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位远非沿海地区的学者,不畏收集资料的困难,十年来孜孜不倦地研究港台文学。先是有近70万言的《台湾当代文学理论批评》(武汉出版社1994年版)问世;在香港回归之前,又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48万字的《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古远清教授这册香港文学首部...

  • 标签: 当代文学 文学批评史 文学史 内地与香港 香港文学批评 内地学者
  • 简介:《礼记》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其中包含许多儒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思想,尤其是其中的《乐记》,可以说是一篇专门阐述儒家文学理论与批评思想的专章。《乐记》中的儒家文学理论与批评思想主要包括:乐感论,即关于音乐应感的思想。这一思想一方面表现为音乐是由人心感物而生的:另一方面是音乐的感物作用;乐礼论,即乐与礼的关系。乐与礼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文艺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乐记》中对乐与礼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乐准论,即音乐的评价标准,也即文艺批评的标准。音乐评价的标准包括“和”、“正”、“真”等。

  • 标签: 乐记 文学批评 思想 探讨
  • 简介:一在20世纪的文学领域中,严家炎不仅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史家,而且也是一位提纲挈领的文学批评家.严家炎的文学批评和他的文学史研究差不多是相同步的.早在60年代初严家炎参与编写《中国现代文学》统编教材时,就参加了柳青长篇小说《创业》的文学评论之争.事情的缘起是评论界对柳青的《创业》及其主要人物梁生宝、梁三老汉形象意义的讨论.

  • 标签: 文学批评家 《创业史》 柳青 主要人物 文学史研究 长篇小说
  • 简介:曾被鲁迅先生称之为'不是每个帮闲都做得出来的'(《从帮忙到扯淡》)《随园诗话》,是清人众诗话中最著名的一种。作者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选庶吉士,入翰林院,乾隆七年(1742)改放江南任知县,十三年(1748)辞官而定居于江宁小仓山随园,故世

  • 标签: 《随园诗话》 小仓山 翰林院 简斋 选诗 庶吉士
  • 简介:二战以后,法语的文学批评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中无疑占据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近二十年,中国的理论界一般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巴黎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从八十年代到如今,它一直是文学理论和批评的焦点。然而,法语文学批评中还有另外一个重镇,日内瓦学派,

  • 标签: 郭宏安 日内瓦学派 文学批评
  • 简介:<正>尽管近年来翻译理论研究呈繁荣兴旺景象,各种著作相应问世,如《文学翻译原理》、《现代翻译理论》、《西方翻译简史》等,但大多数是对翻译活动的过程及与其发展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而对翻译活动的理论研究还几乎是一个空白。直到今天,许钧的《文

  • 标签: 文学翻译批评 翻译活动 理论批评 翻译理论研究 翻译过程 现代翻译理论
  • 简介:第一次读到周文的文字在10多年前,那是他1942年6月在延安批判王实味的两篇文章,一篇叫《从鲁迅的杂文谈到实味》,一篇叫《鲁迅先生的党性》。在这两篇文章中,他批评王实味“假借鲁迅先生的旗号,拿出貌似鲁迅先生的杂文”,

  • 标签: 周文 文学史 遗忘 王实味 鲁迅 文章
  • 简介:长期以来各种冠以“中国文学”名称的文学,其实基本上只是汉文学。一部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学”,必须是收入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作品从而反映出各少数民族文学面貌的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写入“中国文学”既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又有实在的理论根基,还有中外经验可鉴。只要真正更新了观念,正解了标准,放大了编写队伍,它就是现实可行的。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重写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经典
  • 简介:当代法国文坛,流派繁多,文论迭出:精神分析、新批评、语义学派、结构主义批评等。这些文论或着重心理分析,或封闭在作品的“本文”中,不一而足。然而近来,和西方许多国家一样,法国评论界对文学和社会、文学家与历史环境等问题产生了兴趣。我们发现,甚至本来持不同观点的学者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论及这个问题。本期选登了一些论文,以期引起我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 标签: 发生结构主义 文学批评 社会集团 文学作品 精神分析学 文学社会学
  • 简介:写作某一艺术样式在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具有断代性质的专门论著,是很有意义的工作.集合若干种这方面的探讨,将有助对这一阶段的若干学科、多种艺术样式,在中国的流传、发展,有切实的理解,勾勒出整体的面貌.

  • 标签: 作读 史开创 地域戏
  • 简介:女性主义批判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种理论主要是从女性的角度来评断文学作品,深入研究女性主义批评与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有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而推动当代文学的快速发展。本文就女性主义批评与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了相关分析。

  • 标签: 女性主义批评 美国华裔女性主义文学
  • 简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来谈文学特别是客家文学,这未免有些奢侈,但客家文学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在联结全球客家人的情感,凝结全球客家人的向心力及弘扬客家人的合作精神,为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汇集华夏文化的精华等方面又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本人在2003年申报的课题《闽粤赣客家文学史纲》也有幸获得国家社科规划办的立项并给予基金资助,

  • 标签: 客家文学 文学创作 文学批评 文化合作 文化交流
  • 简介:挚虞《文章流别集》依时代为序,以文集、文论、文志三条结构编撰全书,较早地建构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批评模式,在中国文学史学中有着重要地位。挚虞以“文章”笼括众家之体,显示了文学“全”建构意识,《文章流别集》为文学史研究提供较全面的各体文学史料,《文章流别论》成为分体文学专论,《文章流别志》、《文章志》则显示了以作者为线索的文学雏形。挚虞以流别为主纲,以作者为辅线的总集编撰体例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写作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挚虞 文章 流别 文章志
  • 简介:刘锡诚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本书作者把中国民间文学的滥觞期定在了20世纪初,并从流派的视角来整合百年民间文学学术,对歌谣研究会、文学人类学派、民族社会学派、民俗学派、俗文学派、延安学派等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学术主张作了独到的论述。作者还把百年民间文学学术的发展与中国的国情联系起来考察,认为民间文学运动和民间文艺学的思潮从来没有离开中国的具体国情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作者主张应该借重文学和美学的武器研究民间文学,使之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

  • 标签: 民间文学 学术史 中国 河南大学出版社 人类学派 学术主张
  • 简介: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荣苏赫、赵永铣主持的国家社科规划“七·五”、“八·五”重点项目《蒙古族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丛书”之一,共4卷5编51章201节185万6千字)一书,历经20位专家学者的十余年辛勤笔耕,终于在新世纪第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隆重诞生。这是整个蒙古文学界的一件盛事,也是蒙古学界的一件大喜事。2001年4月6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在自治区政府礼堂赤峰厅联合组织召开了《蒙古族文学》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蒙古族文学》主编之一赵永铣研究员首先介绍了该书的编写情况和四卷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学术价值、意义和反响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布

  • 标签: 《蒙古族文学史》 民间文学 出版座谈会 本民族语言文字 首发式 汉文创作
  • 简介:通》是一部价值很高的史学理论名著,它在诸多方面为我国的史学批评开辟了道路。在《通·补注》篇中,刘知几总结了唐朝以前史注的主要成就,划分了注的种类。他褒扬训解式注而贬低补阙式注,鄙弃自注。这些观点引发了后代史学家许多争议,开创了注研究的议题,客观上推动了批评的发展。

  • 标签: 刘知几 史通补注 裴松之 三国志注
  • 简介:晚清时期,中国的文化著述中浮现着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那就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的思想家们纷纷把目光投向民间文化。他们对民间文化的现代功能进行阐发与张扬,利用民间歌谣宣传各自的政治主张。1899年,梁启超提出:“支那非有诗界革命,则诗运殆将绝”,

  • 标签: 中国 近现代文学史 客家诗人 民间文化 诗歌创作 黄遵宪
  • 简介:编辑同志:你们好!你们辛苦了!我是退休干部。每年都订几份杂志.2013年订了《名人传记》,觉得刊物很有特点:一是出刊时间早,能给读者较长的阅读时间:二是虚心接受意见和建议。

  • 标签: 批评 《名人传记》 阅读时间 退休干部
  • 简介:<正>评价《通志》有两个重要问题要考虑。一是从怎样的角度,也就是从怎样的方位来认识这部史学名著。用“泥考据者”的考据家的眼光和“溺文辞”的词章家的尺度去审视《通志》,是看不到其中的精义。章学诚指出这一点,他是从史学的通识和“发凡起例”的卓识

  • 标签: 通志 史学思想 司马迁 正统论 直斋书录解题 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