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1962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以半版的篇幅刊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公报》称:从1962年10月到12月,广东沿海军民全歼九股美蒋武装特务172人,其中有7个特务纵队司令,14个副司令,1个队长,2个副队长,4个正副登指挥官,击沉运送特务的机帆船三艘,缴获一批美制电台、机枪、冲锋枪等。

  • 标签: 特务 武装 中华人民共和国 覆灭 大陆 《人民日报》
  • 简介:(一)首先祝贺《台湾历史研究》创刊一周年。《台湾历史研究》的创刊是台湾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台湾史研究界终于有了第一份自己的专业学术杂志。

  • 标签: 历史研究 台湾史 大陆 台湾研究 学术杂志 创刊
  • 简介:1900年8月发生的日军登厦门事件,是日本政府在中央确立"北守南进"政策之后,在台湾总督府的策动之下,派海军登厦门并由台湾派军企图永久占领厦门的事件,在中外间引起骚动。福建官员、东南督抚运用"国际法",借用列强的武力与调停,逼迫日本撤兵。本文考察了此事件的前因后果及中国大陆、日本、台湾三方的往来互动,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日本对福建的野心以及清朝地方近代外交的发展。

  • 标签: 日军登陆厦门事件 北守南进 对岸经营 延年
  • 简介:《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台湾为日本所统治。虽然台湾人民被迫成为"日本臣民",并且台湾总督府为要掌控台湾人民的动态,制定了种种法规,以达到台湾百姓与中国大陆隔离之目的,但台湾百姓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并未因此切断,即使远赴日本的留学生,对于中国大陆的文化情感仍是无法割舍。台湾留学生远赴异地求学的同时,仍与中国大陆有相当密切的关系,除有为展现对祖国之认同与效忠,实际参与抗日活动之外,亦有亲赴中国大陆,从事法政、教职、医业、求学、商业、文化、体育、警务及传教等工作者。本文系探讨日本殖民台湾时期,日本政府当局虽制定种种法令,阻止台湾人民与中国大陆亲近接触,但留学日本之台湾青年,由于前揭各种之目的,仍前往中国大陆进行各种活动之相关状况。

  • 标签: 台湾留日学生 中国大陆 移民活动 国家认同
  • 简介:轻轻触摸色彩、线条、光影所留下的印象,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莫奈就是这样一位印象派大师,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而当真正直面大师作品之时,那种瞬间感受所爆发出的感动,才是这些艺术品真正为人所动容的地方。在K11的莫奈画展中,初次与大师在中国上海邂逅,那种穿越时空的交流,本身就让人感动,而当近距离触摸大师身平印记之后,思想交流所撞出的火花,更能让人去思考其画作背后想要传达给世人的深意。让我们跟随着大师的画作,去揭开莫奈这一生的传奇。

  • 标签: 印象派 大师 藏品 国宝 法国 奈特
  • 简介:丝绸之路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漫长、最神秘的通道,它联结着东西。随着丝绸西去,佛教东渐、佛法东传也在这条道路上完成。

  • 标签: 杂谈 丝绸之路 东传
  • 简介:文夫有"美食家"的雅号。所谓"美食家",就是爱吃爱喝的专家,爱喝茶和酒,爱吃美味佳肴。因为爱酒,文夫留下许多生动的饮酒传说,也写出了许多与酒有关的文章。乡情篇文夫酒量很大,为什么爱喝酒,源头在他的故乡。出身泰兴,这里是著名酒乡,酒坊很多,饮酒方便。至于泰兴缘何产酒,文夫《壶中日月》说,因为乡亲们要养猪,它是财富来源。养猪需要饲料,便想到了酿酒的酒糟。"

  • 标签: 陆文夫 壶中日月 酒乡 酒坊 双沟 财富来源
  • 简介:上海中国画院于1956年9月筹备成立,俨少作为“编外人员”入选画院为首批画师,他很开心,视之为国画界、也是自己的大喜事。他一生学习中国画,全部精力灌注其中,但在过去得靠卖画为生,“画家命运操持于资本家手里,画家必须迎合他们的心理,才能得到生存的权利。”而眼下的新工作,“让我专心一致拿起画笔,从事国画创作,这是我艺术生命的再生。

  • 标签: 陆俨少 中国画 国画创作 艺术生命 资本家 画院
  • 简介:光正,1945年4月生,浙江东阳人,师从“雕花状元”楼水明,1965年赴浙江美术学院深造,曾任东阳县木雕厂东阳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东阳木雕总厂厂长。被文化部评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 标签: 木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作品选 美术研究所 先进工作者
  • 简介:我古物运英后,日报多有报道宣传,我方向通讯社订了一份「消息剪存」备考。十七日《泰晤士日报》题目是「这次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的重大意义」,并言中西艺术品意趣不同,中国贵精神陶冶,

  • 标签: 中国艺术 伦敦 国际展览会 通讯社 艺术品 日报
  • 简介:“1234,阿来一次!”在我做完第二组俯卧撑,瘫死在瑜伽垫上的时候,趴在我前面的教练LinusHolmsater先生依旧满脸带笑,一边做俯卧撑一边用蹩脚的中文指挥大家。半小时前,他穿着五趾鞋张牙舞爪地跑进了这个位于北京CBD区域的运动场,带领学员们开始了下半场的锻炼。10分钟前,他像母鸡赶小鸡一样把二十来个年轻白领从运动场的一侧撵到另外一侧又撵了回来,好几个来回。

  • 标签: 制造 广场 瑞典 北京CBD 俯卧撑 运动场
  • 简介:国家图书馆所藏“费墀《颐斋文稿》”,其书名和作者均存在明显问题。通过仔细检核其内容,并将其与南京图书馆所藏锡熊《宝奎堂余集》相比勘,可以确知此书实为锡熊《宝奎堂余集》之稿本,与费墀毫无关涉。这一稿本的发现,对于重新评估锡熊在《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的贡献,以及\研究相关四库学问题均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陆费墀 颐斋文稿 陆锡熊 宝奎堂余集 四库学
  • 简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军事合作是中德关系的重要方面。国民政府为提高军队战斗力在德国军事顾问的帮助下,引进大量德式装备训练中国军队,教导总队即由此成为德式装备的模范。本文拟就教导总队在抗战初期及南京保卫战的作战战况与其最后结局作分析、研究,希图揭示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中对国外军事思想、武器装备消化吸收的部分规律。

  • 标签: 抗战 南京 教导总队
  • 简介:按“两次房改”的界分范式,系统梳理评析“一次房改”和“二次房改前期”的改革目标、原则,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指出“二次房改中后期”的改革目标是建立“两房协调”的新住房体制,为促进整个住房体系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进而履行房困破解和商住房稳健繁荣的使命,提供深层持久的制度动力。

  • 标签: 两次房改 房改目标 房改原则 两房协 新住房体制
  • 简介:西洋教士入华是明朝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遭遇的一个新问题。广东地方政府首先允许西洋教士入华,并对其施行一定的管理和控制。至利玛窦进京之后,西洋教士的问题逐渐为明廷所重视。从西洋教士在明代中国分布和扩散呈现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待传教士的主流态度是包容的,但以不违背他们所考虑的国家利益为前提。1616年南京教案的爆发凸显了明政府对西洋教士宽容的有限性。

  • 标签: 西洋传教士 明政府 态度 政策
  • 简介:利用全球性国际组织谋求美国在国际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进而推进美国的国际文化战略是美国筹划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主要动因。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谈判和建立过程中,美国发挥了政策设计、议程引领和规则制定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最终促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建立。但在主导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后,美国却无法控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运转,更无法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推进美国国际文化战略与对外政策的工具。

  • 标签: 美国 对外政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简介:20世纪初美国已经跃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地位,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在对外政策上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该政策的初衷虽然主要是分割列强在华利益,但很快就发展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全方位指针,当然也包括其对外石油政策。为了打破英国对中东石油的垄断,美国打着“门户开放”的旗号,先是鼓励本国石油企业积极夺取海外石油,进而又确立了政府主导的“美国对外石油战略”,最终在20世纪50年代夺得了中东石油利益的主导权,为战后遏制苏联、控制欧洲经济命脉、统治世界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美国 门户开放 中东石油战略
  • 简介: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再度执政一年来,其许多做法与中日甲午战争前10年伊藤博文内阁颇为相似。今年正值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明年将是不平等的《马关条约》签署120周年。在这120年间,中国和日本经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甲子,这主要是时代背景与日本的国家发展模式不同所引起的。抚今思昔,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十分必要。从2014年甲午马年开始,未来的新甲子中日关系前景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仍将取决于未来日本走什么道路。

  • 标签: 安倍晋三 伊藤博文 甲午战争 钓鱼岛 中日关系
  • 简介: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历朝统治者以开拓疆土,沟通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中原和西域各民族的团结和稳定,促进中国和西方各国之间的政治文化交流为目的,开通丝绸之路。为此历代中央政权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或派遣使节,或沿途设置驿站,或设防巡哨,或屯田于荒野,在流沙浩浩、狂风飞雪中架设了东西方之间各族人民友好往来的桥梁。

  • 标签: 丝绸之路 开放政策 隋炀帝 开发 经济 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