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正>每年旧历正月初八日,居住在云南鹤庆河东和丽江三区的白族群众,要在漾江沿岸举办春节。这春节,是新婚夫妇的盛会,寄寓着美满幸福、白头偕老的心愿。太阳刚刚冒山,一双双、一对对身着民族盛装的青年男女,唱着白族民歌,相伴着,陆陆续续汇聚到漾江河畔。他(她)们都是当年结婚的新婚夫妇。按照传统习

  • 标签: 新婚夫妇 白族 春节 云南鹤庆 民族盛装 民歌
  • 简介:在校释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就其中部分问题加以探讨.

  • 标签: 曹植集校注 献疑
  • 简介:简评《来宾县志》破沿袭新篇刘有才《一九九二年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纪要》指出:“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编写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一项开拓性、探索性的工作。目前,大部分新志书在体例结构上沿袭多于创新,这种情况应该努力改变。”同时还指出:“旧志传统应该继承,先行...

  • 标签: 来宾县 中国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创建 核心领导 篇目设置 大事记
  • 简介:桑养蚕早是新疆农民一项收入可观的经营业。鄯善县农民的桑养蚕业在新疆是有其历史地位的。民国后期,鄯善县的桑养蚕业更是兴盛一时。民国三十一年(1942)三月六日,新疆省政府在植树造林季节将临之际,用“快邮代电”发出通知说,省政府召开全疆农牧会议,形成决议,由吐鲁番、和田当年收集蚕籽,供给全疆第二年(1943)之需要。“吐鄯托三县订购蚕籽二千盒,计鄯善九百五十盒,托克逊三百五十盒,吐鲁番

  • 标签: 植桑养蚕 新疆农民 第二年 托克逊 桑叶质量 角钱
  • 简介:<正>康有为以戊戌变法领袖,流亡回国,参预“丁巳复辟”。当日所谓“宗社党”者,分居青岛、旅顺两地,奉恭王溥伟、肃王善耆为帜志,二王皆亲贵中首抗逊位者也。袁氏手握钧衡,阴瞰帝位,虽阳与革党周旋,而实非同梦。地方割据者流,又皆其旧部,几同“百足之

  • 标签: 康有为 沈曾植 戊戌变法 善耆 王溥 旅顺
  • 简介:(贾芳,以下简称"贾",胡守钧以下简称"胡")胡:上一次我们谈了鲁迅,后来人们认为谈得很有意思。我们这次就来谈谈胡风吧!胡风是鲁迅的学生,对吧?贾:应该是的。胡:应该说鲁迅的精神胡风继承得比较多。当然,胡风是远不及鲁迅的,鲁迅是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胡风不及鲁迅处贾:鲁迅精神头一条就是坚持独立人格,第二条就是坚持对于现实的批判态度,生活得很清醒。但另一方面,我也跟胡

  • 标签: 胡守钧谈 谈胡风 贾植芳胡守钧
  • 简介:<正>新天街道办事处北衙寨,曾是水东宋氏洪边八景之一——北庄绮陌。在这风景美丽的村庄,建国前曾是中共地下党的一个活动点。该村出生贫苦苗族农民家庭的唐民(1911年出生),1935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乌当区最早的共产党员,是党指引他走上革命的道路。

  • 标签: 乌当区 共产党员 唐植民 中国共产党 革命教育 宣传工作
  • 简介:时间:1999年5月30日下午5时至6时许地点:复旦大学第9宿舍贾芳教授寓所人物:贾芳教授、胡守钧教授主题:鲁迅胡守钧教授(以下简称胡):贾老,今天我们谈一谈鲁迅,谈谈阿Q。贾芳教授(以下简称贾):好的,可以,我们随便谈谈。胡:我们就围绕着鲁迅谈谈吧。贾:好的。上周上海卫视播放了我的一个专题片,原来是东方电视台(播的),你看到了吗?

  • 标签: 对话贾植芳 胡守钧谈 谈鲁迅
  • 简介:张伯玉,字公达,福建建瓯人,生卒年不详。宋天圣二年(1024年)中进士,历官吴郡从事,郡学教授,太谷令,越州知州等。

  • 标签: 张伯玉 程师孟 福建 中国 宋朝 生平事迹
  • 简介:仪。字槐廷。广东东莞县桥头镇人。1888年出生于广东顺德县。1957年逝世于广州市。他是近代广东著名的农业教育家、土壤学家。1909年他远赴重洋到美国学习土壤学。回国后。于1920年担任广东农林试验场场长。同时兼任实验场附设的农业专门学校校长。成立于1917年的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是当时全省唯一的高等农业学校。是近代广东高等农业教育的开端。

  • 标签: 广东东莞 科学院 农业学校 创办 大学 高等农业教育
  • 简介:三(1880~1934)字荫槐,生于贵州务川,弱冠游学贵阳,就读于贵山书院。1905年以优异成绩公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政经科,同年于东京参加同盟会,为第一批同盟会会员。1911年返国后入孙中山总统府参理机要。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任中央政府秘书,从事国家法规的拟定和建制工作。根据南北协议,清帝退位,孙中山辞去总统职务,龚三也在其时离职。袁世凯在接任总统后,曾提名挽留龚三拟委以重任,但他以志在教育无意从政而拒绝,遂赴上海创办民国法政大学并任校长。

  • 标签: 教育家 贵州 公费留学 龚植三
  • 简介:<正>一.前言一九六四年秋至一九六五年五月底,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郑韩故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文物调查和钻探工作。制遗址就是在这次钻探中发现的。该遗址位于“郑韩故城”外廓城(东城)的北部,北距张龙庄约400米,东距故城墙约500米,县城至火车站的公路由西向东穿过遗址中心(图一)。

  • 标签: 郑韩故城 遗址 文物调查 前言 钻探 文物工作
  • 简介:<正>丧葬习俗,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发生和发展,与古代民族的社会生产力状况、社会形态、婚姻制度、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心理素质等息息相关,也与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密不可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葬俗,犹如镜鉴,既可直接体现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本身的气质,文化状况或地方特色,又曲折地反映了该地区、该民族内部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力状况。因此,对它的考察和研究,是了解这个地区或民族的一个重要环节。

  • 标签: 壮族先民 葬俗 丧葬习俗 古代民族 社会形态 宗教信仰
  • 简介:<正>“土葬”是我国各族人民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埋葬方式。虽然各地土葬的仪式各异,但基本观点“入土为安”却是一致的。千百年来,“动祖坟为大逆”的伦理及“开棺问斩”的刑律可谓妇孺皆知.可是,以前在长江口以崇明为代表的诸岛上,却反其道而行之,盛行先“上葬”(或“露葬”),再“启棺拾”的“二次葬”奇俗。崇明岛上的“启棺拾”葬仪奇异,在中国葬俗中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俱其中所留下诸多“谜团”,却令有关学人莫衷一是。今笔者试列三题探析,首析主题是——

  • 标签: 崇明岛 探析 长江口 葬仪 二次葬 唐武德年间
  • 简介:<正>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龟甲契刻符号和笛发表之后,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今再介绍其中几件,以飨读者。1.龟甲标本M363:13,出土于363号墓。该墓为一次葬与二次葬的合葬墓,在二次葬人之上放置一堆龟甲,共八个个体,均背、腹甲扣合成套放置,龟腹内大多装有数量、颜色、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小石子。标本M363:13为其中的一个,此龟呈土黄色,背甲长15.5、宽7—11、高7.1

  • 标签: 贾湖遗址 龟甲 骨笛 出土 二次葬 裴李岗文化
  • 简介:曾在1988年2月,我的孙儿从北京给我寄来一件包裹。拆开一看,原来里面装有一本书。封面印着红红的《鲁迅与木刻》五个大字,是日本的山嘉吉和奈良和夫两位合著的中译本。我如获似宝,爱不释手。我心情十分激动,活生生的往事,顿时浮现在眼前,格外亲切感人。仿佛牵引着我回到了六十年前……。

  • 标签: 旧书店 一本 一只手 吉先生 就这样 在旅途中
  • 简介:<正>军机处的内部机构如何设置,迄今不甚清楚。一般认为,翻书房是其“兼管”或“隶属”机构之一。然而,关于翻书房的性质、设立时间、职掌,以及与军机处的关系等等,所知尚少。本文依据清代满文档案和有关史书的记载,试陈管见,以期于翻书房、军机处的研究有所裨益。

  • 标签: 军机处 书房 内翻 翻译人员 军机大臣 乾隆二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