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ICD编码工作质量准确性与效率是直接影响DRGs及DRGs-PPS的研究,HQMS数据上报,医院评价及医院质量管理等工作的根本原因,ICD编码是提取病案首页信息的主要途径,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的准确性在当前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容忽视ICD工具的指导作用,论述充分利用最基本、快捷、正确的方法ICD工具有效指导编码工作,发挥良师益友作用,提高编码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精细化持续改进ICD编码的工作模式,提升编码与病案信息服务质量及效率,增强编码人员的综合实力,是医院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抓手,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院间竞争能力争取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服务于社会。

  • 标签: 工具书 指导 编码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对药品说明使用情况,促进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18名临床护士使用药品说明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几乎不看和偶尔阅读药品说明的护士占48.6%;原因包括:工作忙没时间(38.5%),对药品说明书中的内容不能完全理解(33.0%);对于说明书上的内容,护士认为不能理解的方面主要是药理毒理,占69.3%,其次是药物相互作用,占64.2%。结论护士对药品说明使用率偏低及理解不透彻的现象普遍存在。应加强护士对药品说明的阅读和理解,增加药物知识,达到促进临床安全和合理用药、提高健康教育水平的目的。

  • 标签: 护士 药品说明书 合理用药 护理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胰岛素治疗教育工具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11.5-2013.5入住的首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评估,采用DAWN量表评估患者对胰岛素的看法和拒绝使用胰岛素的原因。针对患者对胰岛素的认识误区有侧重面的进行访谈,使之走出误区,克服胰岛素使用障碍。结果(1)患者对使用胰岛素治疗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误区和焦虑情绪。(2)访谈教育前、后患者对胰岛素的认知、生活管理、态度、胰岛素副作用、注射相关问题、花费等六个方面有明显差异,在态度方面P值=0.083无统计学意义,其它五个方面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胰岛素使用教育工具为教育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提高了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胰岛素 教育工具 胰岛素使用障碍 依从性
  • 作者: 吕霞张露曾虹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四川内江    641003)     【摘    要】    目的:探究品管圈在合理使用静脉输液工具中的应用。方法:建立品管圈小组,针对静脉输液现状整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借助相关的表格进行分析,并且针对原因拟定合理的工具。结果:偷怕钢针应用率从活动前的39%减少到了20%,而开放式留置针从之前的20%减少到了14%。其数据差异明显。而临床患者的满意度从92%提高到了99%。结论:品管圈的活动开设,可以有效提升临床静脉输液工具的应用情况。  【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药物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为开展妇科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6月-12月出院的归档病历中应用抗肿瘤药物的医嘱,根据药物说明,分析超说明使用情况。结果共抽取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病历351例,含908条抗肿瘤药记录,其中超说明书用药病例数198份,占56.4%,超说明书用药记录为357条,占39.3%。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主要是超适应症用药,其中排在前3位的抗肿瘤药是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和阿糖胞苷。结论在我院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存在超说明书用药,需要进行适当的临床干预。

  • 标签: 抗肿瘤药 超说明书用药 医嘱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超说明使用情况;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并使用左氧氟沙星的9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左氧氟沙星超说明使用情况;结果超说明书用药率达到了39.67%(384/968);其中超说明预防用药率26.55%(257/968),超说明治疗用药率13.12%(127/968);结论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药品的使用说明进行,国家的相关部门也应当就此尽快出台相关的卫生管理要求,相关的药品生产部门更应当更加规范的修订相关的药品使用说明,减少超过说明规范范围的用药,从而有效降低相关医务人员所承担的医疗责任和相关的法律风险。

  • 标签: 左氧氟沙星超 说明书 使用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探讨其在病房在院病人红灯使用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在院病人红灯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活动实施前后的结果。结果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我科在院病人红灯使用率由71.96%降低到36.78%,病区环境更安静,温馨,安全了,医患关系明显改善。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病房在院病人红灯使用率中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符合科学的管理理念,值得在医院管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降低 红灯使用
  • 简介:[ 摘要 ] 目的:了解急诊护士对静脉输液工具选择使用的体验 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以目的抽样采用半结构访谈,深度挖掘 17 例急诊护士对输液工具选择使用的真实体验,使用主题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 。 共提炼出四个主题:被动静脉治疗和固定的思维模式 、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欠缺、 担忧和顾虑 、 渴望改变与期待成长 。 结论: 1. 目前急诊护士对静脉输液工具的选择使用仍停留在使用一次性头皮钢针和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思维阶段。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一次性头皮钢针和静脉留置针作为输液工具,对其他静脉输液工具选择使用率较低 。 2. 缺乏针对输液工具的系统培训,新技术的临床实践缺乏技术支持及系统管理,因此 目前迫切需要加强急诊护士对输液工具合理选择相关知识的培训及临床实践应用,做到培训与实践相结合 。 3. 护理管理者应 加强 关注 输液工具使用 ,输液工具适用范围,并制订相应使用流程, 使急诊护士 了解并 规范化使用静脉输液工具,保证急诊患者的输液安全。

  • 标签: [ ]   急诊护士 输液工具 选择使用 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住院患儿静脉输液时不同工具使用情况以及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7月24—31日,选择北京儿童医院医联体范围内49家医院的住院患儿静脉输液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应用自行设计的儿童静脉输液情况横断面调查表及拍摄静脉输液工具的照片进行资料收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期间49家医院共有住院患儿18 316例,输液患儿14 421例,输液比例为78.73%。静脉导管的应用情况为外周静脉短导管(留置针)占87.94%;静脉导管的连接以肝素帽连接为主,占64.23%,6 398例(44.37%)患儿应用的输液工具为聚氯乙烯(PVC)材质且含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在敷料选择方面以无菌透明敷料固定为主。导管留置期间存在问题主要是导管或输液接头内有回血发生率、导管夹夹闭位置不正确或未夹闭,导管脱出,且留置针存在的问题多于中心静脉导管,其中管道内有陈旧回血、输液接头内有回血发生率,外周留置针和中心导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患儿静脉输液率较高,虽然静脉输液工具种类繁多,但对于儿童患者输液工具的选择以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和肝素帽连接为主,导管维护方面尚存在不足。

  • 标签: 儿童 输液 工具 留置 调查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氨溴索超说明在临床应用中的使用和合理用药进行讨论。方法通过资料查阅和收集等方式,结合医院的临床使用说明等来进行氨溴索的使用情况归纳和综合。结果氨溴索超说明计量使用,对于治疗慢性的阻塞性肺部疾病和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社区获得性肺炎等方面治疗有着确切的疗效。但在进行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使用的安全性。结论氨溴索超说明使用对于临床上的一些疾病效果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应用。

  • 标签: 氨溴索 超说明书使用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清洗工具的规范使用对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规范化使用清洗工具前后,分别随机选取清洗处理的复用医疗器械,同时使用目测法和ATP法检测清洗质量。结果清洗工具规范化使用情况改善后,目测法和ATP法检测结果清洗质量均有明显提高。结论规范化使用清洗工具可保证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

  • 标签: 清洗工具 清洗质量 目测 ATP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品管圈活动开展及相关工具使用对护理人员在正确、规范的对患者使用约束带操作中的作用效果。方法本科室从2017年7月-2017年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主题是提高约束带使用正确率。该活动通过对不规范的原因分析,组织约束带相关知识专业培训,编写约束带使用同意,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等,以降低因不规律使用约束带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入院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同年7月-1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期间入院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活动开展前后的约束带使用正确率、患者满意度和约束带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即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约束带使用正确率、患者满意度均较前升高,而相关不良事件明显降低。结论有效利用品管圈工具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约束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有利于其正确使用,减少不良事件,让患者更加满意。

  • 标签: 品管圈 约束带 正确使用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与中华医学会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细菌耐药监测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于4月6日~8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与会专家就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了广泛讨论,并一致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如下倡议.

  • 标签: 使用抗菌 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超说明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为儿科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儿科患者患者120例,统计分析抗菌药物超说明情况。结果:120例患者中,超说明使用抗菌药物的占34.17%(41/120),主要包括超适用年龄和超使用剂量。结论:超说明在儿科抗菌药物中比较普遍,临床上注重患儿体质量与药物剂量的换算,尽可能的合理用药。

  • 标签: 儿科 超说明书 抗菌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过敏体质病人在使用某些药物时,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加强病人药物过敏的护理干预是门诊病人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问题。我院自行设计的“特殊药物使用同意”规范了护士的告知行为,也使病人明白签字,减少了不当操作发生的用药伤害,对门诊护理安全作用明显。

  • 标签: 特殊药物使用同意书 签字 门诊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品说明修改对西药药品使用及管理的影响。方法随机的对自2012年7月-2014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西药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这60例患者均是在药品说明修改后进行服药的,根据患者药品说明修改前后,其临床使用其管理的变化情况。结果药品说明修改是在符合患者临床治疗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由于修改过后的西药说明在不良反应、禁忌症、临床药理、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标注率不高,存在模棱两可的现象,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结论药品说明修改,需要充分的结合多年临床治疗经验以及个体针对性临床应用疗效,在不良反应、禁忌症、临床药理、药代动力学等各个方面标注清晰,才能有效的规范药品使用行为,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药品说明书 修改 西药药品使用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