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2005年8月9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成功着陆。在为期14天的太空旅程中,“发现”号成功完成了“哥伦比亚”号事故后美国航天飞机的首航任务。其间最为扣人心弦的就是航天飞机的发射和返航,这也是大家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航天员从太空乌瞰地球的景色非常迷人,让我们感受到探索太空的美妙。

  • 标签: 太空 “哥伦比亚”号 加利福尼亚州 航天飞机 空军基地 航天员
  • 简介:人类有朝一日登上火星后.将如何在那里生存。7月21日在北京举行的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美国生意系统学家马克·尼尔森博士介绍说.美国科学家在美国西南部荒漠中建造了一些圆筒状的实验室开展试验.模拟能够支持4人在火星上生存的生命保障系统。在地球上开展生命支持系统的试验.是为人类未来开展要广阔的空间探索以及向月球或火星等其他星球移居做准备。

  • 标签: 美国科学家 人类未来 火星 太空基地 荒漠 模拟
  • 简介:中国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历程:龙乐豪总师回顾了中国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历程,对中国现有主要的火箭型号进行了分析介绍:“长征”1号(CZ-1):中国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起步于1956年10月。经过长期的努力和探索,中国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成功,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轨道,这是中国航天运输系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 标签: 运载火箭 中国 航天运输系统 太空 发射成功 人造卫星
  • 简介:台湾的6颗“福尔摩沙卫星”——3(简称“福卫”-3)于2006年4月15日,在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由1枚“人牛怪”火箭发射升空。火箭升空后一切正常,并在飞行约20分之内,将6颗卫星分别分离出来,按计划送入了预定轨道。

  • 标签: 科技发展 台湾省 太空 火箭发射 空军基地 卫星
  • 简介:介绍了模拟由小模型到大模型的研制过程.着重讨论了模拟小模型与大模型在流场总压恢复系数、周向不均匀度、低压区范围等方面的相关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由小模型到大模型的研制方案是正确可行的.

  • 标签: 缩尺模拟板 相关性 航空发动机 气动稳定性试验
  • 简介:美军航天司令部于2005年2月4日至11日在内华达州西部的内利斯空军基地举行了代号“施里弗3”(Schriever-3)的第3次太空战演习。这次演习虽然被命名为“施里弗3”,但与第1次“施里弗2001”和第2次“施里弗2”太空战演习的地点不同。“施里弗2001”和“施里弗2”演习的地点是在科罗拉多州东部的施里弗空军基地。

  • 标签: 美国 太空战演习 军事演习 军事力量 军事装备
  • 简介:用大涡模拟的方法对带凹腔支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Smagorinsky-Lily亚网格尺度模型,并用SIMPLE算法和中心差分格式求解离散方程。仿真结果表明:凹腔对支尾流有一定的影响;在本文研究的凹腔深度范围内(5mm、11mm、15mm),随着凹腔深度的增加,尾流近壁面旋涡的最大涡量值先减小后增大,频率先增大后减小。

  • 标签: 支板 凹腔 尾流流动 旋涡结构 大涡模拟 火焰稳定
  • 简介:解析分析建立离散加筋模型,探讨筋和的应变/应力的关系。引入的应力函数和横向位移函数,通过筋和的应变协调条件,得到加筋的弯矩和膜力,忽略面内位移的影响,考虑加筋板结构总的能量,运用Hamilton变分原理推导出加筋板结构的运动控制方程,则可以得到由应力函数和横向位移函数两个变量表示的运动控制方程。对横向位移函数采用双级数假设,根据的变形协调方程,得到应力函数的表达式,运用伽辽金方法,最终得到横向位移函数表示的动力控制方程,求解该方程得到横向位移函数,进而得到上各点的应力/应变响应,并用于计算典型结构件的声响应(频率、戍力)分析。

  • 标签: 加筋板 声载荷 声响应 均方根应力/应变
  • 简介:通过对模拟的设计研究,提出了一种半经验、半数学的模拟方法.实例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较为满意地模拟了给定流场的总压恢复系数分布图形.按模拟方法初次制作的模拟,经过数次的试验调整其畸变指数即可达标.此外,还介绍了试验的调整方法,该方法经试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 标签: 压力畸变 模拟板 设计 试验 战斗机 数字模拟
  • 简介: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Lamb波在含有裂纹复合材料中的传播问题。深入地分析了不同长度和深度的裂纹对Lamb传播的影响。在数值计算中,考虑了网格尺寸和时间积分步长选择。数值结果的正确性可以通过波到达时间和剪切波到达时间的一致性得到验证。分析结果表明,Lamb波在复合材料损伤监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损伤监测 有限元方法 复合材料 LAMB波 裂纹板
  • 简介:本文在回顾层发汗冷却应用的同时,展望了层发汗冷却的应用前景。针对层发汗冷却的特点,推导了其数学模型,并编程上机计算。用国外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和程序具有一定的精度,计算结果可信。对液氧作发汗液的情况进行了计算,较详细地分析了层板材料、层厚度及发汗流量对冷却特性的影响。本文所提模型,所编程序和结论可用于层发汗冷却结构的设计。

  • 标签: 液体火箭发动机 冷却结构 层板发汗技术 计算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