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7 个结果
  • 简介:当代诗人、书画家汪国真,因病医治无效于4月26日凌晨两点十分去世,享年59岁。上世纪90年代中国掀起一股“汪国真热”,其诗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 标签: 90年代 汪国真 书画家
  • 简介:5月30日,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100米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打破全国纪录,成为首个跑进10秒大关的中国"飞人"。在"东方之星"沉船的救援工作中,24岁的安徽潜水员官东,在第一时间下潜3次,每次1.5小时,一连救出了两个生还者。

  • 标签: 100米 国际田联 全国纪录 救援工作 潜水员 赛中
  • 简介:几世纪前,一位大画家为西西里城里一座大教堂画幅壁画,画的是耶稣的传记。他费了好几年功夫,壁画差不多都已画好,就只剩下两个最重要的人物:儿时的基督和出卖耶稣的犹大。有一天,他在老城区里散步,看

  • 标签: 壁画 西西里 耶稣 大教堂 老城区 传记
  • 简介:公司的四条货船被扣,使得董事长赵浩成的生日宴会气氛沉闷。更糟糕的是,警方在货船里发现了大量的毒品,而应当对此事负责的罗经理又在宴会上莫名其妙地死去。他是畏罪自杀,还是被人灭口?在他死亡前后,曾有一个男人出入过他的包间。可惜,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穿风衣的背影。警察安柯不负众望,揭示出了风衣掩盖下的幽灵的面孔

  • 标签: 董事长 安眠药 阿波罗 自杀 办公室 小满
  • 简介:沃塘城是一只背着金壳的海龟.奢侈的阳光聚焦在庙宇檐角嚓啦啦!嚓啦啦摆动的铜风铃、高昂的金顶,以及雁背般起伏着的大殿顶;鳞次栉比的屋顶上密密麻麻、成排转动的玛尼风轮间.铜器店白、黄、红色相间的工艺品齐齐朝着光亮闪去;那些手腕,脖颈处,五指间根瘤一样的橙黄沙金在人群中忽闪忽闪;幸福河水碧波荡漾,闪烁着雀跃不定,焦灼的光芒.

  • 标签: 鞋子面孔
  • 简介:大王大学一毕业,我便搭乘火车从上大学的武汉来到北京。每个人到一定年纪都应该自食其力,虽然我常天马行空地幻想,但我也清楚工作对一个年轻人的必要性。没有特别的理由,

  • 标签: 北京 大学 面孔 长时间 生活 必要性
  • 简介:诗观:诗歌即生命,有生命的每一天应有诗歌陪伴,诗歌要融入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这是鬼狼自己的介绍,也是我在接触鬼狼之前惟一的印象.能够结识鬼狼就不能不提及另外一个天津的诗人清舞流云.我们同在诗歌报论坛担任栏目的斑竹,也是因为同在天津的关系,彼此很谈得来.记得2004年的秋季,我们相约见面.地点选择在我当时工作的学校旁边.电话一个又一个,为了方便,我骑着单车到天津火车站的广场桥边等待他们.时间过去了很久,鬼狼终于出现在我的面前,一个略显消瘦的男孩,背着一个经常被人注目的粮袋,这让我想起祖父留下的一付腿绑,都是很遥远的历史见证.清舞最后也没有出现,一直延续到2005年的4月.

  • 标签: 后面面孔 张宁对话 狼张宁
  • 简介:时光是一杆无情的赶马鞭,不知疲倦地鞭打,就算是已经破碎和零星,还不放弃。有这样一些面孔,来过,又远逝,就像是匆匆复匆匆的旅客。趁着面孔尚在日渐久远的阶段,趁着依稀可辨,赶紧记录下来,以作存念。奶奶和爹爹(老家把爷爷叫做爹爹)的高大相比,奶奶简直就是小孩子,爹爹一只手就能把她扔出八丈远。瘦小、眼瞎,而且背早早地就驼了,加上从小裹脚导致的小脚,好听点叫三寸金莲,从没走出过以家为核心的一里路范围。就是两个女儿的婆家,也没去过。

  • 标签: 奶奶 疲倦 爷爷 女儿
  • 简介:2016年《杂文选刊》的十二幅“面孔”,几乎全是“笑”的“表情”,可她灿烂的“笑容”里藏着锋利的“刀锋”,她画(话)外有“音”,画(话)里带刺。第一期的《共筑》、第四期的《快乐新农村》两幅图画,画里无“刺”,细细深思却又是现实中的两大痛点:在全民失信的社会,要建筑一个人人守信的社会,谈何容易?

  • 标签: 《杂文选刊》 “笑” “音” 新农村 社会 刀锋
  • 简介:十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钢琴课》,其中的一幅画面至今记忆犹新:在波涛汹涌的海边矗立着一架钢琴,哑女艾达正在弹奏着一首钢琴曲。曲调时而舒缓、时而激烈,诉说的渴望从她指尖的每一次触键中跳出来,撞击着听者的身心,远处山峦叠嶂,黑白天地为之动情。

  • 标签: 《钢琴课》 编辑 钢琴曲
  • 简介:任何以代际命名的作家群研究其实都不免有大而化之和削足适履的风险,以及代际内部对于某种异质性美学向度的遮蔽,此外,它也容易放大不同代际之间的价值与审美的歧异而忽视其间潜隐的关联和承继。比如,对于同属70年代出生的作家,试图在卫慧、徐则臣、鲁敏、曹寇、阿乙、李浩、张楚、艾玛、冯唐、东君、盛可以、安妮宝贝、李骏虎、刘玉栋、路内、瓦当、付秀莹、滕肖澜等人的小说中提炼归纳出某种共性或一致的文学观念显然比比较他们小说主张的不同要困难得多。

  • 标签: 代际 付秀莹 盛可以 徐则臣 安妮宝贝 小说叙事
  • 简介:一瘦。俗世的面孔。红色秋衣,肥大的裤子,都自夸似的显露着汗迹和其他污垢。在高寒地带,深秋特别让人警醒。当一阵大风像战鼓一样在耳边响起,像巨鹜之翼推举着你,或扑打着你的时候,你的身体就会突然有被冷水清洗的感觉,灵魂像初睁双目的婴儿一样,袒露在高原的白昼或夜晚。才让旺堆却浑然不觉季节的更替。他对我抬起74岁的一张面孔。目光浑浊,皱纹七曲八扭,是一张被俗世侵蚀的面孔。他的妻子———一位来自青海湖北岸牧区的女人,有着丰硕的身态,她的微笑还保留着草原女儿特有的光泽。他们的孩子,一个三四岁的男孩,在狭窄的客厅撒欢,冲撞着摆满房间的各种荣誉证书、奖状和奖牌———这是他的父亲,一位《格萨尔》博仲(神授)艺人,在俗世获得的奖誉。暖气已经打开,在房间里,寒冷被驱逐,被升温,寒冷无处藏身。满屋子都是来自生活、俗世、肉体的热量。雪域史诗《格萨尔》当然葆有冰雪气质,我真担心在这套西宁普通的居民楼里,那灵异的史诗因为耐不住热量的压迫,而从这位年长的传奇艺人的内心飘离,化为一股失去声音、色彩和重量的青烟,直入云端,驶向草原腹地。6郭建强才让旺堆的面孔和背影一瘦。俗世的面孔。红色秋衣,肥大的裤子,都自夸似的显露着汗迹和其他污垢。在高寒地带,...

  • 标签: 旺堆面孔 面孔背影
  • 简介:于慧芬(以下简称“于”):方老师,您好!非常荣幸借《文艺论坛》“评论百家”栏目对您进行一次访谈。您在诗歌研究领域为人熟知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对您的见刊文章和学术著述进行梳理,不难发现,您学术研究的视域远不仅于此。对您的学术历程进行简要回溯,从读博士研究生到现在的20年间,您在文学思潮研究、十七年外国文学译介传播研究、日本文学与近现代文学关系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甚至您对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还有所涉猎,并且在一些重要刊物上发表过系列成果。众所周知,武汉大学有着悠久而深厚的诗歌传统,现代时期有闻一多先生,当代有陆耀东老师、龙泉明老师,而您正是师从龙泉明老师,您能不能谈一下武大诗歌文脉对您从事文学研究有什么影响?

  • 标签: 史料研究 访谈录 长安 文学关系研究 诗歌研究 博士研究生
  • 简介:闺怨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1]顾璘《唐音评注》曾有言曰:“宫情闺怨作者多矣,未有如此篇与《青楼曲》二首,雍容浑含,明白简易,真有雅音,绝句中之极品也。”[2]此评论所指即是王昌龄的三首七言绝句诗。三首诗中,尤以《闺怨》一首,历来为人所称颂。通常评论家都是从少妇的“悔”字入手,认为:“伤离者莫甚于从军,故唐人闺怨大抵皆征妇之辞也。知愁,则不复能凝妆矣。凝妆上楼,明起不知愁也。然一见柳色而生悔心,功名之望遥、离索之情极也。”[3]或者,“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

  • 标签: 《闺怨》 绝句诗 王昌龄 评论家 少妇 唐音
  • 简介:记得在哪里看到有人说,音乐是有气味的。我们也许会喜欢上一段音乐的旋律,也许会喜欢上它的演唱,但是更多时候,喜欢的只是那段音乐萦绕的过往--某时,某地,和某个人在一起。因为爱着这一切,也就记住并喜欢上了这首歌,以至于再听时还会热泪盈眶,仿佛昨日重现。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扇记忆的窗口,不知道何时开启,也不知道何时消褪。好在我们还有电影、音乐、文字去辅佐记忆。其实,记住很容易,忘记很难。

  • 标签: 每个人 文字 音乐 记忆 面孔 旋律
  • 简介:“神曲”是一种公众从娱乐角度对一首歌的感性概括称谓。神曲的出现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是草根群体和互联网媒介共同作用的结果。神曲出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大众需求相适应,集中反映了大众文化的面孔具有多面性的特点。

  • 标签: 神曲 草根群体 互联网 大众文化 多面性
  • 简介:不知是新疆酒厉害的缘故,还是大哥那篇关于父亲的回忆文章在梦里发酵,凌晨5点即轰然而醒,醒得是那么彻底、那么干净。要知道内地的5点在新疆库尔勒还是昏昏沉沉的后半夜。作为一个断断续续同文字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人,我也应该学习大哥,写点东西给父亲,也给自己。当然,如果我那正在读初中的儿子有兴趣的话,认真读读更好,因为我既是我父亲的儿子又是我儿子的父亲。

  • 标签: 父亲 回忆文章 库尔勒 儿子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