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及时掌握动物间鼠疫疫情,为预防控制动物和人间鼠疫发生与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的要求在科尔沁右翼前旗3个鼠疫监测点开展鼠疫监测。结果通过系统的监测,捕获黄鼠388只,平均密度为0.88只/hm2,雌雄比例为11.28,剖检雌性鼠胚胎率为97.64%。捕获10只黑线仓鼠和3只仓鼠,捕获率分别为4.33%和23.07%。检出98匹蚤,蚤指数为3.92。探黄鼠洞80个,蚤指数为0.188。病原学检验结果均为阴性。在388份黄鼠股动脉血中发现了1份鼠疫F1抗体阳性血。结论此次监测打破了科尔沁右翼前旗34年来未发现阳性的记录,充分证明了在科尔沁右翼前旗境内鼠间疫情的存在。因此,鼠疫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

  • 标签: 鼠疫 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蒙地区儿童性早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内蒙地区幼儿园和小学3~12岁儿童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女童月经初潮、阴毛和乳房发育情况,调查男童阴茎、睾丸、阴毛和乳房发育情况平。结果儿童性早熟检出率为0.72%,其中男16例(0.33%),女55例(1.10%),女童性早熟发生率显著高于男童(X2=20.58,P<0.01);3~7岁组性早熟检出率(2.51%,46/1836),8~12岁组性早熟检出率(0.29%,9/3154),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52.47,P<0.01)。结论内蒙地区儿童性早熟发病率为0.72%,其中女童发病率较高;儿童性早熟与体质量、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运动、遗传、家庭环境等多因素有关。

  • 标签: 儿童性早熟 流行病学 肥胖
  • 简介:目的:探讨内蒙西部地区蒙古族骨质疏松症(OP)的发病及其危险因素,以便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方法连续抽取内蒙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300名蒙古族健康人群进行OP患病率调查,发现OP43例,为病例组,未发生OP的257名中随机抽取86名为对照组。对2组的年龄、身高、体重指数和性别等17项予以比较分析。所得资料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又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OP的患病率为14.33%。OP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排除进入模型的其他作用因素后,年龄每增加1岁和体重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促使OP发生的危险性分别是原来的1.10倍和1.21倍(OR分别是1.10和1.21,其95%可信区间内均不包含1,P均<0.05);城市居住和进食蔬菜少促使发生OP的危险性分别是农牧区居住和进食蔬菜多的3.85倍和3.82倍(OR分别是3.85和3.82,其95%可信区间内均不包含1,P均<0.05),促进发病。而男性和饮酒多促使发生OP的危险性分别是女性和饮酒少或无的0.41倍和0.11倍(OR分别是0.41和0.11,其95%可信区间内均不包含1,P均<0.05),女性更易发生OP,饮酒多可阻止发病。结论增龄、体重指数增高、城市居住、进食蔬菜少和女性是发生OP的危险因素,而饮酒多为其保护因素。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蒙古族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内蒙贫困地区儿童的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制定营养改进措施,促进当地儿童健康。方法对内蒙国家级贫困县扎赉特旗、商都县578名6岁以下儿童,分别测量身高、体重和血红蛋白评估营养状况,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家长喂养方式及辅食添加状况。结果内蒙两个贫困县6岁以下儿童中,生长迟缓率(HAZ)率为3.80%;低体重率(WAZ)为9.33%,消瘦率为9.15%;贫血率为5.70%。结论内蒙贫困地区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欠佳,应提高当地家长婴幼儿喂养知识,提升当地经济水平,改善儿童营养状况。

  • 标签: 内蒙古 贫困地区儿童 生长发育 营养状况
  • 简介:目的:了解广西自治人民医院2012年门诊(不包括中药处方)不合理处方用药情况,分析不合理用药机制、危害,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我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2年门诊处方78892张,分类统计不合理处方并加以分析.结果:合格处方77956张,占所抽查总处方数的98.81%,不合理处方936张,占所抽查处方的1.19%.不合格处方中,书写不合理处方有212张,占不合理处方的22.65%;用药不合理处方有724张,占不合理处方的77.35%.结论:该院还需进一步加强处方规范化管理,医师、药师要加强学习、沟通,以促进临床用药更加合理、安全.

  • 标签: 西药 门诊处方 合理用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了解2011至2013年间本院骨科手术患者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和耐药情况,为骨科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1-2013年间骨科病房手术病例进行回顾,随机抽取病历900份,分析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共有77例手术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8.5%,检出病原菌85株,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最大,其中铜绿假单胞检出率最高。药敏结果提示,万古霉素和碳青霉烯类分别是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较敏感的抗菌药物。结论我院骨科手术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情况较严重,应重视感染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和耐药特点,以选择合理的治疗。

  • 标签: 骨科 手术患者 感染 耐药 革兰阴性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依托广西卫生厅自筹资金科研项目及武鸣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中医适宜乡村技术(壮医药物竹筒拔罐、药液湿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在广泛收集临床资料的基础上,调查了解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基层壮医适宜乡村技术开展情况,初步评价推广效果,探讨进一步推广基层壮医适宜乡村技术的方法、临床思路。方法采用乡镇卫生院、卫生所医生(使用者)与患者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壮医适宜技术服务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该项技术具有易操作、疗效好、费用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结论该项壮医适宜乡村技术值得今后在县、乡镇、农村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简称新疆)和田市墨玉县维吾尔族人群中高血压病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多级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新疆和田市墨玉县维吾尔族人群1500人[男757人,女743人,平均年龄(46.71±13.89)岁]进行血压及体质指数的调查.血压依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对血压水平的分类标准进行.结果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为30.65%(232/757),女性高血压患病率为28.40%(211/743),不同性别间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1,P>0.05).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明显增高.年龄、体质指数是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疆和田市墨玉县维吾尔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年龄、超质量或肥胖是影响高血压患病率的重要因素,应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其危险性和心血管病的发生率.

  • 标签: 高血压 患病率 维吾尔族 人群 调查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文圣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状况及死因特征,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促进居民健康长寿。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1,对2012年文圣居民死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文圣居民恶性肿瘤死因特征及其对居民寿命的影响。结果2012年文圣居民病伤死亡(全死因)902人,年平均死亡率为6.59‰。其中恶性肿瘤死亡241人,死亡率为1.54‰,在死因顺位中居第2位。男性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238.26/10万,女性为115.68/10万。在恶性肿瘤的死亡谱中,前3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平均死亡年龄为65.79岁。恶性肿瘤造成男女性损失平均寿命均超过3岁。结论恶性肿瘤是影响文圣居民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恶性肿瘤 死因顺序 死亡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生殖道感染防治是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的重要内容。目前,生殖道感染具有高患病率、高忽视率、病情迁延、得不到合理治疗等特点,严重危害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影响避孕节约措施的落实。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明确提出生殖保健是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八项功能之一。因此,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是预防生殖道感染,降低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方法通过对临沂市市直及企事业240个计划生育自治单位的11068例女职工进行妇科病普查,并对普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妇科患病6149例,患病率55.56%,妇科患病率前五位从高到低依次为子宫颈炎占37.50%,阴道炎占36.00%,附件炎占24.300%,子宫肌瘤占6.00%,阴道壁膨出占2.00%。乳腺患病2459例,患病率为22.21%,其中乳腺增生患病率居首位(94.80%),其次为乳腺纤维腺瘤占5.00%,检出癌前病变CINI-CIN2级16例,确诊宫颈癌4例、乳腺癌1例,及时进行了手术治疗。结论生殖道感染是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一大杀手,广泛普及健康教育,有效预防和规范化治疗是关键,妇女病普查既是预防子宫颈癌的唯一有效措施,也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和乳腺癌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妇女病 普查 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密固达静脉输注在治疗蒙古族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2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确诊为骨质疏松症蒙古族患者共45例,通过静脉输注药物密固达对患者进行治疗,每2周为一个疗程。并观察治疗后的疼痛缓解症状和总有效率。结果全部患者在治疗后,症状都有显著的改善,其中,腰背部疼痛有效率为95.12%,膝关节疼痛有效率为90%,身体负重疼痛有效率为86.67%,体位改变疼痛有效率为90.91%,总有效率为91.54%。在不良反应方面,有3例患者出现了发热与肌痛状况,共有11例产生恶心和食欲下降,但该不良反应都在注射以后3d内得到了缓解。结论药物密固达在治疗老年蒙古族骨质疏松症患者方面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并预防骨折,值得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蒙古族 密固达 骨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通辽地区蒙古族患者血胆红素、尿酸、血脂与冠心病发病及病变程度关系。方法入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41组)、冠心病组(159例),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检测各组血胆红素、尿酸、血脂,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冠心病组胆红素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冠心病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通辽地区蒙古族患者胆红素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

  • 标签: 蒙古族 冠心病 胆红素 尿酸 血脂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蒙古黄芪中的异黄酮类成分及其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为黄芪抗骨质疏松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柱层析法结合现代光谱技术从蒙古黄芪获得单体化合物并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观察化合物对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通过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评价化合物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从蒙古黄芪的95%乙醇提取物中获得4个异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芒柄花素,(2)毛蕊异黄酮,(3)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4)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所有化合物均能够明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结论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的异黄酮类成分能够明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为黄芪抗骨质疏松活性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蒙古黄芪 异黄酮 成骨细胞增殖 成骨细胞分化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外伤后基底节小血肿成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外伤后基底节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外伤后基底节小血肿诱因包括基底节血管解剖结构、头部加速伤或减速伤、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低氧血症等;经由针对性治疗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量表进行评分,死亡4例,植物生存5例,重残10例,中残18例,良好31例。结论基底节血管解剖结构、头部加速伤或减速伤、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低氧血症等均为外伤后基底节小血肿的诱导因素,必须要强化发病机制研究,重视早期诊断与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确保其生存质量。

  • 标签: 外伤 基底节区小血肿 成因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淋巴结阳性与侧淋巴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的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资料.女36例,男14例.结果根据患者中央淋巴结阳性数目分为3组:中央淋巴结转移数=1(A组,n=21),中央淋巴结转移数=2(B组,n=11),中央淋巴结转移数≥3(C组,n=18),各组相应侧淋巴结受累的风险分别为47.5%、81.8%、88.9%(P=0.012).单因素分析提示T3~4及中央淋巴结阳性数≥2枚是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中央淋巴结阳性数≥2枚是独立的危险因素(OR4.67,95%CI1~22),阳性预测值为86.2%.结论T3~4或中央淋巴结阳性数量≥2枚是PTC侧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可考虑行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 侧区淋巴结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该县重点高中高一新生入学时视力低下情况,为制定视力保护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县重点高中2011~2013年高一学生入学时视力检查资料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该县重点高中高一新生入学时视力低下率为81.1%,以中、重度居多,瑶族学生检出率高于汉族学生,重点初中学生检出率高于非重点初中学生。结论该县重点高中高一新生入学时视力低下率较高,呈现低龄化,一旦形成近视难以逆转,因此必须在各学年阶段采取干预措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为重要防控阶段。

  • 标签: 高一新生 视力低下 义务教育阶段 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