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测定了垃圾焚烧飞灰中铅的含量。重点研究了铁氰化钾的用量以及加入盐酸羟胺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入铁氰化钾可以促进铅烷生成,盐酸羟胺可起到抑制干扰的作用。方法的检出限为0.39μg/L,回收率为83.6%~101.3%。

  • 标签: 垃圾 飞灰 原子荧光法 微波
  • 简介: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煤氧化和阻化的微观结构变化特征,对研究煤低温氧化和阻化机理有重要意义。采用TENSOR37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通过对阳泉无烟煤氧化和阻化的红外光谱图的分析,研究阳泉无烟煤在添加化学阻化剂前后煤分子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图中位于高波数的羟基(—OH)吸收峰较弱,吸光度只有0.086-0.122,在加入吸水盐类阻化剂(MgCl2)后,吸光度约为原煤样的1.5倍,谱峰明显加强;在阻化前的低温氧化过程中,酚、醇、醚、酯的C—O吸光度由0.309降到0.207,甲基(—CH3)、亚甲基(—CH2—)的吸光度分别由0.027、0.019、0.042和0.056降到0.012、0.010、0.031和0.047,吸收峰强度逐渐减弱,芳烃C—H吸光度分别由0.031和0.040升高到0.077和0.087;在阻化后的低温氧化过程中,C—O含量基本不变,甲基、亚甲基的吸光度分别由0.017、0.011、0.034和0.040降到0.012、0.009、0.031和0.038,吸收峰减弱的速度明显降低,芳烃C—H的变化并不大。研究表明:在高变质阳泉煤中,含氧官能团和脂肪侧链的含量很低,在低温氧化过程中,很容易被氧化;吸水盐类阻化剂MgCl2可以通过与煤分子间发生取代和络合等作用,增加煤分子的稳定性,提高煤分子氧化的活化能,降低煤的氧化速率。

  • 标签: 安全学 无烟煤 自燃 氧化 阻化 红外光谱分析
  • 简介:为了促使我国环境监测工作更加深入和细致,得到更准确可靠的监测结果,对微萃取(SPME)技术在大气监测、水体监测、土壤及沉积物监测和生物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根据SPME在测定污染物的浓度和存在形式,来源、分布和运移规律,以及降解、转化过程等方面的特点,提出进一步开发SPME原位测定技术和与大型仪器联用技术,将有利于其测定范围和种类的增加。同时由于SPME技术的特点适合海洋环境介质的测定,建议在海洋监测领域推广使用,使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更加深入和广泛。

  • 标签: 环境监测 固相微萃取 应用进展
  • 简介:以硝普钠(Sodiumnitroprusside,SNP)为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供体研究了NO对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对不同浓度SNP在海水介质中释放NO的过程进行了监测;对所培养的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进行藻密度测定,观测NO对微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10和100μmol·L-1的SNP释放NO浓度大约分别为6×10-9、9×10-9和2×10-7mol·L-1左右,而释放时间分别为4、5.5和7.5h.研究表明,NO对不同微藻有明显不同的作用规律:NO持续作用下,对亚心形扁藻的最佳作用浓度在10-8mol·L-1数量级;对赤潮藻中肋骨条藻的最佳作用浓度在10-9mol·L-1数量级;赤潮藻对NO的响应比非赤潮藻更灵敏,NO可能是海洋生态系中微藻生长重要的调节因子.

  • 标签: 一氧化氮 微藻 硝普钠 荧光法
  • 简介:通过对硫氰酸汞分光光和离子色谱法测定空气中氯化氢含量的对比发现,两种方法对实验室质控样和实际样品的分析测定均能达到要求,且F检验分析表明实测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然而,硫氰酸汞分光光的测试过程操作繁琐,误差较大,稳定时间较长,且硫氰酸汞具有剧毒,危害操作人员的健康,残液也难以处理。离子色谱分析操作简单,过程安全可靠,能够有效降低样品受污染的可能性并保证分析质量。

  • 标签: 氯化氢 空气 分光光度法 离子色谱法
  • 简介:菊酯类农药已广泛用于农用、卫生、渔业等领域,因高疏水性累积于沉积物中的此类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评价对环境风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高聚物作为微萃取材料,基于热力学平衡微损耗性方法测定了沉积物孔隙水中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氯菊酯和甲氰菊酯的自由溶解态浓度(Cfree);同时将PDMS上菊酯类农药的浓度与菲律宾蛤仔体内生物累积浓度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测定菊酯类农药在沉积物孔隙水中的Cfree(23.3~255ng·L-1)并用于评价此类物质(菊酯类农药)的生物有效性;菲律宾蛤仔对四种菊酯类农药的富集系数(BCF)为27.8~301,相对较小;菊酯类农药在PDMS上的浓度和菲律宾蛤仔体内的浓度满足lgCb,lip=11.64lgCPDMS-51.29(R2=0.980)的定量关系,相关性极显著(P=0.009)。但生物—沉积物富集系数(BSAF)和PDMS-沉积物富集系数(PSAF)的分析比较发现,基于PDMS和生物体内菊酯浓度极显著相关的仿生应用还有待污染物在菲律宾蛤仔体内生物转化数据的进一步补充和校正。

  • 标签: 菊酯类农药 沉积物 生物有效性 聚二甲基硅氧烷 菲律宾蛤仔
  • 简介:针对某油气田钻井固体废物的性质和目前固化处理工艺存在的不足,利用微生物具备较强的代谢多样性,具有分解污染物快、降解彻底等优势特征,进行了生物处理钻井固体废物的试验应用。结果表明,处理钻井废物时只用生物降解菌种,不需再使用其它化学添加剂;将钻井固体物中的有机物转变成土壤腐殖质组分,此土壤能达到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旱地)及以上标准,可用作绿化用土。

  • 标签: 钻井 固体废物 生物处理 资源化
  • 简介:摘要:结合某井身结构及套管程序,围绕井目的及井施工要求,从套管下入困难、存在漏失风险、影响顶替效率,以及水泥浆技术等方面分析了井技术难点,重点从下套管、防漏失、提高顶替效率和防气窜水泥浆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为井施工提供技术支撑与借鉴。

  • 标签: 固井施工 固井技术 探讨
  • 简介:建立了用于饮用水源水中61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同时进行分析的气-动态顶空进样-气色谱-质谱法(D-HS-GC-MS),VOCs包括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中的31种VOCs。用D-HS-GC-MS对水样中VOCs进行分析,获得良好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均大于0.995,溴二氯甲烷除外),除乙醛、丙烯醛、丙烯腈和环氧氯丙烷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15g/L、13g/L、11g/L和11g/L外,其余VOCs的方法检出限均介于0.10~0.58g/L,饮用水源水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75.8%~116%和1.16%~21.6%(n=3)。气-动态顶空进样法相对于常见的吹脱捕集具有不直接接触样品的优势,避免了仪器被样品污染,用于饮用水源水中几十种VOCs的同时分析,在常规监测中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

  • 标签: 挥发性有机物 气相动态顶空进样 饮用水源水 气相色谱-质谱法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井施工实践,从井眼准备、设备准备、下套管作业、施工准备、应急措施等方面,对井施工技术进行论述,以为井施工提供参考。

  • 标签: 固井工程 施工技术 探讨
  • 简介:痛定思痛,对于这起"鱼光光"事件,不应仅仅停留在调查原因,处分相关责任人,更要深刻反思,真正树立"绿色GDP"观念,从源头减少污染;彻底打破过去的部门和地域条块分割,建立起流域管理、集中管理的体制,维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

  • 标签: 白洋淀 天灾 相关责任人 绿色GDP 条块分割
  • 简介:钻井废具有含量高、有机物含量高、pH值较高、黏附性强、色度深、有害重金属含量低、不同类别废其组成来源不同、性质差异较大等特点,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难度较大,已成为当前油气勘探钻井污染治理的处置利用重点和难点。文章基于废处置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分析论述了现钻井废的资源化处置利用技术,分析了各技术适用处理对象,对油气田环保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油气勘探 钻井固废 资源化 处置 利用
  • 简介:采用真空采血管顶空填充柱气色谱法测定水中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结果表明,三氯甲烷在10.0~50.0μg/L,四氯化碳在0.5~4.0μ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其r值分别为0.9994和0.9998;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RSD分别在1.64%~2.27%和1.45%~2.40%之间;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7.0%~103.5%和94.0%~103.2%之间。该方法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适用于水中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检测。

  • 标签: 真空采血管 三氯甲烷 四氯化碳 顶空气相色谱 填充柱
  • 简介:摘要:金属化陶瓷是一种功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高温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通过探讨金属化陶瓷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以及在先进能源、电子与半导体、传感器与检测、医疗器械和光学与光电子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在未来的发展中,绿色环保、多功能化和智能化是金属化陶瓷的重要趋势,而尺寸可控性和交叉融合则为其提供更多的应用和发展机会。然而,金属化陶瓷仍然面临着工艺复杂性、界面结合强度和加工性等挑战。通过不断创新和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金属化陶瓷的性能,推动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 标签: 陶瓷表面 金属化 工艺 创新发展
  • 简介:采用UV光谱荧光、双倒数,在pH=7.40的缓冲溶液中系统研究小分子荧光素与β-环糊精的包合作用.摩尔比确定小分子荧光素与β-环糊精的包合比n_(β-CD):n_(FL)=1∶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30×10~4L/(mol·cm).双倒数确定结合常数K~Θ18℃=7.21×10~5L/mol.热力学分析方法计算得到:(1)Δ_rH_m~Θ=7.93×10~4J/mol,Δ_rH_m~Θ为正值,说明包合作用吸热;(2)Δ_rG_m~Θ291.15K=-3.27×10~4J/mol,推测β-环糊精与荧光素的包合作用有自发进行的可能;(3)Δ_rS_m~Θ291.15K=384.68J/(mol·K),由此可知,β-环糊精与荧光素的相互作用为熵所驱动.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

  • 标签: 荧光素 Β-环糊精 包合物 包合作用
  • 简介:摘要:石油井在石油钻井工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石油开采工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石油井施工作业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规划,结合油田井质量检测标准,科学分析石油井中影响因素,通过措施优化不断提高井质量。

  • 标签: 固井工程 影响因素 优化措施
  • 简介:针对目前油田钻井废液原地固化处理技术易产生新废物、无法循环再利用、占用土地资源、无法根本消除环境风险等问题,按照工业生态理论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利用控设备对钻井废液进行液物理分离的技术,即对钻井所产生的岩屑、泥饼、清洗水、泥浆等污染物进行密闭循环处理,达到废物循环利用、控制产建投资的目的,这对从源头上控制钻井废液污染所产生的环境风险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尤其对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成本控制压力较大的生产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固控设备 钻井泥浆 循环利用
  • 简介:胍胶压裂返排液具有高黏度、难液分离的特征。强化该类废液的液分离效果是开展深度处理的前提,去除废液中泥砂、岩屑、胍胶残渣等颗粒物,可确保处理后水水质达到再利用要求。通过室内试验得出影响该类废液液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废液黏度、颗粒物密度、粒径及混凝效果,并就延时混凝技术强化液分离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延时混凝形成的絮体粒径较常规絮凝物增加0.7~1.8mm,絮凝物沉淀速率由常规的18mm/s增加至25mm/s,该试验研究为胍胶压裂返排液处理设备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 标签: 胍胶压裂返排液 废水处理 固液分离
  • 简介:利用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的2株石油降解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结芽孢杆菌)修复油污土壤,采用紫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对油污土壤修复过程中的水溶性有机物(DOM)变化进行了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紫外光谱分析中接种外源微生物前后油污土壤DOM的SUVA25。值和ABS285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说明DOM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含有的芳香族和不饱和共轭双键结构减少,其芳构化程度降低;2)随着油污土壤生物修复的进行,与未接种石油降解菌的土壤相比,投加降解菌的油污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芳香族类蛋白质含量呈降低趋势,紫外区类富里酸呈增加趋势。荧光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外源微生物可明显减小石油污染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的芳构化程度。

  • 标签: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石油污染土壤 微生物降解 水溶性有机物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 简介:生物光谱技术能够有效反映生物、组织以及细胞等样本中生物化学的综合信息,能够精确检测和评价生物分子成分或构象的微观变化,具有快速、客观、无损、重现性好等优点。本文系统综述了生物光谱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毒性效应研究方面的进展,其中常用的2种技术是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技术。红外光谱技术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单一污染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纳米材料等)以及复合污染对细胞、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质、DNA/RNA、多糖以及碳水化合物等方面的影响研究之中;拉曼光谱技术包括常规拉曼技术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二者均可以用于污染物的毒性效应研究之中,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具有信噪比高、检测限低、灵敏度高等特点,并提供丰富的细胞生物化学指纹图谱信息。数据处理是生物光谱技术应用的重要一环,光谱数据分析大致分为光谱数据预处理、提取光谱信息特征、以及信息分类和光谱特征峰解析3个部分。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系统地开展生物光谱技术在污染物毒性效应方面的研究提供支持。

  • 标签: 生物光谱学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毒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