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始终把自己寄存在匣子里或修一条退路通向另一个匣子高速轮转月亮越爬越边缘咬碎牙看惯高耸的深渊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话剧《蔡文姬》借鉴传统戏曲美学精神与外在表现形式,完美的融入到话剧舞台上,是话剧民族化的代表之作。该剧将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情和焦菊隐话剧民族化的导演构思融于一炉,创造出了一台具有中国气派的舞台精品。然而从剧本创作到剧目排演历经坎坷,多次修改。本文通过对郭沫若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往来信件及相关艺术档案的梳理,力图将该剧剧本创作过程中一个阶段的历史与文化面貌呈现出来,并进一步探讨焦菊隐与郭沫若在戏剧创作中多次合作的原因。

  • 标签: 郭沫若 虎符 蔡文姬 焦菊隐 话剧民族化
  • 简介:辛亥革命以后,清遗老遍布各地,以月泉吟社、复社、几社为效法对象,结社吟咏,以寓其故国之思。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区往往成为清遗民的麇集之地,因而这些地区的遗民诗社和词社也较多。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民国时期行世的各类杂志、别集以及若干稿本,可考证出清遗民诗词社58个。其中,上海13个,北京26个,天津5个,其他省市13个。这也反映了相比于古代社会,民国时的租界城市、政治中心成为了遗民群体新的避居之地。

  • 标签: 清遗民 遗老 诗社 词社 上海 北京
  • 简介:就存世文献而言,在西周和春秋时期虽有纣妃之事,却无妲己之名,直到战国时期才出现关于妲己其名、其事的记载.将殷商之亡的责任归诸妲己的说法由来已久,至《列女传》《潜夫论》等书,则进而将纣之不善悉委之于妲己.《武王伐纣平话》则将作为苏护之女的真妲己和作为狐精的假妲己区分开来,对妲己的出身和罪行都予以完整的且是神异化的描述,《封神》系列作品中的妲己形象皆奠基于此.在妲己形象生成演化的过程中,儒家“女祸论”的政治思维和民众喜奇好异的审美心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标签: 妲己 女祸论 《武王伐纣平话》 《封神演义》
  • 简介:阿英1949年春夏之交,奉调进京,参加筹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为大会常务主席团成员。此间被先后任命为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部文艺处处长、市文化局局长、市文联主席,并兼任南开大学教授。1951年夏离津历任华北文联主席、中国文联副秘书长等职。

  • 标签: 文艺工作 新中国成立 阿英 领导 1949年 艺术工作者
  • 简介:吓我一跳"考生岳海上场!"考场外一声宣招,使岳海的心跳遽然加速。他报考这所著名的高等学府,过关斩将经历几番考试总算顺利通过了,只剩下今天的命题小品表演最后一关了,事关决胜局,一锤定音,就看运气如何了。岳海一进复试考场,见考官七人严肃地坐列一排,莫可名状的紧张感油然而生,他恭敬地向主考官一鞠躬,报上姓名和准考证号。

  • 标签: 准考证号 紧张感 正中间 抽题 规定情境 跑来跑去
  • 简介:杜诗云“三掌华阳兵”“主恩前后三持节”,指出严武三次节度蜀中。对此问题,杜诗宋人注(赵次公、黄鹤)或近于真相,或偏离事实,都对后来注家及研究者有源头性的影响。本文在宋注基础上,参合众说,加以调和,提出自己的看法。

  • 标签: 杜诗注 严武 两川节度使 赵次公 黄鹤 接受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黄庭坚一生书写杜诗众多,从现存资料来看,书杜诗作品有二十一件,包括存世墨迹二件,宋刻宋拓一件(三首残)。杜诗内容可确者十二件,书体可确认者有八件,皆为草书。时间跨度从元秸元年(一0八六)到建中靖国元年(一一0一),涵盖了黄庭坚从四十二岁到五十七岁十五年间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都创作于黄氏贬谪蜀中期间。这一时期是其草书风格转变和成熟,也是对杜甫体认和杜诗接受不断深化的时期。尤其是他遍写杜甫“两川及夔峡诗”并刻之丹棱大雅堂,足见其对杜甫的推崇和敬仰。黄庭坚书杜事迹为我们研究黄庭坚书法以及黄氏杜甫接受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视野。

  • 标签: 杜甫 黄庭坚 杜诗
  • 简介:丽江黄山幼稚园发起于1939年末,因为在40年代初丽江古城狮子山(即黄山)脚下创办的民众教育馆院内而得名.1903年,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寻常小学堂内,设立了第-所以教养幼儿为目的“蒙养院”,让幼儿“启蒙”与“养育”.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全国逐步开办“蒙养院”,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渐渐有了“蒙养院”,后改称幼稚园.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黄山 丽江古城 洋务运动 狮子山 张之洞
  • 简介:摘要随着广汉三星堆古城和祭祀坑遗址的发掘,一个失落的文明渐渐步入人们眼里。出土器物各种奇怪诡异的神像和形象,都透露出关于古蜀国神权与王权制度的丝丝信息。三星堆文明的产生不是孤立的,既存在自己独立悠久的始源,又受到中华文明内部不同地域文化乃至西亚或更远地区的影响,我们亦能从中窥探到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治秩序、社会秩序。

  • 标签: 原始宗教 太阳崇拜 宗教立国 神权政体
  • 简介:清代出现了不少南宋文选集,收录了诗、赋及散文。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却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界的相关研究甚少。以选集编纂时间为序,对已散佚的八种南宋文选集作一钩沉,可对选集的编纂过程、编纂意图、选源、选录标准等相关问题作出述与解读。

  • 标签: 清人 南宋文选集 考佚
  • 简介:在唐代杜氏家族最伟大的诗人杜甫的一生经历中,韦氏族人与他的交往值得重视。在杜甫现存诗文中,共有近三十首诗记载了他与二十余位韦氏人物的交往。自前辈宦达,至后生晚辈,姻亲故友,他乡新知,都在杜甫的生命中留下了足迹。有雪中送炭的真情,也有人情浇薄的淡漠。有驿路江畔的依依不舍,也有南雁北鱼的殷殷关切。有同殿为臣的肝胆相照,也有青山绿水的携手同游。杜甫与韦氏族人的交往,可视为杜甫一生交游的缩影。

  • 标签: 杜甫 交游 韦氏 韦济 韦见素
  • 简介:豫西北唐宋时期谓怀州,此域民间演剧氛围厚重,从唐《踏摇娘》、宋《祈雨歌舞》之歌舞戏到戏剧文物所载宋代民间傀儡戏搬演再至戏曲砖雕所现脚色齐全的杂剧装扮,皆说明此域唐宋民间演剧的多样性和普遍性。这些史料和文物可补此域唐宋民间演剧史料阙如之憾,同时亦为考察和研究此域民间民俗等文化提供注释。

  • 标签: 豫西北 唐宋时期 戏剧史料
  • 简介:春秋战国之交一百三十年间,孔府叔梁纥、孔丘、伯鱼、子思祖孙四代人的妻子,全部因追求幸福,而独立自由地出走,成为东方"娜拉",东方自由女神。孔氏四世出妻,是对孔子仁学、子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等命题的生动诠释。

  • 标签: 孔子 子思 出妻 独立自由
  • 简介:摘要《疯狂动物城》的叙述者通过叙事的距离、节奏、情感色彩和价值判断不断标示其回顾性立场和视角,而在叙事过程中又频频诉诸全知叙事手段侵入故事中其它角色的视觉、听觉、心理感知,使叙事者身份分裂、可疑、指向不一,暗示其叙事的虚构性和不可靠性。因此《疯狂动物城》的高明之处,不仅仅在于动画的精细、故事情节的巧思、政治隐喻的贴切,更在于其自然化“非自然叙事”的流畅性和娴熟性。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手法因其高度隐蔽性和欺骗性,在传播政治概念和文化倾向时具有高度的杀伤力,这是文化研究学者不得不认真对待和急切需要思考手段拆解的。

  • 标签: 回顾性叙述者 全知叙述者 隐蔽性
  • 简介:独木桥体,又被称为“福唐体”,首次出现于黄庭坚《阮郎归·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词共八韵,中有四韵皆用“山”字,其体不知出处。后人把那些使用同字韵的作品都称为独木桥体。实际上,独木桥可能出自福唐地区的古茶歌,隔句叶“山”韵,以民歌之法入词,其曲也被谱成《阮郎归》调加以传唱。此时词坛上有终篇押“也”字韵、效楚辞“些”韵以及通篇押实词韵等诸种“时文体”,独木桥体与当时词坛上的这些特殊用韵风气相混合,故后代词话家把这一类用韵较为特殊的巧体都统称为独木桥体。

  • 标签: 独木桥体 同字韵 福唐茶歌
  • 简介:以此写本与诸多刊本比勘,发现除个别行草字、敦煌俗字、法定异体字外,还有更重要的异文,于地名有:陶沐(牧),于时间有:逾己(纪),于名物有:(匏瓜)夸斤爪等,有待释文。今不揣浅陋,试予论之。

  • 标签: 登楼赋 异文 校考
  • 简介: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一批批东北沦陷区作家或自主或被动地出走,形成离散作家群。作家流离的原因多种多样,逃离法西斯文化统治、反抗殖民是绝大多数人的诉求。同时代满系①作家用文艺作品形象记录了宛如生离死别的作家的流离的情形。

  • 标签: 东北沦陷区 青年作家 离散 九一八事变 1931年 文艺作品