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美国的新批评理论家布鲁克斯是我心仪的文学理论家的典范,他有一本对新批评贡献巨大的著作,叫《精制的翁》(TheWellWroughtUrn),在我看来,这本书对整个20世纪文学理论的发展趋势来说都具有一种象征意义。在今天中国的文学研究氛围里,重提这本书,重新思考这本书所提示出来的某种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的旨趣,也并不会是无意义的。相反,可能意义重大。

  • 标签: 新批评 文学理论家 文学批评 批评理论 文学研究 典范
  • 简介:中国报告文学播种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脱胎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在科学民主思潮的背景下,《一周中北京的公民大活动》、《唐山煤矿葬送工人大惨剧》等作品应运而生。1920年初,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相继问世,首开我国异域题材报告文学

  • 标签: 中国报告文学 异域 “左联” 思潮 “五四”新文化运动 题材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那么主体客体、自由必然、理论实践都可以在历史过程本身中找到统一的根据,因为主体客体、理论实践成了历史总体中相对存在的因素,一. 理论实践的统一如何可能  在《历史阶级意识》中

  • 标签: 卢卡奇理论 实践统一 理论实践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感觉的感觉是感觉主体的核心主体对该主体感觉的感知,也就是说感觉的过程必须遵循感性知识,物质的特殊性质是指物质在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

  • 标签: 思维理论
  • 简介:由影剧艺术杂志社、广西艺术创作中心、广西艺术研究所、中国戏剧家协会广西分会联合举办的“广西第二届当代戏剧理论研讨会”于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在南宁召开。本届研讨会按上一届研讨会的思路,即按视角新颖独到、学术性强的要求来征集论文的。一年多来,收到区内外论文四十多篇,这批论文内容涉及戏剧的本体客体、戏剧的历史和现状、戏剧的继承创新等等诸多论题;它们从美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市场学、地理学等多学科戏剧的接壤部位切入,研讨戏剧的内层结构外在因素的各种关系,体现了一定的学术性。但是,这批论文缺乏一种对现实的强烈针对性,戏剧创作现状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脱节。鉴此,研讨会工作委员会经协商,决定把学术研究创作实践

  • 标签: 当代戏剧 中国戏剧家协会 艺术研究所 学术研究 影剧艺术 余秋雨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  后现代女权主义和后女权主义的斗争方式是用女性的话语创建女性文化,后女权主义主张通过教育来普及和提高女性的社会性别意识,男性女性是平等的

  • 标签: 女权主义理论 理论实践
  • 简介:孩子三至六岁进幼儿园的这个阶段,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年龄”。在这几年里,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特别好奇,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常常会提出许许多多令年轻的父母无法解答的问题,比如:香蕉为什么没有核?蝴蝶下雨天在哪儿避雨?大热天狗为什么张开大嘴伸着舌头喘气?人害羞为什么会脸红?爷爷大笑时为什么会出眼泪?电视卡通是怎么画成的……聪明的父母犹如循循善诱的老师,对种种疑问,总是采取鼓励的态度,而不是简单地以“这是常识!”“长大你就会知道了!”等等办法支吾搪塞了事。一些孩子善于提出激发被问者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是动脑筋、爱思考、渴求知识的表现。思想敏捷的人首先表现在喜欢并善于提出问题。

  • 标签: 散文 议论散文 当代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8-07
  • 简介: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中存在着历史叙事和小说叙事一实一虚,三 返回中国叙事本身,这就触及中国叙事中一个基本原理

  • 标签: 叙事理论 文化战略 理论文化
  • 简介:众所周知,布莱希特主张实践推广一种不同于传统戏剧或日亚里士多德戏剧的“科学时代的戏剧”,在早期,他将这种戏剧称为“叙述体戏剧”、“非亚里士多德戏剧”,后来则将其命名为“辨证戏剧”。无论布莱希特以什么样的称谓给他的新戏剧命名,“陌生化”是他一贯坚持,用来实现自己戏剧理想的主要方法,“陌生化”事实上处于布莱希特戏剧思想的核心地位。可以这样说,没有“陌生化”就没有布来希特所主张的新戏剧。因此,对“陌生化”作全面深入的探讨就成为理解布莱希特戏剧思想的关键所在。但是这项工作要做起来并不轻松,因为自从布莱希特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提出该理论以来,种种争议和误解就一直理论形影相随。

  • 标签: “意识形态” “陌生化” 传统戏剧 亚里士多德 戏剧思想 三十年代
  • 简介:西方后现代对整体主义和基础主义的颠覆表明不存在永恒正确的理论构想;但后现代对永恒正确的解构同时确认了理论可以有“现时正确”的建构。现时正确不仅能在脱离了永恒正确之后存在,而且正因为后者的退场自身可得以强化。现时正确标举理论对现时问题的关注,意味着理论坚守选择和建构现实生活的能力。中国的后现代衍进出现的一种主导倾向是在反理论的层面引进解构,潜在地认同后现代理论的现实颠覆性,但否定历史上既定生存方式的自我建构性;接受后现代的知性颠覆,却不在理论和现实的同一性上把这种颠覆引向生活现实。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整体主义 基础主义 中国 文学评论 审美价值
  • 简介:<正>把典型理论视为西方特有的文学理论,中国现代有关典型的观念是从西方引进的,这似乎是文学界比较流行的一种看法。但是流行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典型”“意境”一样,恰恰是从中国民族文学土壤中生长起来的艺术理论。它们是对中国文学自身固有的两种不同创作倾向——叙事抒情、再现表现的美学总结。不过“典型”论的出现晚于“意境”论,它产生于叙事文体——小说戏剧高度发达的明清时期。它是悠远的中国古典美学传统——艺术形神论向小说戏剧渗透的结果。

  • 标签: 形神论 典型理论 水浒传 金圣叹 离形得似 人物形象
  • 简介:自百年前“中国问题”发生以来,汉语思想就没有能摆脱它的纠缠,但不同的历史时期,汉语思想把握“中国问题”的知识学工具以及心理动力是不同的。当今汉语学界鱼贯而出的“社会科学本土化”论、“后现代——后殖民话语”、“国学新潮”、“制度创新”论等等,无不显出就“中国问题”旧问题的新提法或旧提法的新表达。这表明,汉语思想在“中国问题”上飘浮了一百年,仍在如何使这一问题转化为何种理论形态上游离不定。在我看来,这是由于一种可称之为“现代士大夫精神”的心理动力情结的缠碍。何谓“中国问题”?简扼地说,它指晚清

  • 标签: 中国问题 社会理论 士大夫精神 心理动力 汉语 知识学
  • 简介:一、新中国电影评论的起步(1949──1952)(一)电影评论指导思想的确立影评园地的开辟由于中国社会与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的深远影响,中国人对电影之认识的特点是,一般只乐于或善于对个别影片具体的电影现象发表议论,而对于涉及到电影的本质、本性、创作方法等方面属于宏观把握的理论问题,则缺乏深入系统地进行理性探讨的兴趣和习惯。1949年前中国电影理论评论状况大抵如此,进入到新中国电影时期,在这个问题上也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不过,随着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全面展开,以宣传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影片评介国产影片,消除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电影影响为己任的电影批评,则比较活跃,并对电影创作

  • 标签: 中国电影理论 电影艺术 新中国初期 电影剧 新中国电影 电影评论
  • 简介:由于救民强国的需要,中国知识分子从20世纪起就十分注重对工农兵大众的启蒙,文学是这一启蒙工作的重要工具,于是一种专注于工农兵大众的文学便产生了,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工农兵文学".20世纪已经过去,回顾、总结这股纵横于20世纪的文学潮流的历程、特征,这对于建设新世纪的文学无疑是有意义的.

  • 标签: 工农兵文学 启蒙 文学潮流 中国知识分子 重读 创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2
  • 简介:在童庆炳先生所说的文化诗学研究的这三个方面中,文化诗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对文学的文化语境的研究,文学文本研究、文学文化语境研究和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

  • 标签: 文化诗学 构成理论 理论品格
  • 简介:<正>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荷兰莱顿大学亚洲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东亚系联合主办的“中国新诗理论国际研讨会”,2001年12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百年中国现代汉语诗歌理论演变建构为研讨主题,意在总结百年新诗的理论成就,为当代诗歌发展以及理论建设提供资源。

  • 标签: 中国新诗 历史感 当代诗歌 中国诗歌研究 汉语诗歌 东亚系
  • 简介:去年第11期《书屋》上发表的《正趋恶化的教育公平性》是一篇非常好的的文章,国内外的许多传媒都进行了转载.文章列举了教育公共投资不足,国民占有教育资源严重不平等以及高校招生农村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表达了几位老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现状的忧虑,拳拳之心,让人感动.

  • 标签: 公平职业教育 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