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文献中,有不少都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786~848年)的作品。就其使用的文字而言,主要有两类,其一为古藏文文献,数量约在12000件左右;其二为汉文文献,数量也非常可观。这些文献主要是佛教典籍,既有佛教经典,又有僧人行记,还有各类释门杂文,真实地反映了前弘期吐蕃佛教的兴盛状况。与吐蕃王朝历史有关的文献数量虽不是很多,但非常重要,如《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用编年的形式记录了吐蕃王朝每年的大事,包括会盟、狩猎、征战、税收等,成为唐代吐蕃史研究的基础。敦煌写本中与社会经济、宗教信仰相关的文献数量也很多,为唐代吐蕃社会、宗教的研究与构建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史料,可补充或印证汉文史籍及后世藏文文献的记载。此外,还有其他多种古代文献,如法律文书、占卜类文书、伦理文书、文学作品等,不管是藏文或汉文,都是弥足珍贵历史资料。

  • 标签: 吐蕃文献 历史学 敦煌写本唐代
  • 简介:指原始氏族公社时期活动在雅鲁藏布江流域一带的氏族部落,包括专指和泛指两层含义。专指即后来成为吐蕃王朝核心的悉补野部落,泛指则为这一地区的所有部落。考古资料证明,在旧石器时期,西藏就有人类居住。藏族最早起源于青藏高原本土。在西藏也流传有藏族是由"神猴"和"岩魔女"相结合而生成的本土起源神话。相传这些最早出现的人类居住在今雅鲁藏布江南岸的雅隆河谷地区,后来分为斯、穆、桐、东、查、楚6个氏族,居住在洞穴里,过着原始的采集生活。

  • 标签: 氏族部落 吐蕃王朝 雅鲁藏布江 考古资料 旧石器 居住
  • 简介:“三尚一论”(zhanggsumblonbzhi)语出《贤者喜宴》一书。日本山口瑞凤以为“三尚一论”实为吐蕃赞普墀松德赞时期的体制。其余学者对“三尚一论”并未质疑,均认系唐代吐蕃的政治体制。作者指出,《贤者喜宴》虽为教法史料中最为可信的一部书,但所载吐蕃相关史事,仍未脱教法史料的通病,亦即必须与吐蕃文献史料以及汉文史料相互印证对勘,方能确证其记载是否详实。作者从吐蕃宰相制度的角度论证“三尚一论”可能从未在吐蕃实施,并由敦煌文献《吐蕃大事纪年》以及P.T.1071《狩猎伤人赔偿律》之记载重新解释《贤者喜宴》所载的zhanggsumblondangbzhi等,考证“三尚一论”是否符合史实的记载。

  • 标签: 吐蕃 三尚一论 众相制 唐代
  • 简介:<正>北宋时期的吐蕃与赵宋政府一直保持着友好密切的关系.这种广泛而直接的接触,必然加速双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进程,必然产生双方人士对各自民族研究的兴趣。以唃厮啰为主体的地方民族政权自仁宗时建立起,延续一百年,其间,随着当时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多方面交往,宋人研究吐蕃的兴趣有增无减;他们撰写的有关吐蕃

  • 标签: 吐蕃 宋人 宋史 考略 直斋书录解题 民族政权
  • 简介:根据吐蕃王朝时期青藏高原的历史生态与人文环境,吐蕃户均人口系数约为4,少于中原地区;吐蕃王朝时期在军事部落制度下大致每3户出1士卒。利用这些数据可以估算,除去新占领区所控制的人口,吐蕃王朝本土人口当在350万左右。此外,吐蕃社会中亦存在“不在籍”人口,其具体情况与中原地区有差异。在这些人口中,战争移民约占总人口数的一半强,而战争移民所造成的人口数量变化对后世青藏高原的藏族人口及分布格局产生了直接影响。

  • 标签: 吐蕃 人口 唐代 历史 民族关系
  • 简介:<正>吐蕃时期是藏民族形成的历史时期,也是藏族文化逐渐定型的重要历史阶段。众所周知,佛教文化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佛教文化的传入、传播和发展中,翻译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打算对翻译在佛教文化的传播中的历史作用,和它在藏族文化形成中应有的历史地位进行一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推进对这方面的研究。吐蕃时期的翻经翻译中心主要有两处,即吐蕃本部地区和敦煌,本文主要国绕吐蕃本部展开。译经起源学术界一般认为,佛教是在松赞干布时期正式大规模传入吐蕃社会的,但也并不排除藏文文献中记载的佛教在拉托托日聂赞时代就已渗入吐蕃的可能性。佛教之所以在这个

  • 标签: 吐蕃时期 佛经翻译 佛教文化 藏族文化 佛典翻译 松赞干布
  • 简介:<正>“吐蕃”,是唐代中原人对当时在青藏高原上建立的古代藏族政权(即通常所说的“吐蕃王朝”)及其属地、属民的称谓。在初唐的汉文史料中,“吐蕃”有时亦作“土蕃”。对“吐蕃”这一名号的语源及其最初的含义,学术界已经进行了多次探讨,提出了不少宝贵的见解。本文拟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有关史料,对关于这个问题的几种有代

  • 标签: 吐蕃时期 突厥语族 吐谷浑人 青藏高原 语源 阿尔泰语系语言
  • 简介:从公元七世纪初以降,吐蕃先后兼并了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羊同、苏毗、吐谷浑等族,与这些民族发生了密切的政治和文化交流。本文引用敦煌、新疆发现的古藏文文献,结合汉文文献,深入地讨论了吐蕃治下的吐谷浑小王和吐谷浑臣僚、民众的情况,力图揭示出吐谷浑被吐蕃征服以及逐步融合的历史真相。

  • 标签: 吐蕃 吐谷浑 民族关系
  • 简介:唐代吐蕃的宰相制度,是吐蕃官制中最具变化和代表性,且影响吐蕃王朝最深者。吐蕃王朝的宰相制度,历经四变:其一为独相制;其二为众相制;其三为僧相制;其四为回复众相制。其中众相制的推动与实施,对吐蕃王朝影响极其深远,包括确保了悉补野氏政权的祚命,稳定了当时吐蕃的政局,阻绝了臣下太阿倒持的现象,赞普重新站上了国家最高领导者的位置,也使得赞普王室手中多了操控吐蕃政治与吐蕃氏族生态的利器。文章以敦煌古藏文卷子《吐蕃大事纪年》及吐蕃碑刻铭文为主要史料,勾勒出吐蕃众相制的部分轮廓,并对其内涵进行了分析,包括众相的官衔、员额、任期、职权以及众相是为大论的候补入选等,认为吐蕃成功地师法唐朝的众相体制,且深得众相制的精髓,再次证明了唐蕃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 标签: 吐蕃 政治制度 宰相制度 众相制度
  • 简介:本文利用藏汉文资料,并充分吸收学术界的有关研究成果,对吐蕃王朝灭亡的原因进行深入和全面的探讨。认为造成吐蕃王朝衰落和走向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因素,既有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战略等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自然灾害等客观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的综合,使强大的吐蕃王朝陷入困境,并在内讧和平民起义中迅速崩溃,而经济基础则是决定吐蕃王朝兴衰最深层次的一个因素。

  • 标签: 吐蕃王朝 原因 灭亡 经济基础 研究成果 外在因素
  • 简介:<正>AfterBuddhismenteredTibet,itsspecialformofTibet,calledas"TibetanBuddhism".PriortotheadventofBuddhism,thenativereligionofTibetwasBon.TheBonreligionhadsimilaritiestothewitchcraftpracticedin

  • 标签: 吐蕃时期 RELIGION Tibet translated RELIGIOUS invite
  • 简介:本文对P.2255、P.2326号《祈福发愿文》、P.2341号《燃灯文》、P.3256号《愿文》、S.2146《行城文》、P.2807号《斋文》、P.2807号《行城文》等6件有关吐蕃皇太子的佛教祈愿文的写作年代进行了考证,并对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祈愿文 吐蓉 太子 敦煌
  • 简介:<正>吐蕃一名出自两《唐书》,其名义近百年来中外学者多有论证,其中以西方学者把“吐”字认为是藏语(上部)字的译音一说颇为人所信从。我不同意此说,曾试作考察与推论,但亦迄未能得其实。近作《藏族源流与汉藏关系》一文,对此继作探索,以为吐蕃一名实沿自吐火罗,系从古读,《唐书》改译,沿

  • 标签: 吐蕃 汉藏关系 两《唐书》 吐火罗 西方学者 中外学者
  • 简介:敦煌文书中有关吐蕃的文献,对于吐蕃王朝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以书写文字划分,古藏文文献及汉文文献是其中最主要的两个部分。

  • 标签: 吐蕃时期 敦煌文书 汉文 史料 综述 职官
  • 简介:<正>吐蕃时期的盟誓,是联结社会和政治生活的纽带,也是当时社会的一大特点。本文拟通过对盟誓形式的演变及其作用的分析,来透视吐蕃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形式及其演变盟誓在吐蕃社会从兴起到形成一种制度,有个发展过程。盟誓最原始的形式是人们之间相互赌咒发誓,最初为“对天起誓”。后期文献的记载当是原始习俗的遗留。《贤者喜宴》说:“不说谎言之法,即以护法神作证而起誓”;《王统世系明鉴》道:“若不能判断是非之时,立护法神像为证而誓”。今日民间赌咒发誓的语言丰富多彩,更能说明问题。可以说,今日民间赌咒发誓的作法也是古时人们赌咒发誓风气的遗留。最初的盟誓形式随着

  • 标签: 吐蕃时期 盟誓 形式演变 原始社会末期 松赞干布时代 盟会
  • 简介:文章从翻译、文学、哲学、建筑、绘画等方面,对公元9世纪至13世纪分裂割据时期的藏族文化发展作了概述

  • 标签: 吐蕃 分裂时期 藏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