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程式化特征是构成口头传统的重要参照标准,这不仅体现在口头演述活动中,也体现在具体的仪式音乐演唱、伴奏中。东巴在演述史诗时,往往借助东巴唱腔的演述,以及鼓、锣、铃等乐器的伴奏,而东巴史诗音乐的唱腔及伴奏音乐中就蕴含着突出的程式化特征,这一特征既是东巴史诗的本体内容所在,也是东巴史诗作为多元形态文本的属性所在。

  • 标签: 纳西族 东巴唱腔 仪式音乐 程式
  • 简介:本文将巴林《格斯尔》文本中的三大类九个母题与海希西分类中的母题进行对照,发现巴林《格斯尔》史诗文本与巴林格斯尔传说产生了深度的互文交织,大量的传说情节被植入到史诗文本当中,重塑共性母题,形成与巴林山水紧密粘连的本土史诗叙事单元,承载着时代的和地域的新内涵,构成个性化的本土表现。这是巴林《格斯尔》史诗文本对整个蒙古语族《格斯尔》史诗传统文本进行地方化改造的产物,也是继承的产物,一定意义上延长了该史诗在本区域传承的生命周期。

  • 标签: 《格斯尔》 传说情节 史诗母题 植入
  • 简介:序幕:天赐华夏三声笛响,随着移动看台的运行,观众被送往神秘的宇宙仙境,通过声光电现代化科技手段让观众观赏到与众不同的女娲传说、羿射九日、月宫仙女等。其中金乌东升的过程中,巨大的太阳神登场,光芒四射,给观众带来喜悦的阳光。第一幕:先祖部落以先祖部落皇帝为背景的传奇故事,轩辕与蚩尤金戈铁马的厮杀,从部落战争走向和平,这时九米高的皇帝塑像徐徐升起,唤醒倒下的部落士兵,与织女、花仙、百姓围绕着篝火欢呼,舞台上放飞七彩花雨。

  • 标签: 净化心灵 佛文化 史诗 女娲传说 科技手段 传奇故事
  • 简介:《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 标签: 《格萨尔》 集体记忆 语境 文本形态 结构形态
  • 简介:传记电影《戏梦人生》(侯孝贤,1993年)讲述了台湾布袋戏表演艺术家李天禄的前半生(1910-1945)经历,记录了李天禄及其家庭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不仅反映了台湾'日据时代'普通民众的境遇和心理,也通过个人历史经验折射出台湾殖民地时期的历史风貌与社会变迁。影片采用了传记人物口述与戏剧性演绎相结合的叙事手法,虚实相间,实现了历史时空和现实时空的对望。散文式长镜头的影像特点,诗意的镜头呈现,延续了侯孝贤一贯的纪实风格。

  • 标签: 传记电影 虚实结合 散文式长镜头 日据时代
  • 简介:壮族创世史诗演述一般发生在各类麽教仪式活动之中。本文通过深描一次实地发生的民间“麽咟宿”仪式,探索麽经史诗演述的规律,揭示其深层的文化交流机制。正是创世史诗与仪式演述的密切关联,使史诗叙事往往具备仪式所赋予的“言语行为”特质。

  • 标签: 壮族 麽咟宿 史诗演述 深描 文化交融
  • 简介:通过对阿昌族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内容与结构的分析,认为史诗中的人物遮帕麻、遮米麻与中原神话中的大羿、嫦娥,伏羲、女娲有共同来源。遮米麻补天保持了女娲补天的原始形态,具有更为合理的盖天说理论的背景支持。

  • 标签: 遮帕麻 遮米麻 女娲补天 阿昌族史诗
  • 简介:本世纪以来,中国民俗学界就民间文学的传统研究范式进行了深度反思,尤其是围绕文本与语境之间的关联,就田野作业的主体间性形成了集中讨论。有鉴于此,本文借助世代从事《格萨尔王传》搜集、整理和抄写的“玉树抄本世家”及其三代人的传统实践,探讨口传史诗的搜集、整理及出版工作中面临的田野伦理问题,以期为当前民俗学界提出的学术伦理问题提供一种取法民间的实践路径。笔者认为,民俗学或民间文学研究的学术伦理建设须以尊重民间文化的传承人和实践者为第一要务,在此基础上开辟学者与民众之间平等交流的对话通道,倾听传承人的声音,关注民众的生活实践,并以“为民谋福利”为终极目的,使民众能够分享知识生产和再生产的成果,进而确保由传承人和学者共同创造的文化产品的权益共享。

  • 标签: 口传史诗 搜集与整理 田野伦理 传统实践 文本共建
  • 简介: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既融入了天神创世、人类产生、万物起源、日月形成、洪水泛滥等神话内核,也吸纳了口传叙事与佛经文学的诸多要素。通过文本比较,可以探查该史诗的叙事结构和基干情节母题,从而印证这一史诗传统的形成和发展是本土神话故事和外来佛经故事结合的产物,也是傣族地区本土宗教与小乘佛教和谐并处的结果。傣族村寨佛寺有大量的创世经本供僧人阅读,或者民间歌本由章哈自己保管和使用。史诗的主要传承人有歌手章哈和僧人康朗,他们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共同参与了史诗的创编、演述和传承。

  • 标签: 创世史诗 《巴塔麻嘎捧尚罗》 文本形态 演述传统 章哈 康朗
  • 简介:在当代语境下,传唱千年的《格萨尔》史诗及其传承正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除了民间艺人的口头说唱和各种版本的书面文本并存外,还有格萨尔藏戏、格萨尔唐卡、格萨尔音乐、格萨尔石刻、格萨尔“朵日玛”、格萨尔漫画、格萨尔彩塑酥油花等等。在藏族民间,《格萨尔》史诗的传播几乎影响了各种艺术门类。本文试图对《格萨尔》史诗的当代传承及其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特征进行探讨和分析。从口头传说到书面文本再到传承形式的多样化,这不仅是选择、判断和再创造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结果,也传承了史诗蕴含的民间文化精神。当代语境下的史诗传承,也伴生着一种文化焦虑。现代性往往导致对经典的疏离和迷失,所以在纷繁复杂的形式与内容之间淘洗锤炼、重铸经典,已经成为史诗研究面临的新课题。

  • 标签: 《格萨尔》 史诗传统 当代传承 传承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