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9 个结果
  • 简介:唐永徽二年(651年),阿拉王朝遣使来华,阿拉穆斯林为传承文化讲授阿拉语,开中国阿拉语教育先河。唐天宝十载(751年),杜环旅居西亚北非12年,成为中国古代首位游历阿拉国家之人,由此揭开阿拉国家汉语教育的历史一页。管窥中国阿拉语教育和阿拉国家汉语教育,均经历了由民间零散式到大学学科式的发展过程,一方面深刻见证了中国与阿拉国家的文化教育交流,另一方面为中阿双方在诸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智力资源和人才支撑。

  • 标签: 中阿教育 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 对外阿语
  • 简介: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的“明正德青花阿拉文番莲七空花插”,高19.6厘米,圆径16.8厘米。器呈圆球形,中空,顶有7个圆空,下连镂空坐。球体前后两面作圆圈,内画斜方格,其内书阿拉文,通体装饰图案和花卉。

  • 标签: 故宫博物馆 装饰图案 青花阿拉伯文花插
  • 简介:“我们在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化时,就必须时时处处接触一个又一个古人。这里所谓的古人,基本上都是在文献材料所见到的若干人物的名字,以及可起到名字作用的若干称呼,即古人称谓。要学习与研究古代文化,就必须学习与了解古人的各种称谓。”阅读阿拉古籍与阅读中国古籍一样,

  • 标签: 阿拉伯古籍 古代文人 札记 古代文化 文献材料 中国古籍
  • 简介:五、天方第一号——伊本阿拉人的号——莱盖布(lagab),在其称谓三大体系中排在末位,就像中国人习惯上说姓氏名字号排在最后一样。但是号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是没有人怀疑的,它是研究古人称谓的学者着墨最多的部分,也是普通读者最感兴趣的部分,

  • 标签: 阿拉伯古籍 古代文人 札记 阿拉伯人 普通读者 中国人
  • 简介:本研究是从兼顾典籍阐释、案例举要与传媒透视相结合基础上切入阿拉-伊斯兰问题被普遍误读这一核心内容,展开关于国际问题的微观辨析与国际关系的宏观把握,力求完成从表达强势文化霸权的国际传媒热点问题研究转向国际传媒热点问题中有关贬损弱势文化的表达研究,从而使社会学的基础研究真正参与并思考国际事务,达到破立并举的双重学术目的.

  • 标签: 西方霸权语境 阿拉伯—伊斯兰问题 文化帝国主义
  • 简介:阿拉帝国的阿位帝国的阿拔斯王朝(公元749-1258年),由麦加古莱氏族的阿布尔·阿拔斯推翻倭马亚王朝而开创,是以其名而称之“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因其旗色尚黑,中国史称“黑衣大食”。

  • 标签: 阿拉伯帝国 阿拔斯王朝 大食 中国史 氏族 银币
  • 简介:一、缘起马金鹏先生(1913--2001),字志程,山东济南人。1932年从成达师范学校毕业后,被保送至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四年后学成归国。先后在成达师范学校、北平回教经学院任教,自1949年底到1953年受聘在上海福佑路清真寺担任教长。从1953年起一直到退休,在北京大学东语系阿拉语专业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马金鹏先生一生译著颇丰,已经出版的有《古兰经译注》《穆罕默德评传》《曼丹叶合》《伊本·白图泰游记》等,另有100多万字的译著尚未出版。

  • 标签: 阿拉伯语 马金鹏 成达师范学校 导读 日记 北京大学
  • 简介:早在伊斯兰教兴传之前就已形成的阿拉书法,是世界上最优美的书法艺术之一.在经历了大约15个世纪的传播、发展之后的今天,阿拉书法几乎遍及世界各个角落,被誉为阿拉-伊斯兰文化艺术领域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一页.

  • 标签: 《陈进惠阿拉伯文书法选》 序言 陈进惠 阿拉伯文书法 书评
  • 简介:宋元之际阿拉贸易对于南宋政权的兴亡具有加速或延缓作用,一方面阿拉贸易为南宋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提供巨额海关税收,另一方面以蒲寿庚为首的阿拉商人集团与福建左翼军形成了一种对蒙元和南宋政治走向产生重要影响的地方势力。在南宋与蒙元交战的最后时期,蒲寿庚叛宋投元加速了南宋的灭亡。因此,对蒲寿庚的功与过学界论说不一,本文认为蒲寿庚叛宋的间接原因是陈宜中等滥杀无辜,造成了福建左翼军与朝廷的相互不信任。当然,直接原因则是张世杰劫掠蒲氏的船舶和家赀。

  • 标签: 南宋 阿拉伯商人 蒲寿庚
  • 简介: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教授马丽蓉的新著《西方霸权语境中的阿拉-伊斯兰问题研究》以全新的视角分析了中东地区和国家涉及伊斯兰教的诸多问题,介绍了西方传媒的各种立场,对其进行了辨析,资料翔实,论证客观。这是一本难得的深入论述阿拉-伊斯兰问题的好书。书中处处显示了学术的尊严、学者的良知以及作者公正的学术品质。全书卷首为前言,正文12章,第一章西方传媒与阿拉-伊斯兰问题研究:东西方传媒发展现状,美国、以色列与阿拉国家的对外宣传,西方传媒臆造阿拉-伊斯兰形象的历史;第二章美国与阿拉-伊斯兰国家媒体对阵概述,美国对阿拉-伊斯兰世界舆论战之策略及其表现,修复“美国形象”以缓和仇美情绪之要措及其得失,阿拉-伊斯兰世界抵抗美国舆论战之策略及其经验,关阿舆论对阵的制约因素及其后果;第三章最敏感的传播话题——伊斯兰妇女问题文化辨析:《古兰经》中的女性关怀思想,伊斯兰妇女问题误读要点辨析,西方传媒语境中“伊斯兰反妇女”论之成因;第四章最漫长的传播焦点:耶路撒冷问题文化探源,缘起于三大传说的夺圣地与争国土之冲突,缘起于复杂“朝圣情结”的宗教、土地与种族等冲突,缘起于耶城的巴以和平走向的判定与预测;第五章西方传媒的泄愤之作:“9·11”袭击事件,“9·11”事件报道回放,是政治事件,也是传媒杰作,逼迫“9·1l”事件真相,求索真相,质疑“反恐”,强势媒体搅动“9·11”后的国际政坛,事件效应,显而易见;第六章西方传媒的反思之作:伦敦连环大爆炸,伦敦大爆炸与“伦敦斯坦现象”,伦敦大爆炸与欧洲穆斯林移民问题,伦敦大爆炸与文明对话问题;第七章西方传媒的就景之作:“阿拉民主之春”,西�

  • 标签: 阿拉伯国家 西方传媒 伊斯兰教 传媒语境 话语霸权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 简介:阿拉文书法和中国汉字书法一样,被誉为世界上最优美的书法艺术之一。阿拉文书法具有净化的线条美,它反映了阿拉穆斯林民族性格的特征和东方艺术的风格。它有着千百年的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不但一向为阿拉广大穆斯林所喜爱,而且驰誉世界各地,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擅一格,放射着奇异夺目的光彩。

  • 标签: 阿拉伯文 书法教育 意义 汉字书法 书法艺术 东方艺术
  • 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之间竞争的激烈化。因此,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不仅成为了各国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还是其制定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基础。沙特阿拉作为海合会成员国中的大国,其石油出口发展对全球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与沙特阿拉经贸关系特点的分析,提出中沙经贸合作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如何加强中沙经贸合作的建议对策。

  • 标签: 中国 沙特阿拉伯 经贸关系
  • 简介:本文对中世纪阿拉伊斯兰药物、医方和医学著作的东传及回回医疗机构的设置、穆斯林医人的活动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此说明其对中医学的深远影响。

  • 标签: 中世纪 阿拉伯 伊斯兰 医药学 东传 机构设置
  • 简介:本文以阿拉人苏莱曼和哈桑的《苏莱曼东游记》为中心,考察游记所述阿拉至唐代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及双边贸易情况。认为阿拉与唐朝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之所以非常频繁,与唐政府对阿拉商人的重视与优待、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公正的司法体系等密不可分。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这部中外关系史上的经典之作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

  • 标签: 《苏莱曼东游记》 海上丝路 经济文化交流
  • 简介:阿拉语波斯语专业与穆斯林大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高等教育发展很快,根据统计策料,现有普通高校和民办高校各八百余所。其中开设阿拉语专业的普通高校仅七所,即: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经贸大学、上海外国语大...

  • 标签: 阿拉伯语 波斯语 穆斯林民族 民办高校 回族学生 普通高校
  • 简介:本文分析了目前阿拉国家的经济现状,认为阿拉世界的市场贸易虽然呈现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但大多数阿拉国家和地区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状况以及阿拉国家市场上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竞争态势却不容乐观。因此,中国与阿拉国家在内的西亚北非地区的经贸关系发展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双方良好的政治关系和巨大的经济互补性为经贸合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这一地区政治形势的脆弱性和经济结构的单一性,却为双方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带来挑战。文章最后进一步提出促进中阿经贸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对策和各种协调机制,并特别强调要实现中阿经贸论坛机制化和长效化的途径在于细化配套措施,发挥论坛的倍增效应。

  • 标签: 阿拉伯国家 西亚北非 中阿经贸合作
  • 简介:<正>正是霜凝雪飘的季节,我来到北京西北郊芦沟桥回族墓园凭吊已在此长眠了一载春秋的纳训先生(1907~1989)。先生寄托遗骸于燕山之野,物换星移,春来秋往,终将转化泥土而消失。可是,先生的名字和《一千零一夜》这部世界文学名著一样流芳百年,传至万代。纳训先生的故里是云南通海县纳家营——全省闻名的回族聚居村寨,全乡回族居民达千户以上。纳、合、田、马是当地的最大家族,先民相传是赛典赤·瞻思丁长子纳速拉丁及其部属,来自中亚文化古城布哈拉。当13世纪中叶,“一代天骄”的成吉

  • 标签: 阿拉伯文学 《一千零一夜》 回族 翻译家 锲而不舍 纳家营
  • 简介:近读马丽蓉教授的力作《西方霸权语境中的阿拉-伊斯兰问题研究》一书,颇有所感。本书从媒体传播这个角度出发剖析西方与阿拉-伊斯兰世界关系这一当代国际政治中热点话题,观点较为新颖,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标签: 伊斯兰世界 阿拉伯 霸权 西方 语境 控制
  • 简介:阿拉人的头箍、头披巾与中国穆斯林的黑、白布帽●马通中国与阿拉人早在两汉之际已有交往。公元七世纪中国李唐盛世出现在东方时,一个强大的阿拉国家也在西方崛起。两国的边境在中亚连接。那时中国人称阿拉为大食帝国,阿拉人称中国为大唐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有...

  • 标签: 阿拉伯 中国穆斯林 头箍 马明心 伊斯兰教 阿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