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十几年前,我在开封读书的时候,认识了老丁。他当时写小说,写得还算不错——出于社交礼仪和某些尚存实体的出版物证据姑且这么表述吧。我毕业之后分到一家文学杂志当编辑,同时开启了自己的文学批评道路。老丁是我当时的主要批评对象。

  • 标签: 社交礼仪 文学杂志 文学批评 批评对象 出版物 编辑
  • 简介:杨家埠是中国木板年画之乡,也是中国风筝之乡,年画与风筝这两种古老的姊妹艺术,在杨家埠这片文化沃土上交相辉映,形成了杨家埠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贴到墙上的是年画,放飞到天空的是风筝,人们因为年画和风筝知道了杨家埠,知道了风筝之都潍坊!

  • 标签: 地域文化特色 杨家埠 姊妹艺术 风筝 年画 中国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20
  • 简介:即是谈理之诗,这和东晋人士对于文学的理解大有关联,【内容提要】本文从思想、玄谈、文学观念几个方面考察了东晋文人诗之所以淡乎寡味的原因

  • 标签: 因何淡 文人诗 淡寡味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01
  • 简介:即是谈理之诗,这和东晋人士对于文学的理解大有关联,【内容提要】本文从思想、玄谈、文学观念几个方面考察了东晋文人诗之所以淡乎寡味的原因

  • 标签: 因何淡 文人诗 淡寡味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简介:现代作家对传统思想文化的吸收以及对传统文人包括具有异端精神的古代名士行为风度的摹仿,  这种"独立的精神"正是周作人理想中的文人精神,"五四"作家的"名士气"以及他们名士风的创作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04
  • 简介:如果我们因为《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之,《水浒传》中的女性,《水浒传》百二十回本中出现过的女性大约有七十六位

  • 标签: 中国文人 文人笔下 浅谈中国
  • 简介:春节一直是中国人最热闹的节日,许许多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过年的诗句。让我们把这些诗句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作,把它们挂在家里增添节日的喜庆吧!

  • 标签: 古诗 中国人 节日 诗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26
  • 简介:【内容提要】中国古代的文人文学具有明显的社会政治色彩,虽然士人们通常会把写作当作社会政治参与失败之后的人生出路,他们的文学和人生无疑也显现出与社会政治不同层次的关系状况及矛盾

  • 标签: 政治退守 文人政治 文学私人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02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16
  • 简介:(第三十四回)因此贾政的,我们所看到的似乎宝玉每见贾政一面,贾政作为一个封建政治思想的代表人物

  • 标签: 写照贾政 封建末世 形象试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14
  • 简介:(第三十四回)因此贾政的,我们所看到的似乎宝玉每见贾政一面,贾政作为一个封建政治思想的代表人物

  • 标签: 写照贾政 封建末世 形象试论
  • 简介:“如黛群山纵横交错,八百里瓯江川流不息”,奔流的江水像一支灵气飘逸的画笔,画出了瓯江两岸迷人的景致。在这秀丽轻盈的山水之间,静卧着一座千年小镇——古堰乡。因地处两条水系交汇处,一路东去的江水,把小镇分成了两个部分:古堰和古街。历史上,堰和街之间没有道路,人们往来穿行只能靠船。舟楫轻摇,日复一日地穿行在如画的景致间。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沐浴着山的葱郁和水的灵秀,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千百年的时光中,淡然雅致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活。

  • 标签: 山水 和谐相处 交汇处 瓯江 生活 飘逸
  • 简介: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多数艺术家开始突破传统的水墨表现,对水墨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三十年来,“水墨”盛行,成为了当代艺术中的一支生力军,在山水领域,传统与创新融合,其语言方式呈多元化状态,“当代性”与时代特征相符合。

  • 标签: 当代水墨 转型发展
  • 简介: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既要彰显自身原有的特性,也要把西方艺术的精髓优化在其中,形成一种时代的风景。郑军里在云南洱海旁的喜洲所创作出的几十幅精美的“乡村风景”,审美独到,恬静悠然。

  • 标签: 风景画 郑军里 创作过程 西方艺术 艺术家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27
  • 简介:体现了作者对当时文化发展的困惑和反思,虽然最终作者还是让孙悟空在成了佛的前提下,尽管作者意在宣传三教合一以给人们指定一条文化发展的道路

  • 标签: 中国文化 发展思考 文人中国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07
  • 简介:画虎的画家古来有之,最有名的大概当推北宋画家李公麟了。他'马马死,画虎虎活',说的是他马能把马画得出神入化,完了,被的龙驹的魂魄也被勾去了,入画扬蹄,嘶鸣永生。那被的马没了魂魄,肉体也就自然消失了。所以,管御马的小吏见了李公麟就紧张,生怕他再来马。他画虎呢,是从来不尾巴的。为何?据说一上尾巴,那虎就会活。猛虎伤人,当然不能让它活过来,所以,他的老虎,都是秃尾巴虎。

  • 标签: 画品 虎画 先生 画家 画虎 尾巴
  • 简介:当代工笔人物的多元化绘画语言,是继承与创新传统工笔人物绘画语言的结果。在当今多元文化艺术交融语境下,工笔人物的绘画语言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该文从探索与实践的视角出发,旨在系统地阐述多元化的绘画语言在创作中的广泛运用。

  • 标签: 当代工笔人物画 绘画语言
  • 简介:诗被称为“用语言再现来表现视觉再现”的一种诗歌类型,它主要反映了文字和图像之间的关系,而文字和图像的关系在性别研究中也有重要的意义:在叙诗中,语言/男性主导着,甚至压迫着沉默的图像/女性。彼得拉克在他的《歌集》中对劳拉叙诗式的描写有着非常强烈的“恋物”情结,劳拉时常被表现为零碎的物品:珍珠,黄金,玫瑰,雪等等。这类型叙诗式的描述反应了诗人的野心——他想要“物化”他的爱人,使她成为一个永恒静止的,沉默的艺术品,以承受来自男性的凝视。因此劳拉并不是一个和彼得拉克互动的,活生生的爱人,她被转化成一个偶像,一个永远都得不到的物品,不断为诗人情欲的凝视所追踪。在彼得拉克“物化”劳拉的过程中,他成功地创造了世界上“唯一的女人”。然而,诗人意识到人类语言的空虚,他发现语言并不能代替劳拉的“在场”。劳拉的永恒缺席另一方面也不断刺激着诗人去寻找一系列的“能指”去替代她的在场,最终劳拉的女性形象在过剩的“能指”中被扭曲。

  • 标签: 叙画诗 彼得拉克 《歌集》 性别 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