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作用。方法在我院检验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进行血液检验的人群中,抽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通过静脉采集10ml血液,每个研究对象的血液装入两个消毒试管中,每个5ml,其中一个血液样本标记为对照组,另一个为观察组。以此类推,每组有60例血液样本,且组间无差异。在对照组血液样本中予以室温自然分离和规范离心,在观察组血液样本中进行人工溶血并规范离心。然后对比分析两组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结果在两组血液生化检查结果中,对照组血液样本的AST、ALT、LDH以及K+的检测值明显低于观察组,其组间差异皆具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血液检查结果中的BUN、UA、TG、Cr和GLU检验值无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结论当血液样本中发生溶血现象时,会对血液检验的结果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检验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好血液样本采集和储存工作,从而有效提高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 标签: 溶血现象 血液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曲阜市重性精神疾病的流行情况、分布规律,为有效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应用SPSS21.0软件,调取曲阜市重性精神疾病系统2013年1月1日-2014年7月31日417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分析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情况。结果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病种、性别、年龄、婚姻、经济、文化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应通过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强化医疗保障体系、健全防控网络等手段,逐渐减少重性精神疾病的发生。

  • 标签: 重性精神疾病 住院患者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针对苯丙胺所致精神疾病的患者用药物和非药物(心理干预)治疗,将60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一般常规性的措施基础上,采用了积极主动的干预措施。采用临床WilliamW.K.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焦虑量表SDS量表,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患者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者间的差距有县局的意义。结论综合双心诊疗模式,能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 标签: 苯丙胺 心理干预治疗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随着当代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在医学上的应用愈发广泛。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使用的PHILIPS1.5T核磁共振出现的故障,围绕四个MRI设备常发生的故障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简便维修方法,以供同行参考,避免医院出现由于MRI设备突然发生故障而引发的医患纠纷。

  • 标签: 故障现象 MRI设备 维修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中用药不合理现象进行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开展。方法抽取3000份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患者资料,分析所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经质控办审核后根据存在的用药不合理现象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并于2015年1月实施,抽取2015年1月至12月间患者资料3000份,对用药不合理现象进行统计,并与实施前进行对比。结果分析2014年病历可知,用药不合理现象主要为无指征应用抗生素、治疗剂量、给药次数、给药方式、溶媒选择不合理及重复用药、配伍禁忌;2015年应对措施实施后,其各类用药不合理现象的发生率均明显减少,与2014年对比P<0.05。结论对用药不合理现象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对提高用药安全性及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临床用药 不合理用药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的影响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正常者9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予以5mL的静脉血液采取,分别装进两个试管分成两组,予室温自然下分离及规范离心98例试管血液作对照组,予溶血且规范化离心分离的试管血液98例作研究组,分析两组血液检验后相关血液指标比较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液样本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固醇(CHOL)和钾离子(K+)检测值,比对照组高(P<0.05);且研究组血液样本中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值,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两组血液标准中尿素氮(BUN)、血尿酸(UA)、肌酐(Cr)、葡萄糖(GLU)和甘油三酯(TG)的检测值,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血液样本发生溶血现象会造成血液生化相关检测多项指标显著变化,因此,血液检验中需严格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提取、存储和检验操作规范,进而有效提升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 标签: 溶血现象 血液 检验 影响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slowflowphenomenon,CSFP)是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未发现冠状动脉具有明显病变,但却出现冠状动脉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这一现象由Tambe等于1972年首次提出。然而CSFP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因此临床治疗也尚无特效药物。本文仅就CSFP临床药物治疗予以综述。

  • 标签: 冠状动脉慢血流 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236-01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最佳药物治疗方案。方法: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筛选出4组不同的用于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方案,A组患者(10例)采用富马酸喹硫平片+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治疗,B组患者(12例)采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利培酮片治疗,C组患者(10例)采用奥氮平片+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治疗,D组患者(10例)采用富马酸喹硫平片+盐酸舍曲林片治疗。观察4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敏感度分析。结果:A、B、C、D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8/10)、50%(5/12)、60%(6/10)、100%(10/10),D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4组药物治疗方案中,D组的成本最小,效果最好,成本-效果比最小;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D组的成本效果比最低。结论:富马酸喹硫平片+盐酸舍曲林片治疗青少年抑郁症,成本-效果最优,安全性好,是本研究中的最优方案。

  • 标签: 抑郁症 成本-效果分析 青少年 精神病性症状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无处不在,手指一点,各类相关的信息尽收眼底,越来越多的人们依赖于网络,包括生活、娱乐、医疗等,随之滋生出各种时髦的生活方式,“网络自诊”也不例外。尽管“网络自诊”方便快捷、甚至觉得很优惠,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通主要过对近年来接诊病人中以大学生为主的一种“网络自诊”现象的调查,存在各种不同的病例类型,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原因、健康隐患,为寻求更好的实施健康教育方式、网络医疗安全的方法提供依据。

  • 标签: 大学生 网络自诊 健康隐患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时,造成血小板(PLT)假性减少的原因,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对PLT值进行纠正。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PTL计数,筛取110例首次PLT检测值低于50×109/L的住院病人样本,结合镜检法和手工法对样本进行分组分析及纠正。结果仪器提示的PLT报警信息和镜检法观察到的现象并不每一例都完全一致,对发生聚集现象的样本,重新抽血检测,PLT值都明显升高;PLT直方图没有拟合出现曲线的样本手工法计数值比仪器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对PLT值低于50×109/L的样本,应结合镜检法、手工法进行纠正,以保证计数值的准确性。

  • 标签: 血小板 假性减少 镜检 手工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房室结双径路文氏现象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入的诊断房室结双径路相关文氏现象患者27例,分析对比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资料。结果检查结果中顺向型23例,逆向型4例,顺向型主导节律有窦性心律18例,房性异位心律5例。PR间期最大增量变化在0.14~0.39(0.21±0.07)s,快径路顺传PR间期变化在0.15~0.24(0.17±0.06)s,慢径路变化在,0.31~0.63(0.44±0.08)s。逆向型主导节律有右室起搏心律2例以及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2例,RP间期的最大增量变化在0.19~0.23(0.23±0.04)s,快径路逆传的RP间期0.11~0.17(0.15±0.03)s,慢径路逆传的RP间期0.31~0.56(0.44±0.07)s,4例患者心电图均出现单个心室回波,其中有1例不伴RP间期跳跃式延长,其机制为激动经慢径路发生文氏型逆传,随后诱发快慢型AVNRT。结论房室结双径路心电图变化性极强,但是,大部分房室结双径路通过推理性分析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房室结双径路 文氏现象 心电图分析
  • 简介:目的庆大霉素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随着其使用剂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它的耳毒性逐渐明显。本实验在体外用新生C57BL/6J小鼠的耳蜗基底膜构建庆大霉素耳毒性模型观察自噬的发生。方法体外原代培养的耳蜗基底膜应用庆大霉素之后,行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的结构,免疫荧光、免疫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II的变化。结果在庆大霉素的耳毒性模型中,观察到了自噬现象的发生。结论自噬参与了庆大霉素的耳毒性过程,提示我们干预自噬可以影响庆大霉素的耳毒性过程。

  • 标签: 毛细胞 庆大霉素 耳毒性 自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5年12月的100份血液检测样本为研究对象,所有血液样本均为来本院健康体检正常者的血液样本,采集受检者空腹静脉血6ml,然后置入2支一次性干燥管中,每支管中各3ml,一组为溶血组,一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糖(Glu)、总胆固醇(CHOL)、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K+、Na+的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的Alb、TP、Glu、CHOL、TBiL、ALT、AST、K+、Na+与溶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的TG、BUN与溶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溶血现象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有重要影响,要积极预防溶血现象的发生,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溶血现象 生化检验 静脉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呕吐的原因,探讨预防缓解新生儿呕吐的发生,避免或降低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针对新生儿呕吐的原因分别采取合理喂养、保持患儿安静、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稳定。针对呕吐的不同原因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新生儿发生呕吐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喂养不当、胃食道返流、咽下综合症以及消化道畸形、幽门痉挛、颅内压增高、肠道外部感染、肠道内部感染、用药产生的副作用。结论经过病因的分析,合并护理干预。可以使新生儿呕吐现象减少,同时也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新生儿 呕吐原因 病情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门诊药房退药原因,探讨减少退药现象的途径。方法对我院2015年门诊药房发生125张退药申请单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退药原因主要为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拒绝用药、病情改变、不合理用药等,退药品种以抗菌药物为主。结论我院退药现象较为普遍,医院应规范医师的处方行为,加强医患沟通,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门诊药房 退药 分析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