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开发二次资源--尾矿资源已势在必行。本文探讨的是用磁选柱回收朝鲜某含尾矿的可行性,试验表明:采用磁选柱可以实现回收该尾矿中的的目的,铁精矿品位可达65%以上,铁精矿产率、回收率指标亦较高,该尾矿资源的开发意义重大,不仅腾出了尾矿场地,解决了环境污染,也解决了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对原料的需求,并为我国尾矿资源的开发开辟了一条途径。

  • 标签: 磁选柱 尾矿 磁铁矿 回收率 二次资源 环境污染
  • 简介:简述了我国尾矿的资源状况,介绍了用尾矿制作各种建筑用砖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尾矿制砖是尾矿综合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

  • 标签: 铁矿 尾矿 综合利用 建筑用砖 烧砖工艺
  • 简介:冶金企业直接还原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是粉尘,而且,粉尘的产生量大,粒度较细,成分复杂,处理难度相当大。本文简要介绍了冶金企业直接还原项目的粉尘污染现状和原有的粉尘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粉尘的性质和除尘装置的性能要求,对除尘装置进行了选择。通过分析论证,在各个产尘点位设置了重力沉降室、陶瓷多管除尘器、布袋除尘器、旋风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经权威机构监测,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均在95%以上,各产尘点粉尘排放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GB16297—1996),又采用全封闭湿式清灰,基本避免了二次扬尘。从除尘器除下的灰尘,根据其化学性质和成分的不同,进行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力求使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有机的结合。

  • 标签: 冶金企业 直接还原铁项目 粉尘治理系统 工艺流程 除尘器 粉尘粒径
  • 简介:以家用微波炉,全聚四氟乙烯微波消化罐和HNO3/H2O2消解体系溶样,选择最佳溶样条件,对发样和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并和传统湿法(HNO3/HCLO4)消解体系溶样做了对比,通过测定和比较,表明微波溶样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证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

  • 标签: 原子吸收光谱法 样品 误差 分析
  • 简介:通过实验制备了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硫酸(PFSS),用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测定了PFSS中铁的形态,考察了熟化时间、Fe3+/SiO2摩尔比对的形态分布及转化规律的影响。不同Fe3+/SiO2摩尔比的PFSS中Fe(a)的量最多、占50%以上,Fe(c)在35%~50%之间,Fe(b)在0~5%之间。研究表明:的形态分布及其转化规律与溶液的酸度及聚硅酸的存在有关。

  • 标签: 络合剂 化学键 络合物 比色法
  • 简介:通过对选硫全尾砂胶结配比和掺入一定量添加剂试验研究,提出了降低硫含量、改善渗透性、添加粉煤灰等技术处理措施,实施硫尾砂全尾胶结充填的可行性探讨。

  • 标签: 全尾砂 胶结充填 硫化矿物 粉煤灰 充填采矿法
  • 简介:分析广西大气污染与直接燃用硫煤的关系,探讨适合我区硫煤的洁净利用技术。

  • 标签: 高硫煤 洁净利用 环境保护
  • 简介:采用SBR活性污泥法,选用从海水、采油废水及长期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的耐盐有机物优势降解菌来处理含氯采油废水.现场中试试验证明:在氯离子浓度小于10000mg/L时,用该法可使处理后的含氯采油废水达标排放.研究表明,解决含氯采油废水生物治理的前提是驯化具有良好有机物降解性能的耐盐微生物.

  • 标签: 废水处理 油气田 含氯 采油废水 SBR法 生物治理
  • 简介:从2002年12月13日起,全国开展一场剧毒杀鼠剂及毒农药专项整治活动,对农药生产集中地及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集散地进行重点和突击性检查,彻底捣毁生产违禁剧毒杀鼠剂和毒农药的黑寓点,取缔非法销售的经营单位和摊点。对违禁剧毒鼠药及毒农药等各类农用危险品进行清查清缴,集中处理,排查隐患.堵塞漏洞,

  • 标签: 剧毒杀鼠剂 农药 安全管理 农用危险品 清洁生产
  • 简介:<正>1.概述目前广泛应用于图像采集、电视监控及科研项目中的CCD摄像机通常为电视制式的PAL或NTSC制,它们是25帧/S或30帧/S,即每秒钟输出25帧或30帧图像,适合地采用电视接收机或者视频监视器显示输出图像,并且是隔行扫描方式,分为奇数场和偶数场,两场为一帧。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时间为(1/10)S,只要每秒出现10帧图像即可在大脑中产生动画感

  • 标签: CCD摄像机74H0 电视制式 视觉暂留 图像采集 显示输出 帧频
  • 简介:作用位点和作用机理相同的污染物通常具有毒性加合作用,但是各个污染物对总体毒性的贡献并不相同,因此需要采用等毒性当量方法进行归一化。本研究选取了5种具有较强芳烃受体效应的多环芳烃(PAHs),通过大鼠肝癌细胞株H4ⅡE体外EROD酶诱导试验,得到相应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并计算了单个PAH的毒性当量因子(EROD-TEF)。研究结果表明,不同PAH对EROD响应的EC50有较大区别,毒性相对强弱按照苯并[k]荧蒽〉茚并[1,2,3-cd]芘〉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苊的顺序递减,对应的EROD—TEF值分别为1.1×10^-4、3.0×10^-5、3.9×10^-6、2.8×10^-6和1.5×10^-6.利用所得到的EROD—TEF值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测定的太湖梅梁湾地区表层沉积物中16种PAHs的浓度,计算得到5种PAHs的2,3,7,8-TCDD毒性当量TEQPAH,并与体外EROD酶诱导生物测试方法测得的表层沉积物毒性当量EROD—TEQ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者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r^2=0.65,P〈0.05),证明实验测得的EROD-TEF值能够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所研究的沉积物样品中5种PAHs对总芳烃受体效应的贡献均大于50%,表明PAHs是太湖梅梁湾地区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的芳烃受体效应活性物质,其可能引起的环境风险应得到进一步重视。

  • 标签: 多环芳烃 毒性当量因子 毒性当量 EROD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