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有一个朋友,把家安在郊区,每天都要去市里上班,来回折腾两个多小时。他在郊区建的房子,前庭后院都栽种了各种各样的花卉和蔬菜,院子被他打理得活色生香。有人以高出周边价格3倍的钱想买他的房子,他拒绝了。很多人都笑他傻,在市里买个房,虽然面积小点但可免去舟车劳顿之苦。可他却说:"这没啥,这是幸福的折腾,我的梦想就是有份赖以生存的工作,有个自己的独门小院,过怡然自得的乡居生活。

  • 标签: 老年人 养生 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 医学心理学
  • 简介:摘要幸福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最高追求,幸福心理学则是为了研究人们的幸福而出现的新兴学科,对于促进人们幸福的实现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幸福心理学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分析了幸福心理学的研究缘起,其次对幸福心理学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分析了影响幸福感的五种因素,最后根据幸福心理学理论总结了提高人们幸福指数的建议。

  • 标签: 心理学 幸福 积极情绪
  • 简介:真正的幸福,其实不是让我们冒着背负终身之憾的危险,刻意去剔除对方身上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瑕疵;而是要我们把握好围绕在自己身边的淡淡温暖,学会包容与珍惜;然后,才能从彼此心灵的和弦里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 标签: 青春期 健康教育 教育方法 青少年
  • 简介:摘要主观幸福感测量使用自我报告法,测量了回顾幸福感和体验幸福感。回顾幸福感可用于纵向和横向对比,反应个体的综合性评价。但它受到时限和认知因素的影响较大。体验幸福感可以更好的了解个体体验的变化,排除认知因素和文化的影响。但它过于耗费耗时,并受到回答偏见等因素的一定影响。在未来回顾幸福感测量工具的编制中,需要留意文化和幸福感结构的影响。体验幸福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具备重要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 标签: 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 回顾幸福感 体验幸福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护士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选取某医院100名护士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护士职业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并通过多因素分析影响护士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结果100名护士的职业幸福感中位数为3.564分。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工作时间、加班情况是影响医院护士幸福感的主要原因(P<0.05)。结果医院护士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主要受到了工作时间与加班状况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合理排班、开展心理调解讲座等方式,提高护士的幸福感。

  • 标签: 医院护士 幸福感 影响因素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商业F号楼的消防及疏散设计。包括各层的使用功能及疏散设计;各层防火分区、防烟分区面积的划分;防火采取的措施;疏散距离及疏散宽度的计算及避难层的设计等。

  • 标签: 超高层 消防 疏散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农民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情感平衡量表对湖南省益阳市南县140位农民进行调查。结果①农民症状自评量表阳性检出率较高(61.4%),各因子分基本都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②农民的生活满意度一般(17.57±6.73),正性情感体验得更多(2.64±1.20),而体验到较少的负性情感(1.63±1.41);③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在主观幸福感的负性情感成分上有显著差异(F=5.139,P<0.01);④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均分及其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中的负性情感呈显著正相关(P<0.01);回归方程可写为心理健康=0.516*负性情感+0.156*正性情感。结论农民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农民主观幸福感一般;农民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农民,其主观幸福感也高,体验到较少的负性情感。

  • 标签: 心理健康 主观幸福感 农民 相关研究
  • 简介:摘要积极心理学以人类固有的力量作为出发点,以正向的心态对人的情感以及行为加以解读,激发积极力量,挖掘个人潜力,使人获得幸福感。其中在本文中主要从理论角度上分析了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所带来的影响。

  • 标签: 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 简介: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理论和理念在中小学教育界得到了广泛响应。积极心理的提出源于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心在个人的积极品质和挖掘个人内在潜能,积极心理学的三个研究对象和内容分别是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品质、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1]。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积极观念的人具有更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更佳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能更轻松地面对压力、逆境和损失,即使面临不利的环境,也能应付自如[2]。”积极心理学的课程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以及学生的参与性,同时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特别是积极的体验和感悟。

  • 标签: 心理学理论 主观幸福感 团体辅导 预科 新疆 社会适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安抚对乳房切除术后患者总体幸福感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乳房切除术的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乳房切除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心理安抚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得分与总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的心理安抚护理能够优化乳腺癌切除术后患者的总体幸福感。

  • 标签: 乳房切除术 心理安抚护理 总体幸福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焦虑症、抑郁症与强迫症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异同特点。方法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我院门诊及病房接收并进行就诊的焦虑症55例、抑郁症78例与强迫症50例患者分别与5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通过幸福感指数问卷与HAMD抑郁量表测评调查分析。结果焦虑症、抑郁症与强迫症患者的主观幸福感与正常人对照具有较大差异性(P<0.05),强迫症患者组主观幸福感与绝望感因子、迟缓因子、日夜变化等因子呈现负相关性,焦虑症患者与睡眠因子、认知因子、绝望感因子呈现负相关性,而抑郁症主管幸福感与绝望感因子呈现负相关性(P<0.05)。抑郁症患者的绝望感因子、强迫症患者的绝望感因子以及焦虑症患者的睡眠因子与认知因子等都是限制患者主管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结论焦虑症、抑郁症与强迫症患者主观幸福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最大程度上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才能提高焦虑症、抑郁症与强迫症患者的主观幸福感。

  • 标签: 主观幸福感 抑郁症 焦虑症 强迫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术后妊娠及生活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行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10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出院后不进行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妊娠及幸福感的具体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妊娠以及幸福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出院后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连续性护理,对于增加患者的健康知识、增强患者的幸福感以及促进手术后妊娠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卵巢囊肿剥除术 延续性护理 术后妊娠 幸福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共情护理联合坚强个性培养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给予共情护理联合坚强个性培养的综合干预措施,采取幸福度量表(MUNSH)比较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情护理联合坚强个性培养能够改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主观幸福感。

  • 标签: 乳腺癌 共情护理 坚强个性培养 主观幸福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主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优质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优质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结果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主观幸福感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优质组患者护理后主观幸福感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社会活动能力、抑郁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焦虑心理状态以及总分等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优质组患者护理后上述生活质量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老年 慢性支气管炎 主观幸福感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对收治区间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82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前后,患者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参与调查的82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前,幸福指数评分为8.6±2.1、生活质量评分为110.3±10.2,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前后,幸福指数评分为12.5±3.4、生活质量评分为117.5±12.6。结论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因此今后要强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临床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实施。

  • 标签: 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主观幸福感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不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展开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积极心理学 心理护理干预 糖尿病患者 主观幸福感 自我效能感 改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