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用简单、有效、可靠的方法修复手指掌、背侧复合组织缺损.方法根据掌背动脉的解剖特点,设计以第二、三掌背动脉为蒂的肌腱皮瓣、骨皮瓣、肌腱骨皮瓣逆行移位修复示、中、环指掌、背侧复合组织缺损共16例.结果14例皮瓣顺利成活,2例出现静脉危象,皮缘部分坏死,经拆线、换药后伤口愈合.术后3周开始系统功能练习,9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6个月,皮瓣柔软有弹性,外形佳,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第二、三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血运可靠,并含有感觉神经,手术操作简单,用于修复示、中、环指掌背侧复合组织缺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软组织损伤 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 手指复合损伤 手术适应证
  • 简介:我们研制的新型复合下肢托架,用于临床手术960例次,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材料与制作复合下肢托架是由底座、支撑杆、高低调节杆及万向调节器、半椭圆形脚托组成,见图1。

  • 标签: 托架 下肢 复合 制作 应用 临床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SLIPA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并与气管插管全麻对比。方法选取50例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应用SLIPA喉罩复合硬膜外麻醉)和对照组(25例,应用气管插管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并记录麻醉前、置喉罩或气管插管即刻、置入喉罩或插管后5min、拔除喉罩或气管插管即刻的心率、血压;建立人工气道成功时、成功后30min及手术结束时的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术后咽喉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均能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人工气道建立成功时、成功后30min及手术结束时Pmean、Ppeak、Pet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咽喉痛无明显差别,但均无声音嘶哑发生。结论SLIPA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少,使用简便,对喉损伤小。

  • 标签: SLIPA喉罩 肺大泡 胸腔镜
  • 简介:笔者单位于2000年1月~2003年1月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以下称复合皮),治疗大面积烧伤功能部位深度创面及功能部位瘢痕增生整形患者共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复合皮移植 功能部位 临床应用 瘢痕增生 整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首先本文对数学和金融学的结合情况进行了概述。接着本文研究了在金融学当中,学术和产业界使用的不同的数学方法。在金融学学术界中,主要使用OLS最小二乘数法来对金融学有关知识进行研究,在产业界中,则更多使用相关因素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来进行研究。最后,再对数学和金融结合的未来前景进行研究,指出未来抽象数学将更广泛的得到应用,且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的。

  • 标签: 数学 金融学 复合学科 量化交易
  • 简介:摘要近年来,复合麻醉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研究其在无痛人流中的临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一般资料与研究方法,在得出相应结果的同时,对该课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 标签: 复合麻醉 无痛人流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静脉复合麻醉与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的麻醉效果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需麻醉患儿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5例,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联合静脉麻醉方式;对照组45例,采用以氯胺酮肌注麻醉为基础的静脉麻醉方式。记录两组患儿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诱导时间为(36.5±5.7)s、术后苏醒时间为(17.2±1.9)min、心率为(130.2±25.9)次/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血样饱和度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麻醉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出现3例躁动、1例肌肉颤动,发生率为8.89%,组间比较,χ2=2.355,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麻醉中,具有良好可调节性,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更短,安全,可靠,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儿麻醉 静脉麻醉 七氟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氯胺酮复合利多卡因、异丙酚以及咪唑地西泮在治疗小儿眼科手术在不同年龄段的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患有眼科疾病的患儿,其中男114例,女86例,年龄1个月~9岁,体重5~30kg,所有患者都没有先天性的疾病。按照年龄把患者氛围三组,1个月~3岁的患儿一共有62例,分为A组,所用的药物为氯胺酮和利多卡因两种;6~9岁的患儿一共有71例,分为B组,所用的药物为氯胺酮和咪唑地西泮两种;6~9岁的患儿一共有67例,分为C组,所用药物为氯胺酮和异丙酚两种,在治疗过程当中要观察患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果三组治疗当中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胺酮在与其他药物结合起来治疗小儿眼科麻醉是有效的,而且是安全的。

  • 标签: 氯胺酮 全身麻醉 小儿眼科 手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和单纯全麻于上腹部外科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64例上腹部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32例,治疗组行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对照组行单纯全麻,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术后苏醒时间、术后镇痛效果、麻醉药用量,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镇痛满意率、出现疼痛时间、麻醉药用量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所需的麻醉药量明显减少,拔管时间缩短,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好,麻醉效果整体显著优于单纯全麻,上腹部外科手术麻醉科广泛应用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全身麻醉 麻醉 上腹部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具有手术失败高危因素青光眼患者术中加入抗增殖药物及可调节缝线的控制,抑制或减轻该类患者术后滤过道粘连瘢痕化及阻塞,提高对该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方法共收治该患者56眼。发育型青光眼8眼;活动期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6眼;人工晶体眼继发青光眼5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0眼;外伤性青光眼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限眼。采用复合小梁术式,MMC浓度0.2-0.4mg/ml,作用时间2分钟,缝置2针外置可调节缝线。根据滤泡情况及前房深度适时拆除可调节缝线,术后行滤过泡按摩。结果经1-18个月的术后观察及随访,39眼眼压<21mmHg,成功率为70%。9眼+药物治疗眼压<30mmHg,总有效率为84%。8例手术失败,其中1例为发育型青光眼,7例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并发症持续性低眼压发生率7.1%,低眼压性黄斑变性1.7%。结论对具有手术失败高危因素青光眼的复合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可明显提高好手术成功率。如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适当,其抗增殖药物副作用的并发症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并发症闭角无明显提高。

  • 标签: 具有手术失败高危因素青光眼 MMC 复合小梁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复合组织移植(compositetissuetmsplantation,CTT)是指以皮肤和肌肉、骨骼为主要成分的多组织异体移植,主要用于改善那些严重组织缺失患者的外观并重建他们的功能。例如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烧伤、先天畸形及癌症切除术后的患者。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人们对于临床应用复合组织移植的兴趣越来越大。1991年,我们组织召开了一次研讨会,其目的是评估复合组织移植的研究现状和最终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 标签: 临床应用 复合组织移植 患者 研究现状 切除术后 异体移植
  • 简介:  门诊治疗单是医师给患者开出的治疗方案,是护士执行门诊医嘱的凭证,同时也是连接门诊患者与护士的桥梁.随着医疗市场的日趋完善,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对医院及所接受的服务期望值日趋增高.……

  • 标签: 治疗设计 设计应用 门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以小肠黏膜下层(SIS)为真皮替代物构建复合皮的可行性。方法制取家猪小肠黏膜下层为真皮替代物。致密层表面种植呈指数分裂状态的自体表皮细胞。继续体外培养2周,获得人工复合皮。移植复合皮修复26例皮肤全层缺损创面;观察复合皮早期存活质量。并分别于培养第1周、第2周和移植后第1周、第2周取复合皮标本作组织学观察。结果表皮细胞在SIS表面定位、生长。21例移植的复合皮早期成活良好。SIS内新生血管形成。炎性细胞浸润。无移植排斥反应。结论以SIS为真皮替代物构建的复合皮,移植修复体表创面切实可行。

  • 标签: 新型人工复合皮 构建 小肠黏膜下层 真皮替代物 复合皮 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中应用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半年收治的行ERCP治疗的46例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复合静脉麻醉方案(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对比46例患者麻醉前后情况。结果:46例患者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分析,患者麻醉后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检查结束时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均基本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结论:复合静脉麻醉在ERCP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积极推广。

  • 标签: ERCP 复合静脉麻醉 丙泊酚 咪唑安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无痛人流手术应用静脉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无痛人流手术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方法,单用组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方法,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单用组丙泊酚用量、术后苏醒时间、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2±9.83mg、8±1.35min、69.56%、11.96%;联合组分别为112±8.65mg、5±1.32min、86.96%、5.43%,经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无痛人流手术临床应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能够减少丙泊酚的临床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无痛人流 丙泊酚 芬太尼 麻醉效果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