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例发生于中年男性的喉内型喉气囊肿。例1患者,53岁,因“咽部不适3年,声嘶半个月”入院。例2患者,58岁,因“咽部异物感2年,加重2个月”入院。2例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提示喉部肿物内含气体。入院后全身麻醉下经口硬质支撑弯喉镜辅助的内镜手术(curved laryngoscope assistant transoral surgery,CLATOS,即下咽镜技术)完整切除肿物。术后病理回报均为喉部囊肿,术后随访至今未见肿物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例肺静脉闭锁患儿的临床特点并文献复习。方法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儿科收治的2例肺静脉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儿均为男童,年龄分别为3岁、12岁,因反复咳嗽、咯血于外院诊断为肺炎,给予抗感染、止血等治疗病情仍有反复。于我院行胸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示肺静脉闭锁并肺动脉发育不良,经保守治疗好转。2例患儿均拒绝肺移植,随访1年,1例未再出现咯血,另1例仍有反复咳嗽、咯血。对文献报道的92例肺静脉闭锁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儿童肺静脉闭锁43例,年龄6 d至18岁,左侧肺静脉闭锁21例,右侧肺静脉闭锁22例。2例无特殊临床表现,余均表现为反复咳嗽、喘息、咯血及运动后呼吸困难。肺静脉闭锁患者中行肺切除及心脏修补术8例,术后咳嗽、咯血等症状消失,余均保守治疗。结论肺静脉闭锁罕见,常因反复肺部感染、咯血、呼吸困难等就诊,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胸部CTA检查可确诊。

  • 标签: 儿童 肺静脉闭锁 咯血 肺动脉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患者行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104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根治术后行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38例行双输尿管双皮肤造口术(双组)。组男53例,女13例;年龄(71.8±9.8)岁;体质指数(23.3±3.2)kg/m2。双组男33例,女5例;年龄(75.1±10.8)岁;体质指数(22.7±3.0)kg/m2;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病理、生存状况、远期并发症。随访过程中患者填写欧洲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46例(69.7%),淋巴结转移15例(22.7%),远处转移7例(10.6%);双组MIBC 24例(63.2%),淋巴结转移6例(15.8%),远处转移2例(5.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中位随访时间31.6(3.7~84.8)个月,31例死亡,其中28例死于肿瘤进展;双组中位随访时间28.2(4.1~131.2)个月,23例死亡,其中16例死于肿瘤进展,两组疾病特异性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双组[43.9% (29/66)与63.2% (24/38),P<0.001],其中组肾盂肾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双组[16.6%(11/66)与42.1%(16/38),P=0.006]。组与双组术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组躯体功能评分[(54.9±7.1)分]和情感功能评分[(63.1±6.4)分]均高于双组[(49.2±6.7)分和(59.9±6.7)分,P < 0.05]。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患者采用双输尿管皮肤造口的方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膀胱肿瘤 输尿管单侧皮肤造口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原醛症的常见类型,可通过患肾上腺切除手术进行治疗。术后病理评估是原醛症诊断的重要环节,并有助于指导其后续治疗及随访。组织形态学评估是原醛症病理诊断的基础,而近年来兴起的醛固酮合酶免疫组化染色则极大地提升了原醛症的病理诊断水平。然而,目前原醛症的病理诊断也存在着命名体系和诊断标准不统一等不足。因此,以Tracy Ann Williams为首的多中心专家团队制定了《国际原醛症病理诊断共识》,并于2021年发表于J Clin Endocrinol Metab杂志。本文将对该共识所涉及的要点进行解读,以期帮助临床科研工作者更全面地理解此共识,为原醛症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单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病理诊断 共识 醛固酮合酶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双额眶重塑联合颅盖切开松解术治疗冠状缝早闭的效果。方法2014年4月至2019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采用双额眶重塑联合颅盖切开松解术治疗20例冠状缝早闭患儿。其中,男8例,女12例;平均手术年龄为10. 5个月,范围为5~23个月;左侧冠状缝早闭8例,右侧冠状缝早闭12例。患儿头颅外观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患前额及眼眶内陷,眼眶上抬,同时患枕部也内陷,整个颅腔小于健。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前颅顶不对称指数(anterior cranial vault asymmetry index,ACVAI)和颅腔容积进行手术疗效评估。在颅腔容积的比较上,将本研究的20例患儿作为颅缝早闭组,将报道测量的不同年龄正常儿童的颅腔容积数据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颅缝早闭组患儿术后颅面外观均获得满意效果,无手术死亡病例,无骨瓣坏死、骨瓣移位、脑脊液漏、组织过敏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为19. 9个月,范围为12~40个月。颅缝早闭组患儿术前ACVAI值为(9. 07±3. 55)%,术后1周ACVAI值为(3. 56±3. 42)%,末次随访时为(3. 13±2. 41)%,术后1周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3,P<0. 001 ),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66,P=0. 517)。术前,颅缝早闭组颅腔容积为(1 027.85±112. 25) ml,正常对照组为(1 131. 92±161. 71) ml,颅缝早闭组颅腔容积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 36,P=0. 023);颅缝早闭组术后1周的颅腔容积为(1 081. 62± 111. 10) ml,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70,P<0. 001);末次随访时为(1 386. 90± 119. 30) ml,正常对照组为(1 438.22±89.28) ml,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54,P=0. 132)。结论运用双额眶重塑联合颅盖切开松解术治疗冠状缝早闭,可获得很好的颅腔容积扩增,随访时接近正常儿童,头颅畸形恢复较好,手术效果良好。

  • 标签: 颅缝早闭 手术治疗 颅腔容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颈切口在局限于腺叶内的甲状腺结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于本院就诊的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患者中筛选85例纳入本次研究,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42例应用传统低领式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照组),43例应用颈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总体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术后创口美容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较为接近(P>0.05)。结论 局限于腺叶内的甲状腺结节选择颈切口手术治疗总体效果理想,术后恢复美观度理想,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侧颈切口 单侧腺叶 甲状腺结节 手术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屈曲弯旋转复位联合一期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脱位合并小关节绞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病医院收治的3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急诊组(采用前路屈曲弯旋转复位联合一期前路手术治疗)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24~63岁。牵引组(采用头颅牵引复位联合二期前路手术治疗)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0~6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率、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改善情况、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随访26~40个月。急诊组住院时间为(7.2±1.2)d,较牵引组(10.9±1.2)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24个月ASIA分级改善情况、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椎间隙均骨性融合。结论一期前路屈曲弯旋转复位手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无明显区别,但住院时间更短。

  • 标签: 椎关节突关节 脱位 颈椎 屈曲侧弯旋转复位 牵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取内镜下经入路行双椎管减压治疗的效果与对手术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确诊的68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收治时间在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通过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例,常规后路开窗减压术,观察组:34例,内镜下经入路行双椎管减压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功能障碍情况、综合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ODI评分小于对照组,上述相关数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与对照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取内镜下经入路行双椎管减压治疗,具有微创治疗优势,并可改善患者术后功能障碍,保证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内镜治疗 单侧入路 双侧椎管减压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突发性聋(SSNHL)疗效的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20年12月福建省老年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的410例突发性聋患者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纯音听阈的变化,将患者分为痊愈组、显效组、有效组及无效组。卡方检验分析定性指标,单因素方差分析定量指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排除混杂因素。将有效组、显效组和痊愈组合为有反应组,无效组为无反应组。Logistics二元回归分析计算年龄、发病时间、凝血酶时间、乳酸脱氢酶、总胆固醇及单核细胞计数的预测概率,ROC曲线计算上述各因素及多指标联合预测概率的约登指数及最佳预测值。结果眩晕(χ2=27.876,P<0.05)、高血压(χ2=18.048,P<0.05)、SSNHL频率(P<0.05)及程度(P<0.05)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方差分析提示,患者年龄、住院天数、发病时间、血浆黏度、甘油三酯、尿素氮、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单核细胞计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住院天数、发病时间、SSNHL频率及程度、凝血酶时间、乳酸脱氢酶、单核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血浆黏度、甘油三酯等为混杂因素(P>0.05)。多指标联合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约登指数>0.75。收集满足多联合指标最佳预测值的病例,卡方检验分析使用多联合指标的最佳预测值间差异判断SSNHL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龄<46.5岁、发病后6.5 d内接受治疗、低频听力损失、轻度听力损失、乳酸脱氢酶<155.5 IU/L、凝血酶时间<18.75 s、单核细胞计数>0.67×109/L,是SSNHL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的积极预后因素。

  • 标签: 听觉丧失,突发性 听力损失 预后 治疗结果 发病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经横突上椎体侧壁入路安全可靠性,与临床中运用最广泛的经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各项数据对比,探讨经横突上缘椎体侧壁入路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3D Slicer印证经横突上缘椎体侧壁入路简单安全可靠;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的77例患者,分别为运用经横突上缘椎体侧壁入路患者40例和经椎弓根入路患者37例,对比两种入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及远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无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ODI和VAS均显著降低(t=0.000,P<0.05),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VAS t=0.690,术后VAS t=0.231,术后3个月VAS t=0.866;术前ODI t=0.979,术后ODI t=0.563,术后3个月ODI t=0.375,P>0.05);椎体高度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4,P>0.05);术中骨水泥灌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2,P>0.05);而经横突上椎体侧壁入路组在手术时长[15(14~16) min比22(20~24) min,t=0.000,P<0.05]、建立通道透视次数[5(4.00~6.00)比10(8.00~10.75),t=0.000,P<0.05]均优于经椎弓根入路患者组;且术后X线回示骨水泥灌注位于椎体前缘正中线(35比5,t=0.000,P<0.05)。结论两种入路均能使患者得到满意治疗效果,椎体侧壁组可使骨水泥推注椎体前缘且过椎体中线,生物力学更稳定,且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不易伤及脊髓,操作简便且安全可靠。

  • 标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经横突上椎体侧壁入路 经椎弓根入路 单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患者术后影响高血压治愈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原醛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肾上腺静脉采血明确诊断后行腹腔镜手术,56例行腹腔镜下肾上腺全切术,13例行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术。随访患者术后血压变化,随访时间6个月至39个月,根据患者血压情况,分为治愈组(27例)和非治愈组(42例),对可能影响血压治愈因素行因素分析,筛选具有统计学意义指标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压治愈独立因素。结果最终纳入69例原醛患者中;治愈组和非治愈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动态收缩压、动态舒张压、降压药剂量积分、高血压病程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05、χ2=8.472、F=6.980、F=9.819、F=4.238、F=16.160、Z=-2.19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越低[优势比(OR)=0.89,95%可信区间(CI)为0.81~0.99,Wald χ2=4.899,P<0.05],术后高血压治愈可能性越高;术前降压药物剂量积分越低(OR=0.11,95%CI为0.02~0.86,Wald χ2=4.468,P<0.05),术后高血压治愈可能性越高;肾上腺全切患者高血压治愈概率较肾上腺部分切的更高(OR=0.10,95%CI为0.01~0.85,Wald χ2=4.44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醛患者早期准确诊断并及时治疗有助于提高术后高血压治愈;肾上腺全切手术方式较肾上腺部分切手术更利于原醛高血压治愈。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术后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降低胎初产妇顺产会阴切中应用双会阴神经阻滞麻醉配合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的所有产妇均来自我院妇产科2021年顺产的118例胎初产妇,根据是否给予双会阴神经阻滞麻醉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再配合综合护理,并观察分析会阴切情况。结果:观察组会阴切率18.64%比参照组33.90%低,会阴完整度59.32%比参照组28.81%高(P

  • 标签: 单胎 初产妇 顺产 会阴侧切 会阴神经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肺动脉缺如肺动脉再血管化外科治疗早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14例实施肺动脉再血管化手术的肺动脉缺如患儿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7例;其中左肺动脉缺如4例,右肺动脉缺如10例;中位年龄5个月(16天至6岁)。11例为孤立性肺动脉缺如,2例合并法洛四联症,1例合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所有患儿均在术前通过心血管CT或肺静脉逆行造影术明确患肺供血及肺门肺动脉残迹,并在术中探查明确诊断,肺动脉残迹直径(3.20±0.94)mm,Z值-3.92±1.64。所有患儿均接受一期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根据术中肺门肺动脉残迹与主肺动脉是否使用管道连接分为两组:以人工血管(3例)或自体心包管道(5例)连接肺动脉残迹至主肺动脉(A组),采用直接吻合(2例)或体肺侧枝源化术(1例)或主肺动脉翻片成形(3例)新建患肺动脉(B组)。结果所有患儿无手术早期死亡,两组患儿的手术年龄、体质量、体外循环、呼吸机使用、监护室滞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抗凝6个月。随访1~68个月,无中、远期死亡。B组1例患儿术后41个月因吻合口狭窄行经皮导管球囊扩张术。所有患儿无呼吸道症状或心功能不全表现,末次超声心动图示患新肺动脉直径(6.25±0.99)mm,Z值-2.34±1.18(-4.52~-1.35),较术前明显改善,血流速度1.0~2.5 m/s。无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提示无肺动脉高压。B组患肺动脉术后Z值较A组显著改善。结论对于肺动脉缺如的患者,早期且积极的再血管化外科重建,可有效恢复流向患肺的正常顺行血流,从而改善肺动脉直径和患者症状。特别是较多采用自体肺动脉组织进行血管成形,肺动脉生长更好。术后经导管介入治疗可能会暂时减轻新建肺动脉狭窄,远期再手术仍待进一步随访。

  • 标签: 单侧肺动脉缺如 肺血管再血管化
  • 简介:摘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根据肾上腺病变部位不同分为和双PA,前者可手术治疗,后者应药物控制。PA影像学上常表现为肾上腺低密度结节或增粗。肾上腺CT显像“无异常”的PA既往国内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1例肾上腺CT显像“无异常”的P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诊治要点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以期为影像学阴性的PA的临床诊治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 标签: 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 单侧 影像学阴性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 LBP)对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拮抗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LBP低剂量组、LBP中剂量组和LBP高剂量组,采用输尿管结扎的方法制备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灌胃给药,连续21d后处死大鼠,检测其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的含量;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改变;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含量显著升高(P

  • 标签: 枸杞多糖 TGF-β1 肾间质纤维化 单侧输尿管梗阻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双去骨瓣减压术及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观察组实施双去骨瓣减压术。对比颅内压及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颅脑损伤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 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航辅助美容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B型颧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5例B型颧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5~62岁[(38.7±11.3)岁]。17例采用外科导航技术辅助美容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导航组),18例采用常规经验性美容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常规组)。分别测量术后1周时双颧骨CT水平轴位上骨性颧突点的长度(颧突度)、颧颞点的宽度(前面宽度),比较两组患和健骨性颧突度差值、骨性前面宽度差值的绝对值;比较两组术后半年时患者满意度及下睑外翻、切口感染、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9.3±1.2)个月]。术后1周时导航组骨性颧突度绝对差值为0.60(0.25,0.85)mm,常规组为0.75(0.20,1.98)mm(P>0.05)。导航组骨性前面宽度绝对差值为(0.37±0.11)mm,常规组为(2.47±0.63)mm(P<0.01)。术后半年时导航组客观评价、主观评价术后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P均<0.05)。术后半年导航组出现下睑外翻1例,切口感染1例;常规组出现面神经损伤1例,切口感染2例。导航组并发症发生率[12%(2/17)]与常规组[17%(3/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B型颧骨骨折,与常规经验性美容切口复位内固定比较,导航辅助美容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更精确地恢复前面部宽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颧骨骨折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导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通道内镜下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2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10例,采用经通道显微镜双减压技术)和观察组(10例,采用双通道内镜下减压技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ODI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通道内镜下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被推广运用。

  • 标签: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减压 腰椎管狭窄症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