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明清时期晋商以祀神明联桑梓为号召,在全国建造了星罗棋布的会馆,会馆内附建有精美富丽的戏台。时至今日,全国现存的会馆戏台仍以晋商会馆戏台数量最多、规模最大,这不仅是晋商五百年辉煌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古代剧场史和探寻地方戏曲流变的重要史实。人们不禁要问,勤劳节俭的山西商人,为何如此迷恋戏曲艺术,这些会馆戏曲演出活动有哪些形式,又是如何运作管理的,和商人的经营活动有哪些关系,以及由此对中

  • 标签: 明清晋商 戏曲演出 山西商人 地方戏曲 勤劳节俭 运作管理
  • 简介:俗曲作为中国明清这个历史阶段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音乐现象,它在宋元俗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经明清两代540余年的发展,成为具有多种形态、数以万计的,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的一个艺术品种。它兴起于北方,蔓延至南方,以清新活泼、纯真尚情的艺术特质,在全国各地广泛传播。在其发展传播的过程中,一方面,它向着艺术化、说唱化和戏曲化等艺术形式嬗变发展;另一方面,它还扬帆跨海,远飘境外,对其它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 标签: 俗曲 发展 传播
  • 简介: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城市更加繁荣,中国的封建经济获得了高度发展。这一时期的各类音乐艺术,由于受到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本文将从雅、丽、亮、采、和五个方面来分析这一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

  • 标签: 明清时期 古琴 音乐美学
  • 简介:本文以北京、五台山、承德三地汉藏佛寺为核心,对明清时期汉地佛寺彩画中,作为重要元素的十种常用兰札体梵字纹饰进行解读和分析。总结出其构成规律、宗教含义、施用范围、设计方法等内容,为明清佛教艺术中宗教文字的运用及其保护与传承研究奠定基础,并为佛寺文化的整体性研究探索思路和方法。

  • 标签: 兰札体 梵文 彩画 曼荼罗 真言
  • 简介:明清文人画构图中,画面内容与题画诗、文人印相映成趣。印跋不仅抒发作者情思,也成为丰富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实例,针对明清文人画中印跋在构图中的作用、与画面的关系,从社会阶层、学术思想等方面分析其在明清人物画中的审美取向。为当今绘画创作、构建本民族特色文化价值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诗词印跋 构图 明清人物画
  • 简介:陆丰市碣石镇新酉村有一座军城隍庙,人称"外城隍",坐北朝南,建筑面积颇大。庙前是戏台,两侧有庆福庵及其他附属建筑。该庙现存碑记共74块。在后殿东西两庑的墙壁上,镶嵌着大小55块清代碑记~①,另有18块碑记镶嵌于庆福庵庭院东墙上。庙门左侧还竖立着一块两米多高的巨大碑记。2005年以来,我曾多次到军城隍庙考察,并重点将碑记拍照、存档。引起我极大兴趣

  • 标签: 碣石卫 海丰县 庙前 后殿 两庑 题刻
  • 简介:形成于明清的西北回族曲子,既有中国传统程式化结构和典型题材,又有西北地方和回族特色。西北回族曲子是西北回族对明清小曲的加工和整理,因而具有西北之音又显露出一定的回族特征。可见,中华各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相互有所借鉴、模仿和融合。

  • 标签: 共同体 社会 后现代转型 文化生态学
  • 简介:2015年9月21日至22日,在西安音乐学院举办了"丝绸之路·明清俗曲展演及学术研讨会",是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活动由"俗曲展演"和"学术研讨"两部分组成,吸引了西北各省区11个民间曲子乐班和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学者参加。

  • 标签: 丝绸之路 明清俗曲 展演 学术研讨会 综述
  • 简介: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历经32年建设发展,在引导社会舆论、改善政府形象、规范政府管理、满足公众知情权等方面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但相比于社交媒体下愈发强烈的公众参政议政及公共话语表达欲望,目前政府对外新闻发布仍显滞后和被动,很多问题集中凸显于政府面对媒体公众的“瞬间态度”,这既反映出我国政府新闻发布在专业化、职业化方面的欠缺,也暴露了“态度”背后的“角色偏差”和“角色错位”。

  • 标签: 政府新闻发布 突发事件 新闻发言人角色
  • 简介:拿来主义与帝王敕赐乐曲是佛教用乐的主要来源,明代永乐皇帝亲颁由世俗曲调改编创作的《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彰显出佛教用乐与明清宫廷典礼用乐千丝万缕的缔结。五台山佛教与明清宫廷典礼用乐曲谱的实证分析佐证了两种不同功能用乐的亲缘。一曲多用,蒙蔽了其真正的来源与文化归属,亦造就同名同曲被赋予多种类分的状况。

  • 标签: 佛教音乐 宫廷典礼音乐 五台山佛教 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 亲缘关系 一曲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