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来观看了天津美院在京主办的“兼容·临界”展,颇受震撼。这个展突破了原来画种分厅的模式,油画,国画,书法一骨脑儿全上了。奇怪的地方在于,观赏者完全没有不习惯、混乱、冲突的不良感觉,反而在这种形式的交错中寻找到了一种和谐,一种合力中进发的新鲜力量。苏珊·朗格说过,艺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创作一种表现形式——种诉诸视觉、听觉甚至诉诸想像力的知觉形式,一种能将人类情感的本质呈现出来的形式。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展上,创作者全部摆脱了各自媒材、创作技法的隔阂,而走向一种边缘状态,展开油画与国画在本世纪的又一次对话。

  • 标签: 油画 中国画 绘画技法 艺术形式 艺术表现
  • 简介:汪立三先生的音乐创作主要集中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上,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鲜明的风格。他的最重要的钢琴作品之一——钢琴组曲《东山魁夷画意》,可谓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主要从作品的意蕴、织体以及音乐文化体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 标签: 汪立三 《东山魁夷画意》 文化特征 技术
  • 简介:一种舞蹈在生成之后能否发散甚至兼融,能否拓展自己的疆域并使自己长存,取决于它是否具有功能与观念上的合理性和包容,取决于随着功能与观念变化而产生的审美变化。本文以佛舞文化圈中的藏传佛教舞蹈为个案,对上述观点进行了分析与阐释。

  • 标签: 舞蹈文化圈 发散与兼融 功能与观念 羌姆主题的孔雀舞 审美
  • 简介:牛街,北京南城一条古老街道。它传递着京城近千年历史记忆,它浓缩着牛街人创造的多彩的市民文化,它是伊斯兰文明和汉文明融合为回族文化的典范。一个民族因共同的生态环境,共同的历史沉淀,共同的文化熏陶,共同的宗教信仰,共同的文化心理,必然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性格。牛街回族以爱国爱教的统一,在北京市民中颇有口碑。多元文化兼容互动,所形成的文化生态倘非熟悉它,热爱它,有深厚的文化积累和深刻睿智的头脑,很难表述出牛街的"真实"。牛街文化普通却不寻常,走近她,别有洞天,大开眼界;深入她,别有情韵,知性升华。

  • 标签: 牛街文化 多元文化兼容互动 民族融合
  • 简介:近日,应龙新仁兄之邀,赴北京怀柔参加"中国青年美术家新农村采风"活动,出发前夜在西山拜读了龙新的近期作品,龙新本以中国画长城系列驰誉画坛,不意此次他竟向我展示了一组油画长城,由此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从山水画向风景油画的转换是颇有兴味的话题。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把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翻译成英文时,书名曰《四海之内皆兄弟》,这真是难为她了。很多情

  • 标签: 兼容并蓄张龙 张龙新 新长城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2-16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8-02
  • 简介:本文的书评从点、线、面即点的定位、纵横交织的线、整体的面分别着眼入手,剖析了著者对《调性与和声技法探究》一书的写作思路、写作内容、写作风格。让读者对此书有一个总体的概况了解,以此领略书的核心本质,看有所得,学有所思。

  • 标签: 兼容并蓄 调性 创新 品格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3-17
  • 简介:人们的设计创造,创造则是人们从事创造的能力,进而从艺术的创造角度来培养设计的创造

  • 标签: 浅论设计 设计创造性
  • 简介:引言城市设计和建设注重环境的材料、空间、结构和功能,当然,这些因素对满足人类住房、交通和商品交换的需求至关重要。材料和建筑系统也是科学和技术探索的主要课题,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新材料和施工方法,有助于解决环境的可持续这一难题。然而,开发一个成功的空间,我指的是一个人们珍视并希望居住或游览的空间,不管它是某个建筑、村庄、城市一角还是整个城市,

  • 标签: 环境设计 叙述性 城市设计 建筑系统 新材料 商品交换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4-16
  • 简介:设计素描是思维表现的手段,设计素描的表现特征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表现,设计素描的表现过程是创作过程

  • 标签: 中的地位 性素描 素描艺术设计
  • 简介:设计调研主要有两个目的:对设计本身而言,调查和研究的过程可以帮助其寻找到新的灵感来源,丰富其想象力,培养创造思维,也可以帮助从过去相关的事务中学习到新的知识信息。通过调研可以获得设计方向的相关信息,和视觉表现手法;

  • 标签: 设计 调研 服务性 目的性 知识信息 创造性思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3-07
  • 简介:在数码技术给设计领域带来工具性革命的今天,设计从业者深切感受到数码技术的力量。而传统的造型基础教育逐渐被淡化。文章从设计素描教学中思维的拓展训练、创造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以设计素描为主要手段的手工造型能力依然在设计造型基础训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 标签: 数码设计素描教学重要性
  • 简介:所谓设计研究的“学科间”,指的是设计研究必须同时兼顾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交叉学科的属性。在对不同的设计门类或者不同的研究语境中,可能对其中某种学科的特性更为强调,但这种强调不构成对其他侧面的否定。任何以个别设计门类试图对整个设计学进行通则式论述的做法都是片面的。只有强调“学科间”,设计学才具备学科独立的前提与基础。

  • 标签: 设计学 学科间性 交叉学科 设计理论 设计史
  • 简介:有新闻报道,我国某市一个商场在两周时间里卖出20多部Vertu手机。Vertu是世界公认的手机业界的翘楚,其手机堪称独一无二。该手机有纯手工制造的部件超过400个,并且每一部分都是由世界最有威望的铂金和黄金供应商制作,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专利有20项之多。Vertu手机营造了一种人人想要,但是很少有人买得起的市场形象。事实上也如此,一部Vertu手机最贵的高达20多万元(人民币),最便宜的也卖到4万多元(人民币)。

  • 标签: 炫耀性消费 工业设计 制造过程 手机业 新闻报道 市场形象
  • 简介:设计作品的个性与创造是每一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客观需求;是时代避步的标准与前提,是一个随着人类文明的兴衰而兴衰、发展而发展、循环往复的过程。设计的个性与创造是推动设计任务的完成与目标实现的根本动力;是文明与文化进步的动力与标志;更是每一个阶段文化循环与发展的起点与终点。设计领域的进步与发展,必须反对模仿和抄袭。

  • 标签: 人类文明 设计任务 个性与创造性 原创性
  • 简介:通过对国内的设计教育实践以及国外的学习经历,重新审视中国的设计基础教学,寻找设计基础教学的"根源"。在对中国学生学习状态的了解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发现,"设计基础教学"与"设计"有其本质的差别,设计基础教学的培养不是单纯的课程构建,同时也不能以"视觉造型能力"作为设计基础的唯一培养模式,而应以打造设计生态为前提,加强学生的交流能力、创新能力、思维发散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设计过程体系建立,提高学生设计思维的独立

  • 标签: 设计基础教学 交流能力 创新能力 习惯 思维发散
  • 简介:  产品造型设计作为一种现代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不仅包括产品功能、结构、材料、制造工艺以及产品的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工艺等,同时还包括与产品有关的社会的、经济的以及生理的、心理的等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地给使用者带来高效、舒适、美观的享受,最充分地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 标签: 产品造型 设计装饰性 造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