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1月3日,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仇长根先生来院,与我院商定举办“两岸心·客家情”首届粤台百幅书画展的相关事宜。1月3日下午,香港中联办组织香港城市大学师生一行24人,在嘉应学院外事处处长张晨、副处长王柳梅陪同下来院参访。宋德剑接待了来访嘉宾,并向客人们介绍了梅州客家牌坊、祠堂、山歌、土楼和客家饮食等特色文化。

  • 标签: 大事记 香港城市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两岸交流 区域发展 特色文化
  • 简介: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发生的“重庆”号事件完全是中日之间的外交摩擦,但其最终实际上由英国出面了结。英方坚持与中国交涉的唯一理由是“重庆”号悬挂的英国国旗受辱。英国所提出的正式道歉和逞凶两条要求,中间虽经历“最后通牒”风波而始终不变。中方鉴于“重庆”号事件是由“高升”号事件而起,对于英国方面的要求最初不愿响应,但迫于英方压力,终由大沽炮台鸣炮21响向英国国旗致礼道歉作结,对此英国方面非常满意。逞凶问题由于证据不足,英方实已主动放弃。中方留存的内容翔实的逞凶报告中所指“元凶”需存疑。“重庆”号事件为类似的重大事件如“高升”号事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案例。

  • 标签: “重庆”号事件 英国 逞凶问题 “最后通牒”风波 中日甲午战争
  • 简介:中美关系的发展和演变在一般的历史规律下也有其复杂性和偶然性。在传统的中美关系研究中,以美国对华政策和国共关系为视角的研究已经力透纸背。本文着重在一个丰富和连贯的历史画面中解读中美关系变动的复杂原因和动力,并把“美亚事件”作为认识和理解冷战时期中共、国民党和美国三方对彼此复杂的认知框架的一把钥匙,以党史研究的视角厘清“美亚事件”的过程及影响,为重新思考和理解中美关系的变与不变提供重要信息,补充国共关于国际关系重大决策和视野转变的逻辑链条。并认为“美亚事件”通过中美之间的不对等关系影响了国共对美策略及心态,通过自身从间谍案件到政治工具的性质转变对中美意识形态的行为范式产生潜在影响。

  • 标签: “美亚事件” 中美关系 抗战后期 麦卡锡主义
  • 简介:2018年是河北工程技术学院持续发展再次迈上新台阶的一年。在学院董事会领导下,在院长带领下,从2014年起,全院师生努力奋进,经过长期认真的准备工作,于今年5月29日迎来了河北省政府学位办专家组对我院增列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学士学位授予专业的考察和评审并获通过.

  • 标签: 学士学位
  • 简介:本文以Talmy(1985,1991,2000)29提出的运动事件词汇化类型学(lexicalizationtypologyofmotionevents)为理论基础,以Slobin(1996)30的语言对比研究为参照,探讨汉法运动事件书面语表达的类型学特点。本研究选择汉语和法语各5部近现代小说随机抽取语料,主要对其运动事件表达片段在运动动词使用和背景成分描述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结合书面语特性,特别针对语料中方式概念成分替换表达方法和运动事件片段汉法互译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作者前期研究中汉法运动事件口语表达31所呈现的特点,深入剖析两门语言的类型学特征。

  • 标签: 运动事件 词汇化模式 汉法对比
  • 简介:从1570年开始,澳门与长崎就成为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与日本贸易的重要航线。应该说,明代早期葡日贸易的发展是顺利的,几乎每年都有葡萄牙黑船抵达日本进行贸易。葡日双方在这一航线中都有获利,同时也给澳门带来巨额利润。然而在17世纪初却出现了两起不愉快的事件,一是1608年日本朱印船漂抵澳门后发生的日本人骚乱并遭屠杀事件,二是1610年葡萄牙大黑船往长崎贸易遭日本人报复船毁人亡事件。从而致使1610至1611年的葡日贸易中止。因为葡日贸易对双方的重要性,1611—1612年双方达成和解,澳门与长崎继续往日的商贸往来,直到1638年岛原之乱后葡萄牙人在日本的贸易权力逐渐被荷兰人取代。这两起事件虽并未对葡日贸易产生大的冲击,但是葡萄牙人开始失去日本贸易的垄断地位。

  • 标签: 明代 澳门 长崎 日本朱印船 葡萄牙黑船
  • 简介:道光末年,澳督亚马留被杀而引发中葡冲突。两广总督徐广缙在处理亚马留事件中的形象,一直被学者视为懦弱无能。实际上他在亚马留事件后布兵设防以及与葡萄牙等国之间的信函交涉等言行符合当时历史情境。徐广缙基本做到了积极应对、坚持原则,有着正面形象,而后人基于他对亚马留早期暴政隐忍等原因,又逐渐模糊了其形象。

  • 标签: 澳门 徐广缙 亚马留
  • 简介:20世纪20年代的东南大学,是一所集文、理、农、商、教育和工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1924年年初,国立东南大学校董会以经费缩减为由,决议停办工科,遭到师生激烈反对,校长郭秉文力图挽回,未果。经江苏省公署统筹,东大工科归并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后者升格为大学。由于江苏省政府在统筹上有偏向,加之郭秉文与直系齐燮元控制下的江苏省军政方关系密切,随着政党派系斗争局势的变化,工科停办事件被党派话语所演绎,从而与次年的易长风潮产生密切联系。

  • 标签: 工科停办 校董会 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杨杏佛 齐燮元
  • 简介:天龙山石窟始凿于东魏武定三年(545年),历经北齐、隋、唐及五代时期,现存窟龛25个.天龙山隋代石窟,即天龙山第8窟,位于东峰陡峭的南坡山腰间,开凿于隋开皇四年(584年),是天龙山众多造像中唯一具有中心塔柱的石窟.本文试图针对天龙山第8窟的地质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探索突破石窟保护、修复等方面的技术难题,逐步解决第8窟渗漏、风化、崩塌等病害问题,制定相应的保护、修复方案,使天龙山石窟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得到科学保护.

  • 标签: 天龙山 石窟 第8窟 渗漏 风化 崩塌
  • 简介:2016年,邓粮为了一块石匾和一帮人较上了劲。邓粮是襄阳铁路供电段的一名中层干部,但经常被人提及的是他另一个身份——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召集人。拾穗者襄阳,是一座人文厚重的历史文化名城。

  • 标签: 郑敦允 襄阳市 拾穗者 万里茶道 海事局 文物局
  • 简介:赴茹村进行古籍抢救保护是2013年6月,由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尼夏同志带队,一行三位专家与日喀则地区文化局、吉隆县文化局相关负责人携设备,一同前往日喀则吉隆县贡当乡茹村实施考察和抢救性保护措施。当时由于顾虑这些珍贵古籍的保存现状而未发布任何形式的报道和文章,如今几年已过,茹村的古籍已得到完全的保护,方才动笔回忆这次难忘的古籍保护行。吉隆县贡当乡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西南部的中尼边界线附近,

  • 标签: 古籍保护 茹村 吉隆县 文化局 尼夏 中尼边界
  • 简介:伴随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特别是在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进程中,工业遗产应如何制度化、法制化保护成为重要议题。通过剖析当下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现状,指陈问题,比较域外工业遗产保护实例,从文化遗产、城乡建设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地方性法规完善的角度,对完善我国工业遗产法制化保护与开发提出建议,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工业遗产。

  • 标签: 工业遗产 法律保护 文化遗产 城乡规划 三线建设
  • 简介:聊城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后,聊城加强了对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在叙述遗产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对策,以便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与借鉴。

  • 标签: 聊城 运河 文化遗产 保护 利用
  • 简介:11月9日,省地方志办举办2018年度《四川省志》分卷承编单位暨部门大事记编写单位工作培训会。全国知名地方志专家、北京市地方志办副巡视员运子微以《地方志编纂之大事记的撰写》《地方志编纂之人物志的撰写》为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讲授。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参加培训并讲话,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行,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邓瑜参加培训。

  • 标签: 地方志编纂 大事记编写 培训会 四川省 单位 党组书记
  • 简介:我们知道,元初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教首领的共同合作与努力之下,西藏地方成功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为实现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元朝中央政府必然要采取相应措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过去多围绕汉藏文献史籍的视角展开。实际上,在中国内地与西藏的寺庙和博物馆内,保存着许多与元朝在藏地施政有关的珍贵文物材料,包括牌符、文书、法旨等,它们对于研究以上历史问题,具有文献材料所无法比拟的直观与客观的特征。在西藏博物馆、

  • 标签: 籍户 考古所 元初 西藏博物馆 中央王朝 历史问题
  • 简介:热贡地区的古村落古城堡遗存历史久远,既有宝贵的人文价值,又有独特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本文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解析了热贡古村落古城堡中蕴含的古文化与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涵及价值,以此分析了当前古村落古城堡保护和发展中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探讨了热贡古村落古城堡保护的相关路径与模式。

  • 标签: 热贡地区 古村落古城堡 保护
  • 简介:铁炮的修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本文展示了应用硝酸银滴定法、XRF、体视显微镜等方法,对深圳博物馆所藏一尊锈蚀严重的铁炮锈蚀物进行成分分析和微观形貌观察,并应用X射线机观察铁炮炮体与木座的连接方式,依据文物修复原则制定科学的文物修复方案并实施保护修复的过程。修复后的铁炮形态稳定、色泽协调,达到了长期安全存放的技术要求。

  • 标签: 保护修复 清代 文物修复 体视显微镜 成分分析
  • 简介:盘绣历史悠久,工艺复杂,随着时间的流逝,盘绣透射出许多民族学、文化学的鲜活素材,所以,盘绣的保护与传承日益紧迫。

  • 标签: 土族 盘绣保护 传承
  • 简介:19世纪末,日本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然而,明治政府实施的市政制度限制市长权力,排斥市民参与,形成以城市名望家为主体的地方自治。在以东京市上水道事件为代表的市政工程建设中,市政体制的不健全导致官员和政商之间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产生。对此,日本政府采取解散并改选市议会等对策,但收效甚微。日本工业化初期的市政腐败对城市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使社会转型过程中积累了重重矛盾,“城市病”不仅未得到治理,反而随着市政腐败而日益加深。

  • 标签: 日本市政腐败 工业化初期 城市病 东京市上水道事件
  • 简介: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如何保护好寺庙建筑是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以明令法规限制寺庙周边高层建筑,积极推行仿古建筑文化,引导寺庙建筑在保护中发展等均为有力措施.

  • 标签: 城市建设 寺庙建筑保护 传承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