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剖宫产率接近50%,为世界第一,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对剖宫产率设置的警戒线15%。就很多过来人而言,在产痛忍无可忍的时候,医生并没有跟他们提起“无痛分娩”或者“分娩镇痛”,身边的妈妈们也没提过。什么原因导致无痛分娩没有被广泛采用呢?

  • 标签: 无痛分娩 世界卫生组织 产妇 剖宫产率 分娩镇痛
  • 简介:目的探讨64螺旋CT不同R.R间期间隔及不同重建厚评价左心室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26名健康体检者,分别以2%、5%及10%R-R间期间隔重组获得全心动周期图像;不同重建厚(O.5、1、2、3mm)全时相重建,并测定各间期间隔及不同重建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分别采用不同重建厚进行心功能分析时,0.5、1、2mm厚所测得心功能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庄1.95,P〉0.05)。0.5、1、2、3mm厚所测得心功能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肚3.05,P〈0.05)。②采用不同R—R间期间隔重建行心功能分析,10%间隔重建用时最短,但不同间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螺旋cT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可以评估左心室功能,2mm及以下层厚、不同R—R间期间隔重组均能准确评价左心功能,但以2mm厚、10%R-R间期间隔重组相对节省时间,而且对于左心功能影响小,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心室功能 层厚 R-R间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128与640CT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腔再狭窄不同价值,以期寻找最佳的方法,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18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每组均为90例,分别予128和640CTA检查,观察图像质量和支架内腔显示率,然后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为金标准,比较两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两者在0分、0.5分、1分、1.5分、2分、2.5分、3分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CTA和640CTA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狭窄程度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CTA较640CT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腔再狭窄更加显著,在诊断中意义更大.关键词128CTA;640CTA;冠状动脉支架;内腔再狭窄Clinicalcomparativestudyof128layersand640layersCTAdiagnosisofcoronaryarterystentrestenosislumen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128leveland640levelCTAdiagnosisofcoronaryarterystentrestenosislumendifferentvaluesinordertofindthebestmethodstoimprovediagnosticaccuracy.MethodsMay2010May2013180casesofcoronarystentimplantationinpatientsinthisstudyweredividedinto2groupswere90cases,respectively,and640to128layerslayerCTAexamination,observationimagequalityandbracketslumenshowrate,thenselectivecoronaryangiographyasthegoldstandard,thesensitivity,specificityandaccuracyofcomparisonbetweenthetwo.ResultsBothat0,0.5,1,1.5points,2points,2.5points,3pointsonthedifferencebetweentheincid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128layersand640layersCTACTAandselectivecoronaryangiographypaGtient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thedifferenceinthedegreeofstenosiswas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128comparedwith6K40eylawyoerrdsslayerCTACTAdiagnosisofcoronarystentlumenrestenosisismoresignificant,moremeaningfulinthediagnosis.128layersCTA;640layersCTA;Coronarystent;Lumenrestenosis中图分类号R5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4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诊治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方法,对120例腹痛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血、尿淀粉酶、粪便虫卵浓缩试验、腹部B超、结果腹内病变所致腹痛占71.4%,腹外病变所致腹痛占22.5%。结论引起小儿腹痛病因多种,以腹内疾病为主。诊断需结合病史、全面体检、并选择合理的辅助检查。

  • 标签: 小儿腹痛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孕妇使用高频超声仪器进行检测,观察、统计其再次妊娠时子宫下段的肌厚道的数值,研究这种方法对孕妇选择分娩方式上存在指导性的意义。方法由我院医师对2012年-2014年本院收治的56例再次妊娠的孕妇进行对比分析,将以上的孕妇分为两组,甲组为经历过剖宫产史的孕妇(36例)、乙组为没有经历过剖宫产史的孕妇(20例)。把甲组分配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怀孕期间都由医护人员使用高频超声仪器进行了子宫下段肌厚度的测量。结果经过孕期测量后我们发现,在怀孕的第37周到39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孕妇子宫下段的肌厚度都要比在第31周到33周的时候测量结果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结果还发现36例次剖宫产孕妇在两次测量时的子宫下段肌厚度都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研究发现以往有过剖宫产历史的孕妇在此妊娠时子宫下段的肌会明显的变薄,在临床中使用高频检测仪对孕妇进行检查,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 标签: 剖宫产 孕妇 再次 妊娠 子宫下段肌层 厚度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513-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olosa-Hunt综合征(THS)的128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3例THS的128CT资料,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其128CT表现.结果3例THS128CT平扫均表现为一侧海绵窦增宽,2例伴眶上裂软组织密度肿块,1例邻近硬脑膜增厚、密度增高,同时伴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钙化;增强扫描3例均示患侧海绵窦增宽、明显强化,2例累及眶上裂,1例累及视神经孔,同时伴有邻近硬膜强化,1例显示眶上裂肿块推移血管伴同侧海绵窦引流静脉增多、增粗、扩张、迂曲.结论128CT可以显示THS病变的部位、范围、强化程度,以及累及血管病变,有助于TH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关键词Tolosa-Hunt综合征;海绵窦;眶上裂;体摄影术;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63-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采用单层缝合子宫浆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1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分别连续缝合子宫肌和浆膜,观察组采用单层缝合子宫浆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对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尿潴留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子宫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中采用单层缝合子宫浆肌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分别连续缝合子宫肌和浆膜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 标签: 单层缝合 子宫浆肌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在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提高肺栓塞诊断的正确率,降低错误率和漏诊率。方法选择64螺旋CT对肺栓塞患者进行扫描,开始常规扫描然后进行增强扫描,扫描区域从患者肺尖至膈水平。结果1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中,12例为两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塞,2例为右肺动脉主干及其部分分支栓塞,4例为左上肺动脉及下肺动脉栓塞。结论64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中除了可以确定肺动脉是否具有栓子并且可以诊断出栓子的具体位置和栓塞的范围,为临床提供明确的诊断。

  • 标签: 肺动脉栓塞64层螺旋CT 肺动脉造影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非外伤性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2例诊断明确、临床资料完整的急腹症病例的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急腹症患者经MSCT检查,绝大多数做出准确诊断,正确诊断率达91.3%。结论MSCT对急腹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它能使急腹症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治疗,可作为急腹症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急腹症 诊断 多层螺旋CT
  • 简介:目的:探讨4~10岁不同近视程度儿童视神经纤维(retinalnervefiberlayer,RNFL)厚度改变。方法:收集2012-01/2014-05于我院就诊的高度近视儿童12例(屈光度逸-6.00D),中度近视儿童14例(-3.00D≤屈光度〈-6.00D),轻度近视儿童14例(0D≤屈光度〈-3.00D),对所有患儿完善RNFL厚度测量,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高度近视组平均RNFL厚度为102.36±10.33μm,中度近视组平均RNFL厚度为106.52±9.46μm,轻度近视组平均RNFL厚度为112.66±9.79μm。高度近视组较轻度近视组儿童平均RNFL厚度变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与轻度近视组相比,RNF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下方象限,高度近视组与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与轻度近视组RNFL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组各象限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度近视患者平均R较轻度近视组明显变薄,且在下方象限高度近视与中度近视组较轻度近视组均明显变薄。在对近视儿童的诊疗过程中,我们应当完善近视RNFL厚度检查辅助诊断,可为近视儿童的观察及随访提供客观指标。

  • 标签: 儿童 屈光不正 视神经纤维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以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扫描以及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对比两种方法对血管狭窄程度的显示情况。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可以发现,对100例冠心病患者检测其400支血管,其中,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扫描检查,其正常血管为291支,狭窄血管109支,狭窄血管占总血管的27.25%。采用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进行扫描检查,其正常血管为277支,狭窄血管123支,狭窄血管占总血管的30.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一项十分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检查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在现有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基础上,针对检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研究3.0T磁共振图像均匀度及厚的检测方法。方法:根据相关国际和国内标准,对新装机的3.0T磁共振进行检测,采用不同的扫描序列进行扫描,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结果:不同的扫描序列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检测时必须选择正确的序列。结论:在检测3.0T等高场强磁共振时,应选择对各个通道的增益进行校准的扫描序列。

  • 标签: 磁共振 均匀度 层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运用在胰腺癌诊断及手术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年13例经手术、病理、临床证实的胰腺癌CT扫描方式及CT征象、影像诊断与临床结果对比,从而分析128螺旋三期动态扫描方法运用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全部13例患者均进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13例患者肿瘤位于胰头及钩突部9例、胰颈部2例、体尾部2例。平扫等密度7例、稍低或低密度6例。1例病灶包埋肠系膜上动脉。5例可见主胰管扩张、2例见双管征。2例见肝内外胆管扩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2例。合并转移瘤2例。5例手术证实,8例临床证实。结论128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运用结合可提高胰腺癌诊断准确率及手术评估中的价值。

  • 标签: 胰腺癌 三期动态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小儿推拿治疗各年龄小儿厌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收的小儿厌食患儿69例为主要对象,按照患儿年龄分成<1岁组、1~3岁组、3~6岁组以及6~8岁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小儿推拿治疗。观察和比较各个年龄段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比较上,6~8岁组相比其余年龄段更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1岁组、1~3岁组以及3~6岁组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提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厌食患儿给予小儿推拿治疗,疗效理想,且年龄越小的患儿治疗效果越好,值得普及。

  • 标签: 小儿推拿 小儿厌食 临床效果
  • 简介:近年来,各种因素导致剖宫产率居高不下,随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放开(独生子女可以生二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也随之增多。瘢痕子宫可能会造成子宫破裂,对母婴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超声检查因其具备安全、实时、可重复的优点,临床医师常采用超声检查方法来评估瘢痕子宫肌情况,但如何改善二维图像质量、提高超声测量的准确性,是超声医师一直探究的问题。

  • 标签: 超声检测 子宫肌层 剖宫产术后 临床应用 子宫下段 晚孕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320CT引导下调强放射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以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27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320CT全面扫描确诊并进行临床放射治疗.行CT定位,在320CT图像上明确靶区,再采取掉强放射治疗,给予靶区处方剂量为50.5到63.7Cy/(27到35次);中位剂量为56.7Gy,1.9Gy/次,5次/7d,全面了解患者临床症状、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得出完全缓解的37.0%,部分缓解18.5%,稳定26.0,,总有效率为55.5%;有21例有急性消化道反应,5例I级骨髓抑制,2例II级骨髓抑制;中位生存期为20.4个月,中位无病情发展生存期为10.4个月.结论在320CT指导下调强放射治疗乳腺癌具有良好的近期效果,可有效增加患者生存期,毒副作用可耐受,能大幅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关键词320CT;放射治疗;乳腺癌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10-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128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脑胶质瘤病例资料,低级别组(WHOⅠ-Ⅱ级,21例)和高级别组(WHOⅢ-Ⅳ级,11例),均行CT灌注扫描,测量肿瘤实质部分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CBF、CBV及rCBF、rCBV。结果与低级别组比较,高级别组胶质瘤病灶区CBF、CBV及rCBF、rCBV均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CT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CT灌注成像 分级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CT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54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64CT进行病情诊断,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CT的表现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检查结束后,共计发现108例个病变部位,常见部位为88例(81.48%),上叶尖后段为59例(54.63%),下叶背段为29例(26.85%),少见部位为20例(18.52%),其中上叶前段为9例(8.33%),左舌叶为6例(5.56%),右中叶为3例(2.78%),下叶基底段为2例(1.85%)。54例患者中,28例(51.85%)患者表现为多个肺段的病变,16例患者表现为肺段病变以及单肺叶病变。结论64CT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将患者的病症部位进行明显的显示,以毛玻璃影、绒毛结节、肺实变影、树芽征以及小空洞等形式表现出来,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64层CT 肺结核 病情诊断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