOXO1和p-FOXO1/FOX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细胞TNF-α[(24.70±2.84),t=19.24,P<0.001]和IL-6的分泌量[(3.35±0.28),t=12.97,P<0.001]明显升高、MMP-3的mRNA表达[(2.46±0.23),t=12.61,P<0.001]明显升高。RES作用于IL-1β诱导软骨细胞后,Ⅱ型胶原蛋白、SIRT1、FOXO1和p-FOXO1/FOX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1),细胞TNF-α[(12.60±1.05),t= 10.14,P<0.001]和IL-6[(2.00±0.15),t=9.89,P<0.001]的分泌量明显降低,MMP-3的mRNA表达[(1.30±0.14),t=10.46,P<0.001]明显降低。加入SIRT1抑制剂EX-527或FOXO1抑制剂AS后,RES对IL-1β诱导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SIRT1、FOXO1和p-FOXO1/FOXO1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明显降低(P<0.05),对TNF-α和IL-6的分泌量抑制作用明显下降(P<0.001),对MMP-3的mRNA表达抑制作用明显下降(P<0.05)。结论RES通过SIRT1/FOXO1通路可明显改善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和炎症反应。

  • 标签: 骨关节炎 叉头转录因子类 白藜芦醇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叉头框转录因子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