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升,对焦化干焦生产的排放气体也制定了明确的排放要求,山钢股份某焦化厂根据要求,采取流化床氢氧化钙柱状颗粒脱硫剂结合氢氧化钙粉剂的方式对干焦预存室放散、排焦烟气和装焦烟气进行脱硫处理,通过正常生产时的运行情况,发现部分影响指标波动的因素,本文就结合实际生产,对影响干焦硫含量的因素及处理措施进行简要论述。

  • 标签: 干熄焦 环保指标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锅炉运行中水冷管的运行中管道泄漏问题会影响锅炉安全,必须积极做好泄漏原因的分析,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本文分析了常见的锅炉水冷管的泄露故障原因,并就其主要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锅炉运行维护同仁提供些许参考。

  • 标签: 锅炉水冷壁管 泄漏原因 防治措施
  • 简介:文章介绍热电联供系统的设备组成及其设计注意事项;介绍以燃气轮机为发电机组的热电联供系统案例。在热电联供系统中配置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可充分发挥其利用低品位能源的优势;设计热电联供系统前,应进行必要的经济性分析,合理确定设备配置方案和配置容量;以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和烟气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为主要设备组成的热电联供系统,烟气系统的设计和安装连接是关键。文章可为燃气轮机热电联供系统的设计和建造提供技术参考。

  • 标签: 海上固定平台 热电冷联供系统 分布式能源
  • 简介:隧道通风数值计算中定义面粗糙程度的参数由粗糙高度和粗糙常数构成,参数的选取很难利用数学推导的方式进行研究。依托衢宁铁路鹫峰山隧道的施工通风项目,采用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研究了隧道内壁面粗糙度的评定方法、取值和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隧道面平均粗糙高度由隧道内实际开挖轮廓线和设计开挖轮廓线之间包络的面积与取样长度的比值确定,计算得到了隧道横断面平均粗糙高度为0.191m,纵向平均粗糙高度为0.231m;建立了粗糙常数Rc与粗糙单元间距、形状的关系,同时得到基本模型对应的Rc计算公式;基于典型理想面模型,以原模型面积减去理想模型的面积(绝对值)除以原模型面积所得值最小定义了最优简化模型,提出了关于面粗糙常数取值的计算方法,并以此计算出鹫峰山隧道面粗糙常数Rc为0.46。最终根据Rh和Rc的取值,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隧道内CO质量浓度不同时间段的分布规律。由于压入式通风自身的缺陷(无法突破长度瓶颈),且受现场布置及施工方式所限,通风距离超过3000m很难满足施工条件的需要,无法达到规定的洞内作业环境条件。因此,急需对现有的通风方式进行优化和调整。

  • 标签: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施工通风 壁面模型 壁面粗糙度 评定方法
  • 简介:植物根系细胞在抵抗金属离子毒害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对金属胁迫下植物细胞对金属离子的固定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探讨.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了金属离子胁迫下,细胞提高植物抗性的机制:其一是细胞对金属离子的“区隔机制”;其二是细胞对金属离子的“适应机制”.两种机制对于提高植物对金属离子的抗性均具有重要作用.在探讨细胞提高植物对金属离子的抗性机制的同时,还对通过外加手段在细胞水平来调节植物对金属离子的抗性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指出通过利用丛枝菌根真菌与大多数植物可以形成菌根共生体的特性,可以从细胞角度入手更好地阐述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对金属离子的抗性机制.

  • 标签: 细胞壁 金属胁迫 丛枝菌根真菌 区隔机制 适应机制
  • 简介:摘要:换流阀是特高压换流站实现交直流转换的核心元件,正常工况下通态平均电流高达3750A,长期运行时将产生大量热量。阀系统有效保障换流阀工作在适宜温度下,是换流站最重要的辅助系统。若阀系统运行异常,不仅易引起阀片损坏,而且可导致直流输电系统发生闭锁事故,进一步严重影响主网架稳定运行。

  • 标签: 特高压换流站 阀冷系统 隐患分析 整改措施
  • 简介:为了探索单纳米碳管(SWCNT)能否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可能的损伤机制,将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SWCNT水溶液中(0.8、1.6、3.12、6.25、12.5、25、50、100、200μg·mL^-1)中染毒,染毒不同时间后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内LDH和GSH含量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WCNT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的上升,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死亡率逐渐上升;细胞内LDH在SWCNT染毒浓度为0~100μg·mL^-1范围内其释放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在200μg·mL^-1剂量组,其释放有所减弱;而细胞内GSH在SWCNT染毒浓度为0-200μg·mL^-1范围内其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以上结果说明,SWCNT可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为氧化损伤途径.

  • 标签: 单壁纳米碳管(SWCNT) 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损伤
  • 简介:介绍季节性天然冰蓄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对一种季节性天然冰蓄技术进行技术可行性探讨.季节性天然冰蓄技术用于建筑空调既有节能和环保方面的优势,也存在技术实施的制约因素.通过典型建筑量平衡计算表明,在部分寒冷及夏热冬地区,季节性天然冰蓄技术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图2,表1,参18.

  • 标签: 季节性 天然冰蓄冷 时域性 蓄冷方案 适用性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冬天海水温度过低,重要厂系统(SEC)采用热水回流设计,经过设备冷却水系统(RRI)换热器升温后的海水重新回流到A/B列两台泵之间的母管上的堆型进行分析。在冬季模式下停运一列循环水过滤系统(CFI)进行排水、检修,用另一列CFI供两列SEC/RRI运行时,在联通阀开启瞬间以及在备用列泵启动瞬间,会导致CFI运行列对应的SEC列所取的热水回流减小,会拉低运行列的SEC/RRI温度,导致运行列RRI温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可能影响RRI系统的运行。

  • 标签: CFI SEC 冷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