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光化烟雾是指各种生产设备,特别是汽车排出废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干热、阳光照射的特定条件下,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反应,而生成新的二次污染物。它刺激眼睛和咽喉,严重时破坏人体呼吸系统,并对植物和橡胶物品有害。目前,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的增长,光化烟雾污染已日益威胁居民生活。有关专家指出,只有调整机动车燃料结构才能对光化烟雾污染做出有效控制。

  • 标签: 光化学烟雾污染 二次污染物 危害 氮氧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 光化学反应
  • 简介:通过对催化裂化催化剂活性组分-分子筛的生产工艺过程铵盐消耗的分析,在小试试验的基础上,结合装置实际情况,经优化工艺条件,改进工艺流程,降低交换过程铵盐投料比,并用后工序废液代替化学水用于前工序浆液的调配等手段,使铵盐消耗量由1.8t/t降至0.95t/t,每年可节约467.5万元;同时采用氨氮回收技术将高氨氮污水中氨氮含量由原来的5000mg/L降至200mg/L以下,为最终采用生物法将污水氨氮含量降至15mg/L以下达标排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 标签: 降低 超稳分子筛 污水 氨氮 工艺
  • 简介: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地球大气中的某种分子可能会比科学家们之前所预料的能更有效地帮助地球降温。由于大气中90%产生克里吉中间体的烯烃都来自于地球的:生态系统,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地球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所起的良好作用比我们想得更为有效。”他认为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人们需要大力保护现存的生态系统。

  • 标签: 地球大气 大气分子 降温 地球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科学家
  • 简介:镉是一种无处不在的重金属环境污染物,广泛用于工业环境中。普通人主要通过摄食、吸烟及饮水等方式摄入镉。1993年国际肿瘤研究机构(IARC)就已将镉及其化合物列为第1类人致癌物,镉的致癌性被广泛研究,大量研究发现镉会提高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等肿瘤的患病风险。但至目前为止,镉的致癌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认为镉通过以下几方面致癌:氧化应激、抑制DNA损伤修复、DNA异常甲基化、抑制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调控、致多种基因异常表达、雌激素样效应、促进肿瘤干细胞生长、慢性炎症刺激。

  • 标签: 重金属 致癌 分子机制
  • 简介:近日,有舆论曝光湖南衡东县大浦镇有300多名儿童检测发现血铅超标,疑为当地一家化工企业污染所致。据悉,该工厂的厂区内烟气弥漫,大量灰色烟尘从车间顶棚冒出,排污沟直接通往湘江。然而面对记者关于事发原因的提问,当地官员竟称,超标原因不能确定,嘴里咬铅笔"也可能铅"。我国儿童血铅的健康标准值为100微克/升,高于这个标准就是铅中毒。

  • 标签: 儿童血铅 大浦镇 铅超标 超标原因 排污沟 行事风格
  • 简介:无机复合高分子混凝剂具有效果好,稳定性高,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廉等特点,因而其研制和应用已成为热点和发展趋势.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发展现状,着重介绍了其主要性能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标签: 无机复合高分子 混凝剂 新进展 废水处理
  • 简介: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在α-Al2O3陶瓷管载体表面合成了致密的NaA分子筛膜,考察了2种原料配比对合成分子筛膜的影响.利用SEM、XRD和单组分气体渗透等方法对NaA分子筛膜进行表征.由SEM照片可以观察到,按照配比n(Na2O)∶n(SiO2)∶n(Al2O3)∶n(H2O)=2∶2∶1∶200合成的NaA分子筛膜表面存在许多较大的晶体团,影响膜的连续性,而按照配比n(Na2O)∶n(SiO2)∶n(Al2O3)∶n(H2O)=6∶2∶1∶600合成出的NaA分子筛膜表面平整,分子筛晶粒均匀,二者膜厚均约为20μm.由XRD确定合成出的为NaA分子筛膜.通过单组分气体渗透率测得H2/N2、H2/C3H8理想分离因数接近Knudsen扩散机制的水平,说明气体是通过晶间孔隙渗透的.

  • 标签: 膜分离 分子筛膜 水热合成 表征 α—Al2O3陶瓷管
  • 简介:益生菌对人和动物有益作用在过去已经得到大量的动物和人体试验实证,但对于其益生作用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尚有待进一步完善.益生菌制剂的作用效果不稳定、不显著、不确定等问题依然存在.近年来大量针对益生菌及肠道细胞、益生菌对致病菌和益生菌对疾病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因此,对以上三方面作用机制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对未来发展方向做了一些预测.图5,参27.

  • 标签: 益生菌 分子机制 肠道细胞 抗致病菌 炎症性肠病
  • 简介:用石墨化学纯化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水,以直接中和法制备不同pH值的聚硅酸多核复合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在50℃下,对制备的混凝剂进行常压干燥,得到固体产品后进行结构表征。Fr—IR结果表明,适宜pH值下有Si-O-Al和Si-O一Fe生成;XRD图谱也表明,多核复合混凝剂含有新的化学物质而非原材料的简单混合。不同pH值混凝剂的微观结构稍有不同。混凝试验表明,混凝效果与混凝剂微观结构有关,适宜pH值(2.77、3.60)的复合混凝剂可以得到好于常规硫酸铝的混凝效果。在最优剂量下,PAFSS(多核复合混凝剂主要成分为Si、Al、Fe及SO4^2-,pH=3.60)对垃圾渗滤液中COD和重金属Cr的去除率分别达55%和97%;pH值太高时(3.98),混凝剂不稳定,混凝效果变差。研究表明,多核复合混凝剂中所含的少量具有混凝作用的Mg2+、Ti4+、Zn2+等对混凝效果具有协同作用。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多核复合混凝剂 微观结构 混凝性能 混凝机理
  • 简介: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日用化学品洗涤产品、化妆品、消毒剂、杀虫剂等等。它们似乎与油盐酱醋一样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是我们在享受日化产品带来的方便的同时,难免会受到化学品的毒害。如何减少化学品对健康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呢?我们给您支几招。

  • 标签: 日用化学品 使用 环境污染 危害
  • 简介:通过对低分子环保型压裂液体系(LMF)与传统瓜尔胶压裂液体系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低分子环保型压裂液体系,无论在工程还是在环保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它的推广应用,将产生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我国绿色环保压裂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低分子 环保型 压裂液 环境效益
  • 简介:涂装作业场所使用的油漆和溶剂一般是易燃易挥发的液体,因而此类场所的火灾爆炸危险很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巨大的财产和人员损失。本文针对此类场所火灾爆炸事故的特点,分析对比了各种消防系统对此类场所火灾爆炸事故的控制能力,提出了细干粉灭火系统相对于其他消防系统对于控制此类场所火灾爆炸危险的优点,同时也对探测器的选型进行了讨论,并结合实例进行了细干粉灭火设备在涂装作业场所的应用设计。

  • 标签: 消防工程 超细干粉 涂装作业 爆燃 消防设计
  • 简介:针对辽河油田稠油污水的特点设计了处理工艺流程,进行了药剂的筛选,根据各工艺设备的出水水质要求确定了合适的净水剂、除硅剂、阻垢剂的加量,并进行了现场实际应用,外输出水达到锅炉给水指标要求,用于锅炉注汽使用,效果良好,分析了该稠油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稠油污水回用锅炉的建议。

  • 标签: 辽河油田 超稠油污水 深度处理 悬浮物
  • 简介:摘要:化学水处理技术的作用十分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厂的正常用水,尤其是在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的硬度相对较高,且杂质较多,此项技术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对于各种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导致电厂的能源生产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对此,对于电厂来说,需要对化学水处理技术进行不断地研究与改进,从而满足日常生产的需要。

  • 标签: 电厂化学 水处理 技术
  • 简介:通过研究胞外生物高分子絮凝剂(BFSVI-SD)的成分与结构,探讨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首先采用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蒽酮比色法、Molisch反应、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胞外生物高分子絮凝剂BFSVI—SD的成分与结构。发现絮凝剂BFSVI—SD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结构中含有大量羟基和羧基。高分子链以聚集态形式存在,星现较疏松的纤维状结构。同时,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对淀粉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及毒性试验结果,提出了絮凝机理。由于该絮凝剂是一种极性大分了,与水中有机物颗粒之间存在范德华力,和质点之间以离子键、氢键形式结合,通过吸附架桥作用形成絮凝体。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水处理 胞外生物高分子絮凝剂 絮凝机理 多糖
  • 简介:简述了分子筛的基本结构、类型、用途以及合成原料等。对粉煤灰合成分子筛过程中的各种预处理方法和晶化合成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了详细描述,其中,使用最广泛的预处理方法为酸处理法,合成方法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为水热合成法,并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对酸预处理和水热合成法的改进提出了展望。

  • 标签: 粉煤灰 分子筛 预处理方法 晶化合成方法
  • 简介:我们生活在一个化学品的世界.我们使用或消费的几乎任何一种产品都含有人造化学品.1930年全球化学品产量约为100万吨;而现在却达到了4亿吨.去年全球化学品产量估计接近2万亿美元.

  • 标签: 事实数据 化学品风险管理 化学工业国际
  • 简介:据英国卫报报道,英国官方9月24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该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比例达到25%,首次超过煤炭。英国发电总量中居首位的是天然气,其占比在今年第二季度达到30%,可再生能源则紧跟其后位居第二,核能发电量以21.5%的占比位列第三,而污染最大的煤炭发电则降到第四位,

  • 标签: 可再生能源 发电量 英国 煤炭 数据显示 发电所
  • 简介:1月5日中午11点多,南京一辆地铁列车行至河定桥站时。一股浓浓的白烟伴随着火苗在列车尾部车厢冒出,乘客们吓得纷纷避让。车门打开后,乘客迅速撤离,车站工作人员与地铁警方、热心乘客,合力将火扑灭。

  • 标签: 地铁火灾 化学物品 地铁列车 列车尾部 工作人员 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