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宝库沟的塔藏村,是一个纯土族村,村子不大,四十来户人家。上世纪60年代以来,这里从未发生过刑事案件。村里出的最大的官是县级,他叫陈国录。"文化大革命"时,陈国录在新庄镇工作,那时是科级。新庄是纯回族乡镇,那年月,陈国录被揪上台,五花大绑接受群众批斗。

  • 标签: 父亲 陈国 刑事案件 文化大革命 回族乡 土族
  • 简介:主神在甘肃并不多见,地方史志有记载的仅有两位。一位是河西的西夏忠武王李彦忠:另一位是陇南的仇池国主杨难当。本文就此做以阐述。

  • 标签: 土主神 土主神庙 阐述
  • 简介:我父亲李寿铨(1859-1928),字镜澄,江苏扬州人,祖籍丹徒。与人共同创办安源煤矿近30年。他受黄兴的引领走上了革命道路。以下我以第三人称回忆这段难忘的经历。

  • 标签: 黄兴 父亲 友情 革命道路 第三人称
  • 简介:葡人飞南第,自从和孙中山在香港初次结识以后,无论是孙中山行医也好,搞反清革命活动也好,还是民国成立后的国家建设也好,都给予孙中山支持与帮助。他是孙中山的外国友人中一位重要的人物。飞南第的家世飞南第,1863年2月13日出生于澳门,是几代居住于澳门的葡萄牙人。他有两个兄弟和妹妹,他的妹妹名叫乌苏拉·飞南第,1960年11月8日在澳门祖居(下环正街1号)去世,享年86年。她是澳门飞南第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飞南第氏家族远在1855年便已创立商务印刷公司,并且替澳门政府印刷刊物。所以,飞南第从香港返回澳门,就创办了葡文周报《澳门回声》及中文《镜海丛报》,该报馆地址在下环正街3号。飞南第出生于澳门,俗称

  • 标签: 孙中山 镜海丛报 澳门 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 香港
  • 简介:阿爹的老旱杆啊,燃烧着岁月的悠长:阿妮的嘛呢串哟,祈求着神佛来降祥。四方的庄廓院呐,诉说着先祖的故事:转动的水磨轮哎,演示着智慧的铿锵。浓烈的青稞酒啊,散发着西部的芬芳:飞旋的轮子秋哟,吟颂着远古的传唱。飘逸的七彩袖呐,展示着彩虹的绚丽:舒畅的安召舞哎,诠释着高原的豪放。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盛夏三川临津渡口积石山,黄河北岸古三川。长野峡风漾碧翠,平畴岸柳舞晓烟。七月乡果飘香,十里人家酒正酣。纳顿节庆村连村,升平歌舞颂丰年。端午怀乡时至端午风犹寒,信步城郊情缠绵。楼前不见田禾青,河岸尚闻犬吠远。

  • 标签: 禾青 升平歌舞 黄河北岸 纳顿节 连村 长野
  • 简介:互助土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北枕祁连山,南临湟水河,东接甘肃省,西望青海湖,是中国夏都西宁市的后花园,是中国南丝绸之路和蒙藏两地藏传佛教文化圈交流沟通的重要通道,它更是"唐蕃古道"上的一颗遗珠.在3425平方公里内,有耕地89.62万亩、草山面积97.2万亩、林业用地26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2.03%.

  • 标签: 互助土族自治县 森林覆盖率 交流沟通 藏传佛教 丝绸之路 唐蕃古道
  • 简介:客醉乡中吕·满庭芳性情豁达,把盏叙话,以酒代茶.客勿酣醉不作罢,殷勤难架。“安召”舞动七彩霞,“花儿”煽情唤意马。谁醉咱?乡人,热情豪爽煞。

  • 标签: 乡感怀 土乡
  • 简介:神奇五峰寺河湟名刹倚五峰,立世五世留美名。松门题壁邀二君,友竹赋诗话八景。寺观共处不荒唐,佛道同堂享清平。世人只求保安详,哪管龛上佛与神。

  • 标签: 诗话 题壁 荒唐
  • 简介:新罗区境内楼众多,与永定、南靖圆楼显著不同的是,新罗楼绝大部分为方形楼,有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其中的古风楼是福建省境内已知的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楼。

  • 标签: 新罗区 土楼 中国 福建 建筑材料 建筑结构
  • 简介:堂怪佛声名远扬,它怪的出谱,怪的离奇。它怪就怪在不是人文景观,而是因偶然悬崖坍塌的因素,自然形成了一尊十分酷似佛的大土坎。人们认为是天赐大佛于此,又经人们略加修饰,涂贴金泊,一直流传于今。

  • 标签: 土堂怪佛 净因寺 寺院 太原市 山西 人文景观
  • 简介:南靖.古称兰水县,置县于元至治二年(1322年)。全县总面积1962平方公里,总人口34.2万人.辖11个镇、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冈区、1个楼管委会、183个村民委员会、1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距漳州市区30多公里,厦门80多公里.319国道、漳龙高速公路、龙厦铁路穿境而过.为外商投资创业创造了巨大商机。

  • 标签: 南靖 土楼 社区居民委员会 高新技术产业 村民委员会 319国道
  • 简介:当心灵绣出柔润的古韵,羞赧的春天也盈盈燃烧爱情火焰.快看哟,婀娜的安召向你舞来,山林里高歌的鸟儿涤荡尘世的寂寞.

  • 标签: 唱土 土乡
  • 简介:钱前谱无载,约十年前发现于河南鹤壁,和一堆东汉五铢同出.径24.8毫米,重2.4克(如拓).钱文传形,为典型汉代风格,形制无可疑处,但钱文含义不明.或释为"博士",则和太常半两有些瓜葛.太常半两也是孤品,清中后期发现,今不知去向.太常是汉魏九卿之一,司祭祀礼仪,下设主簿、博士等职.若按此说,此钱或属太常博士私人佩系之物.若从钱文字形分析,释为"博"更确切些.笔者曾见一本印集上有"博丞印"封泥一方.博似可释成博为范之意.历代职官不见博丞一职,估计是少府属下专司制陶范的官署.

  • 标签: 东汉博土钱 钱文字形 古钱币 考古工作
  • 简介:泽存堂本《广韵.陷韵》陟陷切:“"氵口",江岸上地名也。出《活州记》。”成化、正德本《四声篇海.水部》、《古逸丛书》收覆元泰定本《广韵》亦作"氵口"。《钜宋广韵》缺去声卷,

  • 标签: 《广韵》 《古逸丛书》 去声
  • 简介:<正>(羊)塵(豕)(马)(犭)等字是否与牡通作,(羊匕)麀(豕匕)(马匕)(犭匕)等字是否与牝通作,古文字学界对比仁智互见,久讼未决。这一问题的最早提出者是罗振玉,他说:“《说文》:‘牡,畜父也,从牛声,’此或从羊,从鹿,从犬。牡既为畜公,则从牛从犬从鹿得任所施。牡或从鹿作塵,犹北从鹿作麀矣……《说文》:‘牝,畜母也。从牛匕声。’母畜对牡而称北,殆犹母对父而称匕。羊豕犬亦有牝,故或从羊,或从豕,或从犬,或从马。诗麀鹿之麀,乃牝之从鹿者,与(羊匕)(豕匕)(犭匕)(马匕)诸字同,乃诸字皆废而麀仅存;后人不识此为

  • 标签: 古文字学 罗振玉 仁智 说文 甲骨文 上寺
  • 简介:本文通过滇西蒙化府左氏官的案例来检讨改土归流以后,明清两朝所施行的流兼治的具体情况。蒙化府位于今云南省西部的巍山县,地处于往东南亚各地区的要道上,由于其在交通上的重要位置,历来受到南诏国、大理国、元朝的重视,明军入滇之后,建置卫所屯军,任命原有土著首领治理土著社会,形成府卫参设、流兼治的政治体制。在明清时期云南设有流兼治体制的地区之中,实为典型的案例。首先研讨左氏官与明朝的关系,其次确认改土归流后,明朝保留左氏知府辅佐施政的事实,然后利用左氏知府所给发的行政文书说明佐治范围,最后对于流兼治给予土著社会的影响加以初步的检讨。我们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行政文书证明,蒙化左氏能够维持土著社会的稳定,主要依赖于其官身份所给予的名声与影响力。此种身份,使得左氏有权力任命亲属(舍族、舍丁等)为佐治官,左氏官透过有血缘关系的佐治官治理土著民社会。一般而言,改土归流意味着土著政权的灭亡,官与土著社会的断绝。但事实上,在蒙化府所实行的流兼治显示,改土归流并不一定导致政权全面崩解,尽管官失去征收钱粮的权利,其亦能保持原有佐治官体制而继续参与施政。蒙化左氏知府的案例说明,明清两王朝在云南推行郡县化,扩大流官范围时,流官的施政能力有限,实际上必须依赖官的势力维持土著社会的稳定。

  • 标签: 改土归流 土流兼治 佐治官 土官兴办儒学 旗纛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