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治疗肝虫病的效果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肝虫病患者 58 例。将所选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囊摘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 P<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

  • 标签: 肝包虫病 外膜 内囊摘除术 外囊摘除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剖宫产患者中实施中药敷对术后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从 2017年 12月至 2020年 3月择取 104例剖宫产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 52例)术后实施常规抗生素 +红外线灯照射治疗,研究组( 52例)基于对照组治疗方案实施术后中药敷治疗,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从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来看,研究组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积脓、二期缝合等切口愈合不良情况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来看,研究组皮下硬结、切口红肿、切口渗液症状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 P<0.05;从疼痛评分来看,术后 1天两组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术后 3天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患者来说,中药敷可以促进术后伤口愈合,同时可以促进症状改善,减轻疼痛,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中药敷包 剖宫产术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毒供应室湿原因及有效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本院消毒供应室发生湿的1000个灭菌进行分析,共分为研究和参照两组,每组共500个灭菌,分析两组总湿状况。结果:经过与研究组的总湿率0.8%和对照组的总湿率2.8%对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湿包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和评价腹腔镜外囊完整切除与开腹外囊完整切除治疗肝囊型虫病(HCE)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行肝虫外囊完整切除术治疗HCE患者中的5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腹腔镜组19例,开腹组37例。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达到临床治愈,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相较于开腹组,虽然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长(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带管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方面均较低(P<0.05)。腹腔镜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26.3%)明显低于开腹组(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虫外囊完整切除术在具备安全性、有效性的同时,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切口美观等多诸多优势。但术前准确的病情评估、术中精准的外科操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腹腔镜 肝囊型包虫病 肝包虫外囊完整切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系统探究并阐述消毒供应室形成湿的形成原因,并针对各种原因总结管理对策,旨在降低消毒供应室湿包产生概率,提高医院整体工作效率。

  • 标签: 灭菌 湿包 原因与探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泡型虫病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1例肝泡型虫病脑转移患者资料,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19~49岁,平均34岁。11例患者中7例采用手术联合药物治疗,4例仅为药物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方法及随访疗效。结果2例仅行肝部手术患者,术后规律口服抗虫药物,随访期间病情稳定。3例仅行脑部手术患者,术后随访1~3年,随访期间1例出现肺炎并肺不张,1例出现腹水、黄疸、体力下降,另1例病情稳定,生活能自理。2例联合行肝部分切除术和脑虫切除术患者,其中1例多次行脑虫切除术,至今随访5年,生活不能自理,在家休养。另1例,随访3年病情稳定,健在并能自理。4例单纯口服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其中1例随访3年病情平稳,1例出现腹水,1例出现体重减轻、体力下降、肢体水肿,另1例出现胸腔积液、盆腔积液、肺炎等,均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生命体征平稳,健在。结论肝泡型虫病脑转移的治疗仍然以手术为主,术后予以抗虫药物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差。原则上先行神经外科手术,再行肝、肺、脾等器官虫手术。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脑泡型包虫病 手术联合药物治疗 单纯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专案对降低供应室湿率的影响。方法:我院在2019年的4月-2020.4月供应室成立护理专案小组,分析在供应室中发生湿的相关原因,同时由护理专案小组制定相应的策划并且进行相应的实施,最后比较在护理方案实施前后的湿发生率。结果:供应室在实施护理前,湿的发生率为21.02%,进行专案护理后,湿发生率为5.82%,护理后的湿发生率5.82%要低于护理前的湿发生率2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供应室进行相应的护理专案活动,能够有效的降低供应室湿的发生率,因此护理专案活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药热奄外敷对腹部手术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置管3天后发现腋下块的原因,处理及预防的分析。方法:病儿置管后3天发现腋下出现2.5cm*2.5cm*1.5cm大小包块,立即查找原因,予以对症处理,分析总结。

  • 标签: PICC 包块,制动,材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囊型虫病胆瘘(CBF)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45例肝囊型虫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70例,女75例;平均年龄(41±18)岁。肝囊型虫病CBF发生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B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CBF发生率为27.6%(40/145),其中腹部影像学检查发现12例,术中发现18例,术后发现1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CBF发生与术前黄疸、胆管炎、囊肿数量、肝虫病类型、手术方式(χ2= 4.56,6.58,7.86,5.67,6.58;P<0.05),ALP、GGT(Z=6.57,4.38;P<0.05),囊肿直径(t=4.78,P<0.05)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ALP>81 U/L、GGT>50 U/L、囊肿直径>8 cm是CB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12,1.134,1.025;P<0.05)。结论术前ALP、GGT和囊肿直径是肝囊型虫病发生CBF的预测因素。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胆瘘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泡型虫病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晚期肝泡型虫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病灶穿刺引流术、药物治疗、肝移植。以手术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晚期肝泡型虫病理想治疗方法。笔者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对晚期肝泡型虫病的治疗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手术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 : 分析消毒供应中心灭菌时发生湿的常见原因,并对上述原因加以改进。方法:将 2019年 1-6月时间点消毒供应中心中完成压力蒸汽灭菌的 1000份灭菌器材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湿概率,并分析其原因,在完成相关改进措施后再选择于 2019年 7-12月的 1000份灭菌器材,共 2000份, 检测其湿概率,并将实施改进措施前后的湿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在在实行相关措施前,灭菌器材湿率为2.70%,经原因分析及措施改进后,湿率为 0.60%,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湿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依照原因完成相关措施改进后,灭菌器材湿率得到明显降低,能够保证压力蒸汽灭菌的稳定性,提高灭菌器材的合格率。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湿包 原因 改进措施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乳房病变采用乳腺块穿刺活检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乳房肿块穿刺检查及手术治疗的 40例患者有关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两次病理检查结果应用电子病历及影像诊断系统进行比较,对诊断乳腺块穿刺活检的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都顺利完成穿刺操作,全部成功完成穿刺,穿刺后患者没有产生感染、局部出血等一些并发症。其中良性病变患者 22例,恶性病变患者 16例,穿刺活检阴性患者 2例。结论:乳腺块穿刺标本病理活体组织检查可使临床诊断提高准确性,术前对肿块性质予以明确,为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进而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 标签: 乳房包块 病理检查 标本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