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测定尖多糖中单糖的组成。方法:尖多糖采用2mol/L三氟醋酸水解后通过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测定;检测波长250nm。结果:尖多糖由D-葡萄糖、D-核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L-岩藻糖、D-甘露糖、D-半乳糖、D-木糖)组成。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尖多糖的单糖组成,操作方法简便,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及稳定性。

  • 标签: 两头尖 单糖 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本文对白花舌草在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妇科疾病、性病以及泌尿系统等疾病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白花蛇舌草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究低位与高位交替的反复体位改变模式(head-downandhead-uptilt,HDT/HUT)对人体立位耐力的影响。方法12名受试者进行HDT/HUT模式的反复体位改变试验,试验前、后分别进行头高位立位耐力测试,取测试时平卧位和立位第1min(HUT1min)的心率(heartrate,HR)、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每搏量(strokevolume,SV)、心输出量(cardiacoutput,CO)、总外周阻力(totalperipheralresistance,TPR)数据,用于比较分析。结果反复体位改变前、后立位耐力测试相比,试验后平卧位HR、SV、CO明显降低(P〈0.05、P〈0.01),TPR明显升高(P〈0.01);HUT1min时,DBP、MAP、SV、CO明显降低(P〈0.05、P〈0.01),TPR明显升高(P〈0.01)。结论低位与高位反复体位改变降低了人体立位耐力。

  • 标签: 头高位 头低位 反复体位改变 立位耐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计压肠板托胎娩出法在位剖宫产取困难中的应用。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2月剖宫产术中取困难者286例,采用压肠板助娩。结果286例徒手娩胎失败后,改用压肠板助娩成功280例,无新生儿产伤及死亡,无子宫切口下段撕延,产后出血无增加。结论剖宫产术中取困难时使用压肠板助娩,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且使用方例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取头困难 压肠板托胎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位难产的临床表现、原因、处置方法。方法选取202例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位难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剖宫产组(112例)和阴道分娩组(90例),采用回顾分析法对临床效果、产程、产后出血情况进行研究。结果组在宫缩乏力发生率、胎方位、枕后位、宫颈水肿的差异明显(P>0.05),引产率差别不大(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儿因素、产力异常、心理因素可导致位难产。通过心理疏导、产前检查、保健可降低头位难产对母婴的伤害。

  • 标签: 头位难产 患者 临床治疗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8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位难产产妇94例,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实验组(接受产程护理干预)各47例,对种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自然分娩率而言,实验组产妇明显高于参照组68.09%vs.21.28%;就剖宫产率而言,实验组产妇明显低于参照组17.02%vs.48.94%;就总产程时间而言,实验组产妇明显短于参照组;就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而言,实验组产妇明显低于参照组14.89%vs.51.06%,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程护理干预应用于位难产产妇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头位难产 产妇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救治危重型伤的护理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84例危重型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注射抗蛇毒血清,服用维生素C进行治疗,治疗组再进行抗蛇毒血清治疗加服用维生素C排毒的基础上,再对其穴位放血、拔火罐进行局部排毒处理,在医生嘱咐下服用中成药治疗。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治疗结果,对患者进行救治后的伤口护理,统计患者的有效率和治愈率。结果伤患者在治疗了3个疗程后,通过中西医治疗手法相结合的治疗组的伤口恢复更快,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伤口的悉心护理,患者的气色也都有明显改善,治愈周期也明显缩短,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型伤患者,并给予护理干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蛇伤 危重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位难产剖宫产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位难产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位难产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在宫口开大≥6cm时采取剖宫产分娩方式,予以观察组在宫口开大<6cm时采取剖宫产分娩方式,对比组的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切口裂伤、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三种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口开大小于6cm时为处理头位难产的最佳时机,行剖宫产时能降低产后出血、子宫切口裂伤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

  • 标签: 头位难产 剖宫产 时机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程中头位难产的识别与临床处理方式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科室进行分娩且临产后经四步触诊法结合B超检查而筛查出的横枕位和枕后位的产妇100例,按照产妇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组内均设置50例研究对象。对照组产妇均给予顺其自然分娩,不给予任何特殊临床处理;观察组产妇给予人工破膜、产妇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和徒手旋转胎处理。对于组宫缩乏力的产妇均给予催产素加强产力,行胎心监护。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92.0%,对照组产妇仅为74.0%,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潜伏期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先露下降平均速度、宫口扩张速度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组间比较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活跃期观察组产妇的先露下降平均速度、宫口扩张速度,都明显的短于对照组产妇,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熟练掌握位难产的征象,严密观察产程,及早识别位难产,并及时给予人工破膜、产妇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和徒手旋转胎头等临床护理,可显著降低产程胎难产发生率,对于确保产妇与胎儿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头位难产 识别 临床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带脱垂分娩方式选择,分娩时间与新生儿预后关系。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住院患者中发生位脐带脱垂8例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性脱垂5例,隐形脱垂3例,剖宫产7例,阴道分娩1例,正常评分新生儿5例,新生儿重度窒息2例,新生儿死亡1例。发现隐性脐带脱垂多发生在临产前,显性脐带脱垂多发生于活跃期及第二产程。结论脐带脱垂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围产儿病死率明显增加,脐带受压的程度和脱垂的时间长短与新生儿预后密切相关。脐带脱垂重在预防,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正确处理可以明显改善围产儿结局。

  • 标签: 脐带脱垂 剖宫产率 围产儿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陶瓷对陶瓷髋臼和陶瓷对聚乙烯髋臼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56例,分别按照髋关节置换术方式不同分成陶瓷-陶瓷组76例,陶瓷-聚乙烯组80例,对比组患者手术效果及Harris评分结果。结果组患者随访时间12~58个月,随访平均时间(26.35±579)个月;组患者无1例出现任何感染、脱位、神经损伤以及骨折等不良并发症;陶瓷-陶瓷组患者Harris术前、末次随访评分分别为(41.28±3.50)分、(90.86±3.67)分,陶瓷-聚乙烯组患者Harris评分术前、末次随访分别为(41.35±3.58)分、(88.89±3.36)分;组患者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无法获得统计意义,P<0.05。结论陶瓷对陶瓷髋臼和陶瓷对聚乙烯髋臼髋关节置换术均能获得良好治疗效果,而且差异不明显,但远期预后需进一步研究、随访。

  • 标签: 陶瓷头对陶瓷髋臼 陶瓷头对聚乙烯髋臼 髋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治疗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分组法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2个组别。给予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针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认知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治疗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其认知功能,临床价值极高。

  • 标签: 头针治疗 脑卒中 认知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白花舌草(HedyoticDiffusaWilid,HDW)对大肠癌5-FU耐药细胞miRNAs表达的调控作用,进一步揭示其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HCT-8/5-FU细胞,经HDW处理,采用MTT检测细胞活力、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icroRNA(miRNA)表达谱芯片分析、QPCR验证差异miRNA表达、GO及Pathway分析预测差异miRNA调控的信号通路。结果:HDW可显著抑制大肠癌HCT-8/5-FU耐药细胞的活力,降低细胞密度;HDW调控57个miRNA差异表达,其中上调23个,下调34个;QPCR验证HDW上调miR-92b-5p、miR-1247-3p、miR-4800-5p的表达,下调miR-4454、miR-4443、miR-483-5p的表达;信号通路预测显示HDW可调控PI3K/Akt、TGF-β/Smad、MAPK、P53、Wnt、JAK-STAT等多条与细胞耐药、迁移、侵袭、增殖、凋亡有关的信号通路。结论:HDW对大肠癌5-FU耐药细胞HCT-8/5-FU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调控miRNAs表达是其逆转大肠癌耐药的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白花蛇舌草 大肠癌 MICRORNA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油膏中羟苯甲酯和羟苯乙酯含量的方法。方法油膏前处理采用甲醇加热及冰浴去除杂质。色谱条件为Kromasil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醋酸(v/v)=4753。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32℃;检测波长为256nm。结果羟苯甲酯及羟苯乙酯分别在3.28~32.8μg/mL,3.64~36.4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6±1.32%及98.92±1.24%。结论该法重现性好,回收率高,适合于油膏中羟苯甲酯及羟苯乙酯的质量控制。

  • 标签: HPLC 蛇油膏 羟苯甲酯 羟苯乙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位胎膜早破孕妇临产时做好体位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56例位胎膜早破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普通组28例与干预组28例,普通组孕妇接受常规低臀高位体位,提供常规临产期护理,干预组孕妇接受阴道检查后观察胎先露部位到达位置,当发现到达坐骨棘以上横指以下时,可嘱咐孕妇下床活动,观察组孕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用时、产后出血量,总结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普通组患者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等用时均较高,干预组用时较少,且干预组产后出血量低于普通组,P<0.05。普通组患者接受剖宫产率为71.43%,干预组患者为17.86%,且干预组患者接受导尿率为21.43%,低于普通组(75%),P<0.05。普通组患者满意度为67.86%,干预组为92.86%,干预组患者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对于胎膜早破孕妇加强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重点做好体位干预措施,大部分孕妇表示对于临床服务感到满意,且孕妇产程用时较短,术后出血量较少,孕妇自然分娩率较高。

  • 标签: 胎膜早破 体位 生产方式 护理干预
  • 简介:摘 要 目的 : 对头针配合体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 选取 1994年至 2016年 我院收治的 210例 急性腰扭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针中的双侧顶颞前斜线上1/5以及顶旁 1线较长时间留针,再配以循经取穴 开展 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 有效率达100%。 结论 : 提示针配合体针治疗急性腰扭伤,方便易行,康复迅速。

  • 标签: 急性腰扭伤 针灸疗法 头针 体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位难产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入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本院位难产患者72例,按数字随机表分组。一组为对照组,有36例,护理方法选择常规模式;另一组为实验组,有36例,护理方法选择循证护理。对比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自然分娩率高,剖宫产率低,并发症率低,满意率高,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位难产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护理效果好,产妇自然分娩率高,剖宫产减少,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 标签: 头位难产 循证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位难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位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位难产产妇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组患者分娩结局和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组患者阴道助产分娩率37.50%/35.00%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3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剖宫产率30.0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结论循证护理在位难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自然阴道分娩率,减少剖宫产率,并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头位难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徒手旋转在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位难产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按照常规产程行自然分娩及助产护理,观察组给予徒手旋转胎助产护理。结果组产妇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剖宫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位难产产妇进行护理干预时,施以徒手旋转,能够减少产妇的痛苦,使其变难产为顺产,降低剖功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胎儿窘迫率,在一定程度上为母婴健康提供了保障,临床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