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与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调,津液失常等因素密切相关,正气不足是肿瘤发生的前提条件,邪气距之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针对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以及手术、放疗、化疗对机体的损伤,我院临床医生提出以扶正和祛邪为两大基本法则,总结出协定处方“扶正方”,通过补气、健脾、养阴、益肾,配合各种西医疗法,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 标签: 扶正方,肿瘤,扶正,祛邪
  • 简介:(西元200-280)又名董平,字君异(一说君平),号拔墘,侯官县董墘(一说董厝)村(今福建省长乐市古槐镇青山村)人,东汉建安时期名医。少年学医,信奉道教,後曾任侯官县小吏,不久归隐家乡,一面练功,一面行医。董医术高明,与南阳张机、谯郡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医”。

  • 标签: 杏林 青山村 长乐市 福建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中心中药协定方治疗不寐症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在我中心诊治的350例不寐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均分两组,分别采用常规纯西医对症治疗(对照组)和联合我中心中药协定方治疗(观察组),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I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A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药协定方 不寐症 AIS评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定方治疗肛周湿疹的疗效。方法:抽调我院2020年8月~2021年5月72例肛周湿疹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归纳分组,甲组采用常规治疗(36例),乙组在甲组基础上采用医院协定方开展治疗(36例),评估两组疗效。结果:乙组患者用药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甲组;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其疾病复发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定方使用后,可有效改善肛周湿疹患者中医证候,促使临床疗效提升。

  • 标签: 协定方 肛周湿疹 中医证候积分
  • 简介:1基本概念和由来底浦斯情结为弗洛伊德在治疗癔症病人时发现的一个现象:在通过精神分析呈现出来的儿童早期的冲突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最为强烈的、约产生于4~5岁,与欲望及客体关系有密切关系的底浦斯情结(Oedipuscomplex).弗洛伊德对之的主要描述为,男孩存在着想与其母亲性交,完全占有其母亲的欲望,并想以某种方式摆脱父亲,在不寻常情况下,少数儿童还有弑父的念头.在弗洛伊德看来这是一种男孩对父亲的爱,与害怕受其拒绝或身体受到其伤害特别是害怕因父亲的报复将其生殖器阉割的冲突,此称为'阉割性焦虑'(cas-trationanxiety).幼女也存在着类似的模式,只是将父母的角色进行了调换.据推测,上述两种相反的情结均在男孩或女孩身上同时存在,故我们也可发现男孩想占有父亲,摆脱母亲的欲望,此说明无论男女,每个人先天均具备双性倾向(San-dlerJ).

  • 标签: 俄底浦斯情结 中国 癔症 治疗 抑郁 哀伤
  • 简介:《养老亲书》是我国现存较早期的老年医学专著,其学术思想相对集中于衰老的病因学探讨及食疗养生,并认为衰老多责之脾胃,且对脾肾互济有所阐释。为梳理其脾肾互济的学术思想,从脾胃先宗、肾脏同资、脾肾互济三方面,对老年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列举相应调养方。

  • 标签: 《养老奉亲书》 脾胃先宗 肾脏同资 脾肾互济
  • 简介:摘要依达拉是治疗脑梗塞及其后遗症的常见用药,但是其有罕见并发症,对于年纪较大、基础疾病多的患者我们应慎用,以下就是我科遇见一例不良反应,汇报如下。

  • 标签: 依达拉奉 急性肾衰竭 血小板减少
  • 简介:科技日报消息,俄罗斯一个科研小组,经过多年探索,研究出通过大分子化合物载体将治癌药物直接置于癌细胞核内的治疗方法,为有效根治癌症开辟了新的途径。

  • 标签: 俄罗斯 药物 癌细胞 治疗 肿瘤
  • 简介:时隔75年,炭疽疫情"重返"位于俄罗斯北西伯利亚地区的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致使一名男童死亡,另有数十人受感染,2300多头驯鹿死亡。当地政府将这场疫情归因于异常炎热的天气,称热浪致使那里的永久冻土融化,而原先埋藏在地下、曾受感染的驯鹿尸体是这轮疫情的病源。[损失严重]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政府1日证实.一名12岁男童因炭疽死亡。

  • 标签: 西伯利亚地区 永久冻土 阿里克 边疆区 波波娃 德米特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应用顺来康治疗。治疗组应用依达拉治疗。结果治疗后2组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治疗急性脑梗塞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 标签: 脑梗塞 急性病 依达拉奉
  • 简介:摘要张文仲为唐初著名医家,官至尚药御,善疗风疾,对医方医术有独特的见解,并著书立说,旧、新《唐书》皆有传。由于年代久远,尤其是唐朝中后期战火频仍,其著作失传。敦煌藏经洞文献中,有署名张文仲的医方6首,是研究张文仲著作及医学思想的重要材料。此外,吐峪沟出土文献中也有疑似张文仲著作的残片,内容可与传世文献(如《外台秘要方》)所引张文仲著作相对比。结合传世与出土文献材料,对张文仲医学著作进行考证,以此考察其医学成就。

  • 标签: 张文仲 吐峪沟 出土医学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对依达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从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筛选出66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3例。采用常规疗法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依达拉治疗的33例患者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Hcy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急性脑梗死治疗药物,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13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加常规治疗组69例和常规治疗组69例,依达拉加常规治疗组在常规应用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和对症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用14天。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结果各组治疗后14天ESS及ADL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在两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14天后治疗组在显效率及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且早期用药效果更好。

  • 标签: 急性脑梗塞依达拉奉注射液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4d,给予临床常规的治疗,包括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调控血压、血糖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用银杏达莫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无1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临床采用依达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大胆推广应用。

  • 标签: 依达拉奉 进展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常规抗血小板及改善循环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治疗。结果治疗后2组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依达拉治疗急性脑梗塞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 标签: 脑梗塞 急性病 依达拉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依达拉在脑梗死急性期清除自由基,阻止脑梗死进展,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6月发病在24小时内,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2组,A组应用依达拉,B组不应用清除自由基药物。观察发病1周内病情进展情况。结果依达拉组脑梗死进展发病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依达拉对急性脑梗死早期清除自由基损害疗效显著。

  • 标签: 依达拉奉 自由基损害 急性脑梗死 脑梗死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在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方法2015年6月—2017年3月本院住院脑出血患者中选出62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依达拉+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显著提升(P<0.05),而神经缺损程度(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55%>80.64%)和ADL评分(72.95±8.64)分>(65.82±6.87)分相对更高(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4.49±1.02)分<(6.62±1.04)分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当中,应用依达拉作为治疗药物,可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有着明显疗效及临床意义。

  • 标签: 依达拉奉 脑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为急性脑出血患者利用依拉达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双盲法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依达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施常规治疗联合依达拉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单独实施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增加依达拉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可及时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